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間剪紙主要用於哪兩個方面的最著名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呂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各地剪紙薈萃
▲邳縣剪紙
江蘇省徐州地區流行的剪紙,以邳縣的最見特色。其種類有二,刻紙為彩色門箋,多用蠟光紙拼色;剪紙除走方藝人的鞋花外,多為窗花。窗花題材有勞動場面、家禽牛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壽桃、花卉魚蟲、龍鳳等。
▲高密剪紙
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櫃、衣櫥都有剪紙裝飾。製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具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台江剪紙
貴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紙。以衣袖花、圍腰花、帽花等刺綉底樣為多。其圖案題材雖也有龍鳳、牡丹等,但與漢族的花樣風格大異。尤其是衣袖花以針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見細的特色。
▲灤州布影
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安塞剪紙
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庄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綉用的底樣等。
▲浮山剪紙
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布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綉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斗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濱州剪紙
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綉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現在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紙
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B. 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是貼窗花放花燈賽龍舟,還是踏秋尋菊
重陽節的習俗是踏青尋菊。貼窗花放花燈那是春節的時候的習俗。賽龍舟那是端午節。
C. 剪紙的手法
剪紙的方法與步驟
1.線線相連與線線相斷
剪紙作品由於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採取鏤空的辦法,由於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2.構圖造型圖案化
在構圖上,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較難表現三度空間、場景和形象的層層重疊,對於物象之間的比例和透視關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由於在造型上的誇張變形,又可使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它可以把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3.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
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紙在處理形象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接自然。因此,就不能採取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瞭然。形體要突出,形成朴實、大方的優美感,物象姿態要誇張,動作要大,姿勢要優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動作一樣,富有節奏感。
4.色彩單純、明快
剪紙的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少作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個為主的顏色形成主調時,其他顏色在對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減弱。有時碰到各種顏色並置起來,稍有生硬的感覺時,則把它們分別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獲得協調、明快的感覺。
5.刀法要」穩、准、巧」
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於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於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捲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後花瓣捲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種叫「鷺鷥羽」的菊花,由於它開花時一瓣套著一瓣,一瓣勾著一瓣,剪這種菊,要運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連,瓣瓣相隨,花瓣之間的粗細、大小才能參差有致,變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鷺鷥的羽毛一樣豐滿而美麗。
當同時刻制數量比較多的剪紙時,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用力要剛勁、均勻,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注意不要左右來回擺動,握刀上下必須垂直,刻出的剪紙才會准確。在剪紙時,下刀和起刀必須做到准,特別是在刀與刀們連接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這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
下面具體談一下這兩種刀法的運用。
「鋸齒」是作者在製作過程中,由於紙和刀的切割移動而自然產生的,它利用鋸齒的長短、疏密、曲直,剛柔,鈍銳的變比,結合不同物象的特徵,表現它的質感、量感、結構等。
刻植物時,柔和的鋸齒紋可以表現它的花果,堅硬的鋸齒紋可以表現樹的葉子和莖的針刺、毛絨。
刻動物時,細密的鋸齒紋可以表現軟軟的絨毛,剛健的鋸齒紋可以表現硬實的鬃毛,圓實半弧形的鋸齒紋可以表現禽鳥、魚蟲的羽毛和鱗。
刻人物時,用跳動的鋸齒紋可以表現活動的眉毛,鬍子,頭發,用修長豐潤的鋸齒紋可以表現小孩豐滿的肌膚。
「月牙兒」也是剪刻時自然產生的各種弧形裝飾,它以陰刻為主,主要表現人物的衣紋,或破壞大塊黑的面積,根據個同物象的特徵,形狀,可長可短,可寬可窄,可曲可直,能變化出各種不同的類型。
「鋸齒」和「月牙兒」這兩種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張剪紙畫面中交錯運用,使得層次更加分明和富有變化。
從南北朝時期的「對馬團花」和「對猴團花「剪紙技法中的鋸齒和月牙兒的萌芽出現,經過於百年的歷史演變,一直延續至今,巳成為一種裝飾圖案的規律被人們所喜愛和運用。
民間剪紙的刀法形式除「鋸齒」和「月牙兒」之外,還有諸如花朵、渦紋、雲紋和水紋等。
用途分類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呂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D. 中國剪紙最有特色的地方有哪幾個
甘肅省的民間剪紙,幅面都不大,題材和風格均較為古拙。最常見的樣式有窗花、燈花、喜花、窯頂花、綉樣等。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生產生活場景、動植物和器具等。平涼、慶陽等地流傳的剪紙在造型上尤具特色,有的適合器物的造型,內飾以表現愛情故事或戲曲的紋樣;有的在動物或果品的外形內飾以動物、植物等的紋樣,以表現多方面的寓義。在蘭州附近的新屯川一帶,還流傳著一種樣式古樸的掛箋,是在春節時懸掛的,根據其幅面大小又可以分為「大門箋」、「屋門箋」和「窗箋」三種。懸掛時,無論是三幅、五幅、七幅,中間的一幅總要大出一些,並且是用黃色紙刻成的。兩邊的雖然可以有其他顏色,但都要求用一種顏色來製作;而在一些老年農戶的大門上,有時還懸掛淺紫色製作的掛箋。
陝西省的民間剪紙流傳較廣,在陝北、渭河平原和陝西等地尤為豐富多彩。陝北的民間剪紙主要出自定邊、靖邊、吳堡、榆林、綏德、米脂、延安、安塞、志丹、甘泉、延川、延長、子長、吳旗、黃陵、洛川、宜川、富縣等地,多為窗花,造型誇張,畫面簡潔,風格古拙厚重。早在40年代便有文藝工作者對其進行過一定規模的收集和整理。陝西中部的剪紙主要流傳於渭河平原一帶的鳳翔、岐山、富平、三原、朝邑等地。作品的幅面不大,內容多為戲曲故事,造型多受當地流傳的皮影的影響,畫面結構緊湊,線條與塊面的構成較為均衡。而旬邑縣庫淑蘭老人創作的大幅彩色剪紙,則與周圍地區的剪紙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陝南的漢中等地的剪紙幅面較大,樣式較為豐富,其題材多為植物紋,造型以線為主,且多用曲線,因而顯得細致。
山西省的民間剪紙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省內各地均有流傳,以祈縣、浮山、新絳、孝義、忻州、石樓、廣靈、靈邱等地的剪紙最為豐富多彩。在這些地方,都有一批群眾公認的剪紙能手,如祈縣的暢庵貞,浮山的趙俊傑、鄭洪娥,新絳縣北蘇村的蘇蘭花,孝義縣杜村鄉的石桂英、郭秀芬,廣靈縣的張民錦和石蘭縣東石羊鄉吳家山村的張玉蘭等,他們的作品普遍受到歡迎,並成為周圍群眾的範本,有的還被國內外專門機構收藏。山西的民間剪紙常見的樣式有窗花、掛箋、團花、綉樣、鞋花、帽花、禮品花、喜花、壽花等,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神話和現實生活,所用表現手法有陽刻剪紙、陰刻剪紙、折疊剪紙、染色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等。各地方的剪紙所表現的風格各有異同,有的剛健有力,有的秀麗圓潤,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新穎朴實,有的憨厚純朴,有的精細玲瓏。
在河北省的諸多民間剪紙中,蔚縣出品的點彩剪紙是最有特色的。在當地,原先的窗戶裝飾是一種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的「天皮亮」。而「點彩」式的剪紙,相傳起源於清代末期,是蔚縣的民間剪紙藝人在武強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本地民間刺綉的影響下創造出來的。早期的作品色彩較為簡單,刀工也比較粗,有著濃厚的年畫痕跡。至本世紀30年代,蔚縣的點彩剪紙逐漸地成熟起來,南張庄的老藝人王老賞(1890—1951年)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戲曲人物為主,共創造了600多個人物形象和100多個戲曲片斷。他創作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構圖優美。蔚縣的點彩剪紙取材廣泛,除戲曲人物外,花鳥、蟲魚、動物、植物應有盡有,因而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其創作方法也逐漸地傳播開來。40年代時,省內的張家口、懷來、淶源、龍關、延慶、涿鹿等地都有了點彩剪紙,並還流傳到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在蔚縣,剪紙的生產是農民的一種副業,從事窗花業者多時達五六十家之多。主要是在春節前生產和銷售,銷售范圍很廣,除河北、山西、內蒙外,還遠銷到河地東北。另在滄州等地流傳的單色剪紙亦以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見長。
近代以來,北京民間剪紙的主要樣式有窗花、綉樣、掛箋、頂棚花、喜花、壽花、禮品花等。題材較為豐富,除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外,以吉祥寓意的內容最為普遍。有許多是隨著滿族的風俗習慣從關外傳來的,經多年發展融合,已形成了富麗雅緻的風格。作品的畫面多為對稱結構,線條剛勁挺拔,並有多種尺幅,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天津的剪紙有多種樣式,以綉樣最為出色。綉樣的製作在當地是有傳統的。清末時,西關外專門生產綉樣的剪紙作坊便有10多家,其產品行銷津浦線兩邊的村鎮,然而多為大路貨。進寶齋的王進福(字寶堂)為了加強其剪紙產品的競爭力,創作了一些刻工較細的新樣,既有綉樣,也有窗花和掛箋等,並親自走街串戶,聽取意見,按客戶的要求不斷地進行修改,逐漸形成了疏密相間、虛實得當、工藝精細的風格,受到廣大市民階層的歡迎。他還培養了徒弟多人,以李侖、伊德元最為有名,李侖善刻人物;伊德元則以花卉草蟲、飛禽走獸見長。
河南省地處中原,人口稠密,民俗發達,全省剪紙較為普遍,幾乎是各縣、各鄉均有。其作者多為婦女。剪紙花樣的好壞是婦女手之巧拙的表現。過去,姑娘出嫁時的陪嫁中,都要備上剪刀和紅紙。在四時八節和婚壽喜慶的民俗活動中,剪紙是最為常見的裝飾物。洛陽的民間剪紙大都是刺綉花樣,以鞋花、枕頭花居多。5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了些主題性的剪紙藝術作品,著名藝人有王文玉、於鳳等。洛寧縣的剪紙古樸純厚,取材多富於鄉情。安陽縣的民間剪紙以白璧鄉的崇義村較為集中,樣式以窗花、門箋為多,有紅紙和點彩兩種,造型較為有趣。湯陰縣的剪紙以道福鄉、山磨灣村和小屯村的最為活躍,每年都有兩次剪紙的高潮。一是入秋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更換窗戶紙,二是春節前要打掃衛生,此時也要更換窗花。淮陰縣除流行單色窗花外,還有點彩窗花,多用黃、綠、玫紅等色,善於表現小動物。尉氏縣的剪紙以鞋花、綉花樣、枕頭花等為多。盧氏縣地處豫西,各鄉各村都有剪紙能手,多用薰樣法過稿,風格稚朴渾厚。靈寶縣與陝、晉交界,其剪紙的風格亦受兩省影響,有著較為濃郁的鄉土氣息。
山東省是剪紙較為普遍的省份這一,樣式品類較為豐富,以窗花最為多見,又以膠東地區和魯北惠民地區的最具特色。膠東的剪紙在整體風格上較為柔媚細致,有的有邊框,有的則依其本體來造型,畫面結構緊湊,線條挺拔流暢。蓬萊、長島、黃縣等地的剪紙,採用陰刻、陽刻相間的表現手法,虛實對比強烈,粗中有細;掖縣周圍的剪紙線條纖細,小巧玲瓏;榮龍、文登等地的剪紙多用粗線條來構成,顯得渾厚朴實,所表現的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等;高密的剪紙多採用簡潔的線條來造型,以表現民間故事和吉祥寓意圖案見長;昌邑的剪紙造型概括朴實,有著濃厚的裝飾趣味味。惠民地區的窗花風格較為粗獷,除單色的窗花外,也有拼色的。濱州的剪紙主要分布在濱州中南部和黃河、徒駭河沿岸的村莊里,樣式有鞋花、枕頭花、門簾花、帳沿花、肚兜花、圍涎花等。另在節日和喜慶的裝飾中,窗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萊陽有種窗花,在剪後用筆勾畫,當地稱為「窗染花」;招遠有種窗花,是先木印而後再剪,均表現出不同的情趣。
過去,民間剪紙在湖北省相當普及,有喜花、禮花、燈彩花、掛箋、窗花和刺綉花樣等,當地將其統稱為「雕花」,多出自農村婦女和以此為副業的民間藝人之手。剪紙的幅面較大,構圖均衡,造型生動,黑白對比強烈,裝飾趣味濃厚。沔陽縣的剪紙以刻為主,是當地農村的一種副業,雕花藝人在農閑時刻出花樣,然後背著花箱,搖著小鼓,到各村去賣。鄂城的剪紙花樣達千種以上,主要用於刺綉,有鞋花,肚兜花、方枕巾和圍涎等。本世紀初,藝人們用鍾表的發條製作刻刀,故刻工一般比較精細。至30年代,藝人們自發組織了「鄂城花樣剪紙工會」,有會員150人左右,每年還舉行例會研討技藝。房縣的剪紙以「帶字的花樣」為特色,表現內容以吉祥紋樣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風格較為純朴。
E. 民間工藝之剪紙的資料
剪紙就是這樣一種紮根民眾之間,與人民生活緊密關聯,為千家萬戶增色添喜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舊時的農村裡,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志,農村婦女自然成了剪紙工藝的民俗傳承人。
剪紙是民俗活動的重要一項,而豐富的民俗事象,則為剪紙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創作的廣闊天地。民間剪紙與各地風俗習慣密切結合,蘊含著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質,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舉凡歲時節令、居住、服飾、誕生成年、婚葬、壽筵,都在剪紙中得到了反映。
以歲時節令為例。正月初一家家掛春幡、貼窗花,一派喜慶氣氛。正月十五鬧花燈,燈上要貼剪紙,更加絢麗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擺放剪紙,表達懷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貼「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節,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樣、賽智慧。九月九重陽節,剪刻重陽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農節,晉北地區用五色紙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在門前或墳地焚燒,寄託生者對亡人的哀思。
再從紅白喜事來看。結婚時,大門兩邊要貼上大紅雙喜字,晉南一帶還要在陪送的嫁妝上用《魚兒撲蓮》、《麒麟送子》、《鴛鴦戲水》等大型剪紙覆蓋,作為裝點。枕頭、手帕上的綉花,也是以剪紙為底樣綉成的。送殯儀仗中的紙幡、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都是用紙剪刻糊制的。這些極普通的剪紙作品,雖不象珍珠翡翠那樣華貴輝煌,卻牽連著每個人的心靈,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
民間剪紙的題材大都是人物、動物、草木花卉,可貴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過諧音、象徵等手法,構成寓意性的藝術畫面。如《龍鳳呈祥》、《鳳凰戲牡丹》象徵婚姻的美滿與神聖。《劉海戲金蟾》象徵愛情的真摯。《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時如意、平安幸福。《喜鵲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門。肥豬身上的裝飾花紋,用一群小豬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婦懷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紙藝術天地里,民間的能工巧手盡可以憑借她們的想像描繪出理想的一切,以形傳神,表達出巧意、新意、美意。
F. 求關於重陽節剪紙活動的好的創意
1、制定剪紙主題:重陽敬老
2、前期活動宣傳:小區傳告
3、初期作品審核:分級評比
4、作品展覽比拼:群眾打分
5、頒發獲獎名單:現場表演
註:展覽和頒獎可在敬老院舉行,配合文藝節目
G. 剪紙藝術
民間剪紙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餘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在後來也可通過染纈、華勝、吉州窯和定窯的裝飾圖案、皮影、藍印花布、小品刺綉、繪畫作品中見其略影。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在民俗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現了專業民間剪紙藝人。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徵、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的圖案。
【民間剪紙的歷史】
[編輯本段]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過去一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陝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兩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結論最後怎麼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於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
文物記載
[編輯本段]
戰國(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② 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 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 南北朝對馬團花、南北朝對猴團花、南北朝金銀團花、南北朝菊花團花、南北朝八用形團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
唐代已將剪紙圖案應用於其它工藝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人勝」剪紙。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圖案是鏤空花樣。
③自漢至唐現了一種金銀鑲嵌技術工藝,是將刻鏤的金銀箔粘貼在漆器或銅鏡的背面,經填漆磨干,在漆地上顯出金光燦爛的花紋。河南省鄭州出土的唐代金銀平脫鏡(直徑36.2cm)
④現藏於日本正倉院唐代的「人勝」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長沙出土的漢代金箔刻花圖樣。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關於剪紙的記載就很多了。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貼在窗上,有的裝飾燈彩,還有的剪成所謂「龍虎」之類。在南宋時期,已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藝人,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這時,皮影盛行,雕鏤皮影的材料,除了動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紙製作的。
宋代剪紙用於工藝裝飾的一個重要創造,是吉州窯的瓷器,產品有茶盞和花瓶等,圖案題材很多,有鳳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動、活潑,它是作者在施釉過程中,貼上剪紙,入窯燒制而成的。
現代民間藍印花布,是用鏤花紙板刮漿後仿染而呈現花紋的,這種印染工藝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
明代的夾紗燈是很有名的。它是將剪紙夾在紗中。用燭光映出花紋,這是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應用,現在人們叫它「走馬燈」。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剪紙流傳下來的很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坤寧宮,室內頂棚和宮室兩旁過道壁間均用白紙襯托出黑色龍鳳雙喜的剪紙圖樣。
史料記載
[編輯本段]
唐朝
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里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藝術作品」唐代詩人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也是寫此。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剪紙藝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還訂林文輝。廣州建德縣志雲:「林文輝,字綱齊,剪紙為字,飛動如龍蛇,點差不差毫發,室人裝璜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剪」楊誠齊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說他「取義山經年別遠公詩,用青紙剪字,什米元章體逼真」。
【用途分類】
[編輯本段]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各地剪紙薈萃】
[編輯本段]
邳縣剪紙
江蘇省徐州地區流行的剪紙,以邳縣的最見特色。其種類有二,刻紙為彩色門箋,多用蠟光紙拼色;剪紙除走方藝人的鞋花外,多為窗花。窗花題材有勞動場面、家禽牛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壽桃、花卉魚蟲、龍鳳等。
高密剪紙
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櫃、衣櫥都有剪紙裝飾。製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具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台江剪紙
貴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紙。以衣袖花、圍腰花、帽花等刺綉底樣為多。其圖案題材雖也有龍鳳、牡丹等,但與漢族的花樣風格大異。尤其是衣袖花以針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見細的特色。
灤州布影
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安塞剪紙
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庄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綉用的底樣等。
浮山剪紙
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布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綉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斗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濱州剪紙
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綉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現在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紙
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山西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緻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擴、雄壯、簡練、純朴的特點。但是,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木同,各地剪紙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朴、粗獷。而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尤以「廣靈窗花」為代表。
「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色彩艷麗而著稱。它的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他們以簡單的工具,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在短短幾分鍾內就能龍飛鳳舞地刻制出許多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這樣既能使塗上的顏色鮮艷水靈,又能保證剪紙存放較長時間。廣靈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聲譽,現已銷行到法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
人們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樹。那麼,我們說這剪刀下的藝術便是常青樹上的花和果。民間剪紙紮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土生土長,土香土色,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
H. 關於剪紙的詳細資料
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I. 傳統文化剪紙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之皮影【傳統文化的四個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編輯本段]文化總述 1.中國傳統文化大全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Y、鋤頭。 中國傳統文化之瓷器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中國傳統文化之剪紙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清小說、歌、賦、《詩經》 、《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 ★中國戲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本草綱目》。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4-23 18:08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2.中國傳統文化一覽表 -漢服、旗袍、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 中國傳統文化之京劇-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
J. 中國剪紙
下面是剪紙的來歷和資料 還有參考資料里地址是很詳細的民間藝術介紹 希望對你有用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