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啥說重陽節得進補
重陽節得進補這是一種誤解,應該是重陽節這個季節適宜進補,因為這時候氣候涼爽,人的吸收能力很強,進補不會浪費葯物,而且人體吸收以後就會強壯,可以對付冬天寒冷給人帶來的威脅。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興化重陽節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㈡ 媽祖到底是什麼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媽祖封號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36次褒封,媽祖從「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後」「聖母」,並列入國家祭典。皇帝的冊封清晰地記錄了媽祖從「輔國」到「護聖」,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績。
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舉行,分為春祭媽祖和秋祭媽祖兩次祭典。最早的媽祖祭典,是指歷代地方官員和湄洲媽祖祖廟在特定日期舉行的祭祀媽祖的一種盛大禮儀規范。
媽祖祭典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自宋代之後,媽祖祭奠的主要表現形式可分為廟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