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典孝歌歌詞
清遠有勝景,初春百花開;獨坐禪院里,面對鳳凰台;
鳳凰涅槃地,我心自悲哀;去歲今日里,慈父尚健在;
四十而立年,猶愛老父懷;父坐高凳上,子坐矮木台;
父執子之手,子撫父膝蓋;背靠父胸膛,幸福觀自在。
子離家鄉走,父送村口外;沿途多囑咐:盼子早歸來;
創業如征戰,成敗莫掛懷;莫學楚霸王,自絕望鄉台;
落難須牢記,卷土可重來;根收枝落葉,門為遊子開;
榮辱不可忘,忠義掛胸懷。酷暑烈日炎,父出撿薪柴;
盛夏憂嚴冬,勤儉范後代;雙腿不負重,柴壓父腿壞;
左腿股骨折,躺床起不來;忍痛裝笑臉,生怕子悲哀;
子怕父傷心,逗父把心開;傷悲不落淚,化苦為自在。
霜落中原地,父受病虐待;哮喘折磨人,良葯尋不來;
蠟燭將燃盡,父虛若朽柴;寒風掃盪時,咳嗽血涌來;
往生西方前,病痛全走開;痊癒七八日,子女喜滿懷;
九日早餐後,父睡子走開;中午送飯時,呼父醒不來;
父親悄逝去,姊妹同悲哀。怕母心傷痛,笑臉把父埋;
葬父嵩山上,久久不離開;慟哭傳九霄,淚水浸襟帶;
跌幢回家路,衣破血流塞;蓬頭垢面回,兄長把門開;
先把容裝換,再把母親拜;母子相勸慰,孝風傳千載。
父逝近百日,昨夜突然來;晨鍾驚我夢,醒來傷悲哀;
千萬聲呼喚,父親快回來;兒要溫舊夢,再躺父胸懷。
—————《憶父賦》
孝歌是我國孝道文化的一種,在我國南部地區普遍流行。當長輩去世以後,在將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後代要為逝去的長者守夜,就是圍著他的棺材拿著香不停的轉,謂之轉香。這種習俗體現了一種傳統的孝道理念。
轉香期間要找會唱孝歌的人唱一通夜,內容不限,有為老人歌功頌德的內容,到了夜深時,唱歌的一對男女就故意唱打情罵俏的歌,以吸引那些幫忙的和一些送禮的客人不睡覺,不至於冷場(農村習俗老人去世葬禮越熱鬧就越孝敬)有的為了更熱鬧更吸引人乾脆就請兩批唱孝歌的人,讓其對罵誰罵贏了主人另行有賞。雖然談不上不文明但也相當有趣。
2. 孝歌50首歌詞大全
孝歌是我國孝道文化的一種,在我國南部地區普遍流行。當長輩去世以後,在將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後代要為逝去的長者守夜,就是圍著他的棺材拿著香不停的轉,謂之轉香。這種習俗體現了一種傳統的孝道理念。[1]
中文名
孝歌
來源
孝道文化
流行地區
我國南部地區
體現
一種傳統的孝道理念
快速
導航
陝南孝歌憶父賦
簡介
轉香期間要找會唱孝歌的人唱一通夜,內容不限,有為老人歌功頌德的內容,到了夜深時,唱歌的一對男女就故意唱打情罵俏的歌,以吸引那些幫忙的和一些送禮的客人不睡覺,不至於冷場(農村習俗老人去世葬禮越熱鬧就越孝敬)有的為了更熱鬧更吸引人乾脆就請兩批唱孝歌的人,讓其對罵誰罵贏了主人另行有賞。雖然談不上不文明但也相當有趣。具體曲調為當地的山歌,主要在陝南等地方。[2]
陝南孝歌
陝南孝歌,是陝南民間喪禮中的一種演唱形式,俗稱「喪歌」,古稱「輓歌」。它主要是陪伴靈柩過夜中演唱的長篇敘事性民歌。主要流行於漢中、安康、商洛三地區以及沿秦嶺北麓關中某些地區,隨地域不同其風格、內容也各異。
孝歌起源於何時,民間有多種說法。莊子文集《莊子·至樂》載:「莊子妻死,惠王吊之。莊子則箕踞鼓盆而歌。」《西鄉縣志·歌謠》載:「喪家伴靈時賓朋之歌也。詞調稍雅、凄婉動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縣志·風俗》稱:「石泉土著寥寥,四方商族聚而成俗。其間冠婚喪祭之儀,有隨土著而變者,亦有沿客習而效尤者各相揶揄。」所以孝歌是泛指地區民間說唱藝術形式的混合體。
3. 孝歌歌詞大全100首
1 昨晚家中正吃飯
有位歌師來叫伴
放下筷子丟下碗
脫下草鞋換布鞋
爹娘罵我不成才
管我成才不成才
趕完歌場就回來
一不搖色子二不玩紙牌
三不貪錢寶四不玩骨牌
人死還要人來埋
那家門上掛無牌
2 人在世上什麼好
不如路邊一棵草
十冬臘月霜打了
草死落葉跟還在
那有人死得轉來
人死如燈滅好似滾水來潑血
人死魂還轉海底撈明月
哪怕銀錢雇騾車
千金難買閻王爺
3 來到桑前抬頭看
孝家白得紙和鞍
賽過當年金鑾殿
燭台好比搖錢樹
香爐好比聚寶盆
要錢用上樹搖
想金銀盆里撈
孝子得這兩樣寶
榮華富貴想到老
4 一進門來把頭抬
孝家這幅好棺材
千兩黃金買回來
金邦銀底玉石蓋
滾龍杠子兩邊排
金山抬到銀上埋
不出文官出秀才
5 來到孝家朝里走
油漆桌子擺兩溜
孝家擺的接風酒
金杯銀壺五木筷
五混四素獻上來
孝子提壺把酒篩
亡人不把口來開
6 來到孝家把頭低
孝家住的好屋基
山陽日照興隆地
貪心憂愁實么誇
哪有貧窮實人家
叫聲孝子聽根呀
五福臨門喜慶家
7 高山流水來路遠
手扶煙袋門前轉
心想唱歌又不敢
一怕朝代表不清
二怕字音咬不真
三怕唱歌不好聽
四怕得罪歌先生
人字頭上加一橫
大家玩耍到天明
8 一進門來把頭抬
香插爐中蠟插台
花插瓶中自然開
金燈銀燈檐高掛
金台銀台一對臘
三更報曉爐中插
銀台苞起爐中花
9 今古一曲朝里走
人又生來面又丑
人生面丑難開口
未曾開口臉先紅
單怕得罪眾親朋
高高山上掛燈籠
大家唱個滿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