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告訴我春節、重陽節、端午節......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的習俗啊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回答者:飄羽寒鷹 - 經理 五級 6-25 08:20 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以後基本定型,有一定增減,民國以後,由於 正式西化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民間仍然堅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數。直至文革,政府更削減了宣傳除春節以外的傳統節日, 即使對於春節,也被宣傳成「過革命化的春節」。改革開放以後, 民間開始慶祝一些傳統節日,報刊上也相應作了些介紹宣傳。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間慶祝的傳統節日大約占傳統節日的三分之 一。
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為什麼有登高的習俗
《淮南子·地形訓》雲:「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在整個上古時期人們就一直認為昆侖是天地相通的物質通道,今天的話說是穿越的最佳處。先民們認為起幅綿延的昆侖山脈,就是一條「上天的階梯」。通過昆侖、涼風之山、懸圃和天,就可以到達「太帝之居」,於是人們就能夠長生不死,成為呼風喚雨神仙。這是道家的理論。
明代時,重陽節插茱萸、飲重陽酒,吃重陽糕,以花糕供祭家堂、祖先已經成為一種習尚。此外還有登高、賞菊、圍獵、射柳、放風箏娛樂活動。明清時,北京地區重陽節登高十分盛行。每逢佳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拜佛祈求福壽平安,並觀覽京城風光。皇後妃子們則在故宮的御花園內,登臨堆秀山登高眺望。
❸ 重陽節有那些禮儀急!
1• 司儀開始時可釋義今天的 彌撒要義 :重陽敬老是中國傳統的美德。孝敬父母、敬愛尊長更為天主所悅納。在今天的彌撒中,我們要特別為年長者祈禱,表達對他們的關懷與敬意。同時,神父也要為年長者的教友行傅油聖事懇求天主赦免他們的罪過,並賜給他們豐富的恩寵,以克勝年老體衰的痛苦,安享晚年。
現在彌撒即將開始,請起立!請唱歌本 頁,讓我們以感恩和渴慕的歌聲一起贊頌天主。
2• 隆重進堂
3• 主禮證道後進行傅油禮儀
(司儀: 請要領受傅油聖事的年長者,依序排成兩排領受聖油。)
在這恩寵沛臨的時刻請唱歌本 頁 。
傅油禮(神父用聖油敷抹年長教友的額頭和雙手)
主禮 :藉此聖神的傅油,並賴天主的無限仁慈,願天主以聖神的恩寵助佑你
答:阿們。
主禮 :赦免你的罪,拯救你,並減輕你的痛苦。
答:阿們。
(結束傅油聖事禱詞)
主禮 :全能永生的天主,我們在
❹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的習俗含義,習俗的由來
春節期間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在漢語中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我國傳統節日一一元宵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這-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歡樂慶祝。
農歷三月「清明節」(公歷4月4日、5日或6日),前一天晚上或當日清晨,家家戶戶將柳條、松枝等插於屋檐下和門窗上。各家還要在節前或當天去墓地掃墓,又叫「圓墳」。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也作端五,又稱端陽節,贛榆城鄉叫「過五端」。重陽節與端午一樣都有許多的節日習俗,比如曬秋、放紙鳶、登高、吃重陽糕、祭祖、賞菊、飲菊花酒等等。
❺ 重陽節都有哪些禮儀 是禮儀哦 不是習俗啦 急!!!!
重陽節有什麼禮儀么?我只知道習俗- -有登山采茱萸?
❻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的習俗、故事、詩句
1、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還融合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習俗內容。上巳節,俗稱三月三。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
「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文獻,《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後,上巳節的節期改為陰歷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
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2、端午節:
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詩句: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3、中秋節
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重陽節:
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5、春節:
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6、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詩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❼ 2009年10月26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中國人都按照傳統習俗對老人進行問候,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尊敬。結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我國傳統的禮儀文化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重陽節問候老人,體現了文化對人們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的影響。(2分)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文化素養、不同的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中國人重陽節問候老人體現了文化對人們實踐活動和行為的影響。(4分) (3)文化對人們有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中國人按照重陽節習俗問候老人,體現出我國古老的禮儀文化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持久影響。(4分) ❽ 潮州重陽節習俗是什麼
重陽節,潮州人除保持中國傳統的風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賞,飲酒賦詩外,還有放風箏,食「九皇齋」等習俗。 ❾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9)重陽節的禮儀擴展閱讀: 重陽節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❿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潑水節的禮儀習俗
春節: 與重陽節的禮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金交了15年可以拿錢嗎
瀏覽:939
養生買什麼樣的黑芝麻糊好
瀏覽:453
關於孝敬父母的成語加解釋
瀏覽:759
廣東中考體檢查什麼
瀏覽:369
和老年人互動的主持稿
瀏覽:809
鄉鎮出席省先進敬老院事跡
瀏覽:913
孫女太孝順
瀏覽:883
湖北養老保險用哪個軟體人臉識別
瀏覽:426
50歲男頭疼
瀏覽:543
中國皇帝斷命為什麼日本皇帝長壽
瀏覽:704
哪些情況下能拒絕贍養老人
瀏覽:208
老年人吃什麼含鋅高
瀏覽:8
廣州婦科體檢項目哪個醫院好
瀏覽:650
齊齊哈爾老年大學的學費是多少錢
瀏覽:414
提前退休自己繳納社保
瀏覽:555
孝敬鎮副鎮長
瀏覽:911
老年人腳腫發涼怎麼回事
瀏覽:236
有哪些是好的養老項目
瀏覽:720
2018年企業退休金最新消息
瀏覽:886
孝敬老人的感人音樂
瀏覽: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