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孔子的弟子孝順

孔子的弟子孝順

發布時間:2023-11-16 03:27:00

Ⅰ 孔子弟子中鑒行孝道的例子

蘆衣順母」講的是孔子的弟子閔損孝順父母的感人故事。閔損年幼喪母,父親內給他找了個繼母容,又生了兩個弟弟。冬天,繼母給弟弟用棉花做冬衣,卻給他的棉衣里填滿蘆花。有一天,閔損送父親出門做生意,不小心將牽車的繩子掉在地上,遭到父親的責罵和鞭打。看見蘆花從衣服里飛了出來,父親才知道繼母的狠毒,一氣之下要休妻。閔損卻以德報怨,跪求父親說:「一定要留下繼母,我一人受凍不要緊,沒有了繼母,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繼母更是悔恨交加,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百里負米」中的子路,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從小家境貧寒,但非常孝敬父母,自己經常吃野菜,卻到百里之外給父母買米吃。不管天寒地凍還是夏日炎炎,他總是背著米往返在這條路上。後來,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楚國過上了高官厚祿的日子,吃著山珍海味,他反而時常感嘆:「要是父母健在,即使我吃野菜,能為父母去負米,那也是多麼幸福的事呀。可是如今卻是永遠沒有機會侍奉父母了。」

Ⅱ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什麼意思

意思: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 學而篇》

原文選段: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釋義: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2)孔子的弟子孝順擴展閱讀

孔子極其重視道德教育,他不僅有高深的思想,也有平易近人的教法。人生啟蒙,怎樣從一個無知的孩童成長為對社會群體有用之才,這是一個教育策略和途徑問題。

針對人生第一課,孔子給出了淺近明了的回答,那就是,做人應當先修德,再學知識。也就是說,對於弟子的教育,孔子認為應當從倫理教育人手,在家孝順父母,敬重兄長:其次,學習待人接物,做到嚴謹守信;這些根基打好後,再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

在古代,學生或晚輩皆稱為「弟子」,師生間的關系仿若父子,師父一詞就是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中演變出來的。老師是傳經授道之人,對弟子德行才識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教育的過程中,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故而,做弟子的應該按孝的原則對待老師,要對自己的老師尊敬有禮。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有了仁德之心後,若是還有剩餘的精力,就可以去學些文化知識了。不管你想當文學家也好,還是當科學家也罷,或是做藝術家也行,只要是你感興趣的,你都可以去學。

孔學的人生第一課便是做人,要求從小就注重道德倫理上的修養。有了一定的道德基礎,再學習各種知識。顯然,這是德育優先原則。事實證明,這一教育策略和途徑是科學的,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

Ⅲ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則 屬於論語的什麼篇

出自論語的學而,《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3)孔子的弟子孝順擴展閱讀:

評析: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說明,孔子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孔子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第一,文化學習只是第二。實際上,歷史的任何階級,無論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尤其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現,把「德」排在前,「識」排在後,這是階級的需要。就是要培養適應本階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Ⅳ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在家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在外注重行為,要小心謹慎講究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Ⅳ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翻譯: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注釋】

1、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為人弟和為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里是用第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2、入:古代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3、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弟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於自己的人。

出處《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5)孔子的弟子孝順擴展閱讀: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Ⅵ 子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白話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出自《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原文如下: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6)孔子的弟子孝順擴展閱讀: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參考資料:

網路--論語·學而篇

Ⅶ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就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少說話,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義道德的人。這樣身體力行親身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學而篇》第6章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首位,而將書本知識的文化學習放在第二位。在歷史上,由於階級的需要,無論是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教育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尤其是對於學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現非常重視,把「德」排在「識」的前面。

孔子正是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培養適應階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德」重於「識」,要先把學生的道德品行提升起來,其次才能談學習。因此,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如果還有空閑時間,則用來研究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

(7)孔子的弟子孝順擴展閱讀:

《論語·學而篇》第6章賞析

在這一章中孔子講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入則孝,出則悌」:孝悌之義,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講的都是倫理親情之愛,要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兄長,這是做人的基本。

第二個層次,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走到社會上,則要言語謹慎,篤誠守信,用愛親人的心去博愛眾人,還要去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一個人能做到這些,他就走出了一己之愛,能夠有天下大愛,他就能為社會做更多事,走得更遠。

以上兩個層次如果都做到了,孔子才提出第三個層次,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你要是還有餘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知識,在這里,文、行是合一的,指自己去力行聖賢教誨。

這三個層次是不斷遞進的,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對父母兄弟的血親之愛,做到行孝悌;然後發展到對天下蒼生的仁愛,做到「謹、信、愛眾、親仁」,培養出良好的德行後,再通過學習文化知識進一步教化自己,達到更高層次的進步。

實際上,這是孔子指出的一個人人格成長的正確過程, 「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七事具備,方以為人,這七事做到了,我們才能稱得上是個「人」, 要先立德學做人,然後再學習知識技能。

閱讀全文

與孔子的弟子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吃素養生三高人群如何健康飲食 瀏覽:359
適合老年人用的手機卡 瀏覽:568
體檢哪個指標體現腎炎 瀏覽:402
保定市愛晚情敬老院 瀏覽:75
歌詞孝敬咱爸媽 瀏覽:250
孝順父母最高級的做法有哪些 瀏覽:29
永順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76
天門養老保險有哪些 瀏覽:754
關於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設計 瀏覽:797
女生有什麼事情都和她父母說 瀏覽:345
50歲穿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592
老年人夏季養生保健常識 瀏覽:348
父母話不對就用命威脅怎麼辦 瀏覽:279
開封敬老院有哪些 瀏覽:589
靈活就業女職工退休工資怎麼算 瀏覽:193
2017年我國1億多退休人員 瀏覽:573
省直養老保險劃地方 瀏覽:337
青海省2016年企業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339
如何看待農村老年人的義診活動 瀏覽:730
延遲退休年齡女的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