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九九重陽節的詩句

九九重陽節的詩句

發布時間:2020-11-26 20:34:06

⑴ 九九重陽節的詩句。

1、採桑子 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2018-10-10 08:54

⑵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 九九重陽節的詩句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

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代.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代.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唐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4、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宋代.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5、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代.孟浩然.《過故人庄》)
6、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⑶ 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九月九日憶復山東兄弟》唐制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 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唐 王縉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唐 楊衡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醉花蔭》宋 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⑷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和習俗有哪些

詩句:

1、唐代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九日齊安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譯文: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2、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3、元代張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譯文:西風蕭蕭人已衰老滿頭白發,玉蝶愁飛明日黃花。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譯文:重陽節登高眺望家鄉,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


5、唐代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譯文:九月九日眺望那故鄉的山川,鄉思歸心飛越那隱約的風煙。

習俗: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⑸ 寫九九重陽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1、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⑹ 關於九九重陽的古詩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版兄弟登權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白居易《九日題塗溪》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唐)白居易《閏九月九日獨飲》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⑺ 重陽節的習俗和詩句

習俗:
1、登高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3、重陽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詩句:
1、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5、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⑻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有那些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 鄭谷《菊》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龍山飲》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 江總《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少年自負凌雲筆。 —— 劉克庄《賀新郎·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對青山強整烏紗。 —— 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九日悲秋不到心。 ——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 江總《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庄》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 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 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 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⑼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句有什麼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句有如下:

1.《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賞析: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采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彷彿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問:菊花為什麼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對於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託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賞析: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台」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致,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復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

3.《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沾 同:沾)

賞析:

此詩通過記敘重陽登山遠眺一事,表達了詩人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一面。

4.《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賞析: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5.《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析:

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閱讀全文

與九九重陽節的詩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邯鄲長壽山有多高 瀏覽:205
重陽節如何祝福 瀏覽:904
株洲三甲醫院體檢有哪些 瀏覽:494
孝敬至親 瀏覽:989
嶽麓區有哪些敬老院 瀏覽:443
與退休人員活動報道 瀏覽:101
退休人員六安醫保個人賬戶查詢 瀏覽:648
總動腦容易得老年痴呆嗎 瀏覽:45
c1駕駛證體檢多少錢 瀏覽:857
社保到60歲上不到15年 瀏覽:680
社保辦退休沒有勞動合同嗎 瀏覽:374
夢見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 瀏覽:883
王牌對王牌王鷗對父母道歉多少季 瀏覽:676
老年痴呆不吃不喝眼睛睜不開 瀏覽:485
想上50歲舅媽 瀏覽:241
體檢為什麼要求下蹲 瀏覽:987
湖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713
老年痴呆掛牌 瀏覽:846
老人手機電板起鼓換一塊多少錢 瀏覽:865
梅州利民老年公寓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