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是什麼意思
即是說,孝順親人不單是生前盡孝,死後祭之也是孝道的延伸,只有對父母孝順,讓父母開心,才能使自己得到安慰解除自己的憂慮。
② 孟子關於母愛的詩句
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以上供參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首先糾正一下,孟子是哲學家,也可以說是文學家,但是他的作品是散文,不是詩。你可能把孟郊的詩和他弄混了。
2、原詩: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首先糾正一下,孟子是哲學家,也可以說是文學家,但是他的作品是散文,不是詩。你可能把孟郊的詩和他弄混了。
2、原詩: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4、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
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
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
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
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昔孟母,擇鄰處.苟不教,性乃遷.《三字經》
解釋:以前孟子的母親 選擇對孟子生活的環境有益而居住。「苟不教,性乃遷」的意思是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就將隨環境改變壞。
鍾化民在《祭孟母文》一文中誇贊孟母: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後人把她與「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一並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賢良三母」,並且位居「賢良三母」之首。
關於孟母的故事:孟母戒子,孟母三遷,斷機教子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譯文:孟子小時候,在他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繼續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麼中斷背書?」孟子回答說:「有所遺忘,(後來)又想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以這件事作為警告。從那件事以後,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一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徒居學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譯文: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安頓兒子。」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說:「此處也不適合安頓我的兒子"。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孟子以進退朝堂的規矩作為自己的游戲。此時,孟母說:「這正是適合安頓我兒子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等到孟子長大了,學成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最終成為了聖賢。
斷機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譯文: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用剪刀剪斷織好的布。孟子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憑什麼跟織布為生不一樣?(意思是還不如織布為生)!我半途而廢,難道可以讓你長期有衣服穿有糧食吃?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裡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鬆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嚇了一跳,自此,孟子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大學問之人。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③ 孟子有哪些尊老愛幼的名言。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上》
釋義:認真的興辦學校教育,反復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東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這樣)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動(要統一它就很容易了)。
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節》
釋義:眼中沒有父母、目無君上的人,猶如畜生豺狼。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戰國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四節》
釋義:孝子行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奉雙親的。
5、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上》
釋義:敬愛父母,就是仁;尊敬長輩,就是義。
6、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戰國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
釋義:如果人人愛自己的親人,尊重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就會和睦安寧。
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戰國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一節》
釋義:只有孝順父母,才可以排解憂愁。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父母孝順,父母喜從心生,身體健康,就是我們的福。
④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是什麼意思
孟子曰:「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意思是只有孝順父母,才可以排解憂愁。
父母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父是天、母是地,天地風調雨順,萬物滋生。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們何憂?!
⑤ 孟子孝順父母名言警句
孟子孝順父母名言警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⑥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是什麼意思
孟子曰:「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意思是只有孝順父母,才可以排解憂愁。
父母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父是天、母是地,天地風調雨順,萬物滋生。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們何憂?!
⑦ 感恩父母的古文句子18句
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9、釋義:父母喜愛珍惜的,尊敬的人或物,我們也要以同樣的心情對待之。
10、釋義:在父母親等長輩面前侍候,言談表情應當嚴肅恭敬,不能因為些小的瑣事,而大聲喊叫和呵斥。
11、釋義: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能做為兒子。
12、釋義:意思是說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應該高興,一方面應該害怕。害怕是因為父母又長了一歲。
13、釋義:父母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父是天、母是地,天地風調雨順,萬物滋生。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們何憂?!
14、釋義:父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君臣之間要有適當規則,夫婦之間要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
15、釋義: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有立場,不可以沒有是非黑白善惡美醜的辨別,就像命理和相貌是生就的一樣,人也應該具有識別的能力。
16、釋義:君子有三樂,這三樂與治理天下沒有關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得到天下的好學生,然後教育他們,三樂。
1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8、釋義: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做到這一點,統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裡轉動東西那樣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