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拱門

重陽節拱門

發布時間:2020-11-26 17:05:53

1. 金口鎮的旅遊資源

金口歷史悠久,旅遊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已形成以歷史文化旅遊、革命遺跡旅遊以及高端旅遊為主的三大旅遊帶。主要旅遊景點有:
歷史文化方面:
北阡大汶口文化遺址、南阡大汶口文化遺址、孫家周疃大汶口文化遺址、李氏庄園、金口天後宮、千年酸棗樹、鳳凰古村、媽祖民俗文化節等。
金口天後宮

金口天後宮坐落於金口村,迄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它的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廟產之雄厚、歷史之悠久,均勝於青島、煙台、蓬萊、廟島的天後宮,在全國沿海地區的諸多天後宮中也屬上乘,因此遐邇聞名,現為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口天後宮之所以能盛名傳天下,與繁華鼎盛的丁字灣金口海港有關。它是金口商業發達的產物,也是金口港經濟繁榮的象徵。
據現存的清嘉慶元年(1796年)所立的金口天後宮《廟田碑記》載:「即邑金家口為商船停泊之區,於乾隆三十三年南北客商捐資建造天後聖母行宮,乃募我師廣聚主持廟事。復念養瞻無資,又買地六十二畝有零,分列四鄉……」
金口天後宮在布局上分為行宮和寢宮兩大主體建築。行宮在前,寢宮在後,其間配以諸多附屬建築,將兩座高大的宮殿融為一體。兩宮的模式一樣,都是青磚綠瓦、雕梁畫棟、四角飛檐、前後出廈。宮內寬約12米,長約30米,高約10米。兩宮加上後面的議事廳,共佔地18.4畝。
行宮是天後聖母升殿理事的地方,共5間,以紅漆圓柱撐梁,高大寬敞。正間北面是神台和神龕,裡面用香樟木雕有天後聖母坐像。此像四肢靈活,以便更衣,像前設有香案。宮門上方懸有「滄海慈雲」的巨幅匾額,後面匾額是「長發其祥」。宮脊上用小瓦構成蓮花圖案,並鑲嵌有「風調雨順」4個大字。宮門前建有3米寬的3級閱台,台邊圍漢白玉石柱欄桿,據說是專供聖母在此檢閱之用。行宮前檐西端掛一口大銅鍾,鍾上鑄有「光緒十八年穀日韓同茂號廟捐敬獻,無錫南門許和記造」,重343公斤。
行宮左側是火神閣,閣內塑有回祿像。閣的前後上方各有匾額,前面是「朝宗利賴」,後面是「化成天下」。行宮右側是財神閣。閣內塑有趙公明、蕭升、曹寶、陳九宮、姚少司5像。閣的前面匾額是「後德配天」,閣後的匾額是「介爾景福」。二閣相配,使主殿格外壯觀。
行宮前院長約50米,寬約30米,院牆正中有高大山門,門外有影壁,院牆兩邊各有一便門。山門兩邊立有一對石獅,高約2.5米,昂首怒視,十分威風。據說,這對石獅是當年從南方用專船所運。石獅前面豎有兩支高約15米的大旗桿,遙遙可觀,猶如設在港口的一對導航航標。大院正南建有木製戲樓,坐南向北,高約10米,分前台、後台。前台上方的匾額是「鈞天雅奏」,舞台出入門分別為「登風」、「遏雲」。台後建有戲班寢室,可容70餘人。盛時,廟中幾乎天天唱戲。戲樓兩側是鍾樓和鼓樓,兩樓高約7米。捻軍入即時,鼓樓曾被燒毀,後由於家屯村於永顯重修。東側鍾樓的匾額是「恩榮離位」,西側鼓樓的匾額為「福庇海邦」。晨鍾暮鼓,聲韻悠盪。寢宮,顧名思義,即天後聖母睡眠的地方。宮中分寢室、梳妝室。主殿東西兩邊稱「東海」、「西海」。寢宮有聖母卧像,四周用紅漆木板護圍,前門用玻璃鑲成。梳妝室有兩面大銅鏡,高兩米以上。寢室門前的匾額是「東海如來」。宮脊中央鐫有蓮花圖案,並鑲嵌有「國泰民安」4個大字。宮前亦有3級閱台,大體與行宮相同。議事廳,偏天後宮東北,正房5間,是議事的地方。金口天後宮自建成的200餘年中,前後重修過5次,從尚存的殘碑中還能看出乾隆五十年(1785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兩次重修的記載。
金口天後宮的香火最鼎盛時刻,莫過於每年在這里所舉行的幾次廟會:正月十六日廟會。這次廟會旨在給天後聖母「拜年」,亦叫「唱燈節」。此日天後宮廟門大開,戲樓開鑼唱戲,和尚登壇念經。沉浸在新春佳節歡樂之中的四方百姓、各路香客身穿節日盛裝,源源不斷地湧向這里,天後宮里里外外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大都焚香燒紙,祈禱一年平安;整個天後宮香煙繚繞,數日不散。三月二十三日廟會。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後聖母的生日,廟會旨在為天後聖母「慶壽」。陽春三月,春潮正時,各種海鮮正值上市,金口街上鑼鼓響、鞭炮鳴;天後宮前人如潮,車似龍,特別是那些漁、商船主們紛至沓來,進宮許願、還願。這里「還願」有個規矩:如果誰的船隻在海上遇難被聖母「搭救」過,還願時除進香紙和請戲班唱戲外,還必須照自己的船樣做一隻微型小船,刻上船號,掛在宮殿兩側,以此頌揚天後聖母的功德和表示對她的虔誠及謝意。整個大殿出現了「千帆競秀」的局面。九月九日廟會。這是紀念天後聖母「升天成神」日。此日又是重陽節,秋高氣爽,百穀進倉,趕會的人自然很多。天後宮的廟會還有一個規矩:因為天後聖母是位處女,所以逢會時不準唱「粉戲」,不許男女成對在一起看戲,不準「邪耍」入會,不準在會場設賭局,以避免對天後聖母的「褻瀆」。除以上3次廟會以外,還有四月八日的火神會、七月二十二日的財神會、六月十三日的龍王廟會、六月二十三日的馬神廟會。這些廟會都給天後宮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時也給金口港的商業和航海業帶來了生機。
李氏庄園
李秉和庄園坐落在西南距即墨市區27公里的金口鎮李家周疃村。自李秉和始,經過五代相繼擴建,特別是其曾孫李葆初等人大興土木,使這座庄園建築規模不斷擴大。該庄園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庄園。整個庄園圩牆環圍,東寬西窄,略呈梯形,佔地總面積10公頃。庄園的圩牆周長約1.5公里,高5米,頂寬4米,全由三合土版築,內外牆壁砌以磚石。圩牆頂外側築有女牆,並按地形分別築有向外凸出的4個炮台,炮台底部留有炮洞,其凸出的三面,均有射擊孔和瞭望孔,便於左右瞭望和防禦射擊。庄園圩牆開南、北、東三個圩門,皆為磚砌拱門,南、北門上築有城樓,其式樣仿即墨縣城的城樓而建,青磚綠瓦,雕梁畫棟,氣勢宏大。圩牆外周圍挖有深約3米、寬約6米的城壕溝,長年積水,吊橋懸空。
庄園北門內一條長達270米的大街將李氏庄園分成東、西兩宅。東宅名曰「尚理堂」,有房180餘間;西宅名曰「尚絅堂」,有房140餘間;兩宅又各分東、西兩院,臨大街一面各為住宅。東宅臨圩牆一面為菜園,西宅臨圩牆一面為花園。各宅的中間為主建築,設有議事廳、宴客廳及主、仆居住的正、廂寢室,其建築、設置富麗堂皇。主建築四周留有胡同,南胡同建有裝飾華麗的垂花門(二門);胡同四周列賬房、耳房、庫房、廚房、磨房、碾房等。兩宅的南群房中間都建有高大的大門門樓,西宅一座,東宅兩座。門樓的墀頭、屋脊、磚面上各有若干雕飾。兩宅大門前各有東西街,街南建有拳房、馬廄、傭工住房等。 西宅大廳前植有一棵耐冬樹和玉蘭花,樹徑周長約1米,高出房頂,每逢花期溢香撲鼻,沁人心肺;抗戰期間,被日本侵略者掠走。西宅菜園北端建有「烏龍院」,其中設置豪華,是李荃初為用重金在濟南買的一個名妓所建。圩牆的東門外和北門外各有花園1處,東花園面積約3333平方米,北花園面積約9333平方米。花園內植有各種名貴花木和大片栗樹。庄園里,李家擁有護園武裝。抗戰前,有長槍60支,李葆初以下的大小主子每人各有手槍1支。另外,還擁有「二人抬」土炮20門,車拉土炮兩門,銅炮1門,按炮的口徑分別賦以「大將軍」、「二將軍」、「九節龍」等各種雅號。據傳「大將軍」銅炮長約3米,口徑25厘米,後被日本人劫走。李家擁有男女傭人、丫環侍女等三四十人。李家還在庄園內外立有3座牌坊,這3座牌坊均為漢白玉石雕成,有兩座系四柱三間多脊單檐式,一座是兩柱單間式(亦稱支門)。東西兩宅的大門口各有高大的功名旗桿和石雕獅子。1945年秋,即東縣解放後,李氏庄園的圩牆被拆除,東、西兩宅歸南阡鄉糧食管理所使用。如今,東宅房屋已大部改建,西宅還存有議事廳、宴客廳和兩幢住房及部分房屋,被列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古村
現有清代古建築50餘處,且保存完好。據該村《房氏族譜》記載,明、清時期曾出過太學生46人,七品以上官員28人。 北阡村大汶口文化遺址
距今六千多年的北阡村大汶口文化遺址由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家於今年春進行挖掘,現已出土許多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等文物,並發現西周貴族墓,已被列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酸棗樹
在楊家屯村前,並列生長著兩棵大酸棗樹,兩樹間隔0.5米,樹高8米余,呈南北勢。南邊一株樹干周長為1.27米;北邊一棵樹干周長為2.22米。盛時樹冠可遮地面積350多平方米。據專家鑒測,該樹至少應屬隋唐朝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樹齡。據本村81歲的王秉信老人回憶,自他記事起已70多年了,樹的枝幹根本看不出長粗,可見此樹生長之微慢。
革命遺跡方面:
卧牛山戰斗遺址、青島市委會議舊址、青島市總工會成立大會舊址等。
孫家溝「中共青島市委會議舊址」
「中共青島市委會議舊址」位於金口鎮孫家溝村,是我市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即墨縣志》、《即墨縣地名志》和《中共即墨縣黨史大事記》均有記載。
1945年古歷10月15日前後, 青島市委為了便於領導和發動青島市轄區的革命斗爭,避開國民黨對我市溫泉鎮四舍山、蓮花山地區的強兵控制,將市委機關由店集遷至金口鎮孫家溝村,年底又先後遷往嶗山傅家埠和金村,次年3月20日前後又遷回該村。青島市委在村莊駐扎期間,市委辦公室設在該村東西大街南村民劉尚臻的五間草屋內,市委領導時常在這里辦公、開會。1945年12月,為了貫徹華東局的重要指示,青島市委在此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華東局城工部副部長王見功,青島市委領導成員王台、宋子成、王建功、王見新等。即墨縣委書記李奎生、即墨縣委副書記賽風列席了會議。會上,王見新傳達了華東局三條重要指示:一是重組青島市委。王台任代書記,史甄、宋子成、王建功、劉特夫為委員。二是市委原屬山東分局領導改歸膠東區黨委領導。三是市委工作在市內仍要執行「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在郊區要開展反霸肅奸斗爭。會議開得很成功,為青島市的革命斗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指明了斗爭的方向。

2. 平潭縣的文化

拗九節:正月二十九日,是新年正月中最後一個逢九的日子,故叫「拗九節」,「後九」也叫「拗九」、「孝九」。
立夏:是小麥上場時節,群眾有製作麵食過節的習俗,意在慶祝豐收。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節」,又稱鬼節,是祭祖的節日。
尾中元:農歷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漁區夏汛結束,舊時漁民多備香燭供品到媽祖廟、龍王廟拜謝海神。50年代後,此習漸除。
重陽節:九月初九重陽節,也叫重九節。舊時重陽登高,有避邪去禍之意。兒童多在這天競放風箏。1988年福建省政府將此日定為「敬老日」、「老人節」。
冬至:也叫冬節。平潭民間有兩項主要活動,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圓」(做冬節塒)。兩項活動都在冬至前一天進行。
除上述節日外,民間尚有許多宗教節日,如佛教徒要過農歷四月初八的浴佛節、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等;基督教、天主教徒要過復活節、聖誕節等。 平潭有很多民間故事流傳至今。如:啞巴皇帝、活石獅、牛山王——海鹽的傳說、碧湖說奇、平潭潭紫菜的傳說等。 平潭素有「千礁島縣」之稱,平潭縣境內有名稱的島嶼126個,岩礁702個。寬闊的海域與外海大洋相連,眾多的島礁點綴其間,使海島自然擁有秀麗迷人的海域風光。由於地質構造和海水侵蝕的影響,發育眾多奇特壯觀的海蝕地貌形態,既有平坦寬闊的海濱沙灘,又有數不勝數的象形奇異岩石。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險、俏引人入勝,構成獨具特色的海島風景線,博得文人墨客的吟詠贊嘆。
1984年創辦龍鳳頭度假村,接待海內外遊客。1991年提出經濟建設新構想,視旅遊業為與傳統漁業並重的「兩翼」之一,對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平潭縣旅遊資源6大類、36種基本類型,擁有景物217個。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批准平潭的「半洋石帆」、君山、「東海仙境」、壇南灣、南寨石景、鳳凰山黃金海岸、瑗風頂(「一片瓦」)、「海壇天神」等八大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境內還有新石器時代殼丘頭遺址、1840年抗英殉國的金門鎮總兵江繼芸墓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三十六腳湖等名勝古跡。
主要景點:龍王頭海濱浴場、壇南灣、三十六腳湖、崇台觀日、海蝕拱門觀潮、片瓦仙蹤、指動石、南寨石林、琉球國駙馬墓、新石器時代遺址3處、半洋石帆、東海仙境、王爺山、君山、將軍山、海壇天神、長江澳風力發電站。 白沙蝴蝶干、平潭貝雕、平潭對蝦、塘嶼磹、紫菜等,富有名貴的黑、墨綠、芝麻等品種。另外,飲食方面的特產還有春卷、咸塒。

3. 陶村的文化旅遊

「西山下」位於村西的山腳下。山風穿過山上的古松林,給人以清新絕塵之感,而步入古建築群中,凝重豐厚的歷史令人不願走開。對全村古建築了如指掌的陶煥弘,自家老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西朝東,磚木結構,面積近千平方米,很有氣勢。最典型的是邊門上有橫批稱「五柳遺家」,中堂稱「五柳堂」,這既表明家風志向,又與陶淵明連上干係。陶煥弘就是陶淵明第57代後裔。或許陶家為崇尚「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境界,把「五柳堂」改成了「愛菊堂」,堂內3代後裔子孫近50人。另一座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場面宏大,中堂左右八隻牛腿分別雕有戲劇人物、風景、獅子和鹿等動物,中間各嵌刻一個字:福、祿、壽、喜、榮、華、富、貴。刀功利落精美,加上花窗壁畫,天井細石構圖,可以想像當年的豪華。假如這僅是建築上的顯示,那麼鄰近一幢同樣建於光緒年間的大屋中,存有的四首詩則可作為主人精神和生活的風景畫,其中有「鄉村四月閑人少,繞了蠶桑又扦田」、「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風漠笛在滄浪」、「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烏托邦式的世外小天地,古人明知虛境不可得,卻願其境長存可居,甚至不畏艱險,百般尋覓,哪怕撈到一鱗半爪的外景片段,也擬化成形,言之鑿鑿。而陶氏之後,更以陶淵明的英名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自豪。族譜之類也是往往萬山歸其一峰,千水溯於一源。陶村上畈心在清朝道光年間,建起了陶中祠堂(又稱陶氏東祠),面積達5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部分兩層磚木結構,中堂大廳,方形石柱之上,鐫梁刻柱,花團錦簇,充滿富貴氣。聽老人介紹,話語總繞不開陶淵明,少不了桃花源。解放後這里曾辦過學校,現已辦成文化中心,大門口就是人來車往的街道,現代開放氣息濃重。離祠堂不遠還有陶隆俊和陶澤法等人家的老屋,分別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和明末。前者廳堂長達近20米,廊道深深,牛腿上八仙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檐口瓦有勾頭滴水,堪稱少見。後者大梁鏤刻又顯得更古樸一些,尤為稀罕的是牆壁上畫有戲曲故事,而其來歷卻有待專家考察。
陶村後山腳的古民居,建造上講究的是一個「精」字。鄒家宗祠的石柱刻字,戲台雕梁及其牛腿鏤鐫華美而細致。鄭岳文等家庭的前廳堂,門外鵝卵石鋪嵌地面和天井,圖案有菊花、荷花等。馬頭牆封檐用的是特製磚,有雌雄榫,檐下牆畫有蘭花和故事人物。堂中石柱兩兩對稱而雙雙浮刻花紋各自不同。所用隔壁的門扇窗框,無不拼花或用花板,人在其中彷彿被立體的古人物古動物古花卉包圍。這里的特色是前堂大門有防偷防盜石柱,用來加固大門閂;後堂還有許多科舉捷報單遺跡留於左右板壁上,其家族盛況環顧幾眼即可明了於心。
而陶村街路兩旁的幾幢古屋也與眾不同,除了建於明朝的樓柵斗拱及雲頭花飾雕刻之外,陶伯新家的老屋充滿剛烈刀劍之氣,突出一個「武」字。這幢房屋原由武進士陶建勛居住。陶建勛生於1870年,自幼愛武習藝,拜陶村武舉人鄭樹標為師,喜用大刀、劍、千斤石練武。清光緒二十年(1895)中武舉人,次年中武進士,欽點花翎侍衙,派乾清門行走侍衛。所以其居牆上有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贈送的條幅:「秀名滿江國,芳聲騰海隅。」柱子上有武進士親筆題寫的對聯:「書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蘭有異香。」現存的遺物還有:武進士頭像、一對圈椅、一對茶幾、一張石床、三塊千斤練功石以及兩塊書有「欽默」字樣的背匾和一把寶劍。從中看出,陶淵明的後裔,不限於世代消極避世、灑脫悠逸地生活,也有「金剛怒目」式的人物。這些又可以從陶西宗祠一脈中就有23人進入仕途得到證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用此真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來解釋陶家祖先的志向和節操,應該是妥當的。
後記
曾經的繁榮與富有以及建築時代和風格,陶村古民居能與相鄰數十公里的俞源太極星象村媲美,只可惜現代建築的夾雜和缺少必要保護措施,與蘭溪的諸葛村或更遠的古代徽州民居建築相比,那遜色已不是一二了。正因此,去年仲秋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等人來陶村視察,提出要維護優秀古民居,傳承民族文化。 延福寺位於浙江省武義縣桃溪鎮福平山,由僧宗始建於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1190~1194)賜名延福寺。大殿於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後殿觀音閣和兩廂。雍正八年(1730)至乾隆十三年(1748),多次修葺大殿,並增設天王殿和兩廊廂房,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後殿廂房。
現存的建築以中軸線排列為山門、天王殿、大殿、後殿和兩側廂房。殿間有長生池,殿後有石澗井。山門和觀音堂前有石獅拱門。為江南已發現的元代建築中最為久遠的珍品,殿方形,分五間,重檐歇山頂。殿內柱為棱形,側腳有防震功能。柱礎,一為雕飾寶相花的覆盆柱礎,上加石礩;一為礩形柱矗前檐柱與金柱之間用乳栿蜀柱,下端雕刻似鷹嘴。平梁與金柱之間加弓形月梁,起搭牽作用,此法開江南弓形梁之先聲。四周牆壁繪山水壁畫和行草書作品,多為明代佳作。山門、天王殿和觀音堂為清代建築,裝飾富麗堂皇。東廂房為明代建築。
殿內文物有宋寶祐二年(1254年)鑄造的大鐵鍾一口;後殿前有元代石獅一對,殿內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劉演書寫的《重修延福寺記》石碑、明天順七年(1463年)陶孟端書寫的《延福寺重修記》石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福寺建築藝術的特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曾前來考察,並在著文中多處記述延福寺的結構特色。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曾三次前來考察,1980年9月與1981年4月,日本橫濱大學博士關口欣也、南京工學院教授潘谷西等分別前來考察。此外,1978年3月2~3日,全國古陶瓷器研究會在延福寺召開。 武義桃花源峽谷漂流位於浙江省武義縣桃溪鎮陶村,順山勢而成,隱於崇山峻嶺深處。漂流全長4.5公里,上下落差108米,兩岸山高林密,在峽谷中穿行,時而游龍逐浪,時而平緩愜意,時而萬馬奔騰恩,時而跌宕起伏,沿途欣賞著飛鳥穿梭。游魚戲水,四季常綠,山巒疊嶂的奇景,感受從高山玉帶奔流而下的刺激,穿越游龍峽,時光隧道1,情人谷,龍潭峽,驚濤峽,將軍峽,林蔭大道,飛瀑峽,等幻境景點,盡情感受旋轉,飛躍,馳騁,尖叫,血脈噴張的激情旅程,讓身心得到最好的放鬆和享受。。
武義桃花源峽谷漂流景區距武義縣城30公里,距離省道300米,路面平坦寬敞,交通便捷,是情侶約會,朋友小聚,家人共享,野外拓展的理想場所。 據傳,迎大蠟燭源自陶村的百年古殿「鎮善堂」。鎮善堂,也稱後殿,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是善男信女祈求神靈賜福,保一方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聖殿,也是陶村每年馬燈會、龍頭會、大蠟燭會等民間組織碰頭議事與聚會的地方。據村裡的老人回憶,鎮善堂原址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四周古木參天,背倚後龍亭,亭如華蓋;面朝溪水,亮若一灣明鏡,鍾靈毓秀,風水極佳,人氣極旺,常年香火鼎盛。鎮善堂前後兩部分,總共十五間房,裡面供奉著彌勒佛、觀音菩薩和文武曲星等10餘尊神佛之像。
1942年8月23日,侵犯陶村的日寇一把火燒毀了後殿古建築及通惠橋,大蠟燭無宗地,被迫中止。直到2002年才復興,且規模空前。這年正月十四日,四百餘人分二路縱隊排成300多米長的游藝隊伍。疊完八仙,從中心廣場出發,整整三個多小時,游經主要街道和路巷,許多人家擺設香案迎接。節日氣氛四處洋溢,民眾同樂的熱鬧場面,盛況空前。此後活動延續至今。
內容主要有:疊八仙、祭祀,游藝道具有大蠟燭、旌旗、蓋傘屏扇、神像閣、大燈籠、樂隊等等。應該說有所創新,也有所發展,如工藝的製作、機械的、人員的安排,乃至吹打樂曲的變化。這項活動靠的是群策群力,和民眾內在的凝聚力與對鄉土節日文化的執著需求,並非外力所迫而勉它既有歷史的根源,又有傳承與發展的成因。
2007年「迎大蠟燭」被浙江省政府批准為全省民俗類三十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守歲通宵、莫放笙歌散。所謂「浪街」,其實是武義縣桃溪鎮陶村除夕之夜的一項頗有特色的民俗活動。
在陶村,每年除夕和元宵之夜,當熱熱鬧鬧的放花炮、迎花燈、舞龍等喜慶活動進入尾聲時,民間樂手們便集結而行,演奏著幽雅的樂曲,穿行於大街小巷,當地人稱之為「浪街」。據當地民間樂社《五音社》老藝人回憶,約在清朝末年,「浪街」即已在陶村盛行。
杜審言詩里說:「故節當歌手,新年把燭迎」,除夕之夜,聽多了花炮聲喧鬧聲之時,忽然傳來清麗的竹笛聲、婉轉的弦樂聲、抑揚頓挫的竹梆聲、清脆的碰鈴聲……你是否會傾耳聆聽呢?
陶村的浪街,以笛子主奏(正吹)、二胡、三弦等絲弦樂器伴和,板鼓、扁鼓、竹梆、碰鈴壓板擊板,小鑼、蘇鑼、次鈸結合旋律作點綴性輕敲,速度舒緩,曲調文靜幽雅、柔和細膩。演奏者少則三五人,多則十餘人。演奏者大多著長袍、禮帽,一人高挑紗燈(早年用松明火把)在前引路,一人肩挑鑼鼓擔供樂手敲打,鼓板先生指揮,絲竹彈撥隨後,左右兩邊有大燈籠相伴而行。夜闌人靜,樂曲優揚,穿街而行,樂音繞街……
據當地老藝人回憶,浪街在陶村流傳至少已有百多年。早年間,陶村開明士紳徐鳳鰲與陶雲芳創辦陶村崑腔坐唱班。徐鳳鰲少年時曾在叔伯開辦的崑腔坐唱班學藝,工大花臉,亦擅吹彈;陶雲芳鍾愛崑曲,擅長吹笛。徐鳳鰲、陶雲芳兩人志趣相投,於1909年前後創辦了崑曲坐唱班,常應邀為村人喜慶演奏。陶雲芳還與弟弟陶舍昌及兒子等人組織過時調坐唱班,足跡遍及本地和周邊鄉村以至溯江而上到杭州演唱。當時當地民俗,大年三十夜是坐夜守歲,下半夜大多冷冷清清。不甘寂寞的樂手們便商議決定在村裡的大街小巷上浪走一番,給平靜的除夕之夜,給坐夜守歲的鄉親們送上清婉幽雅的音樂——這便是最早的浪街了。
「五音社」的老藝人說,上世紀70年代,當地藝人陶岳宣將樂曲工尺譜譯成簡譜進行傳授。《浪街曲》原是由曲調風格近似崑曲的十首曲牌聯套而成,由於年代久遠,如今只留下《文路》、《插花飲酒》、《小令》三首曲牌。然而,就是這不多的曲子,給當地百姓的春節,帶去了喜慶、帶去了祝福…… 陶村共有六座宗祠,同處一村,蔚為大觀,在縣內村落中也是十分罕見的,形成了一種強烈的「祠堂文化」。其中陶姓3處,鄒、徐、鄭各1處。陶村上畈心在清朝道光年間,建起了陶氏祠堂(又稱陶氏東祠)為中心祠堂,坐西朝東,面積達500多平方米,部分兩層磚木結構。中堂大廳,方形石柱之上,鐫梁刻柱,花團錦簇,充滿富貴氣。西山下和下畈心祠堂為西陶祠堂。鄒、鄭祠堂建在後山腳片,兩座祠堂門對門,兩祠僅隔約30米。徐氏宗祠坐落於徐家地段內,坐北朝南。六座宗祠建築都為四合院,並建有既與門廳後檐相連又相對獨立於門廳的戲台,牛腿挑檐,飛檐翹角。後廳明間採用台梁式構架,柱子多為截面方形抹角的石柱,前廳後檐、後廳及廂廊前檐普遍施牛腿托挑檐檁。硬山兩坡頂,粉牆黛瓦,五花山牆,外牆檐下繪有壁畫。
在中國古代,皇族有太廟,百姓有祠堂。祠堂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建於唐宋時期。到明代嘉靖年間,「明世宗采大學士夏言議,許民間皆得聯宗立廟」,允許庶民建宗祠,老百姓有了專門祭祖的地方。到了清代,宗祠大量出現,清雍正皇帝在《聖諭廣訓》中說:「立家廟以蔫蒸嘗,設家塾以課子弟,置義田以贍貧乏,修族譜以聯疏遠。」家廟即祠堂,設家塾、置義田、修族譜等宗族大事,往往通過祠堂議事來完成,陶村的中心祠堂自民國時辦學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供本村和外村的子弟讀書求知識。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等。是記載各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系親疏遠近的功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功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的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族譜。族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桃溪陶氏溯源
陶澍曰:「尋陶之得氏,實源於濟陰,所謂陶丘者,帝堯初封於陶,其後子孫居焉。」以技為氏、以官為氏是錯誤的;以邑為氏,查無陶氏;以名為氏,以地為氏,陶叔、陶邱後亦為陶氏;以族為氏即以國為氏,陶唐氏帝堯是為大宗,而今之陶氏,實始於漢開封侯陶舍,望出丹陽、潯陽。
陶氏之族,出自濟陰,居於平陽,今郡望皆雲丹陽、潯陽。唐之姓氏書中,皆不載丹陽,而《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中又列青州樂安郡,注為陶唐氏之後。唐末有陶英,因忤朱溫而避禍遷居廣西昭州(今平樂),從此只見丹陽、潯陽二望。絳州至明時尚有陶琰一支大族。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陶舍自濟陰從漢王,後以功封開封侯,子陶青襲爵,漢文帝時任御史大夫、丞相,參與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裔孫陶睢,於元鼎五年(前112年)以酹金失侯。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始詔復家。
陶青9世孫陶敦,京縣(今河南滎陽市東南)人,於漢安帝永初四年(110年)被徵召,後為少府。順帝即位,陶敦以翊戴功為司空。一年後以捲入黨爭而免官。陶敦為避禍舉族南遷至丹陽,卒葬當塗縣東。從此陶氏宗族居於吳,晉時盛於丹陽。
又據陶翊《本起錄》:陶弘景13世祖陶超,漢末渡江,始居丹陽。《當塗縣志》雲:漢征君陶超墓在小朝山邊。陶弘景8世祖陶基,吳時為交州刺史,子陶璜,於晉時仍為交州牧,開發越南中、北部起了巨大作用,璜封宛陵侯。子威、淑。威子綏,四世五牧交州達80年,恩威並孚。後柳宗元有銘曰:「漢光中興,馬援雄絕域之志;晉武一統,陶璜布希俗之恩。恩隨德成,功與時並。」
陶謙為陶基從父,《後漢書》與《三國志》均有傳。謙父為餘姚長,已遷居丹陽。陶謙與陶敦之關系史書不載,而各族家譜皆雲陶謙為陶敦之孫,如果這樣,陶敦又是陶超孫輩。
陶敦之孫陶同,在吳孫亮時,因職守而徙居鄱陽,其子陶丹徙居潯陽,丹妾湛氏,剪發待賓,其子即晉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魏時仍居鄱陽(今都昌蘇山、左里間),陶侃子孫遍布鄱陽湖四周,是為潯陽之望。
陶侃第七子陶茂,茂子敏,配孟嘉之女,敏子晉陶淵明一代詩宗,承漢魏,開唐宋,三史列傳,千古一人。元配陳氏,生子儼、俟、份,繼配翟氏,子佚、佟。
《陶茂麟家譜》是陶氏最早的家譜,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江州從事贊皇李慶孫所作舊序載於《昌邑陶氏族譜》中,把世繫上接陶淵明長子陶儼。(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亦載此世系,但雲淵明生族人熙之)昌邑譜以陶侃祖陶同為1世祖,陶儼為7世祖居鄱陽馬鞍山,陶茂麟為18世,其子19世慶元遷星子長崗,23世整遷馬瀝,24世陶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遷居新建昌邑陶家林,遂世代居之。34世為陶叔量,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其子孫分居會門、良門、東門、西門等地形成巨族。43世陶語,二子秉思、秉念遷居都昌之周溪、和合、西源。整兄陶鑒乃居長崗窯林,鑒裔述之(29世)遷進賢平塘,述堯遷南城。鑒裔又徙居南昌之石樑、瑤溪。
淵明三子陶份居都昌,遷湘城日就鄉、陽城(即吉水)、奉新及撫州金溪。
浙江之陶起自泰順,譜仍接茂麟家譜,但上接陶淵明第三子份。至處寂子陶褒因避武氏之難,寄居婺州蘭溪。褒7世孫泰,泰子戩、喬。喬登唐穆宗長慶辛丑(821年)進士,為避權奸之害,棄官而遁入瑞安白鶴溪口(泰順司前、溪口),復徙仙稔、下革。喬子永,永子歸、史。史於後梁龍德元年(921年)徙居桂峰、葛,散居於司前池村葛、下洪、碑排、大安等地。其族有遷福建拓榮、霞浦、泉州及安徽淮南者。
台臨陶氏出於陶侃21世孫陶儒(字述之,號柴桑),唐天二年(905年)進士,為嚴州太守,徙台州太守,因世亂而家於臨海長潭。子溫、良。陶溫遷縉雲陶灘、筠川。良12世裔孫應吉遷會稽,16世陶凱弟誼遷天台,又遷仙居、永康。陶溫17世孫陶尊遷武義。浦陽陶氏,潯陽陶淵明裔孫陶弼之孫常修自臨海長潭遷縉雲筠川,常修孫公顯遷金華八詠門,公顯7世孫致和、致英、致祥遷浦陽通化鄉。
9世孫陶河之子陶持遷居六麗之桃溪為一世祖因遷易名為善字孝良緣父爵號六評事
桃溪東陶的陶氏在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始祖六評事,名善,字孝良,由處州縉雲縣陶灘析派而來。《桃溪東祠陶氏譜》雲:「桃溪陶氏宣陽之世家也,其始祖六評事公,諱善,字孝良者,先由縉雲陶灘析派,因贅余相公(諱靜,字善卿,宋政和間歷仕太師兼總五軍都尉,典贈忠肅公)之女,由東床(即女婿)斯土,見山川景物之秀,土沃民淳,遂就居其地,名曰桃溪,是始遷為第一世祖。」陶善因其父親官「評事」,故以官稱名,余太師女為馱娘,生六子。
桃溪陶氏東祠
陶村上畈心在清朝道光年間,建起了陶氏祠堂(又稱陶氏東祠)為中心祠堂,坐西朝東,面積達500多平方米,部分兩層磚木結構。中堂大廳,方形石柱之上,鐫梁刻柱,花團錦簇,充滿富貴氣。祠堂前半部分現已建成服裝大樓出租,陶氏東祠名下現共計有1200餘人。 大事件:
1.參股成立武義五柳旅遊休閑用品有限公司購回大樓產權,繼續出租。
2.2012年又捐資20餘萬元委託金華天下譜局重修族譜。預計重陽節前出版。

4. 重陽節拱門上面的字怎麼寫

這個字的話你就直接寫重陽節快樂,我覺得越普通的描述,我其實為了代表這個節日的氣氛。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拱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0年公司員工退休年齡 瀏覽:674
新兵報名體檢要帶什麼 瀏覽:757
山東聯通面試體檢後多久鑒三方 瀏覽:256
私營企業退休證明 瀏覽:410
做飯長壽 瀏覽:915
養生壺煮什麼刮腸道油脂最好 瀏覽:617
田女士50歲 瀏覽:374
今年社保退休多少錢 瀏覽:479
退休金金改革 瀏覽:427
每年有多少人被父母拋棄 瀏覽:311
北京處級退休金 瀏覽:561
想過個什麼樣有意義的重陽節 瀏覽:633
在農村老年痴呆老人走丟該怎麼找 瀏覽:196
有哪些書是關於講養生知識的 瀏覽:358
老人家經常打瞌睡容易摔倒 瀏覽:541
養老院補貼怎麼辦理 瀏覽:186
事業單位轉企後退休人員該不該 瀏覽:347
養生可以做哪些運動 瀏覽:933
如何給老年人按腿 瀏覽:381
蘇州瑞頤養老院實景圖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