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入則孝敬父母

入則孝敬父母

發布時間:2023-10-24 16:09:50

① 子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白話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出自《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原文如下: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入則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參考資料:

網路--論語·學而篇

② 急需《弟子規》 入則孝及全文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以下是《入則孝》全文: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入則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入則孝》全文翻譯:

1、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2、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3、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4、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5、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6、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7、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8、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9、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10、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11、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

12、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3、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4、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③ 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安樂銘》蘇 洵

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安樂銘》蘇 洵

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長上有問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虛言戲謔,不可斜側驕矜。莫呼長上表號,開口就要尊稱。飲食先讓長者,行路當隨後行。

趁著年青才壯,不可虛度光陰。莫待老來衰敗,吁嗟怨悔傷情。

文士用心勤讀,達則為相為卿。鄉農春耕夏種,及時灌溉收成。受得苦中之苦,方為人上之人。世上豈有難事?都緣人不專心。

【譯文】

在家就孝順父母,外出就與鄉鄰和睦相處。長輩如發問有問有答,如果長輩來時,你坐著一定要起身表示尊重。不能用假話來戲弄別人,不能目中無人,驕傲專橫,傲慢無禮。不能直呼長輩的表字名號,一開口講話要用尊敬的稱謂。吃飯時禮讓長輩優先,走路時應當跟隨在長輩的後面。

趁著年輕力壯,不能浪費時間。莫等到年紀大衰老時,才感慨後悔年輕沒有珍惜時間。學文用心多讀不輟,通達以後能成為臣相、公卿這樣的官員。在鄉下農民春天耕地夏天播種,及時用水澆灌,精心維護就有收獲。如果能吃得苦中之苦,才能成為人上之人。這世上有什麼難做到的事情呢?只是因為沒有用心專一。

【小傳】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都有文韜武略的才幹,博古通今的學識,科舉及第,都做了翰林學士,加之為人正直,敢於犯顏累諫皇上,尤為世人敬重。蘇軾、蘇轍年幼時,他們的母親程氏經常教育他們說:你們讀書,不要像有的孩子那樣,只認識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有志於學問的人要像孟子所說的那樣,接受嚴格的筋骨體膚地磨煉,要像蘇秦讀書睏倦了曾發恨用錐子刺大腿,車胤家裡貧窮就捉些螢火蟲來當燈苦讀一樣,更要注重品德修養,以培養正直清廉的節操。

程氏還以東漢名臣范滂的為人剛直、為官清正的故事勉勵兒子們,他們受到母親的教育和熏陶,常常夜讀《范滂傳》,並以此白勵,有一次,蘇軾感慨萬分地對母親說:范滂的事跡太感人了,我願做一個像范滂那樣的人,你說好嗎?聽了兒子的話,母親高興地說:你既然要做一個范滂式的人,那我也要做一個像范滂母親那樣的母親。

關於孝順父母的格言


1.家庭幸福的狀態,一定是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兒媳。先有好丈夫,才有好妻子。百善孝為先,感恩遇見,只是我不懂得怎麼敞開心扉表達。愛他和他一起孝順父母。

2.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為了我們忙碌操勞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辛勤勞動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精疲力竭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費盡心血一生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3.問世間什麼樣的愛是永恆不變的?那無疑是父愛和母愛。這一份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在我們左右,而我們的到來,也給父母帶來了莫大的愛與關懷。他們用自己偉大的胸懷呵護我們成長,給予我們支持。伴隨我們在成長中前行。

4.只有自己為人父母,才會懂得父母的恩情。 事情得踏踏實實地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能真正意義上感同身受。 在經歷了養育子女的艱辛之後,才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才能懂得感恩,孝順父母。

5.錢夠用就行,孝順父母,親近朋友,熱愛自然,這些不需要太多物質的平常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諦。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順其自然,保持內心的安寧就好。

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7.實際上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給父母親多多念經,庇蔭他們,讓他們身體好,這才叫孝順。

8.帶父母看一場電影,一次卡拉OK,帶他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

9.親愛朋友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心,一生一世牢記父母恩情,願普天下孩子愛自己父母,感恩自己父母,朋友們讓我對父母說一聲我愛你么。

10.孝心是稍縱即逝的眷念;孝心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心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心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接的鏈條,一旦斷鏈,永無連接。

1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12.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13.從小,他們教我們如何成長,如何做人。他們,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如今我們成長了,能為他們做的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感恩,感恩的心。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只要我們心有感恩,就會這堅實的後盾支持下,走到自己的人生巔峰。

14.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已。小時候父母用手牽著我們,長大以後,父母用心牽著我們,謝謝你們,爸爸媽媽。

1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16.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孝順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這無可厚非。有人認為給父母好的物質享受就是孝順,有的人認為,多陪陪父母就是最大的孝順。

17.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小時候覺得,你們是我的世界。長大之後才發現,原來你們一直都把我當作是你們的世界。小時候的呵護,長大之後的陪伴一直都是你們陪伴著我。

18.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19.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裡永遠放不下的就是兒女,無論年齡幾何,無論天涯海角,心裡掛念的永遠是孩子。我們做子女的,除了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萬不可辜負父母的似海恩情。

20.您沒有被寫進一篇詞章,您沒有被唱入一首頌歌,但您是給我以生命並撫育我成長的土地,我深深地愛著您。

孝順父母的名言


孝順父母的名言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3、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

5、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6、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7、長幼有序。孟子

8、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0、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11、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12、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13、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5、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16、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9、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2、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23、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24、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2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26、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27、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31、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32、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3、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4、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3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36、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37、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8、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39、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4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1、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44、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47、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48、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4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50、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1、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5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4、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55、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孝順父母的名言警句關於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孝敬父母的名言

兒女孝順父母的句子


1.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2.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3.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在父母開始依賴你的時候。覺得自己成熟的是開始在懂得孝順父母,愛朋友愛家人的那一瞬間,是心突然軟下來的一瞬間,世界突然變得溫柔,變得明亮起來。

4.我們能生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養育了我們。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第一,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第一步,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說第一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認第一個字……如果沒有我們親愛的父母,就沒有我們。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7.父母,自己的父母誰都不會陌生吧?可是你想過感恩他們嗎?要是說不知道,那可就糟糕了,因為他們生育了你,教你說話、吃飯、走路……,你的一生全部都是他們教給你的。

8.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9.作為小樹應該感謝土地,因為土地養育了它;作為小魚應該感謝大海,因為大海是它的家;作為小鳥應該感謝藍天,因為藍天給了它自由;而我作為一個孩子,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我的父母。

10.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著去做;父母所牽掛的人,我親近厚待他。

11.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個孝順的人吧。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對得起父母的疼愛。這個世上,不管你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父母才是希望你越過越好的人,才是無私幫助你的人。

12.「孝」是上下五千年來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導我們「百事孝為先」意思是教導我們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的為他們去掉。

13.孝心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孝心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孝心是春蠶,到死絲方盡。

14.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能多為他們做就多為他們做些事。我始終覺得唯有愛和陪伴是最大的孝順。小時候聽父母嘮叨慣了,長大了就讓我們都嘮叨一些吧。人一生平安和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15.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小時候覺得,你們是我的世界。長大之後才發現,原來你們一直都把我當作是你們的世界。小時候的呵護,長大之後的陪伴一直都是你們陪伴著我。

16.孝心是稍縱即逝的眷念;孝心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心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心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接的鏈條,一旦斷鏈,永無連接。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18.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19.您額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您古銅色的臉龐標志著您的堅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動人的詩篇。

20.只有自己為人父母,才會懂得父母的恩情。 事情得踏踏實實地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能真正意義上感同身受。 在經歷了養育子女的艱辛之後,才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才能懂得感恩,孝順父母。

④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怎麼解釋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解釋為「為人弟為人子的人進家要孝順回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答為儒家經典《弟子規》中的選段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悌,拼音tì,形聲字,本指敬重鄉中長輩,古時當時鄉中皆是同族 ,後指敬愛兄長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4)入則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入:古代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入則孝則是說明在家要孝敬父母。

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弟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於自己的人。

弟子們無論在家還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廣泛地關愛民眾,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文獻知識了。提高道德修養之後,還要提高文化修養,先當好人,再當知書達理的人。

⑤ 論語「入則孝,出則悌」意思

意思是為人弟為人子的人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出自儒家經典《弟子規》,全句為:「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他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5)入則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弟子規》的語言風格簡明而不失文學意蘊,語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內涵。《弟子規》用這種言語疏導的方法,在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同時,又便於兒童通過朗誦背誦就獲得道德理論知識,明白人生的道理,對道德產生初步的了解,從而達到道德認識的啟蒙作用。

⑥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已經學習過弟子規了,弟子規主要的意思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孝敬父母和對兄弟姐妹友好的一本書,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的相關資料。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1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翻譯:

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不要因為小事情,就不稟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為人子女的道理了。東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來。否則一旦被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2

一、原文: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二、譯文:

一、總 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譯文】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對己謹慎約束,對人誠實可信。處事要博愛民眾,並親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這些如果還有餘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二、入則孝 出則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譯文】

當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當即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讓做的事,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譯文】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冬則溫,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譯文】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譯文】

外出辦事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後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掛念。居處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職業要穩定不能輕易變化。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譯文】

不要因為事情小就自作主張,假如自作主張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兒子的禮儀。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譯文】

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也不要私自把它們藏起來。假如你把東西藏起來,一經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譯文】

凡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一定要盡力准備齊全。凡是父母所厭惡的東西,一定要小心謹慎的處理掉。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譯文】

如果身體受了傷,就會給父母帶來憂愁。如果品行上有什麼缺失,就會使父母蒙受羞恥。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惡我, 孝方賢。

【譯文】

父母關愛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麼困難呢。父母憎惡我,我還能克盡孝道,這種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譯文】

父母如果有過錯,作子女的應該善意規勸使其改正,規勸時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說話時聲音一定要輕柔。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譯文】

如果父母不聽子女規勸,又不改正錯誤,等父母情緒好時再勸,如果還是不聽,還要哭泣懇求,如果父母生氣打子女,子女也甘願接受絕無怨言。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譯文】

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湯葯,做子女的都要先嘗一嘗。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隨意離開。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譯文】

父母去世後要守喪三年,經常傷心痛苦,哀思親恩。在守喪期間,要夫妻分居,不能吃肉飲酒。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譯文】

為父母守喪要完全按照禮法辦事,舉行祭禮時要表達出極大的誠懇,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時一樣克盡孝心。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譯文】

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譯文】

彼此把財物看得很輕,兄弟之間的怨恨就不會產生。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譯文】

在吃飯的時候,應當讓年長者先用;在坐的時候,應當讓年長者先坐下;在走路的時

候,讓年長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後面。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譯文】

如果聽見年長者叫喚人,就應立即幫他去叫喊。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裡去看看有什麼事。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譯文】

稱呼長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長面前要表現得謙虛恭敬,不要自我表現才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譯文】

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長,要快步迎上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不說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譯文】

如果騎著馬行路時遇見長者要下馬,坐著車行路時遇到長者要下車。長輩走後,自己還要在原地呆會兒,等長輩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譯文】

如果長輩站著,晚輩就不可以坐下,長輩坐下以後,命令你坐,這時你才可以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譯文】

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聽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適宜的。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譯文】

在見尊長的時候,走路要快些,見過尊長告退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緩慢。長輩問話時要站起來回答,雙目望著長輩,不能左顧右盼。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譯文】

服侍叔伯等父輩,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堂表兄,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恭敬。

⑦ 三字經中的入則孝的文字部分

《入則孝》是《弟子規》中的內容,不是三字經。

該篇文字內容如下: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白話文釋義: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緩慢答應。父母交待事情,要趕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 ,應恭敬聆聽。父母責備教訓時,應恭順地虛心接受。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寒冷時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睡前為父母鋪床扇涼。早晨起床,應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外出時,須告訴父母去處,回家以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他們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規律,做事有規矩,不任意改變世代相沿的事業。

縱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稟告父。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私自收起站為己有。如果這樣,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做子女的應盡力准備齊全;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之受到傷害,讓父母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不可以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讓父母蒙羞。

當父母喜愛我們時,孝順不難做到;當父母不喜歡我們時,或者管教過於嚴厲時,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反省自己,體會父母心意,努力改過並做得更好,這樣的孝順才最為難能可貴。

(7)入則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弟子規》本名《訓蒙文》,是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所著,意思是啟蒙、教育子弟盡人倫本分、忠厚生活的讀物。基本為三字一句,每句押韻,十二字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共九十行,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弟子規》內容淺顯易懂,很快流傳開來,且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李毓秀在書中所寫的內容都是最簡單、最根本的人生態度。有現代研究學者指出,《弟子規》的核心內容是倡導通過堅持修己愛人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規》共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踐行。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⑧ 論語中的「入則孝,出則悌」什麼意思

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

整句話的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字詞釋義:

1、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為人弟和為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里是用第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2、入:古代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3、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弟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於自己的人。

4、謹:寡言少語稱之為謹。

5、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餘力:指有閑暇時間。

7、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8)入則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論語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說明,孔子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閱讀全文

與入則孝敬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人員工資待遇2018 瀏覽:377
四川綿陽養老院 瀏覽:855
退休人員再就業交稅計算 瀏覽:123
養老保險卡掉了怎麼辦 瀏覽:381
養老院車棚申請報告怎麼寫 瀏覽:12
當兵初檢和全面體檢有什麼不同 瀏覽:75
那些養老院是免費的 瀏覽:888
湖北機關養老保險 瀏覽:818
平常多久做一次體檢 瀏覽:984
長壽花莖掉葉 瀏覽:437
父母親給你做過哪些事 瀏覽:539
2019年淄博企業退休工資什麼時候發放 瀏覽:23
50歲女人乳房增大 瀏覽:894
養老金與社保卡合並怎麼辦 瀏覽:111
一個月的體檢報告多少錢 瀏覽:334
教師如果死了繼承退休工資誰來繼承 瀏覽:196
老人家手指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瀏覽:345
杭州濱江哪裡招聘養生館學徒 瀏覽:874
父母離婚孩子想不開該怎麼辦 瀏覽:211
男友父母做小生意沒有養老金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