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的意義是什麼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願,使他們不至於行差踏錯,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傳宗接代。在西周人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易經》:「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先祖,惡出?」
中國自西周開始就開始有孝道。影響最廣的,是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讓人熟悉的就是——《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把孟子的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里,並不是大眾所謬傳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認為最不孝的,是對長輩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孟子原話中並沒有說其它的兩種不孝是什麼。
後來漢代趙岐寫了《十三經注》。闡述了他個人對於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翻譯成現代文: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可見趙歧也不是說斷絕後代為最不孝。他認為最不孝的就是容忍父母去干不義之事,而作為後代不勸說。後又經過不明真像的群眾以訛傳訛,就有了如今的這種錯誤解釋。翻看原文可以得知,我們的理解如同「秀才認字認半邊」。
正因為這種誤傳,而使得封建社會中識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為真,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曲解為「沒有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為主題的封建時代,這句話就有了無上的魔力。老百姓為了不斷後,無論世家還是貧民,都無所不用其極。隨之產生的便有過繼等一系列特殊的社會現象。
雖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時代的儒家思想,已經較孔子時代的有一些進步了。從儒家學者趙歧所說的不孝的第一條,即最不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可以看出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而在孔子時代,孝和忠的表現,就是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說的對與錯,都要全盤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對人倫(人權)的壓制。從現代的眼光看,儒家對孔子的修正、補充是一種進步。
對於第二條,也是與孔子時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來,「無後」反而排在第三位,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為大」。我們可以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展,看出「不孝」定義的發展。當然,孟子的 《離婁上》也好,孔子的《孝經》也好,其所宣揚的孝道,與當時的政治利用也不無關系。所以現代社會看待孝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
Ⅱ 請從道德和法律兩個角度分別談談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1.
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
2.
父母不僅從生活上無專微不至的撫養,屬照顧我們,叫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從思想品德上關心,教育我們,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叫我們如何做人。
3.
孝順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
Ⅲ 孝順的意義是什麼
當然原意,原因如下:
1,倫理要求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最聖潔的感情,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幸苦的將我們拉扯大,看著我們成長,我們應該永遠對裂鬧激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孝是倫理道德的基礎,不管我們年齡多大,我們也要愛護、孝順自己的父母。
2,父母是自己的根
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我們的生命來源於父母,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是遮風擋雨的避風港,我們生命的根永遠紮根在那。
3,孝敬父母是義務
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該盡的義務,天經地義,就如呼吸一樣自然。道德層面是如此,法律層面也一樣,父母陪伴我們成長,我們也應該陪著父母老去。
4,不留遺憾
對肆襪父母的愛,不要在該孝順的時候放棄,不要在失去之後才追悔莫及,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盡力去照顧父母。
5,為下一輩做榜樣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對待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將來對待你的樣子。對孩子的教育就是長期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想要孩子將來孝順自己,現在就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彎跡善待父母。
百善孝為先,孝順體現在生活中,也許就是他們渴了遞上一杯水,寂寞了多陪在他們身邊,生病時候多份關心......珍惜時間,孝順不能等待。
Ⅳ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從道德和法律兩方面講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1.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內做人的道理。
2.父母對子女容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3.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模範。
5.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本來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但總是有一些不孝子女的存在,所以法律出台,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