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不孝順父母的調查數據

不孝順父母的調查數據

發布時間:2023-12-22 15:58:29

Ⅰ 為什麼一部分人不願意孝順父母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關注,我來答復一下你的提問。

當然,生活中有少數人對父母不好,各種不孝父母醜聞曝光過;但一部分人不孝順父母,可能是道聽途說形成的假象。

我曾經研究過這種 社會 現象,為何部分人喜歡說你不孝父母?原因有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即使你平時對父母不好,但你對親屬尊重經常來往,在這個時候,親屬不會去外面說你不孝父母,因為你尊重了親屬會被隱瞞;就算你平時對父母很好,只偶爾頂撞父母時被親屬聽到,如果你多年不跟親屬來往,親屬會把你頂撞父母的那句話,到處奔走相告說你不孝父母,家家戶戶爭吵頂嘴都少不了,並不是你沒有孝順好父母,而是你沒有孝順尊重親屬,親屬多是你長輩以話語權泄恨,部分親屬說你不孝順父母,就是警告你哪怕親屬人性差,你也要多去尊重互通來往,不然,就會到處說你不孝順父母,因為你確實與父母曾斗過嘴。

第二種情況,你跟周圍附近人沒相處好,你與周圍人扯皮還打過架,周圍人因為跟你生活得很近,哪怕你家雞毛蒜皮的小事,你周圍附近人都聞風側耳打聽,可把你腋毛說成豬鬃那樣粗,你分明家裡條件不太好,拿不出幾十萬去為父母治病,就算父母久病床前你接屎接尿,周圍附近人還會臭你不孝父母,因你沒錢去盡那份孝心;特別是你正年輕未婚期間,臭你不孝父母是最有效利器,一來可以損害你愛戀婚姻,二來可以損害你事業前程,其實,臭你不孝父母的根本原因,是你沒遷就周圍人丑惡的人性。

第三種情況,他人正想剝削你父母勞力時,你可能當場很氣憤阻止了父母,導致他人想壓榨你父母不成,他人發泄私憤在家鄉臭你不孝。這個故事是最好的說明:多年前,有個姓張的城市包工頭,靠壓榨家鄉農民工吸血,張姓包工頭吹噓自己有錢,連農民工住院費都出不起,劣跡還多讓他單身著,他沒子女小錢沒地方去花,家鄉民工多不願跟他賣力;有一回,他把老家李姓父子叫過去,沒幾天就叫這父子工地加班,李姓兒子知道加班沒錢給的,就拖住其父親夜裡不去加班,其父親看張姓包工頭鄉里鄉親,准備去為老鄉出點點力氣,李姓兒子當著他面呵斥父親:「你有點寶里寶氣吧,上次加班給了錢嗎?不要去啊!」。就因為那李姓兒子這句話,後來張姓包工頭回到了家鄉,幾乎見人就臭李姓兒子沒點用,說他不孝父親不是個好傢伙。我們看完這個小故事之後,才會明白事物的真相本質,那李姓兒子不但心痛父親,而且不存在所謂不孝父親,看出包工頭剝削不成的惡,農民工白天揮汗辛苦之後,包工頭找借口這兒那裡不合格,以扣除農民工工錢相威逼嚇唬,壓榨農民工寒夜加班返工,看來,那李姓父親確實寶里寶氣,卻為全家人生活又無可奈何。

聽車上乘客還講了個故事:以前,鄉村裡有一戶人家,家中常年只住了三個人,父親是鄉鎮退休幹部,兒子是村委會的成員,媳婦還是村上的女代表,就在這么一個家庭里,理應去爭當表率模範;但這父親卻十分地好色,經常動手腳調戲其媳婦,媳婦想把他退休金撈腰包,其兒子喜歡去鎮上找小姐,坊間曾經這樣流傳過,說那父親與媳婦關系暖昧,有一回,其兒子殺回馬槍捉了奸,並將父親毆打了一頓,後來,父親見人就罵兒子不孝他。車上乘客講完後想考我,問那兒子到底孝不孝父親?但是,多年來我都解答不出這難題,每戶人家的那本經都難得念,爭吵矛盾幾乎戶戶都會有;比如,在上面的故事中,父親動手腳調戲媳婦不對,媳婦想撈父親退休金不對,兒子將老婆當擺設不對,兒子在外面玩小姐不對,父親跟媳婦通姦不知對不對?兒子毆打父親不知對不對?兒子孝不孝父親更不清楚了。

因此,以家庭矛盾評說別人不孝父母,不但沒有科學准確的依據,而且體現出你的人性不很好,你不應把對別人的仇恨討厭,指桑罵槐胡說別人不孝父母,別人對你也同樣地仇恨討厭,但別人卻不胡說你不孝父母,你不可能沒跟父母發生過爭執。

父母兒女是離不開的血肉親情,別人打打罵罵之後還是一家人,別人父母不會問你要吃要用;我思考這 社會 現象後發現,其實,沒多少兒女不心痛自己父母,只是孝順方式更多種多樣:有的人花金錢孝順父母、有的人用力氣孝順父母、有的人作陪伴孝順父母、有的人請人孝順父母、有的人用嘴巴孝順父母、有的人少年孝順父母、有的人年老孝順父母、有的人還討錢孝順父母……[呲牙]

人之初性本惡!

不是一部分人不願意孝順父母,而且絕大多數人!

孝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出自無奈,孝順的孩子,都是沒有出息的!平心而論,他們不能給予父母什麼,只有守候,這種守候被我們稱作——孝順!

有錢人,為了地位,身份,名聲,孝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作秀!他們可以去陪客戶喝酒,陪小三去購物,陪哥們去釣魚,父母那,只有在父母大壽時,高調顯示一下他的大孝!給別人看的!

父母可以為兒女放棄一切,試問,有幾個兒女能為父母做到放棄一切?

孝順——只是為了維護人的一個虛偽的面具!

不孝順父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幸福的家庭,「百善孝為先」,兒女基本上都是孝敬父母的,對「孝」不論認識上還是言行舉止上都有好的傳承。不孝的家庭,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表現在各個方面。「父不慈子不孝」只是一個方面,從某個方面講,年少的只是給自己的不孝找借口,把不孝建立在父母的不慈上,而不是自身上。確切的說,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由於他們自身的問題,在生活工作上可能犯過錯,對兒女沒盡到責任,甚至無緣無故的罵我們打我們,深深的傷害過我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並且他們受生活時代的影響,可能文化低、學 識少,甚至是文盲,特別是有些事情上還很固執。但這一切都不是不孝的理由。我們有我們的生活,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孝順父母我認為重要責任在我們:「父愛我,孝何難?父惡我,孝方賢!」不是父母待我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待父母如何?我們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做善事、體現個人修養,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以身為表,影響、教 育兒 女們以後如何孝敬我們,把孝經一代代更好的傳承下去。從這個方面說,孝順父母是孝順自己,不為過吧

怎樣才能孝順老人呢?知恩思恩心神傾注慮深恩。現在年青人認為孝順老人是綁架,不知恩不報恩沒有人性最傷心。二o=一年一月一日元旦。

這個東西我感覺還是跟家庭和不和睦,父母的教育程度,小時候有沒有對孩子起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關心到不到位,之間的關系處理的好不好,

一部分人不願意孝順父母是因為兩方面原因:1,父母從小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懂從小教育子女懂得感恩,再加上自己雖為人母不懂樹立尊老,孩子從你的一言一行照搬,這些不能完全埋怨孩子,是自己做的不到位,有其父必有其子;2,現在 社會 環境造成人越來越冷漠,一個屏目比父母還親,寧對著屏目千言萬語不願對親人多說句話, 社會 這種惡習不改,將來人情會越來越淡,對面相逢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最後想說的事要想子敬父,父需做榜樣,合理利用手機,常見面多交流,孩子會越來越孝順。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孝順父母呢?我覺得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上樑不正下樑歪。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對自己的長輩好與壞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影響孩子的一生。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母親對自已的婆婆很不好,每天只是用一個碗裝點食物送過去,從不上老人上桌吃,一天這個碗被孩子打碎了,她的兒子坐在地上就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碗碎了,等你老了我拿什麼給你送吃的?"這個笑話被改編成很多版本,也拍了很多小視頻。這個笑話告訴我們孝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孝不是掛在嘴邊的,最好的教育是行動。

二丶有的孩子出生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里,從小就耳渲目染了一些爭吵,打鬧的事情,在他幼小的心靈上刻上了一道又一道的烙印。父母的爭執甚至大大出手,讓孩子享不到親情,看不到父慈母愛,自然也不會讓孩子產生親近父母孝順父母的心思,試想這樣的孩子心中能有愛嗎,沒有愛又哪裡來的孝呢?

三、長輩及父母對孩子的寵溺過度。我覺得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中國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就深入人心,生了男孩子寵得無法無天,那真是"捧手裡怕摔了,含嘴裡怕化了",特別是老一輩更是疼得跟個金疙瘩似的,上天要月亮絕不摘星星,要啥買啥,滿足孩子的一切願望,給孩子養成一切唯我獨尊,我排老二就沒有人敢稱老大的自私心理。一旦願望無法實現,就開始了天塌地陷的雞飛狗跳。這樣的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驕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你能指望他孝順,難呀!

Ⅱ 孩子不孝順父母,父母佔多少原因佔百分比多少以我的觀點父母佔到90%以上!有的父母只給孩子提供吃

其實,這個是不能用百分比的,不過父母佔主要原因,其實孩子不孝順,父母算是罪魁禍首,最後只能是罪有應得。所以你想要別人對你怎麼樣的話,那就看你是怎麼對待別人的,這當然也包括家人

獨生子女為啥不懂得孝順父母

先普及一個概念:什麼是「老年人」?

根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也就是說,
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老年人。

01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養兒防老是虧損
在一定程度上,養兒防老可以理解為一種投資與回報的關系。



兒女出生以後,父母有責任和義務撫養兒女長大成年。在這個過程中,兒女的衣食住行、
吃喝拉撒、學習成長等都由父母出資,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二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當孩子工作、成家後,父母仍在工作:一方面要從事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幫助兒女帶小孩、收拾家務,
這個過程一般也會持續十幾年。

經歷上述兩個過程,父母年齡多在50歲以上,這時候的父母仍然不會需要兒女的直接照顧。



據《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8)》顯示:

2017年底,中國65歲以上人口為1.58億人,其中有3/4的老年人處於「帶病生存」的狀態。
另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9年世界衛生統計》判者顯示,
中國人均壽命預測為76.1歲。

也就是說,按照平均壽命來說,父母需要兒女直接照顧的時間為十幾年。與父母照顧兒女的時間相比,相差甚多。

所以,如果將養兒防老看作是場投資與回報,父母大概念是會虧損的。

02 雖然養兒防老是一種「虧損」,
但父母很少計算沉沒成本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經濟學》一書中說:

「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並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sunkcost)。」
對於兒女的成長,
父母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些時間和精力並不能挽回,而父母也從來沒有想過去挽回,也就是沒有考慮過沉沒成本的損失。

03 養兒防老更多的是情感寄託,而不是單純的投資行為


關於兒女和父母之間的親情,高爾基曾經說過:

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可在歷史的長河中,
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可是親情是割捨不去的。即使有一天,親人離去,但他們的愛卻永遠留在子女靈魂的最深處。
事實上,在親情面前討論養兒防老的話題塵芹未免太過功利,親情作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之一,本身無法用金錢或其他標准來衡量。

另外,
父母口中的養兒防老也並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希望得到兒女的慰藉,對於失去另一半的單身父親或母親尤為如此。

04 當今社會,「養兒防老」除卻子女的責任,還需要社會的關愛


對於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來說,孩子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夫妻雙方父母的生活、爺爺奶奶的生活,這些生活壓力太大,緊靠個人根本無力負擔。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經說過,
未來中國會出現一種「9037」的養老模式:

90%老人居家養老,3%機構養老,7%社區養老。
其中,90%的居家養老並不是單純靠兒女在家伺候,而是需要社區和社會的幫扶派沖畢。



綜上,養兒防老並不是最大的騙局,因為養兒防老並不僅僅代表投資與回報。

養兒防老如果嚴格按照經濟學的角度理解,
其實是一種入不敷出的虧損,但是這種虧損父母從來沒有計較過,也可以理解成「心甘情願被騙」,因為有永遠也剪不斷的親情維系。

Ⅳ 為什麼現在很多父母都不孝順



父母是最重要蔽蠢的家庭成員,而孝順又是一種傳統美德,所以有很多孩子都應該要孝順父母,然而最近現在很多族姿父母都不孝順。以下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一是移民越來越多,孩子們把父母移民而去當成「愛都沒有」,從而影響了他們孝順父母的感情。

二是父母的職業日漸復雜,他們全身心投入事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他們的教育模式也因此發生了變化,導致父母不被孩子們重視。



三是一宏穗陪些家庭經濟上的原因,比如家庭貧困導致家長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影響了孩子更大的孝順父母。

四是社會現象的影響,比如素質教育成為時尚,家長更傾向於讓孩子能夠受到理性和合理的教育,以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也影響了孩子對父母的孝順程度。

最後,如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導致孩子們迷失在虛擬的世界裡,他們甚至無法感受到真實的愛和關懷,自然也無法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價值。

總結起來,現今很多父母不孝順,可能有許多各種原因的移民、父母繁重的工作、家庭經濟因素、當前的社會現象影響及新媒體技術,導致孩子們對父母缺乏尊重和孝順。所以只有家長們重新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慎重選擇有價值的教育方們重新用心感受孝順父母的價值,才能緩解這種現象的出現。

Ⅳ 孝順的孩子有百分之多少

孝敬父母指數 女兒比兒子高18%

周末中午搜陪,小松帶著老婆孩子,從西三環的家中出發,直奔老家房山良鄉。年長的父母此時廚房裡忙活著,准備小松打小最愛吃的貼餅子、燜酥魚。車剛上京港澳高速,電話響了,是妹妹小雨打來的。

「哥,你稍微趕著點兒唄,難得回來一次,還不積極,再不來,我把你魚都吃了。」「好好好,你周周都回家,還饞這口兒哪?我馬上到。」這就是小松和小雨的日常。哥哥小松工作繁忙,一般一個月左右或者節假日才能回一次良鄉老家,而妹妹小雨則每周都能回去陪一次父母。

據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發現,與成年兒子相比,女兒孝敬父母的指數高18%、與老年父母情感關系好的比例高44%。

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經研究,養育女兒在老年得到的回報比養兒子要高得多。同時他也認為,應鼓勵支持成年子女與老人同住或近鄰居住,既有利於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在生病時得到適當家庭照料,還可以在不生病時向子女孫子女提供幫助,促成老人和晚輩「雙贏」。

未來達2.1倍

農村人口老化程度高於城鎮

良鄉,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樣。由於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的大規模開發,作為房山區的核心區域,良鄉早已成為北京市重要的衛星城。但在小松小時候,良鄉跟北京城區還是有明顯的差別。「以前良鄉,包括房山都是屬於河北的,連家裡老人說話口音都跟北京城裡的有點區別。」

像很多在良鄉一起長大的發小一樣,小松和妹妹從高考以後,就一直在北京城裡上學、工作,檔讓把家安在了世蠢蠢城裡。

數據顯示,在全國范圍內,年輕人有從農村流向城鎮、從城鎮流向中心城市的趨勢。2010年農村與城鎮65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10.1%與6.7%。經科學推測,如果假定2010年普查得到的農村向城鎮遷移人口絕大部分是年輕人的年齡結構分布不變,2050年農村65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高達46.4%,等於城鎮的2.1倍。

我們的家庭人口預測還表明,如果假定當前的農村人口遷移年齡結構保持不變,2050年我國農村65歲及以上「空巢」老人占農村總人口比例將高達26.1%,等於城鎮的2.9倍。

比例高達44%

女兒與父母情感關系更好

小松和小雨的回家團聚,讓爸爸媽媽喜上眉梢。老兩口忙了一大桌子菜,一家人其樂融融聊了很久。臨走的時候,爸媽還有點不舍,媽媽特意囑咐小松,沒事就多回來看看。「每次都是這樣」,小松說,「我自己確實比妹妹回家的次數要少一些,平時手頭上的事確實有點多,也沒辦法。」小松覺得,妹妹作為女性,確實心思比自己細膩很多。另外,岳婿關系相對來說比婆媳關系好處理一些。

北京大學「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數據表明:與成年兒子相比,女兒孝敬父母的指數高18%、與老年父母情感關系好的比例高達44%。

兒女雙全但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父母對於女兒女婿照料的滿意度要比兒子兒媳高67%。平時與女兒/女婿交流最多的老人三年後認知功能顯著下降風險比平時主要與兒子/兒媳交流的老人低16%,死亡率低7%。

以上養育女兒在老年得到的回報優於兒子的差異在統計上顯著、而且養育女兒回報率更高這一現象,在農村比在城鎮更明顯,在高齡老人人群比低齡老人人群更明顯。

未來降到7.6%

我國傳統三代家庭正在分化

小松和小雨把家安在北京城裡以後,實際上,就從一個大家庭分成了三個小家庭。

「以前小時候,家裡人很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還有妹妹,在一起吃飯都有一大桌子。現在,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才會有這么多人,那種熱鬧的感覺一年也只能體會到有限的幾次。」小松說,以前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居住,除了熱鬧,相互間也有個照應。不過現在通訊發達、交通條件改善,家庭成員之間可以更快速跨越地理上的距離。「現在有什麼事,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能聯繫上,說回去就回去,也快。」

由於生育率大幅下降,離婚率快速上升,結婚率呈下降趨勢,經濟發展帶來人口大量遷移,許多年輕人遠離父母異地就業等綜合因素影響,傳統的三代同堂模式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而逐漸削弱。

在人口增長放緩的同時,家庭戶數卻較快增長。傳統的三代家庭在分化,而一人戶、一對夫婦戶等小家庭快速增長。據預測,從2030年左右開始,一人戶家庭將取代一對夫婦戶而成為僅次於二代戶(一對夫婦和孩子)的第二大家庭戶類型。同時,我國三代家庭戶比例在1982-2000年間基本持平(19-20%左右),而2000年以後萎縮,從2000年的20.9%下降到2010年的17.7%,如按當前發展趨勢,今後將持續大幅度下降到2050年的7.6%。

顯著改善40%

和子女同住老人認知能力更好

根據「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大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控制相關協變數後,與空巢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或近鄰居住的老人認知功能顯著改善40%,自評健康良好可能性明顯升高32.4%,生活滿意的可能性大幅提高54.8%。

多與子女溝通,從年輕人那裡獲取新鮮的信息,可以有效延緩老人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性衰退,並避免老人因孤獨空虛引發的焦慮抑鬱情緒,進而顯著改善心理和生理健康。

對小松來說,聚少離多,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實,但他也在考慮將來。

「最理想的情況,肯定是,一大家子,都住的別太遠。包括我岳父岳母那邊,我妹夫那邊的老人。但是,要在北京實現這一點,客觀條件上難度太大。現在,只能更加努力工作,多做積累,看看以後能不能大家都住的再近一點,能經常享受團聚的幸福感。」

家務減少10小時

子女與老人互助可實現雙贏

北大調查數據顯示,一起居住或者近鄰居住,不只是對老人有利,子女與老人同住還對子女有益。

相對於與父母分隔較遠居住的女性,與父母一起居住或近鄰居住女性的家務時間每周明顯減少近10個小時,就業可能性增加23.1%,女性就業者每周工作時間增長9.4小時,男性就業者每周工作時間增加6.2小時。與父母同住(或近鄰)女性自評健康良好可能性上升19.8%。

相對於西方「個人獨立至上」的思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尊老愛幼、三代同堂或近鄰居住模式,是一種雙贏模式。

曾毅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可以借鑒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對三代同堂和近鄰居住家庭給予適當經濟補助,並在購買和租用政府補貼住房、適當減免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給予照顧和優惠。重視與大力發展社會養老的同時,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家庭養老優良傳統,鼓勵支持成年子女與老人同住或近鄰居住 (如復式單元公寓房)。老人與子女同住或近鄰居住既有利於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在生病時得到適當家庭照料,還可以在不生病時向子女孫子女提供幫助,促成老人和兒孫晚輩「雙贏」。

鼓勵支持成年子女與老人同住或近鄰居住,既有利於應對人口老化嚴峻挑戰和改善家庭福祉,又可以減少因小家庭戶數大幅增加而導致的能源消費較快膨脹,有利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Ⅵ 學歷越高的人越不孝敬父母你怎麼看

因為他們的生活已經和父母的生活脫節,不是不想孝順,而是很難做到人們眼中的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以感恩之心對待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可是每個人孝順的方式並不相同,有些人覺得學歷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順父母,這種觀點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每一代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學歷越高,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
對於一個高中畢業的人來說,他找工作大概率會在自己所生活的地區;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的人來說,他找工作大概率會在自己上學的城市;可對於一個出國留學的人來講,是回國還是定居在國外,這或許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一輩一輩人的持續傳承,在如今這個時代當中發生了巨大改變。每一代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可是這一代人才開始真正徹底脫離父母。在現實生活當中,越是學歷高的人,需要花費在學業上的時間就更多,離父母可能就越遠,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常態,不論願不願意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學歷越高的人越難做到人們眼中的孝順,這也是之所以會有人覺得他們不夠孝順的原因。
我們普遍意義上的孝順,可以說是常回家陪伴父母,可以說是給父母物質上的支持,甚至可以說是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可是伴隨著學歷的不斷提升,我們會發現這部分人群越來越難以做到世俗意義上的孝順。

因為學歷很高,他們當然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可這也就代表著需要在生活中投入更多精力,代表著需要承擔生活中的更大壓力;因為常年求學在外,他們其實早就已經變成了徹底獨立的個體了,和父母之間雖然還有足夠的牽連,但這種牽連已經不足以讓他們放棄自己現在的生活。

這可以說是一件相當悲哀的事情,所有父母都在拼盡全力讓孩子有更高的學歷,而孩子有更高的學歷,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會離父母更遠。

人其實都是這樣一種狀態,我們希望子女能夠變得更好,對子女的付出可以說是毫無保留,也從沒想過需要回報。可是當真的在自己年老後見不到孫女,心裡又會覺得空落落的。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當雙方開始各走各路,未來可能會讓人心疼。

Ⅶ 我們這一代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孝順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覺得子女不太孝順自己,甚至有些厭棄自己:想住在一起,但他們要獨立住;要求常回家看看,他們卻說很忙;要求周六日多帶孫兒回來,卻說孫兒要學藝術……總之,許多父母感到不被重視,不被需要,甚至被拋棄。於是,默默自問:如果養老不能指望子女,那麼當初這么辛苦養育他們的意義何在?

為什麼產生這樣的疑問?

(1)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很多父母的家庭觀念還是停留在過去的傳統家庭生活,幾代人住在一起,熱鬧,有生氣。但現在年輕人追求獨立的生活,特別下班以後,不想整天與太多的人在一起,不想照顧太多人感受,只想過小家庭的生活,這樣才真正可以卸下面具,愜意、輕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

(2)未能設身處地體諒子女的不易。現在職場競爭比較激烈,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大,他們的確比較忙。但很多父母盯散只是關注自己的感受,未能真正從子女的實際去要求他們,從而形成彼此的誤解甚至怨恨。

(3)未能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去考慮養育子女的問題。人類要延續,社會要發展,就要繁衍後代。所以,養育子女,不只是父母個人個事情,還關繫到社會,關繫到人類的發展。

(4)個別子女的確對父母缺乏孝心。個別子女,的確不能體諒父母,未能盡自己的能力去孝敬父母,特別有些剛從農凱穗氏村走出來的年輕人,嫌棄父母衣著不體面,不時找他們麻煩、要錢,增加他們的負擔。

那父母該怎麼辦呢?

(1)要改變思想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尊重子女獨立居住,多給他們私人空間,也讓自己放飛自由。

(2)在平時利用網路多關注子女所從事的工作情況。這樣既能了解一下他們工作的苦族輪與樂,又能為以後見面有共同語言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兩得。

(3)要提高思想認識。子女不是我們父母的私有物品,他們既是我們父母的子女,也是社會的人員,養育好子女是我們父母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

社會仍要發展,人類仍要延續。父母好好養育兒女,兒女好好孝順父母,彼此多些理解支持,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人類才會越來越美好。

Ⅷ 學歷越高的人越不孝敬父母你怎麼看

學歷越高越不孝敬父母本身就是個悖論,只能說越不會不加思辨地順從父母所有的意願。


孝順從字面上拆解,孝和順是兩層意思:感情聯結和行為迎合。我愛父母——這是孝的主觀驅動力。而順——即行為迎合在實際操作層面存在很大偏差。

對於有些父母來說,自己培養的孩子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經濟回報,連掌控他的權力也沒有了,實在是」太不孝順「了。因此,這個問題真的是高學歷的人越不孝敬父母嗎?


質而言之,高學歷人群更容易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識,但同時也飽受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而一些人只會從淺層方面去看待那些高學歷的人不願意服從父母的種種表現,何嘗不有失偏頗呢?

閱讀全文

與不孝順父母的調查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美麗賀卡 瀏覽:859
焦作市資助社區養老服務機構 瀏覽:273
社區活動重陽節送老人小禮品 瀏覽:266
董事長領取退休金 瀏覽:414
體檢的地方都有哪些 瀏覽:120
祝老人家老人家平安健康 瀏覽:293
長壽花怎麼自製盆景 瀏覽:401
查詢養老金密碼 瀏覽:778
山西退休職工資今年什麼時間發方 瀏覽:358
僱傭退休人員產生糾紛 瀏覽:863
公務員退休年齡由檔案確定嗎 瀏覽:936
原陽敬老院 瀏覽:210
離退休人員開具證明流程 瀏覽:473
送老年人帶福壽安康的飾品有哪些 瀏覽:297
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啥時候領退休工資 瀏覽:150
醫院體檢多久出健康證 瀏覽:861
武陟縣養老保險 瀏覽:785
今年退休人員高溫補貼標准 瀏覽:307
二星級養老機構如何申報 瀏覽:908
古代怎麼說養生的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