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的散文

孝順的散文

發布時間:2020-11-26 17:42:15

孝敬父母的散文,詩歌

白居易警孝詩 -- 譬喻人不孝而望子孝者

樑上有雙燕。 翩翩雄與雌。 銜坭兩椽間。 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 黃口飽難期。
咀爪雖欲弊。 心力不知疲。 須臾千往來。 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 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 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裹。 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 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 高飛背母時。
當年父母念。 今日爾應知。

② 名家寫孝順的散文有哪些

背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荷葉 母親
冰心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對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里添了你們三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裡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郁的天,我覺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凋謝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裡.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蓮蒂,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了,窗外雨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裡的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斜過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也不搖動了.雨聲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蓋天空下的隱蔽?

③ 孝敬父母的散文

孝敬父母的散文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 ;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么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幹凈。
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請替他們准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④ 關於孝敬父母的感悟文章!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⑤ 關於孝心的短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⑥ 關於孝敬父母的文章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你也可以投稿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你也可以投稿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⑦ 有沒有關於孝敬父母的散文

朱自清的<背影>.

⑧ 關於 孝 有關的 散文 800字

孔子曰:百善孝為先。孤立地來看這句話,你可以產生兩種理解,其一,即所有的善事中,孝順是最為起碼的;其二,即要做善事必先從孝順做起。這兩種理解都是中肯的,惟其中肯,也足以告訴我們,這孝順於吾等芸芸而言,是何其重要也哉!
當然,你首先要孝順的自然是你的父母,但這也不只限於你的父母。在你的身邊生活著這么多的師輩、長輩,他們也是你要孝順的,不過,我們這里還是主要來講孝順父母吧。
父母是一個人的至親,這種關系是雷也打不斷的。就如某些人所言,父母與子女之間通過「三擊掌」的方法來斷絕關系,這也是徒為一種形式罷了,是當不得真的。你身上長的究竟還是父母的肉,你血管里淌的究竟還是父母的血——你總不能像《封神榜》裡面那個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那樣吧。
人要學會孝順,學會了孝順,便學會了愛自己和愛他人。孝順的人,他是絕對可以和周邊的人和洽相處的。而一個不會孝順的人,他必常與人合不來,因為一個連自己的尊長都不知道愛的人,你叫他如何去愛他人?這樣一個人,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愛情,甚而至於沒有才情:這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試想想,這么一個人是多麼的可怕啊。
中國很古就是一個泱泱大國,大國必也有大國的風范,故中國人很早便會孝順。日本就不一樣了,憑其表面文章做得多好,人們多麼禮尚往來,它究竟是一個島國,因為他們並不重視孝順。中國古代那些為官的,只要是家有丁憂,就得回家守孝三年,在這三年裡頭,他得像個出家人一樣,不能犯戒的,如果是犯了戒的,又被上頭知道了的,必不會有他好果子吃,說不定會弄得官位不保,身陷囹圄。封建社會雖則沒有人權,但這條規定還是定的像樣。封建統治者大都是以儒治國的,自然得恪守其鼻祖孔子的那句話吧——這樣說來說去,也又是一種牽強的孝了。我們還能記起一篇耳熟能詳的文章——李密的《陳情表》,這是他為了全祖母之孝而上給晉武帝的表文,其感情真摯,催人淚下。後人評曰,讀《陳情表》而不泣者,是為不孝。
魯迅先生很注重孝順,他很愛看《二十四孝圖》,那「百里負米」、「陸績懷橘」、「滌親溺器」、「扼虎救父」的故事,他都大加贊賞,並且身體力行。在電視劇里頭,我們也很常見那「賣身葬父母」的故事,這些人能以生全孝,怎能不令我們傳道呢?
傳道還只歸是傳道,不過這究竟還是古人們的事了。要今人來做的話,你別說是以生全孝,就是事情順著父母一點也很難辦到。在今人的觀念里頭,妻子是比父母更重要的,那些與父母合不來的人絕多是為其妻子所左右的。這在古代是「不侍舅姑」,犯了「七出」,是要被婆婆下休書令的。把錢都交了妻子,一旦父母沒有贍養費了,都活象個討債的。而他們自己花錢很大方,從不吝惜。即使有給了贍養費的,那也是自己活自己的,父母或父母的。「養兒不防老」這句話古人還沒來得及嘆息,早被今人說絕了。對於這樣的人,清代朱柏廬曾有一幅對聯送給他們,他是要我「借花獻佛」呢: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真真是說得入木三分。
盡管我們人類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是朝著有利的方向進化的,但我們有時也要回頭看看,看看在某些事情上,古人們是怎樣乾的。唉,被現代工業黑煙所蒙蔽了雙眼的高素質人們啊,何時才能摭拾起我們古人的美德?
《孝經》中有雲,「身體發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確,我們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我們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在人生中所創造的功績,也應首功於我們的父母。靜靜地想一下,我們的父母是怎樣含辛茹苦地將我們拉扯大的,我們又將或是已經怎樣含辛茹苦地將我們的孩子拉扯大。在人生這趟旅途中,我們又是哪般悲哀地,和我們的父母干著同樣的事情。我們都將是或已是我們孩子的父母了,父母的心,我們都很清楚。我們的父母只想讓我們多多孝順他們,這是天地間最質朴的願望了,這難道不能實現嗎?我們應該多顧忌一下我們父母,讓他們在垂暮之年能夠享受一絲天地間最純朴的溫馨吧。
---------------------------------------------------------
孝心無價 作者: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個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
把孝心獻給父母

也許,我們過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卻淡忘甚至忽視了「回報」的分量,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幾乎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話不假,可是,父母何嘗不詳在忙碌一天後,接過孩子遞過來的一杯熱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枕邊發現一張孩子留的溫馨字條;再或者為孩子削個蘋果後,聽到一聲真誠的「謝謝」……
有時,認真想想,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學校,得到同學細小的幫助,我回感激半天;在路上,一個陌生人沖我微微一笑,我會受寵若驚,報以同樣友善的微笑。可是,這一切若是放在父母身上,我們也許會視若無睹……「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具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錯誤,他們依然愛你。
猛然間,我想起了畢淑敏的那篇《孝心無價》:「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直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把孝心獻給父母,從今天開始!

----------------------------------------------------
古往今來,我國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現。這些人才無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這些優點都可以稱之為「美德」。

我國傳統美德已傳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現在十分遙遠的古代就有「忠」「孝」「仁」 「義」「信」等傳統美德。「忠」指對國家忠心;「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孝心;「仁」指對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對朋友的信任與做生意的誠信。

其中「孝」數小黃香的故事較為有名。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黃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順。夏天天氣熱,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涼了等她父親來睡;冬天天氣冷,她便躲在父親的棉被窩里,為父親把席子弄暖。這充分體現了她真摯的孝心。

這只是我國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

孝,這種情感是無法用多麼精美的文字來褒獎的。它就是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我把孝視做兒女們對父母親的愛所做出的回報行動。它可以是兩代人之間沒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認為兒女們對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的回報。如:常替父母親做些家務、幫他們捶捶背、送他們一些小禮物・・・・・・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懂事了。讓他們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愛已有回報了。畢竟我們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沒少操心過。成績好時,父母便會提醒我別太驕傲;成績壞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別氣餒。這一切難道不表示我們付出的孝心亦是有價值的嗎?

人們啊!為什麼不用孝心去裝飾生活呢?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畫面:一位老農與她的老伴生下了一個小孩,並千辛萬苦地把這個小孩撫養成人。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這個孩子出社會工作。但是「好景不長」。這個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賭博,接著便沉迷在當中。撫養他的父母不斷的責罵,勸誡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卻大聲說:「老傢伙,現在我鬆手,以前輸的錢要向誰要。況且這些錢是我自己賺的,你憑什麼干涉我?」老人家生氣地說:「就憑我是你老爸,憑我把你生出來。」・・・・・・

看到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這種不孝的人應受盡世人們的唾棄、鄙視。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體衰後有所依靠。不料,他卻誤入歧途,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我想這對於老人家來說應該是個無比沉重的打擊吧――多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細細品味「孝」的真諦吧!
--------------------------------------------------------------------
常回家看看,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禮物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常回家看看,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禮物。
---------------------------------------------

⑨ 關於孝順的文章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仔細的讀了每一個故事,好感動。

值得學習。

⑩ 一篇關於孝順的文章

朋友用心交,父母用命孝.

閱讀全文

與孝順的散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邯鄲長壽山有多高 瀏覽:205
重陽節如何祝福 瀏覽:904
株洲三甲醫院體檢有哪些 瀏覽:494
孝敬至親 瀏覽:989
嶽麓區有哪些敬老院 瀏覽:443
與退休人員活動報道 瀏覽:101
退休人員六安醫保個人賬戶查詢 瀏覽:648
總動腦容易得老年痴呆嗎 瀏覽:45
c1駕駛證體檢多少錢 瀏覽:857
社保到60歲上不到15年 瀏覽:680
社保辦退休沒有勞動合同嗎 瀏覽:374
夢見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 瀏覽:883
王牌對王牌王鷗對父母道歉多少季 瀏覽:676
老年痴呆不吃不喝眼睛睜不開 瀏覽:485
想上50歲舅媽 瀏覽:241
體檢為什麼要求下蹲 瀏覽:987
湖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713
老年痴呆掛牌 瀏覽:846
老人手機電板起鼓換一塊多少錢 瀏覽:865
梅州利民老年公寓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