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2020-11-27 04:06:35

A.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啊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風俗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金從哪裡領取 瀏覽:176
深圳招50歲以下男工 瀏覽:70
溫泉美年大健康體檢有哪些地方 瀏覽:784
60歲做心臟支架後壽命 瀏覽:304
農民60歲後養老金 瀏覽:508
鄭州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登記表 瀏覽:228
老人80歲心率多少正常 瀏覽:428
公務員滿70歲發100元 瀏覽:990
常州掛靠社保辦理退休 瀏覽:171
孝敬公婆的事跡材料有感 瀏覽:413
婚後女方怎麼繼承父母的房產 瀏覽:491
居民體檢包括哪些項目 瀏覽:901
養老保險金是個人的嗎 瀏覽:615
贍養老人和孝敬老人有什麼不同 瀏覽:590
老人吃南瓜籽多少粒為宜 瀏覽:630
新農村一次性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114
義康敬老院 瀏覽:195
2018年事業退休金還漲 瀏覽:306
孝順老人工資 瀏覽:514
胖父母也不覺得你胖怎麼辦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