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順的順讀幾聲
4聲
Ⅱ 讓孩子能孝順切有能力的讀什麼經
心經
大BEI咒
准提咒
大吉祥天女咒……等等
你搜《神奇的解結咒》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
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
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
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
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
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改命最快:
第一,勤放生改命最快,古今高僧提倡.
第二,孝敬父母.要懺悔過去對父母的不孝,多孝敬父母.
第三,不能邪淫懺悔過去的邪淫惡行.
第四,信受佛法常讀佛經念佛菩薩名號
第五,常行布施,尤其是布施無依無靠或急需救命的人.
第六,廣行善事,勸人行善,言語勸網上發帖或印善書佛經
畢竟《了凡四訓》是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真人真事
——《白話佛法》
如果您的命運不花一分錢而開始改變了(一定會)
若將以上信息和善書發送至萬人(也告訴他人發送萬人),命運徹底變好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功德最大
不花錢,利人利己,何妨一試?
Ⅲ 孝心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麼感觸呢
百善孝為先,在日常生活中孝順父母本應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Ⅳ 何為孝,又如何順,孝順如何解讀
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孝,盡心奉養父母順,順從父母的意志孝順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Ⅳ 孝順的順讀什麼聲調
孝順的順是第四聲,因為孝字也是第四聲,所以在組成片語時,順讀輕聲。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代表順字是多音字。
Ⅵ 拗九節怎麼讀
拼音:ǎo jiǔ jié
拓展資料: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害別人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 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 這是什麼?」
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 「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 。
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 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與霞浦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順節」。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
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歲數逢九(虛歲)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區內,以經營風味佳餚、傳統閩菜著稱的「安泰樓酒家」,又在店門口設置了「拗九節」送粥點,向市民免費派發釆用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紅糖與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務的「拗九粥」。
「拗九節」免費派送「拗九粥」,成為了「安泰樓酒家」這家老字型大小的傳統活動。「拗九節」前,它還特地邀請福州民俗專家為食客講解「拗九節」的來歷。它的經營者說,希望藉此讓這個的福州傳統節日傳承下去。
「拗九節」,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孝順節」、「送窮節」。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紅糖,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特別是已出嫁的女兒,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這種習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親說,「拗九粥」里不只是紅糖、花生、紅棗、桂圓等,更有著兒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頭。
「拗九節」演繹成為尊老敬老、崇尚孝順的社會風尚,在福州發揚光大。「拗九節」里,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就在陳氏祠堂里擺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順宴」:祠堂里里外外擺滿了一百九十五張桌子,近二千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邊悠閑聊天吃著美食,一邊欣賞著戲台上閩劇的精彩表演;而村裡年輕人忙裡忙外,端菜送茶。這一拗九敬老節的宴席風俗,在當地已經沿襲二十多年。
Ⅶ 孝順女兒當中小女孩讀的學校叫什麼名字
這位朋友,據媒體報道:《15歲女孩孝順智障養母不離不棄 放學後先尋找媽媽》
在貴州省興仁縣潘家莊鎮姑屯中學,每天放學鈴聲響起時,15歲女孩文敏總是第一個跑出教室。出校門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不知跑到哪兒去了的媽媽。
文敏口中的媽媽,其實是她有智力障礙的養母,無人照看時,養母就會到處亂走,常常不知所蹤。
2003年,文敏出生不到一個月,就被養父母收養。養父忠厚老實,卻患有冠心病,養母有智力障礙,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
盡管清貧,養父母卻對文敏疼愛有加,平時省吃儉用,就為省下錢給女兒多添幾件新衣、買女兒喜歡的玩具和好吃的……無論是做工還是走親訪友,養父母都把文敏帶在身邊,形影不離。
文敏6歲時,養父將她的身世告訴了她,當時她怎麼都不相信,眼前這個對自己百般疼愛的爸爸竟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但驚訝之後,養父母長期以來的疼愛又讓她覺得很幸運,認為自己應該為家裡做點什麼。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文敏開始學習操持家務——做飯、洗衣、看護養母……
後來,養父的冠心病越來越嚴重。病重期間,他幾次想把文敏交還其親生父母,可乖巧懂事的文敏怎麼也不肯,她說:「你們把我養這么大,對我那麼好,我怎能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拋下你們?我要留在這個家照顧你們,以後給你們養老。」
文敏12歲時,養父不幸離世,親生父母擔心孩子扛不下生活的艱難,多次找上門要接文敏回去,但文敏都婉言拒絕了。在文敏心裡,養父的善良和對自己的疼愛是無法被取代的,「我不僅要照顧好自己,更要替爸爸照顧好媽媽。」文敏說。
為了照顧養母,文敏放棄了在學校住宿,每天早早起床,為養母准備好早飯後才匆匆上學,中午、下午放學後還得到處去找養母把她領回家,然後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下地幹活……一切事情做完後,她才能安心地學習。
這些年來,文敏用堅強和孝心為養母守護著溫暖的家。
2016年,當地政府為文敏家新建了住房,越來越多的好心人給文敏母女倆提供各種幫助,令文敏感受到了人間大愛。
如今,文敏已經上九年級了,正面臨中考,這個從小就懂得以愛回報愛的女孩表示,她打算去縣里的職業技術學校學習護理專業,有了一技之長後,可以更好的照顧媽媽,同時也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回報社會關愛。
Ⅷ 讀了黃香溫席的感受,以後要怎樣孝敬長輩。
先看故事:從前,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由此可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現在的孩子都生在富人家?時代變了,消費時代將一切投入市場,親情也變得廉價。
Ⅸ 讀《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的讀後感800—1000字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馬上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以免使兒子的尊嚴受到影響。後來,陳毅發現了那條尿濕的褲子,執意要幫母親去洗。當我讀到:母親堅決不讓,可陳毅卻說「不管我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都是我的母親。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那個我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自己。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
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而我們卻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
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Ⅹ 孝心閱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敬父母不在明日,就在今天。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因為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想行孝之時已離開人世。
的確,子女對待父母的「孝」,無論什麼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媽媽後對「父母」有了更深的認識,父母為兒女全心全意,盡管深知兒女對父母的愛會大打折扣,但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因此控制自己的「愛心」。有了做父母的體會,和媽媽之間的交流也多了這方面的內容。村裡誰家的兒女孝順了,誰家的孩子對老人不好了,家長里短成了媽媽的世界的主要內容之一。大致聽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兒子妻管嚴,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認為這種情況責任還是在兒子身上,歸根到底,是兒子不孝順。
二、啃老族,父母不斷給予,在兒女看來是理所應當,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沒什麼事了。在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則很默然。
三、上樑不正下樑歪,用媽的話來說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對待父母的行徑令人發指……
反思一下現實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覺許多「不孝」的行為是由於缺乏家教,父母溺愛、縱容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愛,體會不到愛,更不懂得感恩,在他們眼裡,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應該做的,而兒女的義務呢,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過,從媽媽的嘮叨中,我也聽出來了,與過去的窮日子相比,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了經濟條件的支撐,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許多。但「孝」的界定僅僅與「金錢」有關嗎?由此,又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什麼是「孝」?
曾經讀過《子游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應該體諒的。我們不能因此不屑於傾聽父母「淺薄」的談論,剝奪他們傾聽兒女「高深」理論的權利。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夠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嗎?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分要求嗎?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意願不願意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我們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實實在在的,但它又沒有什麼固定的標准,一款珠寶是孝心,一雙襪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於物質的高低,而在於你的心。
憑心而論,要說「孝」,我遠不如對象。他的心思細,兩頭的老人需要什麼,他都會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變化。結婚前幾年,每次回公婆家(對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個晚上都會通宵達旦地和父母秉燭夜談。我很是奇怪地問他:說什麼說一個晚上?是啊,無非就是說工作,說生活,說雞毛蒜皮的瑣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幾個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沒什麼說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現在已經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媽就比較慣我,有了孩子後,媽媽也一直照顧著我們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卻很少和媽媽溝通,可能物質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點,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給媽媽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絕長大,很少陪母親說說話,寬慰母親的一些心結。因為在我眼裡,有時候和媽媽簡直是無法溝通,她說的我不感興趣,我說的媽媽又聽不明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真是個「不孝子」啊!
年輕的朋友們,我們經常談要孝順父母,請問你准備什麼時間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說要等到長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沒有想過,你做事了以後,每天忙忙碌碌,面對比競爭的壓力,你那有時間去孝敬父母?等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邊,說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實不如說你是讓父母幫你養孩子,幫你整理煩亂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還是父母用無私的愛再次為你支撐起一片安靜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長大了,你終於有了時間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過嗎,此時的父母是70還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堅持到80多歲,90多歲,即使堅持到八、九十歲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飯-------朋友們,孝敬父母是沒有時間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總有是守侯在父母身邊,趁我們現在可以經常守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敞開心扉告訴父母你應該說的話,對父母說你深深的愛著他們,也感謝他們深深的愛著你;做現在有能力為父母做的事情,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聽聽父母好象很煩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時間是一條單行道啊……
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誰都不會知道老人心裡想些什麼,老人心裡有什麼需求。但我想我們能做的盡力去做:給他們買件喜歡的衣服,買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聽他們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一些「新聞」,盡管你對此絲毫沒有興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們說說,盡管他們可能並不能體會你的艱辛……這樣,才不會在老人離開我們的時候,留下遺憾或者懊悔。
「孝心無價」,從自己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