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慶祝國慶7○周年詩詞
國慶七秩頌歌
神州祚胤與天長,
時代精神特色揚。
經濟繁榮圓綺夢,
國防強大譜華章。
扶貧助弱真情奉,
除暴安良正義張。
水秀山清花爛漫,
人民幸福萬年長。
浣溪沙·重陽回村偶拾
萬里晴空雁陣嘹,東籬賞菊老農邀,清醇四特酒香飄。
閑話聲聲聊富足,歡歌曲曲樂逍遙,人和政善看今朝。
注:今年的重陽節恰好在國慶節期間。
行香子·校園巡禮
冉冉朝陽,萬道霞光,升國旗情滿衷腸。如茵綠草,林木繁昌。有野花紫,李花白,桂花香。 窗明幾凈,讀寫文章,好園丁教以良方。梓楠受范,蔚起棟梁。喜書聲朗,歌聲美,笑聲揚。
行香子·晚年樂
旭日徐徐,芳草萋萋,又百靈婉轉啼枝。蟲鳴清露,犬吠斜暉。看村中侶,園中菜,水中魚。 年逾七秩,早離案牘,任功名利祿灰飛。寬松心態,鍛煉堅持。幸茗同品,棋同下,友同嬉。
贊美祖國70周年的詩詞精選
《不能忘卻的日子》
細雨蒙蒙,
攜著陣陣的秋風,
吹落的黃葉無聲,
搖擺的雲際不完整!
也是一個秋季,
片片金黃布滿了大地,
豐收滿山滿野的披,
心中裝滿了喜氣,
就要到手的穀粒,
被一個子彈分離!
那就是九月十八:
在那個悲慘的日子離開了家,
不知何時才能見到爹和媽,
更不曉何日才能回到故鄉的家!
② 重陽節偶拾 什麼是重陽
重陽節偶拾 中的重陽是指的重陽節。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4]。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唐 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③ 《男人四十》中林嘉欣的首詞
重陽節偶拾
--胡彩藍
什麼是重陽?
登高、鮮花、香燭、墳墓。
重陽是死人的佳節。
清靜的白骨在泥土下伸個懶腰。
哎呦,誰人擾我清夢。
什麼是偶拾?
片斷、印象、見聞、隨想。
偶拾是死人的字句,停了呼吸,缺了脈搏,早已僵硬在辭海的亂葬崗里。
今天趁著重陽佳節,竟然……
哎呦,不得了,僵屍竟然復活了……
④ 重陽節詩有多少
重陽登高來
鐵臂橫空吊自夕陽,風嘶塔下舞塵黃。
烏顏柴骨柳條帽,白火青芒電焊槍。
蝸角居然樓矗矗,書生豈不意惶惶。
重陽偶拾詩人興,欲賦高秋卻斷腸。
甲午閏九重陽詠懷
白鷺掠青霄,詩心倍寂寥。
舐傷歸故里,辨氣說新朝。
幽憤歌三疊,閑愁酒一瓢。
佳人問何處,霜荻正搖搖。
重陽(中國詩詞網十月社課)
重九賞黃菊,醉將鄰叟呼。
人求長壽術,我倒美人觚。
催雨鵓鴣急,愁風菡萏枯。
登高望東岸,有女插茱萸。
重陽感懷
臨海登高無蜃景,飛鴻掠夢不留影。
且嘗茶肆蟹黃包,復奉萱堂蒓菜梗。
子厚凝心與天合,東坡有恨無人省。
閑來嬉戲筆如刀,為作麒麟刳木癭。
⑤ 我想要《男人四十》國語版的那段《重陽節偶拾》的MP3,請提供以下吧
好像沒有也,好像能自己把聲音搞下來啊,o(∩_∩)o...我也喜歡林嘉欣,笑起來好甜的女孩子。
PS:弄好了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