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有哪些節日習俗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為日與月皆逢九,又稱「重九」。
據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時期,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現存關於重陽節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魏晉時,節日氣氛越來越濃,文人墨客紛紛吟詠唱和。至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經歲月盪滌,沿襲至今。
重陽節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往往是全家出動。各地有各種祈福的習俗。於是,重陽節又稱茱萸節、登高節、菊花節等。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雲:「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可見,唐代的重陽節已是非常隆重。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祭天地慶豐收
農歷九月,大地金黃,萬物豐碩。人們在重陽節這一天祭拜天地和祖先,以感恩這一年大豐收。同時,也祈盼著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人對山嶽既敬畏又充滿崇拜之情。「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流行開來。還有登高避災之說,全家人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康健平安,免受瘟疫。重陽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於是,重陽節登山「辭青」與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重陽節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這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據說重陽糕要作九層,像一座寶塔,上面還要作兩只小羊,就是重陽(羊)的意思。有的還要插一面小紅紙旗,即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還要點蠟燭燈。這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如今各地的重陽糕仍舊各式各樣,沒有固定的製作方法。
插茱萸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詩人王維的這首詩婦孺皆知,每每勾起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還包含著有關重陽節的信息──登高和插茱萸。茱萸,是有名的中葯,在大江南北廣為栽植,很有意義。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祛邪辟惡、消災解難。於是,將其系在胳膊上,或把茱萸放在香袋裡面,還有插在頭上的。
賞菊飲酒
重陽節,又稱菊花節,有賞菊的風俗。有詩雲:「從來菊花節,早已醉東籬。」農歷九月俗稱菊月,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自古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
B. 重陽節的資料有哪些
1、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察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
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
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
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2、據現存史料及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整天、祭祖等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大
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
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3、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奇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C. 重陽節是什麼節
重陽節是祭祖節、登高節、敬老節等,重陽節的習俗有:佩茱萸、賞菊花、登高等。
重陽節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現在已經設立為法定節假日,其實重陽節在我國歷史已經很久遠了,那麼重陽節究竟是什麼節日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祭祖節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節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敬老節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是在文字資料上關於重陽節求壽之俗的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