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啊
重陽節的來歷,說法其一:
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即為重陽之意。所以把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重陽節的來歷,說法其二: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重陽節的來歷,說法其三: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歷史演變: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❷ 重陽節的來歷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❸ 重陽節去北京哪裡好玩
今天是零九年九月初九,也是重陽節,這輩子就這一回,相傳是一生中最吉祥的日子,收到的人將幸福久久!!祝我親愛的朋友:開心久久,幸福九-九-九!
❹ 重陽節快到了,想帶爸媽在邢台附近走走,誰給推薦一個地方,適合老爸老媽去的。謝謝
帶老人出去的話,還是建議不要走太淵博,畢竟老人坐車也不舒服,而且選擇的地方要適合老年人的體力,要不然老人光感覺累了,也玩不好。
其實邢台我感覺沒有太多玩的地方,要是放鬆放鬆的話,還是建議去爬山,畢竟山裡空氣好,你們可以去西邊山裡轉轉,英談就不用去了 ,並經老房子對老人來說沒什麼吸引力的,那剩下的幾個山相比,像什麼九龍峽、大峽谷、雲夢山、天河山什麼的。我都去過,個人建議的話 還是去天河山,其他的幾個路線都太長了,而且大多都是台階,老人走不合適,天河山的小循環線路倒是可以,全程下來也就是2個半小時左右。沿途道路比較平坦,偶有小上坡的台階,老人也能適應,沿途都是水,所以感覺挺舒服的。而且最後聽過有優惠活動!
(以下是網上摘抄的景區的活動 嘿嘿!)
「百花紅葉迎前輩,健步登上九重天」
遠望深秋的天河山,百花爭艷,紅葉叢叢,她龐大而偉岸的山體,幾乎被五光十色的花團裹挾。一碧長空,秋陽暖照之下,團團錦綉的天河諸峰,幾乎和遙遠天際的白雲融為一體,展開了一幅接地通天、令人震撼的壯美畫面。
萬花叢中的紅葉,在陣陣秋風中如正在燃燒的火炬,在林濤花海的大背景下,極富動感的充盈在偌大的空間中,形成了大自然造化般的聖境奇觀。
為了使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在天河山景區的延續和繁榮,今年的重陽盛世將向社會推出「百花紅葉迎前輩,健步登上九重天」的敬老、惠老活動,優惠條件:本月21日—25日,凡55歲以上(含55歲)的遊客門票半價,陪同人員(一家五口含本人)均享受半價優惠。
天河山景區的百花在召喚、紅葉在召喚、長天秋水在召喚,我們熱情的恭迎廣大遊客的蒞臨。
❺ 溫州九月九重陽節哪裡好玩
溫州市區
名勝古跡:江心嶼、江心西園、朔門街、太平寺、池上樓、譙樓、城西基督教堂、妙果寺、朱自清溫州故居
市區的公園:松台廣場、世紀廣場、中山公園、馬鞍池公園、綉山公園、九山公園、動物園、景山森林公園
生態景觀:西郊森林公園(市區西郊仰義)、西洲島(甌江中游臨江鎮)、藤橋岩雅(市區西郊藤橋鎮)、雙潮西龍溪(鹿城區雙潮鄉)、七都島(鹿城區七都鎮)
周邊旅遊
雁盪山(溫州樂清市)、中雁盪山(樂清白石鎮內)、南雁盪(溫州平陽縣)、南麂列島(溫州平陽縣,這個我沒去過,據說很贊)、楠溪江(溫州永嘉縣)、百丈漈-飛雲湖(溫州文成縣)、烏岩嶺(溫州泰順縣)、氡泉景區(溫州泰順縣)、澤雅 仙岩(溫州市甌海區)、濱海-玉蒼山(溫州蒼南縣)、寨寮溪(溫州瑞安飛雲江中游)、洞頭百島(溫州洞頭縣)、瑤溪(溫州龍灣區)
❻ 重陽節適合帶長輩去哪裡玩,重陽節帶長輩去哪玩好
杏花村裡品酒賞詩
推薦理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內處有容,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因杜牧這首《清明》詩而美名遠揚,無數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詩篇,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濃厚的文化底蘊成就了杏花村「天下第一詩村」的美譽。名人、名村、名酒、名詩,讓這個地處安徽池州的小村落充滿著獨特的魅力。深秋時分,在杏花村品酒賞詩,思遠古之情、享眼前之福,一定會讓老人們有份意外之喜。
❼ 湖南九月重陽節登高去哪裡比較好玩合適。
湖南的話 ,有名的山峰我覺得的還是去張家界了,而張家界最好的山峰大部分都集中在袁家界,所以就給你推薦一下袁家界了。這是一處結合了張家界各種優點的一處景點,袁家界景區本身就是一塊山嶽,所以在山嶽之上欣賞美景想必也是重陽節的最愜意的事情了。另外在袁家界景區還可以用快捷的方式來登高望遠,就是乘坐景區內的百龍天梯,好幾百米的路程一下子就到了,真的有鑽天入地的感覺。相信這樣的感覺不到袁家界是很少有機會來實現的,怎麼樣,在袁家界登高,既有傳統的又有現代的,還不快來啊。
❽ 重陽節打算去太麻里賞花,它附近還有哪些好玩的呢
這個時節去太麻里蠻好的,金針花盛開,滿山的金針花一定很美啊~附近肯定不能忘了頗負盛名的多良車站啦!這個台灣最美的車站不去肯定虧了!台東大學圖書館好像也在那附近,也可以去看看~
❾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