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在城裡新房子住不習慣,平時又忙出差多,大夥兒支支招怎麼辦
在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什麼不願意隨子女去城市生活?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村出去打工的人,都在城裡買了房定居了下來,但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父母,寧願在老家守著孤獨寂寞,也不肯隨子女去城裡生活,究竟是為啥?
由網友 工地發聲 提供的答案:
用一句來說就是:城市裡充滿陌生,而故土卻有深厚的情感。
就像我媽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老家,去年我把她接到西安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說什麼都不住了,主要就是以下三個原因。
一、語言不通
我媽在農村老家生活大半輩子,說的都是我們當地的方言,不會說普通話,而且我媽也沒上過學,基本不識字。到了西安以後,聽不懂西安的方言,跟別人交流的時候,雙方基本都聽不懂對方在說啥,這是非常難受的。
二、活動空間小
我們老家的房子有一個自家的院子,而且院子很大。夏天的時候我媽喜歡在自家院子里種點菜,或是養些花和鳥,抬頭就可以看到藍天和樹。來了西安以後,每天的活動空間就是家裡的三室一廳,如果出去一是腿腳不方便,二是稍微遠點就很容易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三、日常生活不習慣
在老家的時候,吃過飯,如果地里有活她就去地里,沒活時就是去村裡串門,聊聊家常,或者打打麻將。到了西安以後,因為我白天上班,她就只能是躺在沙發上看會電視,看累了就睡會覺,睡醒了接著看,每天很無聊。
人的生活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對於老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農村的老人由於常年生活的農村,很多行為習慣都已經固定,去了城市以後很難適應。
⑵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