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善有德好少年事跡材料
孝善有德好少年事跡材料(精選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跡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孝善有德好少年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古至今,尊師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一位11歲的小學生,在老師眼裡,她是一名自尊自強和富有理想的好學生;在同學眼裡,她是個樂於助人、好學上進的好夥伴;在父母眼裡,她是個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她就是合作市三小五年級(4)班張文華 。
在學校,她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在知識的海洋里,她是一個快樂的暢游者,不斷的學習和總結,培養了她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她愛護班集體的榮譽,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只要是班集體的事情她都會主動承擔任務,同學之間的友誼她特別珍惜。在老師心目中她是好幫手,作為小組長,到寒暑假的前夕,幫老師抄寫成績單。記得還有一次,老師正在幫同學們講評作文,時間已過去半個小時了,老師的聲音早已沙啞了。看到桌旁的暖瓶,張文華趁老師在進行個別指導的空隙,拿起老師放在桌上的杯子,去加了一些熱水,雙手端著杯子,對老師說:「老師,您辛苦了,請喝口水吧!」老師看著她贊許的笑了!平時幫同學打掃衛生、整理課桌、幫課代表把作業收齊整理好並幫助交給老師。
合作市三小五年級(4)班 班主任丁風元表示,張文華同學身上體現了一名莘莘學子良好的道德品質,一種至真至善的思想態度,體現了一名當代小學生的良好素養。在學生心目中,她無疑是一面道德示範的旗幟,一個眾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
在家中,張文華孝敬父母。去年年底,在外地的爺爺和奶奶來合作,媽媽做了好吃的飯菜。她在開飯前,夾了幾塊最大的排骨,放進爺爺、奶奶的碗里,然後等爸爸媽媽坐在飯桌前時自己才動筷子,爸爸望著她微笑地點了點頭。吃完飯主動幫媽媽洗刷碗筷,媽媽稱贊她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去年年底爸爸的腳扭傷了,張文華每天放學回到家裡幫爸爸換紗布,拿葯端水,還經常幫爸爸媽媽洗襪子,爸爸說她長大懂事了!
張文華同學就是這樣心中有長輩,心中有同學,心中有老師,心中有集體,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努力按照中華傳統美德的要求去做。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有著突出的成績和表現,確實做到了令家長放心、令同學敬佩、令老師滿意,是名副其實的好學生。
合作市三小尊師孝親美德少年張文華說,老師在小小的講台上,默默無聞的耕耘、澆灌,為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父母的養育,長輩的關愛,為我的健康成長傾注心血。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老師,對父母,對長輩,常懷敬重意,永裝孝盡心。
張詩林淳樸、善良、誠實、守信、富有愛心,這是他留給所有老師及同學生們的最深印象。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積極向上的種子,使他一天天健康茁壯成長。
一、心懷感恩、孝敬長輩、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百善孝為先,孝敬要及時在生活中,張詩林每周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件事,如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做做酸奶、拌拌小菜、擦擦桌子、也會將自己優秀的文篇讀給長輩聽。
忘不了母親節那天媽媽收到他用自己的零錢買的那支康乃磬的情景;忘不了他寫的優秀作文《媽媽我懂你的心意》父母被感動淚流滿面的情景;忘不了姥姥在生病咳嗽時收到外孫子買來的兩個大白梨的情景;忘不了在放假時孫子幫忙爺爺澆灌蔬菜的情景……。雖然這些事不是什麼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每件事都是發自他內心對父母的孝敬,都很有意義。
二、勤奮好學、尊敬老師、心系班級的優秀少先隊員
老師的諄諄教導,使他每天都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他熱愛文學,擅長寫作,是老師的教育和鼓勵,給了他強大的自信,他的文篇多次作為範文在班級展示。他說尊敬師長,要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敬愛,作為學生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讓老師操心,盡自己所能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早晨校園內總能聽到他清脆親切的「老師,您好!」;開學時,他會主動與其他男同學們承擔班級搬書「重任」;運動會烈日炎炎,他主動承擔為班級借遮陽傘、買礦泉水的責任;教師公開課上,他看見班級的電腦多次出現藍幕,無信號,他主動找到爸爸請救幫忙解決電腦問題;大清掃時班級里的垃圾滿了,他主動攬過這臟活將垃圾倒掉。
淳樸、善良、誠實、守信、富有愛心,這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最大的評價。多年來他多次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在全市「我愛我家」作文大賽中他榮獲得全市二等獎。
三、誠實守信、富有愛心、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
社會上,張詩林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二年級時他便是「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小小志願者」,他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困難家庭,盡自己微薄之力;他跟隨媽媽到社區走訪、看望空巢老人王素梅、殘疾兒童邱爽;他把自己在圖書跳蚤市場里賣書所得錢捐給困難地區的兒童;他與岫岩困難學生結對子等等。他用一顆熾熱的心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家裡,他是個心懷感恩、孝敬長輩、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個勤奮好學、尊敬老師、心系班級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他是個誠實守信、富有愛心、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他就是勝利小學尊師孝親的美德少年張詩林。
她今年10歲,是五年(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在學校里,她是個尊師敬長的好孩子。每當在校園內,或在校園外,碰到老師,不管有無教過她,她都會恭恭敬敬地說聲:「老師,您好!」當老師下課後,講台桌上的作業本,她會主動幫老師收拾好。雖然是微不足道的行為,但能減輕老師的一點點工作量,她是班主任老師的好幫手,是班級學生的好榜樣。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除了工作認真負責,學習上她嚴格要求自己,時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爭取好成績。上課時她總是全神貫注地聽講,認真回答問題後那自信的笑容,同學們就會不自覺地受到感染,對不懂的問題,她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弄懂為止,她幫助同學,與同學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同學拿著不懂得的題問她時,再忙她也會抽出時間,解答疑難; 在課外她尤其愛看書,不管是作文書、報紙,還是中外名著,只要是有益的書籍她都讀得津津有味,對於一些好詞佳句,她都及時摘錄下來,還把它及時背下來加以消化。她還關心他人,團結同學,經常幫助其他孩子學習,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特別在尊師孝親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她熱愛集體,對於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我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
從懂事開始她就會背頌三字經里的「香九齡,能溫習;孝與親,所當執」。後來上了學,她又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在家裡,在家裡她是個孝順長輩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從不讓父母操心,還經常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她知道在平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為了工作和照顧她會很辛苦。所以,她也經常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雖沒有為媽媽親嘗湯葯,但她會把溫水端到媽媽的跟前;雖沒有為父母暖衾,但她會為父母鋪好被褥。從四年級開始,她每天晚上都會為媽媽端洗腳水、拿擦腳布,把水溫調試好後讓媽媽洗腳。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更是體現我對父母深深的愛。在社會,她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幫助老人提重物,把在路邊玩耍的小孩領到安全的地方,舉手之勞,從善如流。
每到節假日,她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向他們匯報她的學習情況,給他們看她的獎狀和成績單,跟他們聊天讓他們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
她說,無論她將來做什麼,一定不會忘記老師和爸爸媽媽在她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她會做到「飲水思源,常懷感恩」。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熱心和寬容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充滿希望的畫;她正用愛心、恆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同學們,你們一定想知道她是誰。她就是我們中間的最美尊師孝親少年:聶鳴!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為新時期的小學生,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是聽爸爸媽媽講「孔融讓梨」、「卧冰求鯉」的故事長大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我從心底就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隨著我的成長這顆「種子」逐漸的發芽生根。人類的愛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裡,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爸爸媽媽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我會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媽媽忙完一天的家務活後,我會給她按摩。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顧媽媽的任務,給媽媽端水喂葯,幫媽媽蓋被子。當時媽媽很感動,我也非常開心!
在院子里,我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我都會主動向她們問好。主動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在外面會主動給老人讓座。今年的中秋佳節,我和媽媽帶著滿滿的愛去看望了住在第三福利院里的老人們,送上我們親手做的冰皮月餅和物質,陪著老人們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一起分享節日的溫馨!
大家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會以此為鼓勵繼續努力,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鄰里的優秀小公民。
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做人要講道德,懂禮儀,教育我們以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做為日常行為的准則。我謹記學校老師的教導,尊敬師長,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熱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我會以此為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孝老愛親的美德少年。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這就好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本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長輩在我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期望,總是給我創造最好的條件,但不是寵溺,媽媽言傳身教,在人生起步的路上賦予我正能量和美好情感。從呱呱落地到現在的小小少年,我也一直學習著母親的`孝順,給他們帶來更多驚喜!
我平時非常喜歡看書,最喜歡看的是一些感人的孝老愛親的小故事,像「黃香溫席」、「孔融讓梨」這些小故事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熟知。在學校開始背《弟子規》時,我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會去理解句子的含義。《弟子規》就是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知禮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也以書中學到的孝老愛親的故事主人公為榜樣,努力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記得有一次,奶奶身體不舒服,晚飯沒吃就早早上床睡覺,我心裡很著急,就和媽媽一起去買葯。到家後,我一會兒給你奶奶遞水,一會兒給奶奶遞葯,希望奶奶吃了葯能快點好起來。晚上,我想:奶奶身體不好,如果我打掃好屋子,奶奶就可以多休息一下,病也會好得快點。於是,我自己用IPAD開了鬧鍾,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在客廳里忙著掃地、擦桌。媽媽聽了,高興地說:「你長大了,可以用內心去發現需要幫助的人,懂得關心家人和設身處地為長輩著想了!」
今年的「三八」節,媽媽單位組織活動,所以晚飯沒在家裡吃。我一吃好飯就打電話給媽媽,說:「媽媽,我愛您!」我又做了一張小卡片放在媽媽床頭,上面整齊地寫著:「按摩卡,終身享用,隨叫隨到。」等媽媽回到家裡,看到這份禮物時,激動得眼裡閃著幸福的淚花。其實在我們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常常可以享受到他的捶背和按肩。如今我又承擔了一份工作,每天晚飯後廚房就是我的領地,你可以經常看到一個圍著圍兜的小男生在洗刷刷!
我是誰呢,我是媽媽心中的美德少年——楊XX,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楊XX,我是XX小學204班愛學習愛同學的班長——楊XX,我正在用品德為筆,進取為墨,書寫人生燦爛篇章!
李XX,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於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朴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XX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善有德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朴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XX的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朴,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當時11歲的李XX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
由於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XX還必須承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干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XX總是白天幹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初中以後,李XX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後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後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後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裡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周末放假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裡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兩周家裡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裡烹制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後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裡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裡的農活只能落在小XX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XX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後,小XX卻先後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蠍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XX卻是為家裡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葯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葯」。捉蠍子難免被蠍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XX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蠍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XX為父親買葯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XX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於是村裡人把小XX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裡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蠍子這件事時,小XX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XX來說卻是一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XX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XX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周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XX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XX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XX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葯。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XX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XX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XX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XX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XX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XX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XX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Ⅱ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6篇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篇1
姓名:吳金棋
性別:男
年齡:9歲
地區:黑龍江
吳金棋剛滿一歲時,父母離異各自出走,從此不再和家裡聯系。靠著爺爺奶奶拉扯長大,小金棋從懂事時起,就開始替他們分擔家務。
小金棋的家到學校有七八里路。按照規定應該住校。但因為金棋的奶奶是聾啞人,爺爺的腿有殘疾又患有胃病,他擔心一旦遇到什麼事,家裡沒有一個能跑腿傳話的人,所以三年來,小金棋每天都堅持回家。這幾年,爺爺養了一些雞和鵝,通過賣雞蛋、鵝蛋貼補家用。整個暑假,小金棋每天最重要的事兒就是幫著喂鵝、養雞。除此之外,每天趁著天剛剛亮,9歲的吳金棋還會到離家不遠的樹林里采蘑菇。小金棋不僅擔起了家務事,更成為家裡型乎的主要經濟支柱,同時他還不忘抓緊時間學習。這幾年,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
兩位老人並不知道,在9歲孫子的內心,深藏著一個不敢跟他們說的秘密:「就是想爸爸媽媽回來,我再也不想看照片了。等他們回來我要跟他們拍一張新的照片,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因為怕爺爺奶奶傷心,小金棋很少在他們面前提起爸爸媽媽,但每當夜深人靜,或看到同學們和家長在一起時,他就會忍不住地掉眼淚。金棋說,自己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將來即使爸爸媽媽不回來,他也一定會讓相依為命的爺爺奶奶安享晚年。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3
李**,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於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朴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朴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的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朴,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桐者打工,當時11歲的李**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
由於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還必須承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干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總是白天幹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初中以後,李**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後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後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後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裡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周末放假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裡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兩周家裡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裡烹制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後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裡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裡的農活只能落在小雲寬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雲寬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後,小雲寬卻先後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蠍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雲寬卻是為家裡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葯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葯」。捉蠍子難免被蠍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雲寬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蠍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雲寬為父親買葯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雲寬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於是村裡人把小雲寬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裡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蠍子這件事時,小雲寬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雲寬來說卻是一卜輪悉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雲寬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雲寬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周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雲寬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雲寬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雲寬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葯。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雲寬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雲寬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雲寬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雲寬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雲寬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雲寬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雲寬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篇2
姓名:楊學興
性別:男
所屬地區: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初級中學
簡介:楊學興,男,現年14歲,家住廣元市朝天區魚洞鄉東風村三組,現為曾家中學20xx級4班學生。家中有爺爺,爸爸和他三人,母親在他5歲時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爺爺現年71歲,患高血壓,在幾年前的意外中,身體受重傷還有些殘疾,不能正常行動。爸爸因長年勞作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但為了一家生計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孝心故事】
(一)在家勤快懂事,為家分憂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於母親去世的早,他從小就知道爸爸爺爺的身體不好,家境貧困很懂事,上小學時,他每天放學回家就幫家裡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做飯、洗衣服、喂雞、喂豬等等。上中學以後,由於離學校很遠,是住校生,回家的機會少了,他只能在節假日幫助家裡分擔家務,由於他家住的地方離公路很遠,每周放學回去時,通常下車後他還要步行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回到家,放下書包他就背著背簍上山打豬草,背柴,回來之後還要自己親自去做飯,盡管做的飯菜味道不怎麼好,但能讓爺爺吃到熱的飯菜他心裡很欣慰。每次放假在家,他劈柴、做飯、打豬草、放牛等等總是忙個不停。除了幫爺爺做家務事外,還要幫爺爺下地幹活,挖地、播種、除草、挖土豆、收包穀等等,他還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因為爺爺殘疾,父親常年在外,所以挖、背、挑等重活就只有靠他做了。
(二)在學校勤奮好學,品學兼優
他深知家境貧寒,讀書不易,於是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初中兩年中,他將華羅庚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分才」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雖然沒有多少天資上的優勢,但他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奮,以勤補拙。剛進入中學時,他不怎麼適應初中的生活,成績一直起伏不定,他憑借堅強的意志,勤學苦練,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努力,成績終於穩定下來。現在學起來比較輕鬆了,上課能認真聽講,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主動找老師講解難題。從進校到現在,一直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打掃衛生。還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有班級榮譽感,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助手,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三)尊敬長輩,孝敬感人
由於爺爺殘疾,行動不便,他非常疼愛爺爺,,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爺爺。晚上,幫爺爺擦身、洗腳,吃飯時幫爺爺盛飯奉菜,他總是將自己的零花錢省下來為爺爺買吃的。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回家,爺爺在努力行走,看到孫子回來,想上前,但是由於腳有殘疾,一不小心摔到了地上,一下子暈倒了,不省人事,這把他嚇壞了,可當時,周圍沒有人,沒辦法求救。本想打電話給村醫生,可醫生去很遠的地方出診了,沒辦法趕回來施救。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急中生智,背起爺爺,踉踉蹌蹌的向山下走去,用了五六個小時,才將爺爺送到醫院救治,由於他及時將爺爺送到醫院救治,危難時刻挽救了爺爺的生命。
他品學兼優,是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好學生。在家裡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老人,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個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好乾部;在社會他是個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公益活動的好少年。經學校研究決定,推薦該生為「廣元市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篇3
八年前因為汶川大地震,當時只有4歲的李瑤被倒塌的牆壁砸成重傷,經過幾次大手術,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李瑤從此失去了右手。只有一隻左手的李瑤,為了讓家裡人放心,從生活到學習都靠自己頑強成長。爺爺生病住院,她靠一隻手給全家做飯、爸爸媽媽出門打工,她靠一隻手照顧年幼的妹妹……她說,我一隻手不比別人差,我不想讓家裡人替我擔心。地震受傷後,李瑤在綿陽市治療一年,又到都江堰殘疾人學校進行康復訓練,所有的治療康復費用全部免除,這也是政策期內,國家針對汶川地震致殘人員的扶持政策之一。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篇4
馮志剛,男,漢族,現年13歲,2002年8月18日出生於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堰門鎮青春村一個貧困農村家庭。母親天生青光眼,父親在馮志剛6歲那年,水泥灰嗆進眼裡,由於沒有及時正規醫治,不久便雙目失明。從此,馮志剛成為全家唯一的「眼睛」,也成為全家唯一的生活與精神支柱。
6歲,上幼兒園的年紀。當千千萬萬孩子還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馮志剛已不僅要自己照顧自己並上學外,還得照顧雙目失明的爸爸媽媽以及打理家庭、種莊稼、干農活。七年來,他靠著孝感天地、自強不息、樂觀自信,奏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宏偉樂章,譜寫了一部震徹心靈的時代傳奇。
10月15日,cctv—13《朝聞天下》欄目以《馮志剛:我的家不比別人差》為題,用時9分41秒,對嵐皋最美孝心少年感人事跡做了深入報道,引起強烈反響。透過感人事跡,我們可以發現如下精神內涵和閃光點。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他孝感天地
年紀小小的馮志剛,已能深深感到父母的悲苦,心疼著爸爸媽媽,深愛著爸爸媽媽,卻無法力挽狂瀾,只能用稚嫩地雙手,幫助爸爸媽媽生活起居,照顧爸爸媽媽衣食溫飽。7歲那年,馮志剛開始上小學。他的家距離集鎮15華里,報名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是父母騎車送,他和母親卻是一步步走過去的;別的新生哭哭鬧鬧不讓父母離開,馮志剛卻默默地找來一根木棍交給媽媽,再三叮嚀媽媽回家一定要靠路里邊走。他知道媽媽看不清,來時的路上有他照應,回家的路,媽媽要一個人走,他生怕媽媽一不小心跌進路邊山溝。
一年冬天,媽媽李興翠給了馮志剛十塊錢,讓他給自己買雙襪子,免得上學凍著了。周末回家,馮志剛腳上仍光溜溜的,卻從書包里掏出一雙嶄新的毛絨襪給媽媽穿上。媽媽流下了幸福而難過的淚。
馮志剛幫媽媽擦去淚水,安慰媽媽說:「媽媽,家裡比學校冷,你身子弱,更需要保暖。我在學校和同學們在一起,天天活動,一點都不冷。」
和普通開放式的農家院落不同,馮志剛家的院子有一個封閉的半截圍牆。馮志剛的爸爸因為失明看不見,曾多次掉到院子外側兩米多高的水田裡。為了父母安全,2013年秋天,馮志剛和父親在鄰居左宏舉幫助下,一起砌這個圍牆。
說起馮志剛,鄉親們都贊不絕口,無不感嘆佩服。鄰居左宏舉說:「馮志剛的確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好娃娃,每次周末上學前,他都要做好多好多的菜放在冰櫃里,讓爸爸媽媽只熱熱就能吃了,並且再三囑托我,請我幫著照看他爸爸媽媽,害怕他爸爸媽媽眼睛看不見,在家裡出事。」
「有了冰櫃,上學前就可以多做點菜,讓爸爸媽媽多吃幾天,有了電視,爸爸就不會寂寞,雖然他看不見,但他最喜歡聽新聞。」馮志剛一一介紹為什麼要買這兩樣家電。
吃苦耐勞,省吃儉用,他自強不息
面對生活困境,馮志剛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去戰勝它,用自己的意志去戰勝它,把日子過下去。而能夠戰勝這一切,讓馮志剛及其父母能夠幸福平安生活到如今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和自強不息。
每次放學,別人家孩子要麼坐車要麼家長騎車接,而馮志剛,卻只能獨自一人走一個半小時泥窪路回家。在家裡,他不僅洗衣、做飯、收拾房間,還上坡挖地、種玉米、土豆和蔬菜。並在周末抽空為鄉鄰烤煙戶打零工,拔草、編煙葉,掙點工資,補貼家用。兩年來,他打零工攢下2000多元,給家裡添置一台電冰櫃和一台舊電視。每次領到國家發放的低保金,馮志剛都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兩半,買米、買面、買肉,卻從未給自己買過新衣服。
2013年暑假,他給鄰居家幫忙摘煙葉、編煙葉,炎炎夏日,身上長滿了痱子,磨破了雙手,可他一直堅持。一個暑假下來,掙了一千多元。馮志剛家取暖和生活用的蜂窩煤,每一塊都是馮志剛從距家500米外的公路上背回家來的。
然而,在砌圍牆定木樁時,負責掌握木樁的馮志剛,被雙目失明的父親不慎砸傷手指,鮮血直流,疼痛萬分。父親老淚縱橫,讓馮志剛馬上去村衛生室包紮。小馮志剛沒有答應,他強忍著疼,不哭出聲來,從媽媽的針線袋裡找出些布條和線,上了一點雲南白葯,包紮之後繼續幹活。父親馮聯許說:「十指連心啊,他是怕哭出來我們曉得了難過,還有他是心疼錢……」說到這里,父親馮聯許早已是淚流滿面。
父母是福,苦難是金,他樂觀自信
在馮志剛心裡,父母是他最大的福氣,而苦難他根本沒放在眼裡,甚至他自己都不覺得所走過的路和做過的事是苦是難,除了個別時候的「害怕」,他始終充滿著樂觀自信。
比如,當記者采訪他有沒有怕過,是否感覺很苦很累時,馮志剛說:「我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山上野豬很多,我一個人在山坡上幹活,的確有些害怕,也偷偷哭過多次,真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守在一旁,那樣我就不怕了……可是,爸爸媽媽眼睛看不見,上不來……我最害怕的還不是這些,是哪一天放學回家後見不到爸爸媽媽,叫爸爸媽媽時沒人答應,一個人做飯,幹活,一個人上學……還好,爸爸媽媽都在,只要爸爸媽媽在,我就高興……我感覺我家不比別人差,我也感覺很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在……」在馮志剛接受采訪時一段不足1分鍾的談話中,竟七次提到「爸爸媽媽」。
再比如,當記者問他有沒有信心憑著自己買下一台洗衣機時,他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說,自己已經通過暑假給別家編煙葉,攢錢買了一台冰櫃和一部電視機,現在手頭已有500多塊,只差100多塊了,明年再打工,很快就尿崩買回來。說完,他笑了,笑得是那麼充實、自信而幸福。
在馮志剛的心中,父母是福,苦難是金,家庭的困難更沒有阻擋他上進的心。馮志剛家的牆壁上,有多張馮志剛的獎狀。在班裡,他是班長,在宿舍,他是社長。三年來,馮志剛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幹部。班主任趙坤說:「馮志剛話不多,但做事總在前頭,總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在同學中威信特別高。」先後被評為嵐皋「十佳先進典型」、「十佳美德少年」和「陝西省最美孝心少年」。
如今,當許許多多的人感覺憂心忡忡,頹廢空虛,無所事事,苦苦追尋快樂在哪裡,快樂是什麼時,年僅13歲的馮志剛用自己的行動和心語,給出了令人痛徹心扉又茅塞頓開的答案,那就是,人之所以快樂,只因心中有愛。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篇5
徐,女,今年17歲,共青團員。家住新縣新集鎮艾窪居委會,就讀於新縣高中本部高三(2)班。該同學學習刻苦認真,思想品德端正,孝老愛親事跡典型。
小時候的徐力維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有對自己關懷備至的爸爸媽媽,有聰明活潑的弟弟,一家人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
2019年秋天,徐力維同學的爸爸徐斌突患腦溢血,當時她僅僅是初二學生,弟弟才上六年級,爺爺奶奶年近80,都有老年痴呆症。爸爸一病,媽媽要去醫院照顧病人,就把整個家丟下了。沒辦法,徐力維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回家照顧爺爺洗臉,穿衣吃飯,幫助奶奶做飯、掃地、做家務等等,不幸的遭遇讓她過早體味了生活的貧困與艱辛,但她總是說: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媽媽擔心。這一挑就是123天。直到幾個月後父親從醫院回家。
徐力維母親李本麗身體也很不好,前幾年肝臟做過切除手術,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所以在父親回家後的大部分家務仍是要她做:洗衣做飯,加上爸爸的尿布,還要幫媽媽給爸爸做康復運動。那時她爸爸被確診為植物人,整天卧床不起。即使這么辛苦,徐力維仍毫無怨言。爸爸病後,家裡生活相當困難,她正值青春年少,沒有去與人家比吃比穿的,穿的都是好心人給的舊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其他同學一星期要花費100元錢,而他們兄妹倆每月一共才用100元錢,媽媽有時對她說: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了!現在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了。望著媽媽憔悴的面孔和頭上出現的銀絲,徐力維含著淚點點頭,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媽媽照顧好家人。
從此,不管春夏秋冬,徐力維每天早上五點就准時起床了,她總要先幫爸爸洗臉刷牙,穿好衣服,再趁媽媽做飯的時候讀讀書,自己有時候都顧不得吃上一口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上課,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的跑回家幫媽媽做午飯。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爸爸的飲食起居,成了徐力維每天必須做的事,她的少年便是在這樣的忙碌辛勞中一天天度過的。
臨近中考,她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每天臨上學前把吃的喝的給爸爸准備好放在床邊,中午回家給爸爸喂飯、擦洗身子,晚上回家後給爸爸洗臉、洗腳、做身體按摩,給爸爸講自己一天的收獲,看到爸爸笑,徐力維的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周圍好心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也會過來看看她們一家,問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徐力維都會婉言謝絕,因為她覺得,這么多年來大家對她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現在她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了。
這么艱苦的家庭條件,她沒有放棄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升高中時,她原本打算放棄縣高去職高的,因為職高學生有補助,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可以讓弟弟更好的學習。她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好心人,有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她上高中,她知道求學的不易,珍惜上學的機會,克服了一切困難,努力學習,成績始終優秀。
進入高中之後,學習任務更繁重了,但卧病在床的爸爸依然是徐力維最大的牽掛,她甚至想到過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幫媽媽照顧爸爸,可每次都會被媽媽罵:孩子啊,這么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爸爸有我照顧,你要好好學,再堅持三年,你考上大學就好了。聽了媽媽的話,徐力維飽含著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裡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幾年來,徐力維精心照顧爸爸的孝心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這個善良質朴的女孩豎起了大拇指。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徐力維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她勇敢地幫媽媽承擔起贍養老人,照顧爸爸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徐力維卻毫不畏懼,她在日記中寫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獲美好的明天!
最美孝心少年少年事跡材料篇6
馬海龍是甘孜州巴塘縣人民小學六年級一班學生,該生學習優異,品德優良,積極上進、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多次獲得「四好少年」、「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稱號,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馬海龍本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當他_歲時,災難降臨。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受重傷,從此殘疾卧床不起。母親承擔起家庭重任,靠擺小攤維持家庭生活,年幼的馬海龍也幫著母親擔負起照料父親、妹妹的責任。
他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做飯洗衣、為父親端屎端尿,盡管受苦受累,他每天早早起床,幫父親做早飯、穿衣、喂飯。無數個夜晚,爸爸因為疼痛呻吟,小海龍都會配合媽媽端水、遞葯,看著爸爸痛苦的樣子,小海龍忍著沒有哭出聲來,一個人的時候,才悄悄擦掉眼淚,他一直堅強地充當母親的左右手。當媽媽到拉薩進貨時,小海龍像大人一樣細心照料這個家庭,每天放學回家,他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吃現成的,要忙著燒水、淘米、洗菜,給父親倒水、喂葯、清潔。飯做好了,先照料父親和妹妹吃飯,然後才能打開書本做功課。
為了能更好的照料爸爸和妹妹,小海龍學會了合理分配時間,什麼時候幫爸爸洗腳、擦背、搓手,什麼時候照顧妹妹的生活學習,什麼時候完成自己的功課,小海龍都有安排。盡管如此,每天小海龍還是要忙到很晚,但他從沒有叫一聲苦。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幫媽媽支撐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
學習、生活、成長的路艱辛而漫長,馬海龍懂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在學校,他從不向老師和同學訴苦,始終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__年,央視少兒頻道走進巴塘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鞠萍姐姐被馬海龍勇擔重任照料殘疾父親、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事跡深深感動了,現場采訪他,還邀請他到北京參加了「甘孜州群眾工作之愛國感恩守法團結巴塘連北京」系列活動,號召全國的小朋友向這位孝心少年學習。他無疑是一面道德示範的旗幟,一個眾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孝心少年。
Ⅲ 孝心少年事跡材料
孝心少年事跡材料300字(通用8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跡吧,事跡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孝心少年事跡材料3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姓名:張海鈺
性別:女
所屬地區:房山區張坊中學
簡介:今年15歲的張海鈺,和父母生活在北京房山的一個小山差清村裡。七年前父親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三年前,母親又查出尿毒症晚期,從此,海鈺就成了父母的「守護者」。
【孝心故事】
清晨5點起床,為父親母親分好一天要吃的葯,就要忙著喂鵝、做早飯。記者發現,海鈺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特殊的作息表。
房山區張坊中學初二學生 張海鈺:我每天在學校要學習,到了家要照顧父母,所以就很容易忘掉一些事情,我就做了一個作息表。
海鈺告訴我們,干再多的家務活她都不怕,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身體,特別是父親,平時看上去好好的一個人,只要一睡著,呼吸隨時有可能停止。所以,父親每天睡覺前得戴上這樣的呼吸器。
虛肆前每天晚上9點多,海鈺都這樣照顧父親先睡下,然後開始寫作業,睡覺時往往都到夜裡11點多了,睡在跟父母並排的小床上,她要隨時注意著父親晚上的呼吸。
張海鈺:經常有三四次起來,父親有時候咳嗽幾下,痰都會咳在嗓子里邊。我要幫父親把痰咳出來,然後再整理一下呼吸機,有時候晚上呼吸機缺水會報警,然後就是往裡加水。
陳坤,男,2000年4月生,安慶市迎江區綠地實驗學校學生。
父母外出務工,陳坤跟著收破爛的爺爺來到安慶。爺爺每天出門收破爛,風里來雨里去,很辛苦。小陳坤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每天除了學習外,他還學著做一些家務勞動,漸漸學會了打掃衛生、買菜、煮飯、洗衣。這樣,他多做一些事,爺爺回來就可以少做一些事,就可以吃上熱飯熱菜。3年前,爺爺身體漸漸差了,陳坤不忍心看著爺爺每天拖著年邁的身體去收廢品,於是他決定帶著爺爺收廢品。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陳坤每天白天在學校雹吵上課,晚上踏上三輪車載著爺爺收廢品。他利用下課和深夜的時間努力復習功課,成績依然在全校名列前茅。
陳坤獲評「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安徽省江淮敬老好少年」,20xx年1月獲全國「宋慶齡獎學金」。
覃瀛,女,2000年4月出生,漢中市西鄉縣五中學生。
覃瀛的家在農村,父母也都是農民。父親去年患了重病,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肩上,雙休日回家時她總會盡力幫她分擔,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因病情嚴重整天難過傷心,她努力開導關心父親。現實是殘酷的,後來父親去世了。
在父親去世後,母親辛勤勞動供她和弟弟上學。
每周放學回家,她都幫母親去農田幹活,鋤草,送飯,不忘認真完成作業,有時還輔導弟弟寫作業。因農活繁重,母親也病倒了,她帶母親到縣城看病及時治療,雖不放心母親,仍然堅持回校讀書,周末用零花錢買了一些母親愛吃的東西帶回家。
父親生前也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好好上學,將來考個好大學,出人頭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她又恢復了原來的學習狀態,步入了正常的學習軌道。雖然經歷了這么多事,生活也更艱苦了,但她比以前更堅強了,滿載著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友好及親人的期盼。
姓名:梁維月
性別:女
年齡:16歲
地區:甘肅
5歲的時候,梁維月的媽媽不堪清貧,離家出走。不久後,弟弟因為青黴素中毒,成了聾啞兒童,又過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飲牲口時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年僅八歲的小維月就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經癱瘓八年的爸爸沒有肌肉萎縮,更沒有生過一次褥瘡。
家裡的主要生活來源是低保。每天,小維月做好飯菜趁熱先喂爸爸,可爸爸經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飽了她才捧著已經變涼的飯自己吃。維月父親因為常年卧病在床,臉上很少有笑容,她就變著法兒哄爸爸開心,把在學校得的獎狀都貼在爸爸對面的牆上。為給爸爸和奶奶賺夠葯費,每個周末小維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磚,一開始,對方根本不讓她干,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她,搬一塊磚的報酬是一分半,小維月每次要堅持搬兩千塊才肯回家,這樣一天下來,她就能賺到30元,打工掙來的錢除了要維持家用,還要給患有腦血栓的奶奶買葯。
盡管飽受生活艱辛,小維月始終認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能與家人在一起,她說無論走到哪裡就要把家人帶到哪裡,因為家人是她最大的牽掛。
姓名:陳思宇
性別:女
所屬地區:重慶兩江新區金山小學
簡介: 一個11歲的少年陳思宇,從5歲開始跟著媽媽做公益,當志願者,直到現在已經堅持了6年,並且帶動了身邊一大批的人。
【孝心故事】
經歷:
5歲開始當志願者
「這個娃娃5歲開始跟媽媽一起做公益,堅持了6年,真不簡單。」
唐光華出生在北碚農村,家裡有8個兄弟姊妹,條件不好。她考上中專後,父母沒錢給她交學費,她就去打工,後來去了深圳。29歲自主創業,她在渝北闖出了一點名堂。
「條件好了,我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了。」唐光華30歲左右就開始對身邊、老家的「窮親戚」特別關照,兒子也跟著她一起做公益,現在大學剛畢業。
「從女兒5歲開始,我再也沒給她辦過生日宴。」唐光華說,陳思宇5歲的生日是在渝北區龍門敬老院跟那裡的爺爺奶奶們一起過的。生日前一周的周末女兒將自己的玩具、文具、手工繪畫作品拿到中央公園去義賣,將義賣所得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買禮物。這樣特別的生日一直堅持了6年。
陳思宇今年生日前夕,恰逢端午節,她拿出1000多元壓歲錢給渝北石坪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買了8盒粽子。
李買瑞,女,2002年出生,寶雞市第一中學學生。
李買瑞同學待人真誠。在擔任班幹部、學課代表期間,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帶領大家遵守紀律、認真學習。李買瑞能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她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她以一顆真誠的之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每一學年她都被同學們民主推選為班級先進個人。
李買瑞同學熱心公益事業。她積極參與各項社會、社區公益愛心慈善活動,多次和同學在節假日去敬老院、社區老人家送去愛心溫暖。並走進貧困山區小學慰問,結對子做朋友,被寶雞電視台拍成電視片。2010年被寶雞市西關社區表彰授予「社區優秀志願者"稱號,被社區推薦為寶雞市「百名孝老愛親」典型候選人。她還利用假期自發地到「學生跳蚤市場」,把自己不需要的文具和書籍賣給正需要的低年級孩子和家長,再把錢攢起來奉獻愛心。
特別是積極響應寶雞市團市委號召,向張揚、李甜家庭重大交通事故踴躍捐款和慰問,曾被寶雞團市委領導接見,並在寶雞日報、寶雞電視台、寶雞電台、華商報等新聞互聯網網路媒體中多次轉載和專訪報道。
姓名:游柘楠
性別:女
年齡:10歲
地區:湖南
在湖南長沙雨花區新星社區的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屋裡住著,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時手臂神經斷裂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積蓄,他們的媽媽又在三年前去世,為了養家爸爸經常起早貪黑在外打工。
今年十歲的游柘楠是大姐,雖然楠楠已經十歲了,但和同齡人比起來,要矮很多。每天早上6點,7歲的'妹妹都會和她一起在社區里賣報紙。楠楠說如果運氣好,一早上可以賣出30多份報紙,能有15元的收入。
自從媽媽去世後,楠楠就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擔子。楠楠說媽媽剛走的時候,小弟和妹妹經常會睡覺的時候起來哭著找媽媽,那時候她也哭,三個人一起哭到天亮。但是現在的楠楠已經很少哭了,更多的是同齡人少有的堅強。現在楠楠最大的願望就是爸爸能在身邊。楠楠的爸爸在外面打零工,雖然身有殘疾但為了養家再累再苦的活都會接。楠楠心疼爸爸,便把情況反應給社區。最終社區幫助爸爸楠楠家附近開一家店,這樣既能照顧三個孩子又能有穩定的收入。只有十歲的楠楠照顧著弟弟妹妹,幫助爸爸創業。在生活上楠楠沒有任何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孝心是什麼?——是她用柔嫩的雙手為媽媽點上一支小小的艾柱,讓媽媽遠離疼痛。她就是一個外表文靜,內心狂熱,一個不需要父母操心又孝順的好孩子--高藝菲。
曾經有人問她:「高藝菲,你的愛好是什麼?」她毫不猶豫的說:「愛勞動。」多麼可愛純真的回答。平日里她跟媽媽生活在一起,因此她跟媽媽的感情特別好,也特別會關心媽媽。由於她的媽媽是長期面對電腦工作,頸椎毛病特別嚴重,每月都會因此頭暈、頭痛。記得有一次,媽媽老毛病犯了,家裡正好有艾艾貼,一種簡單方便的艾灸。看過媽媽使用過幾次的她,走到媽媽的身邊親切地說:「媽媽,你又頭痛了,讓我幫你做艾灸吧,灸完之後你就會舒服的!」,然後像模像樣的用打火機點燃蠟燭,取出艾貼點上,當陣陣艾香傳入鼻中才回過神,就聽她說「媽媽,脖子痛貼大椎」。她就這樣小心翼翼的將一支支艾柱貼在媽媽身上,時不時輕輕地問媽媽這里燙不燙?那裡癢不癢?頭還痛不痛?並且及時端來溫水讓媽媽喝,媽媽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就這樣,只要媽媽頸椎一不舒服她就會用自己學到的方法給媽媽做艾灸,從未停止......
她就是這樣一個懂得「小中醫」的小女孩,一次一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媽媽。
;Ⅳ 小學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經典名句。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小學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蘭煥香,女,13歲,壯族,系橋鞏鎮毛塘村委白山村人,就讀於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六班。養母殘疾多病,養父早年因病去世。
2004年剛出生3天的蘭煥香被遺棄,被患有貧血且天生殘疾的養母抱回了家。養父母家是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無兒無女,對於抱養的蘭煥香,養父母視如親生。雖然家境貧寒,但在養父母的呵護下蘭煥香健康快樂的成長著。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本該有一個快樂童年的她,命運再次跟她開了一次玩笑。2013年,作為家裡頂樑柱的養父被查出肝縮水晚期,醫院告知做治療已是徒勞。兩個月後的一天就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那時蘭煥香只有九歲,從此她們母女便相依為命。
養父的突然離世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養母成了蘭煥香的唯一依靠,由於養母是殘疾人,平時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農活,如何撐起這個家?農村孩子早當家,懂事的蘭煥香沒有被困難壓倒,主動承擔了家裡的家務活,學會了煮飯、煮菜、種菜、淋菜等。每天放學回到家,別的同學都在家裡看電視或者三五成群在村裡玩耍,而蘭煥香卻忙著煮飯、摘菜、淋菜、洗菜、盡最大的努力幫助養母減輕勞動負擔,看著自己種下的菜一天天長大,蘭煥香臉上露出了充滿希望的笑容。
2015年9月份,蘭煥香從村裡的教學點來到鎮中心小學就讀五年級,寄宿制。第一次離家上學,而且晚上住校,一個星期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在學校的日子裡,她把對家的思念轉化到學習上,時常提醒自己:唯有發奮學習才能回報養父母的養育之恩。為此她努力學習,積極向上,成績在班級里總是名列前茅;她生活節儉,從不攀比,別人每年過節都有新衣服穿,她常年就是那幾件,但是她從不埋怨;她助人為樂,看到別人有困難時總是第一時間跑去幫忙,看到同學們提熱水回宿舍無力時主動的幫忙搭一把手;她拾金不昧,雖然生活清貧,卻能在撿到別人丟失的錢物後主動交給老師;她與人為善,謙和有禮,與每一位同學友好相處,是同學們心中的最佳夥伴。
在學校她是個勤奮努力的好學生,回到家裡她又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常看見養母偷偷地流淚,心裡很傷心,就想盡辦法讓養母開心起來,她聽老師說,一個人心情好了就能減輕病痛,就給養母講學校里的新鮮事兒,想盡辦法讓養母開心,為了不讓養母太累,周末回到家先都是搶著做家務活。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她還只是個13歲的孩子,有時也會羨慕同學們和爸爸媽媽去外面玩耍,可是蘭煥香知道她與別人不同,她雖是領養的孩子,但是在她心中養母就是她最親的人,對她而言只有家人健康才是她最大的幸福,這個不幸的孩子比同齡人承受的太多太多,卻對生活有著美好的嚮往,做完作業忙完家務後就抽空和村裡的小朋友玩玩游戲,在學校下課時無憂無慮地玩耍,天真無邪的'笑容,那時的她才像個真正的孩子!
她雖然沒有像她的名字所寄予的那樣事事如意,卻有著一顆如如意般溫婉純粹,沒有任何雜質的心靈。她的事跡也許並不能驚天動地,卻讓我們處處感動,她用一顆善良的心和那雙稚嫩的小手向我們詮釋了當代少年最美的精神風貌!
張微是鐵嶺經濟開發區第四小學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現年12歲,家住開發區茨榆台分場。因為奶奶生病,家裡債台高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掙錢還債。本該在懷里撒嬌的她過早地成為一名留守兒童,比同齡人的個子稍矮一點,身上穿的衣服整潔,梳著一個馬尾,顯得活潑干練。如今她和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雖然她是一位留守兒童,但絲毫不影響她成長、求知、和積極進取,這反而成了她向上的動力。因為平時就懂事,所以在學了《弟子規》後,她真正落實自己的行動,成了我校人人學習的楷模。
在家裡,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她的爺爺在家種了二三畝田和一片小菜園,平時農活特別忙,張微經常放學回家到菜園幫爺爺除草、澆水,家務活她可是包攬了,經常漿洗爺爺、奶奶和自己的衣服。冬天小手凍得通紅,鄰居的嬸嬸、阿姨都心疼地幫她洗衣,可是她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真能把衣服洗干凈呢!她家在村裡的最南端,幾間簡陋的房子裡面光線有點暗,斑斑駁駁的牆壁上貼滿了獎狀……屋內整理得井井有條,打掃得乾乾凈凈。她經常展露廚藝,給爺爺奶奶變著花樣做。她做的麥面煎餅,黃黃的、脆脆的,外殼裡面還有軟軟的韭菜餡,爺爺經常誇贊她是一個手腳麻利、會做飯的孩子。因為有了她在,家裡處處顯露著鄉村人家的淳樸、幸福、和諧。
「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小張微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著新買的玩具跟小夥伴玩的時候,她一早便挎上小籃子到山裡采葯去了,黑葯、柴胡、黨參、血參、天麻、桔梗,這些中草葯在張微眼裡都是寶貝。
在張微的家裡,熏黑的牆上畫著一張記事表,上面寫著張微的名字,名字後面對應方格上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微說平時她只要幫奶奶干一件事就在上面畫顆星,每月一總結,看能得到多少顆星星。「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是張微寫在作文中的一句話。而對爺爺的教誨,她同樣回報給深深的感激。這份愛與感激,都珍藏在這位12歲女孩的日記里:「親愛的爺爺:是您教會了我面對挫折不要後退,是您告訴我做人以誠信為本,做人應該有顆真誠的心。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困難,我並沒有屈服,因為有您的陪伴,一切困難都不再是困難。」
在學校里,她是個德才兼備的好學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一絲不苟;興趣濃厚,精益求精;學習刻苦,勤思善問;發展全面,成績優異。學習上, 求知慾強,課堂上, 敢於提問,善於質疑,對所學的知識能理解地掌握。她的學習非常用功,會擠時間學習,家裡的凳子經常是她的寫字桌;板車頭是她看書的好地方,學校圖書室是她的樂園。她閱讀了許多書籍,寫下了約十八萬字的讀書筆記,學習成績一直在全年級學生中名列前茅。特別她在班級開展的「貧困兒童互助」活動中,經常拿出自己積攢的錢給困難的同學買學慣用品、課外讀物,幫助他們搞好學習、生活。課外, 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大量閱讀一些有益的書報,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知識,碰到難題就向老師請教或自己查閱資料解決。 從不與人斤斤計較,總是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別人,無論誰有困難, 都會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她是同學眼中的好榜樣,教師眼中的好學生,鄰居嘴裡的好孩子……她過早地「成熟」了,懂事了。盡管飽受生活艱辛,小張微始終認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能與家人在一起,她說無論走到哪裡也不會忘記家人,因為家人是她最大的牽掛。願她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今, 她正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憑著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暢游。 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同時,又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華民族是個古老的民族,「百善孝為先」,是我們民族優良的傳統,她會把它發揚光大,從她做起,從現在做起。
Ⅳ 小孝星先進事跡材料
小孝星先進事跡材料(精選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擬定事跡材料真的很難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孝星先進事跡材料(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楊xx同學是永登縣城關鎮龍崗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曾獲「永登縣五愛好少年」的稱號。多次被學校少先大隊授予「優秀少先隊員」,是一個勤學上進,樂於助人的「小雷鋒」,XX年被評為「蘭州市第二屆美德好少年」。
她是永登縣柳樹鄉清水村人,全家六口人。爺爺奶奶年歲已大,無法下地勞動。爸爸雖然才三十多歲,但兩次大手術後,不僅不能打工幹活,天天還要按時吃葯。而楊宇婷和妹妹又在上學,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只好壓在媽媽柔弱的肩上。媽媽白天上工地做小工,下班後還要做飯、洗衣。照顧老人和孩子,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有一個好女兒。楊xx每天放學後,總是從幼兒園接回妹妹,然後主動的做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幫媽媽擇菜、掃地、涮碗等。孝順爺爺奶奶,體諒父母,關心妹妹,讓親情其樂融融。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媽媽床悄高前,看媽媽吃了才有拿了自己貯存的錢罐里的錢到衛生所給媽媽抓葯。然後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葯吃了。又搬來凳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知道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後,楊xx做完了作業後才安心去睡覺。按時完成作業,從不用父母操心她的學習。鄰居們說她很懂禮貌,每天見到長輩都會問好,大家對她的評價很高,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在學校,她熱愛學習,為人守信,樂於助人,善於交際,大公無私,上進心強,是生活和學習中的好榜樣。她經常參加班級里的各種活動,上課時,她專心致志,不違反紀律。她掌握了很多種學習方法,做到了課前預習,課上大膽發言勤做筆記。課後及時復習以及鞏固知識,遇到課上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態度端正,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到不懂就問,學習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
楊xx同學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人們都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楊xx的同班同學朱昱,由於自小患病,腿腳活動不靈活,不能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上下樓梯均有困難。
面對朱昱同學的這些困難,全班同學都在關啟孫尺心照顧她,而楊xx同學則更是處處操心,關系備至。有一學期剛開學不久,天上降下厚厚的積雪,路上車輾人走,如履冰面。本來腿腳不靈便的朱昱頓凱鬧感前路難行,不知所措,一臉的茫然。楊xx一邊安慰鼓勵,一邊挽起朱昱的手,小心翼翼的向前走去。沒想到朱昱腳下一滑向一邊倒去,楊xx立刻拉扶,而自己又站立不穩撲倒在地上,鼻子流出了血,門牙碰得有些晃動,兩人滾在了一起成了雪人,在路人的幫助下,楊xx擦幹了血跡,不顧疼痛頑強地把朱昱送回了家。家長感動地連聲誇贊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楊xx同學身上體現了一名優秀的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體現了一名當代學生的良好素質。在學生心中,她無疑是一名到的示範的旗幟,一眾學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
這樣的事例美不勝舉,五年來楊xx如家長、如大姐姐、如保姆似的關心,照料著身體有病的同班同學朱昱。老師、同學無不交口稱贊。在學校,她對待同學,總愛伸出援助之手,真誠付出,助人為樂,是全校公認的「小雷鋒」。
我家住在東平村,家裡條件很差,僅有十畝口糧田,一年土地收入只夠維持一家五口人吃飯。記得爸爸、媽媽對我講,在我生下來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上了;4歲那年,爺爺又患了嚴重的肺結核,什麼活都不能幹;爸爸、媽媽拚命的耕種,但家裡欠的外債已達到一萬余元。這一萬余元,對我們只有十畝土地的農民來講,是多麼大的壓力啊,它相當於我們全家不吃不喝的四年收入啊!爸爸媽媽整天愁眉不展,只有辛勤的勞作,省吃儉用一點點的攢錢還債。轉眼,到我上學的年齡了,爺爺奶奶治病借的錢還沒有還清,哪有錢供我上學啊,媽媽到處去借,錢沒有借到。沒辦法,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含著淚把自家還不太成熟的秋菜拔了一平板車走街串巷叫賣,一連賣了三四天,總算把學費湊夠了,但是,媽媽的'腳在賣菜的路上扭傷了,腳腫得比饅頭還高。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XX年8月15日,是我去依安第五小學入學的日子,媽媽起得很早,跛著腳的媽媽在為我擀麵,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面條端到我的面前說:「姍姍,今天是你上學的第一天,媽媽很高興,就算給你改善一下伙食吧!」看到這一切,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眼淚一串串地滾落下來,久久地撫摸著媽媽紅腫的傷腳,我邊哭邊說:「媽媽,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媽媽聽了我的話也哭了,從媽媽的淚眼中,我看到了她對女兒的殷切期盼。
第二年暑假期間,由於家裡外債累累,我再也不想讀書了。雖然我只有八歲,但我開始每天幫媽媽干一些簡單的活,喂雞、喂鴨、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擦玻璃,凡是我能做的我都去做,盡量減輕媽媽的負擔。一天晚上,我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裡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繼續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過了兩天,我和爸爸同時發現: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後收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何珊念一學期還是兩個學期……」那天,媽媽哭了!哭得十分傷心,她用很兇很兇的聲音吼爸爸:「孩子要念書有什麼錯?咱們窮是暫時的,外債多咱們可以慢慢還,可孩子不上學那不要耽誤她一輩子嗎?」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600元錢,我哭得泣不成聲,我真想再給媽媽下跪磕頭。我太愛念書了,我這樣一念下去,不知媽媽要為我吃多少苦?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儉節約,不能多花一分錢。放學後,我把同學們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用細繩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者用橡皮把寫過的練習本擦乾凈再接著用。這樣,一年可以為爸爸媽媽節省幾十元錢。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發現,我總是在他們幹活回來之前把作業做完。一次,被媽媽發現了,她悲傷的撫摸著我的頭哭著說:「姍姍,生在這樣的家庭真是苦了你了。」為了不讓媽媽傷心。我說:「媽媽,你看這不是寫得也很好嗎?我一定給你考出最好的成績。」媽媽流著淚說:「姍姍,你長大了,懂事了,媽媽高興。」我沒有辜負爸爸媽媽的希望,無論學校里大考小考,我總能考第一,數學幾乎總是滿分。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始終排在前幾名,多次榮獲「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等光榮稱號。
我十歲那年,原來體重160多斤的爸爸臉色一天比一天蠟黃,而且越來越瘦,最後病倒在炕上。媽媽強忍內心痛苦而表面顯得若無其事的對我說:「沒事,重感冒,快好了!」我不信,便把媽媽拉到屋外, 哭著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只好實話告訴我說爸爸便血,而且一天比一天重,再不診治,就有生命危險。媽媽求親靠友借了三千元帶爸爸去外地檢查,確診為結腸炎,必須馬上手術。媽媽准備再去借錢,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還誰願意再借咱呀!末了媽媽告誡我,千萬別跟你爸提錢的事啊!他窮怕了。一說借錢他就會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後來,媽媽還是借了錢為爸爸作了手術。爸爸做完手術後,媽媽便去地里幹活了,我精心地照顧爸爸,為他端水熬葯。爸爸在我和媽媽的精心照料下,身體一天天的好起來,但是,我們家裡的債務整整達到了二萬伍千元。開學後,班主任老師知道了我家的困難,便向學校領導反映了,學校給了我貧困生補助,還幫我減免了書費。同學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我學慣用品……為了報答領導、老師、同學們,我更加努力了。而我的媽媽為了這個家,為了早日還清債務和供我上學,也在不停地拼搏著。她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賣蔬菜。每天,她和爸爸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菜也是讓我和爺爺、奶奶吃,他們沾點腌鹹菜的湯攪和著吃,雖然日子過得清苦,雖然我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像樣的文具,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一家人其樂融融。每天傍晚放學回到家中,我先為爺爺、奶奶送上一杯水,然後做飯。做飯時,常常是一邊燒火,一邊背功課,有空閑時再寫,這樣爸爸、媽媽回到家時就可以吃上飯了。飯後,我再幫媽媽洗碗洗筷,還為家人熱洗腳水,然後端上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是樂得合不上嘴。
我上五年級那年,想買一本《漢英大詞典》學英語。媽媽兜里沒錢,卻仍然答應想辦法。早上四點多鍾,媽媽就借來一輛架子車,裝了一車白菜和我一起推到市上去賣。快散了,還沒有賣完。我和媽媽上早市之前只喝了一碗稀飯,這時肚子餓得直叫。我真恨不得立刻有買主把菜全拉走,可媽媽還是耐心地和買主討價還價,幾次反復後,終於以一角錢一斤成交。210斤白菜應換來21元錢,可買主只給了二十元。買完書只剩下二元。可媽媽只給我一元錢讓我買兩個燒餅,說剩餘的一元錢要攢著給我上學花。我也沒捨得花,偷偷地將錢攥在手心裡。等我們娘倆快到家時,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這時我才想起,我居然忘了賣一個燒餅給媽媽吃,她餓了一天的肚子呀!我後悔得真想打自己耳刮子,可媽媽卻邊拉著車邊對我說:「媽沒多少文化,可我記得一句話:
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你要是能在這個學堂里過了關,那你真的有望成個大學生了!」媽媽說這話的時候,眼睛不看我,她看著那條土路的遠方,好像那路就真的通向大學似的。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肚子不餓了,腿也不酸了……
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學校,那我就要說,我的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我不會忘記她給我的無私的愛,嚴格、慈祥、偉大的愛,我要用我的真心回報媽媽,用我的雙手去傳遞愛,讓你們、我身邊的人及全世界都感受到愛,讓我們都生活在愛的世界裡。
我生活在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開始讓我背誦了《三經》,還給我讀了許多孝親孝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知道了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家有五口人,有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和我。我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爸爸媽媽在私人企業里上班,他們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就是過年時會放七天的假。爸爸媽媽他們很辛苦,每天除了上班,還得給我們做飯,還要輔導我和姐姐的學習。這些都被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慢慢地我長大了,我就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幫助媽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不知不覺中,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孝順孩子。
寒假裡,我主動承擔了倒垃圾的責任。開始時,媽媽准備去倒垃圾,走到垃圾桶跟前,一看裡面光光的,媽媽沒有說話。第二次垃圾桶里又是乾乾凈凈的。誰倒的?我嘻嘻一笑:「我。」媽媽嘴裡念道:「這孩子,真懂事,都知道主動幫忙做家務了!」這以後,媽媽就沒為倒垃圾的事操過心,倒垃圾就成了我份內的事情了。有時,我看見鄰居的奶奶去倒垃圾,我也會主動搶過垃圾桶幫忙去倒。
還有,我還跟姐姐學習了怎麼做飯這一偉大工程。學會了沖雞蛋水、煎饅頭、削姜皮,切姜絲,切紅蘿卜絲(雖然切的像紅蘿卜條一樣)。
另外,每天晚上,只要我一聽到奶奶的車響聲,我准會在第一時間跑出去給奶奶開大門,推車,接著給奶奶熱飯,熱菜,最後再端到奶奶面前讓奶奶趁熱趕緊吃。奶奶高興地合不上嘴,見人就誇我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媽媽說,「孝」其實很簡單。好好學習,聽爸爸媽媽的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盛飯、洗碗、打掃衛生、倒垃圾、整理房間、爸爸媽媽累了給他們端一杯熱茶、給他們端一盆洗腳水,這些都是孝順的表現,做起來也很容易。
同學們,記住感恩,記住盡「孝」!我們雖做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Ⅵ 最美孝心少年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最美孝心少年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跡材料了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擬事跡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熊花,女,苗族,1999年6月出生,家住羅平縣魯布革鄉多依居委會張口地村,由於家庭的種種原因,她7歲那年,父親患神經疾病,常常打罵母親,母親不堪重負,撇下年幼的姐弟三人,離家出走(那時,最小的弟弟還不滿一歲),至今杳無音信。父親一年到頭不知在什麼地方,也不知在幹些什麼,只是偶爾回家。張口地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交通極為不便,可謂是「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全村不過二十來戶人家,由於地少且貧脊,資源十分潰乏,基本沒有任何固定的經濟來源,近年來稍有勞動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弱看家護院,整個村子顯得格外清涼。熊花的家就在半山腰,三間瓦屋面,用石頭支砌起來的牆壁「漏洞百出」,陽光和寒風都可以自由出入,屋頂上隨處可見一個個小小的「天窗」,很難想像他們一家是怎樣渡過這一個個春夏秋冬的。屋裡的一些生活用品極其簡單和陳舊,家裡能吃的沒有任何儲備。在她生活的這個屋子裡,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看一眼,足以百感交集,不寒而慄。她一家四口的生活來源,主要靠政府的救濟,和一些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對她的生活除了佩服之外就是不可思議。
一、生活對她的砥礪
十四歲的小熊花是家裡的頂樑柱,她要照顧70多歲而多病的奶奶;還要關照和自己在同一學校讀三年級的大弟弟熊彪及和剛滿8歲的小弟弟熊優;周末和假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找柴,為下周的生活儲備燃料;做飯洗衣對她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要扛著鋤頭上山鏟玉米等農活。這一切,似乎都是老天安排好的。
她一邊讀書,一邊照料家人,還要處理家裡的一些大小事務,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作為一個十五來歲的孩子,就要承擔起一個成人該承擔的責任,她找不到可以撒嬌的地方,找不到可以推卸責任的借口,更找不到可以哭泣的角落,只有在心裡默默地編織著家的前景。看她小小年紀,她就學會對生計的計劃和安排,做起事來顯得也很利索,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做事總會帶有一些娛樂成分,可她沒有,她對別人捐贈的物品和錢,她總是認真的記錄,分配使用,和周到計劃。自己從不亂花一分錢,對她來說亂花就是意味著全家人餓肚子。放假在家的時候,她總把自己家裡的事完成後,去幫助別人家放放羊,帶帶小孩什麼的,反正有她做不完的事,鄰居對她很好也很照顧,常誇她真是一個懂事能乾的孩子。總會在她家裡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接濟,幫她家出出主意,照顧奶奶。她說這是她最高興,最幸福事了!
二、學習對她的沉澱
從小熊花的家到學校,要翻過幾座大山,彎多路陡,崎嶇不平,一個成人一般都帶上兩三瓶水翻越兩個多小時,雖然目前已修通了到四箐的水泥路,可是沒有車輛來往,所以上學走山路是她們山裡孩子的唯一選擇。每次周末開學的時候,她既興奮,又害怕。興奮是自己和大弟弟能到學校里學到很多的知識,害怕的是擔心家裡不懂事的小弟弟和年邁的奶奶。有很多次,都是偷偷的流著淚水來到學校的,到學校後,她自己對家人的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大弟弟身上,課間十分鍾,總是拉著弟弟的手噓寒問暖,千叮嚀萬囑咐要聽好老師的課,好好學習,將來一起把家裡的房子修好,一家人過上自立自強的日子。
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她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課前認真預習,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等上課來解決,有不懂的問題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課後,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同學不懂的問題她就像老師一樣耐心幫助,通力合作,同學們都樂意和她一起學習和玩耍,現在她可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得力助手。每天早上,她都起得很早,自己先洗漱完之後,去幫哪些不能自理的低年級學生疊衣被,整理鞋子、毛巾、口缸……。自從接受救助以來,解決了她家的部分困難,使她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學習,上學從未遲到過,也不因一些小感小冒隨意請假。雖然家中貧困,平時哪個同學沒有了學慣用品,她就會把自己的東西主動地借給他用,幫助他。在班裡得到了同學們的擁護和喜愛,深受師生的一致好評,多次被學校評為「道德標兵」、「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三、懷揣著夢想
家庭的變故和現實的無奈,使得小熊花背負著與常人不一樣的沉重負擔,也因為如此,才造就了她的堅強、勇敢和樂觀,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因貧窮而懦弱,而是一種勇往直前,堅忍不拔不服輸的精神。她並不愛說話,但從她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她很孤獨,因為從小到大她幾乎沒有父愛、母愛,在對她了解的過程中,她說很想自己的父親,而對於母親她則說不知道,因為她已經記不起母親的樣子了。她也並不孤單,因為有好心人的幫助,在學校還有老師和小夥伴的陪伴,她也顯得積極樂觀向上。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有著自己的理想。她說她希望學更多的知識,長大以後還要幫家裡干農活、做家務。這樣的理想很簡單,也很朴實。
李博恆,12歲,他獨立自強,積極樂觀。一直以來,他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事跡在太要鎮中心小學傳為佳話。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博恆的母親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長期治療,幾乎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年逾古稀的爺爺,腿腳不便,雖然忙前忙後,但對於這個經濟困難的家也力不從心。因為生計,博恆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幾年才能回一次家。家裡的狀況博恆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擔起了大人的義務,6歲時就學會了做飯,打掃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媽媽……從那時起,這些大人要乾的活便成了博恆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當別的孩子在父母懷中撒嬌時,他卻在山溝里挖山葯賣錢補貼家用;當別的孩子和夥伴們玩耍時,他卻在灶膛前點火為爺爺和媽媽做飯;當別的孩子們進入甜蜜的夢鄉時,他卻在照顧生病的母親……農忙時節,他和爺爺一道去田地里幹活,節假日,他常常幫爺爺放牛。博恆農活、家務樣樣都干,樣樣都行。鄰居提起他,無一不豎起大拇指,誇博恆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如果沒有他,這個家也就沒了,面對大家的贊揚,靦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說:「爺爺、媽媽是我在這個世上最親的人,孝敬他們是我應該做的!」
在李博恆眼裡,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時吃一碗熱乎乎的面條,他說:「那面叫長壽面,吃了面條後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護爺爺和媽媽了。」每當學校里發了火腿腸,麵包,牛奶,雞腿時,他捨不得吃,都會偷偷的攢下來拿回家給爺爺和媽媽吃。爺爺每每提及此事,便會老淚縱橫:「娃在我們家受苦了!唉,是我們當大人的沒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們對不起娃啊!」
百善孝為先。在艱辛的成長路上,李博恆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幫爸爸照顧爺爺,照顧媽媽的重任,用孝心詮釋了中華少年應具有的美德。雖然他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但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堅韌剛強。現在學習任務繁重的他,依然是懷揣堅毅與感恩,為爺爺分憂解難,用孝心、責任和堅強承擔起家庭的一片藍天!
趙亞娟,女,共青團員,2000年4月2日生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前進村嶺西二組。現系吳砦初級中學九年級四班學生。她進入中學以來,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共青團員」、「學習進步獎」、「優秀班幹部」、「優秀舍長」「自立自強美德少年」等榮譽稱號。2015年11月她很榮耀地獲得了「天水市十佳美德少年」稱號。
一、命運多舛的童年生活
每當她在小時候看到別人的父母牽著自己的兒女在一起玩耍時,她的內心深處發現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如春雨滋潤小草般的母愛。媽媽生下她四個月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一年後媽媽就提出和她爸爸離婚。因為此事,她爸爸的精神病更加嚴重了。以前她爸去地里幹活,也不打奶奶,病情也很少犯。但離婚後,她爸地里的活也不幹了,每晚上要從上房屋裡來到平房屋裡打奶奶,奶奶每天都忍受著痛苦。她記得五六歲的時候,一次爸爸打奶奶,他用磚頭砸在奶奶腳上,鮮血直流!奶奶在院里哭,她也哭,而她爸爸卻說:「別害怕!有我呢。」她爸爸一直很愛她,只要她做事出一點差錯,他都會去罵或打奶奶。奶奶更是視她為珍寶,省吃儉用,不肯多花一分錢。
在她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一年的春節,她爸爸就離家出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也沒有人見過他。這對於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來說怎麼能承受住如此承重的打擊!從此奶奶每天出去找爸爸,只是一天一天都沒有結果。而她發現奶奶鬢角的頭發沒幾天都全白了。爸爸平時也不會去哪裡,一個人呆在家裡,有時買煙、買面、理發也不會走太遠的。此時此景,有關他爸爸的事情都漸漸浮在眼前:爸爸的笑容如此好看、教她寫字如此認真、叫她折紙飛機紙船……
在她剛要初一報到時,她的奶奶又出車禍了!等她見到奶奶時,臉色煞白,鎖子骨骨折的奶奶已經躺在了衛生院的病床上。此時的她眼淚如斷線的珠子,可是奶奶一醒來就給她說:「別哭,沒事的!」她說:「怎麼能沒事兒呢?還有幾天就初中報名了!」奶奶安慰她說:「鋪蓋找個人幫你抬。」聽到這里,她慚愧地說:「奶奶,你就安心治病吧。我的事情我能辦好!」後來奶奶被轉到市二院治療去了。初一報名的那天,她一個人在家裡收拾好去學校所需要的物品,並找了一個叔叔幫她把行李鋪蓋抬到了學校。晚上睡覺時,別的舍友歡聲笑語,而她卻一個人淚流滿面。因為奶奶的傷勢怎麼樣了?她一無所知啊!
二、越挫越勇的自強性格
由於特殊的經歷和家庭背景,造就了趙亞娟同學自強自立的好性格和永不服輸的斗爭精神。她從小就主動幫助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農活,並養成了一種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到五六歲時,她就幫奶奶摘花椒。到十一二歲時,她幫著奶奶摘完自己家的花椒後,還為村裡別人家摘花椒掙錢,也為了自己一年的生活費用。到初一二時,春季周末到山上挖葯材賣錢,夏季摘花椒掙錢,秋季周末下蘋果掙錢,寒假打短工掙錢;此時,她一年掙的錢不但夠自己的生活費用,還補貼奶奶家用。趙亞娟同學雖然在家農活繁忙,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她求知的強烈慾望!正如她所言:「『人窮志不短。』當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方向,活著也就如同一個死人一樣無意義。『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有多少比我不幸的人,他們都有強大的意志去面對?人要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間萬物。我想我更要去感謝我的奶奶,因為她讓我來學習。並體驗從中帶來的歡樂,並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要堅持學習,用樂觀的心態、勇敢的性格和頑強的毅力,一定能有所成的!因為羅曼.羅蘭說過:『痛苦和苦難造就偉人。』我堅信他就是真理。為了讓奶奶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三、出彩充實的中學生活
在學習上,三年來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個進教室、晚上最後一個出教室的學生;正因為如此,她是我校最勤奮的學生,也是學習最好的學生之一。在衛生方面,她也有出色的表現:教室里有值日生忙不過來時她都會主動去幫助打掃衛生,而且毫無怨言;地段上有垃圾時,她都會主動過去撿起來放進垃圾箱;每當周末來她看到宿舍有垃圾時她都會清掃垃圾,並且擺放好宿舍里的所有學習和生活用品,把宿舍打理成了一個既干凈整潔漂亮而又溫馨舒適和諧美好的小家;在生活上她極其節儉,從不浪費糧食,也從不買零食喝飲料,她是我校的節約標兵;對於別的同學的浪費行為她不但積極去阻止,而且還教育其認識到浪費的嚴重危害性;每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時,剩飯桶子旁邊就會有她監督同學不讓倒剩飯剩菜剩湯的志願者的美麗身影!在她的努力下,我校學生的浪費行為幾乎杜絕了!在性格上,她很要強,從不接受別人捐助,即使是免班費、免班上定的畢業班服,無論班主任和學生怎麼勸說,她都外甥打燈籠---照舊。在人品上,她是班上人品最好的學生;因而有關她的撿飯卡上交學校呀、拾錢物歸原主呀、一言九鼎呀、樂於助人呀等的事例不勝枚舉!
四、奶奶的貼心小棉襖
每個周末,她都把一周省下來的零用錢用來買一些蔬菜帶回家,並給辛苦了一周的奶奶做飯,讓奶奶過兩天輕松日子;周末返校時,她也要給奶奶把飯做好。周末在家裡,她給自己洗衣服時,要把奶奶的衣服也都洗了,等曬干後給奶奶疊得整整齊齊,這樣奶奶穿時就方便了。信息化時代,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為了便於家校聯系,她不厭其煩地給奶奶教會了接打電話。學校里的有些資料表冊,都需要家長簽字,這可難住了不識字的奶奶;為了讓奶奶享受簽字的權利,她手把手地教會了奶奶寫自己的名字。正因為這樣,她成了奶奶的「貼心小棉襖」!由於她的懂事和勤快,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其樂融融。
五、年老孤獨村民的臨時拐杖
在她們村有一家人,主人都六七十歲了,而且夫婦身患疾病;雖有個兒子,但在離家一二公里的鎮子上做生意照顧不上。鑒於此,每星期上學時,她都進去詢問老人需要面油菜鹽葯之類的生活用品,如需要的話她都會周末回家給捎上。每年夏收時,她都要步行近一公里的小路給老人幫忙打麥子,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近幾年來年年如此。開春後的周末,她把自家的椒園挖完後,就去幫著兩位老人挖椒園,直到把活幹完後再忙自己家裡的事。由於她的熱心和無私奉獻,她被村民譽為兩位老人的「臨時拐杖」!
蘭芳,女,2003年5月生,2013年榮獲廈門市思明區「文明學生」稱號,2014年12月被授予「廈門市自立自強美德少年提名獎」,2016年被授予「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
蘭芳,2015年9月剛剛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夥伴都在開心地玩耍,蘭芳卻在家裡剪線頭。長時間機械重復動作讓蘭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還是貼上創口貼再剪,只為多賺一點錢貼補家用。爸爸受傷,媽媽要照顧,這個話不多的靦腆女孩就擔起家中重任。
2013年,蘭芳讀五年級時,她的爸爸在碼頭工作時,被集裝箱砸傷,雙手雙腳不能動彈,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倒塌。媽媽必須在醫院照顧爸爸。姐姐上高中,學習壓力大,弟弟小,才剛上小學,蘭芳毫不猶豫的擔起家中的重任。
從那以後,蘭芳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做早飯、送弟弟上學、自己上學、放學接弟弟、做午飯、下午上課、放學接弟弟、買菜、做晚飯、洗衣服、做作業,蘭芳的一天忙得團團轉,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下午有時會打瞌睡。
一開始,蘭芳對家務並不熟悉,鍋沒燒干就放油,油花濺起燙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燒焦了。她只能一點一點摸索。為了省錢,蘭芳貨比三家;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譜。此外,蘭芳還要周末到醫院幫忙照顧爸爸。
蘭芳一家住在城中村裡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光線昏暗,連白天都要開燈。外屋的上鋪是姐姐的床,下鋪是蘭芳的,爸爸媽媽和弟弟住在裡屋。外屋有一張小方桌,是蘭芳和弟弟的書桌兼飯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學習。陽台除了晾衣服,還是廚房,蘭芳就在那裡做飯。
爸爸出院回家後,還要在輪椅上休養一年。假期里,別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但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蘭芳就跟著媽媽到殿前的工廠拿回手工活。蘭芳給玩偶縫眼睛,一不小心會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沒縫好還得返工。縫一雙眼睛能賺5分錢,母女倆在一個暑假裡賺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剩下的給姐姐交學費和貼補家用。
媽媽捧著蘭芳的手,心疼地說:「手指都有些變形了。」蘭芳右手中指的第一個關節有些腫,像結了一個繭。蘭芳把手藏起來說:「家裡條件不好,媽媽也很辛苦,要上班還要照顧家裡。」蘭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
蘭芳不僅在家裡細心地照顧家人,在學校也很關照同學,熱心公益。在讀小學期間,蘭芳班上來了一個隨班跟讀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開始,總有些調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屜里,每次蘭芳都站出來幫小露說話,「你們不能把垃圾放在這里」。小露不怎麼和別人交流,蘭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說話,盡管一開始,小露對蘭芳不理不睬。但蘭芳沒有放棄,慢慢地她會對蘭芳笑了,下課還願意和蘭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覺得好的東西給蘭芳。3年過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學,在蘭芳的影響下,身邊的同學變得願意親近小露了。雖然沒有和小露在一個班級,但每天蘭芳都會在課間找小露聊天,放學的時候主動留下幫助小露學習。
2016年3月7日,雲頂學校舉行第二屆「雲頂學校學生志願服務團」開團儀式。七年四班的蘭芳作為小義工志願服務團團長,帶領145名小義工宣誓。這些小義工都曾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因此,他們將回饋社會,為班級、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知道蘭芳的家庭困境後,為她申請了補助金,她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學校同時又為她申請獎學金。蘭芳的媽媽說,蘭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錢,學校的獎學金夠蘭芳的花銷,還能買些書。
這就是蘭芳,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她常說:「其實我真的沒有做什麼,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雙手,為自己,為家人,為身邊的人多做些事。」
Ⅶ 學生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學生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起事跡材料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整理的學生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2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為新時期的小學生,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是聽爸爸媽媽講「孔融讓梨」、「卧冰求鯉」的故事長大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我從心底就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隨著我的成長這顆「種子」逐漸的發芽生根。人類的愛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裡,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爸爸媽媽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我會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媽媽忙完一天的家務活後,我會給她按摩。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顧媽媽的任務,給媽媽端水喂葯,幫媽媽蓋被子。當時媽媽很感動,我也非常開心!
在院子里,我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我都會主動向她們問好。主動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在外面會主動給老人讓座。今年的中秋佳節,我和媽媽帶著滿滿的愛去看望了住在第三福利院里的老人們,送上我們親手做的冰皮月餅和物質,陪著老人們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一起分享節日的溫馨!
大家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會以此為鼓勵繼續努力,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鄰里的優秀小公民。
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做人要講道德,懂禮儀,教育我們以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做為日常行為的准則。我謹記學校老師的教導,尊敬師長,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熱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我會以此為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孝老愛親的美德少年。
李琳慧,12歲,松溪縣渭田小學六年級(3)班班長。她心地善良,獨立自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一直來,她本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打造成既是爸爸媽媽的好女兒,奶奶的好孫女,外公外婆的開心果,也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新時代的好少年。
打小起,琳慧就是大人眼裡最為懂事的孩子。鄰里的朋友還整天在媽媽懷里撒嬌哭鬧時,她就在許多方面學會了自理自立。還是琳慧3歲時,她就開始學會自己吃飯,從不要大人喂;學會洗臉,學會上衛生間。上幼兒園後,其他小朋友整天哭哭啼啼,她卻從不哭鬧,還會幫老師哄其他小朋友。家裡要是來客人,她會招呼客人坐,為客人端茶送水,且從不在客人面前亂跑亂鬧。
上小學後,她越來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媽媽對她的愛轉化成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尊老敬老的動力,深受鄰里、親友的誇獎。由於爸爸外出務工,家裡所有的農活都媽媽承擔。除了農活,媽媽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還要照顧琳慧年幼的妹妹及琳慧的爺爺奶奶;還要輔導琳慧的功課,很是辛苦。懂事的琳慧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燒火,掃地,收拾房間,帶妹妹玩。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媽媽在沙發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熱騰騰的茶水,再幫媽媽捶背揉肩,接著說故事,講笑話,唱歌給媽媽聽,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她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媽媽床前,看媽媽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貯錢罐的錢到村裡的衛生院給媽媽抓葯。然後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葯吃了,又搬來凳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直到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後,琳慧做完了作業後才安心去睡覺。
琳慧不僅是對媽媽這樣,在家這樣,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這樣,對鄰里鄰居都這樣。
琳慧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琳慧又成了他們的好幫手。首先是三餐之前,琳慧都要為他們備好碗筷,親自請他們吃飯,然後親自為他們裝飯、添飯。有段時間,爺爺卧病不起,琳慧又總是和媽媽輪流前去送飯送水送葯。也會像陪媽媽那樣陪爺爺奶奶講故事,唱唱歌,逗爺爺奶奶開心。琳慧的外公外婆住在另一個村,離琳慧家步行要一個小時。但這不影響琳慧每個星期都徒步去看望外公外婆一次。對於外公外婆,琳慧也就如同對爺爺奶奶一般,所以每當琳慧一出現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總是臉上樂呵呵。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婆,爸媽媽過生日時,琳慧都要親自製作一份小禮物,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張精緻的賀卡,一個創意的模型,讓他們沉浸在無比的喜悅和幸福當中。
離琳慧家不遠有個老人活動中心,平日里,爺爺最愛上那去玩了。在那裡爺爺愛和其他的老爺爺們一起喝茶,聊天,下下棋棋,摸摸牌什麼的。許多小朋友們也愛隨大人上老人活動中心去玩,琳慧也常跟著爺爺一起去。但琳慧卻與眾不同,其它小朋友往往會在那兒一起捉迷藏,大聲吵鬧,而琳慧總是一到那就去找來掃帚幫忙打掃衛生,接著整理一些被弄凌亂了的物件,等很多老人來玩時,他又開始為這些老人們送茶添水。得空後就安靜靜的看大家下棋,玩牌,或取出隨身帶來的課外書,認認真真的看。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她還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她從不吵著鬧著要媽媽給她買新衣服。衣服舊了她照樣高高興興地穿著上學。媽媽的.朋友 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給她,她也都不嫌棄。每當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說要獎勵她,她從不像別的孩子開口要錢或要什麼貴重禮物,而只讓爸爸媽媽買一本她喜歡的書作為獎勵。
在學校里,她總是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樹立良好班風、班紀的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學習上,她刻苦勤奮,她說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媽媽為她的付出。工作上,盡職盡責,班級管理得有條不紊。
琳慧同學的尊老愛親,勤奮好學,聰明懂事的事跡,也為她自己贏得廣泛的榮譽。在渭田小學的就讀的六年間,被評為三好生三次,被評為優干二次。學校評的十佳少年,八德之星,她也榜上有名。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琳慧同學身上表現出的尊老愛親的中華美德,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和推崇的。
蘭萍同學1——5年級以來一直非常要求上進,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並取得了佳績,成績和能力突出,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她的學習方法好,成績佳,因此學習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她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學校的各項活動她都積極參加,比如詩歌朗誦比賽等。在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幫助下,在父母的疼愛和自身的努力下,蘭萍同學一直都很優秀,她全面發展,時刻以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不懈努力。她專心學習,勤學善思,不懂就問,常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從中獲益非淺。她堅持用知識充實自己,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培養了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堅強的意志,這對於她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有很大幫助。
她尊敬師長,她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敬愛,校園內總能聽到她親切的「老師,您好!」
她關心同學,及時送生病的同學到醫生那裡,從來都是盡心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上幫助同學解答難題,她以一顆真誠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無論何時都深受同學的擁護。
在班級事務上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不僅積極完成老師交給的工作,而且能主動幫助老師管理班級,在工作中,講求方法,不僅帶動了全體同學,而且得到老師的信任,同學的喜愛。
老師的 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使她一天天茁壯成長成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生。在家裡,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 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她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她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
在家裡,她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照顧年邁祖母。,她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常年有病的祖母行動不便,她會幫著倒水端飯還和陪爺爺、奶奶聊天。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她幫媽媽周末的必修課,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對自己的一慣要求。因為她家庭里充滿歡笑、和諧。
在學校,她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在知識的海洋里,她,不斷的學習和總結, 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從老師的辛勤耕耘中,一點一滴積累著收獲;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與同學 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對於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她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 只要是班集體的事情都會有她主動承擔任務,同學之間的友誼她會特別珍惜。在老師心目中她是好幫手,在同學心目中她是知心夥伴和學習榜樣。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熱情和自信,與同學 們在互相幫助中茁壯成長。
在社會,她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磨煉自己的毅力。最有意義,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在汶川、玉樹大地震後,她積極為災區孩子獻愛心,不僅自己主動把平時攢的 零花錢全部匯到災區,還帶領全班同學,爭取身邊的親人、同學和朋友積極為災區孩子損款。並通節約與災區的小朋友共渡難關,她用一顆熾熱 的心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她正用愛心、恆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