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詩篇

重陽節詩篇

發布時間:2020-11-28 05:52:35

重陽節古詩

古時重陽聚友飲酒賦詩,曾經留下很多很多好詩,本文就來分享幾首在重陽節寫出來的好詩:

接下來一首詩就是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這首七言絕句寫詩人在旅途中過重陽,登高遠望所見所感,抒發濃濃的思歸的情懷。

⑵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是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2)重陽節詩篇擴展閱讀:

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正式將農歷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適年間。

⑶ 有關春 夏 秋 冬 春節 元旦 中秋 重陽 清明 端午 元宵的詩句

有關春、夏、秋、冬、春節、元旦、中秋、重陽、清明、端午、元宵的詩句

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望江南》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里《小池》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 高駢《山亭夏日》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 范成大《喜晴》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 杜甫《夏夜嘆》

秋: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王勃《山中》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冬: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樓鑰《謝林景思和韻》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春節:

玉兔將臨門,祝福處處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聞。——《新年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元旦: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守歲》

中秋:此夜十分滿,中秋萬古情。——《中秋月下有感戲效樂天》

重陽: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賦詩。忽逢重九日,無奈菊花枝。——《九日示大圓洪智》 宋·陳與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

端午:角黍菖蒲酒,年年舊俗諳。采衣君自樂,白發我何堪。靜味瑤華句,閑思玉柄譚。報之長命縷,祝慶在圖南。——《和李秀才端午日風寄》

元宵: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⑷ 《重陽》的詩句意思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首先,我得聲明,這首詩是我第一次讀到的,這讓我自覺有點孤陋寡聞了。之前在《文天祥集》等有關文天祥的詩文中從未見過,今天在網上再次搜索,除了少數幾個網頁鏈接外,也未見其它文章、文獻涉及這首詩。包括本人文章後面列出的、網上能搜到的、與文天祥有關的其它幾篇與重陽節相關的詩文,都是這種情況,因此,我認為這些詩文可能比較少見,也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如網友有興趣,手頭有這一類資料,不妨將實物拍照後上傳貼出來,包括書籍的封面、目錄、和詩文頁面等,讓大家覺得有意思、有參與的意願,給大家形成一個好的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大家一起都能來鑒別、品味、欣賞和探討,如果還有其它資料佐證就更好了,這也算是另類的人肉搜索吧。
因為上面《重陽》這首詩的詩風很象文天祥晚期的其它作品,我就權當拋磚引玉,對文天祥的詩作試作分析討論,如果有朝一日對大家有所幫助,就當我作了一件好事,也是一樁功德。
下面是我個人的分析和解釋:
《重陽》這首詩從整體內容看,應是文天祥被捕後,在元朝被囚禁期間所作。因為全詩沒有一點過節的喜悅和快樂,也沒有年輕有為、蒸蒸日上的朝氣,更沒有官場得意、登高望遠的企盼;也許能看到一絲西風烈馬、叱吒風雲的影子,但那也只是過去式。我覺得它更多的是凝重、自勵、追憶、反省,但盡管如此,全詩卻不曾給人一點消沉和沮喪,相反,它讓人痛定思痛、發憤圖強。我認為《重陽》,遠不止是重陽節這么簡單,更多是隱含詩人的心願:盼望重見天日、重獲陽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是寫實、寫景。「萬里」是指地理距離,「飄零」是指他自己一個人,「萬里飄零」實則孤身被囚於元朝監獄的寫照。「兩鬢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過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齡和景況的實際寫照。「萬里飄零兩鬢蓬」,一個長期被囚於遠離故土的監獄中的犯人形象躍然紙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這老梧桐,就讓詩人想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寫景,觸景生情。
梧桐是中國南北都能生長的樹木,好生於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嚴寒,耐乾旱及貧瘠;夏季樹皮不耐烈日;在砂質土壤上生長較好。梧桐(學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 f.) Marsili)為落葉喬木,高達16-20米。樹皮青綠色,相對平滑。葉為心形、掌狀、分3-5裂,直徑15-30厘米,梧桐有花有果、雌雄同株,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多為人工栽培。梧桐在古詩詞中常有多種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潔品格、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等,詩人在此特別寫梧桐,恐怕這些意義多少都有一點。「故鄉秋色老梧桐」是詩人被這秋天景色勾起的對家鄉、故國的眷念,也是詩人以梧桐自勉、自勵,希望自己最終能成為鳳凰嚮往的、有用的棟梁之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是詩人的嚮往、是抒情。詩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我們都知道,大雁是候鳥,雁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雁南飛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這是多麼美妙的景象。不過這些雖然簡單,但對文天祥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這里詩人將它們安排在頜聯里,嚴格的對仗更顯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有轉換的用意。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詩人將自己比作南飛雁和歸巢燕子,盼望能最終再獲自由。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頸聯又是一句工整的對仗,這是這首詩的核心,更是其靈魂。沒有這一句,全詩必然落入俗套,有了這一句,全詩都活起來了:出眾、清奇、典雅、高尚。「落葉」對「黃花」、「何心」對「無主」、「流水」對「西風」,幾乎無懈可擊。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種無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況是落葉,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誰也不能說什麼。當然,水流代表大勢所趨,大江東去勢不可擋,誰想阻擋滾滾而來的歷史潮流,只能自取滅亡。作為自身難保的落葉,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點影響,落葉如果想去擋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我想文天祥是非常清楚這樣的道理的,如果落葉是指詩人自己,是獄中文天祥的隱喻,流水是指元朝推翻宋朝,進入新的歷史紀元,我認為,文天祥非常清醒,當時全國都已淪陷,包括當時的皇帝、皇太後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阻擋這一潮流,這是絕無可能,也是非常可笑的,因此,他用「何心」、「定」來入詩,「何心」可以理解為「那有這樣的心」、「任何這一類的心事」,「定」是「定下來」、「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詩句表明自己的態度,換言之,他聲明,自己無意要去阻擋這一歷史必然趨勢。
「黃花無主更西風」中的「黃花」是指菊花,即黃菊、秋菊。「無主」當然是指沒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長的。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歷史上文人寫菊花、黃花的詩篇數不勝數,當然他們之間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含義也各不相同,有純粹的詠嘆、也有無病呻吟,有情深意重、也有殺氣沖天。歷史上黃巢的《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此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很有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還是元稹的《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相對朴實與平和一些。文天祥也寫黃花、菊花,當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貴品性,「此花開盡更無花」這一點上他與元稹有共同之處,但文天祥強調的是「無主」,「無主」讓文天祥更自豪,因為皇帝都投降了,而且反過來勸他也投降,如果說文天祥是為了效忠宋朝小朝廷,那已經完全解釋不通,因此,文天祥通過用「無主」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也是對古往今來說他是「愚忠」的反駁和反擊,他在告訴世人,他的抗元行動是自覺自動的,是不受別人指使的,他為的是心中的理想、為的是民族的大義、為的是中華文明的傳承。他要告慰後人,無主的黃花特立獨行、無主的黃花巍然屹立、無主的黃花永不言敗,凜冽的西風根本不算什麼、凜冽的西風只能自嘆不如、凜冽的西風最終無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用了一個「更」字,他讓後來人知道,「無主」的「黃花」「更」在「西風」之上。這里的深意,只有用心聆聽,才能有所覺悟。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這一句是回顧和反省,是收尾。初看可能不易理解,但只要把「乾坤」和「龍山」理解了,這一句就易如反掌了。
「乾坤」中的「干」是指「天干」、「干支」可以理解為代表「天」的意思,「坤」是指「乾坤」,是代表「地」的意思。「龍山」隱喻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嶽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華第一個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夏後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方山穎水,就是指華夏民族,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當然,文天祥這里的「龍山」,也有他個人的隱痛。文天祥最後戰敗被捕時,是在今天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五坡嶺方飯亭,當地現在已在相距不足2公里的地方建了文天祥公園和龍山公園,可見,海豐當地是有龍山這么一處地方的,文天祥可能也以此反省他自己的抗元斗爭,這是兩重含義,也是雙關的用法,由此可見,「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的確是回顧和反省。這也是值得我們再三反思、吸取經驗教訓的。

⑸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哪些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⑹ 重陽節王維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詩今譯: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釋解說: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⑶佳節:美好的節日。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品鑒鑒賞: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朴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朴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

⑺ 重陽節菊花的詩句

九九重陽,天高氣爽,親朋好友,三五成群,身佩茱萸,攜帶佳釀,欣欣然聯袂登山,一睹如畫江山,飽覽金秋美景。中國歷代詩人騷客以重陽為題,寫下了無數名篇佳作,我們采擷幾首,感受重陽節的獨特魅力。
在重陽詩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抒情小詩是他17歲時所作。當時,詩人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但是他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未完全團聚。這正是此詩深厚、新穎處,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賞菊是重陽的節目之一。秋高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時逢佳節,共賞菊花,別有一番情趣。孟浩然在《過故人庄》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陽節到來時要回來賞菊。王勃的「九日重陽節,開門見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語言雋永,詩意清新。
唐*孟浩然*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宋*范曾大 重陽後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李清照的《醉花陰·重陽》詞寫道,「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一首有名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進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把客觀環境和內在情緒交織在一起,賞菊時的孤獨凄涼心情躍然紙上。

宋*李清照*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毛澤東寫的重陽詩,情調與古人截然不同。毛主席在《採桑子·重陽》一詞中,以雄視千古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敵制勝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寫下了「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不朽詩篇。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1929.10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岩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於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癒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千百年來,這些詩篇為重陽節增添了無限光彩,今天讀來依然能讓人感受重陽的獨特魅力。甫一搜索,發現還有更多的描寫重陽和菊花的詩篇。

唐*李煜*謝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山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北宋*李清照*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北宋*李之儀*千秋歲

中秋才過,又是重陽到。露乍冷,寒將報。綠香催渚芰,黃密攢庭草。
人未老,藍橋謾促霜砧搗。照影蘭缸暈,破戶銀蟾小。
樽在眼,從誰倒。強鋪同處被,愁卸歡時帽。須信道,狂心未歇情難老。

北宋*柳永*斗百花

颯颯霜飄鴛瓦,翠幕輕寒微透,
長門深鎖悄悄,滿庭秋色將晚。
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
鸞輅音塵遠。
無限幽恨,寄情空殢紈扇。
應是帝王,當初怪妾辭輦,
陡頓今來,宮中第一妖嬈,卻道昭陽飛燕。

北宋*晏幾道*蝶戀花

庭院
碧苔紅葉遍,
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
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
試倚涼風醒酒面,
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
幾點護霜雲影轉,誰家蘆管吹秋怨。

北宋*晏幾道*阮郎歸

天邊金掌露成霜,
雲隨雁字長。
綠杯紅袖稱重陽,
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
殷勤理舊狂。
欲將沉醉換悲涼,
清歌莫斷腸。

南宋*辛棄疾*踏莎行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金*段克己*滿江紅

雨後荒園,群卉盡,律殘無射。
疏籬下,此花能保,英英鮮質。
盈把足娛陶令意,
夕餐誰似三閭詰。
到而今,狼藉委蒼苔,無人惜。
堂上客,頭空白,都無語,懷疇昔
恨因循過了,重陽佳節。
颯颯涼風吹汝急,
汝身孤特應難立。
漫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

元*元無名氏*水仙子

青山隱隱水茫茫,時節登高卻異鄉。
孤城孤客孤舟上,鐵石人也斷腸,
淚漣漣斷送了秋光。
黃花夢,一夜香,過了重陽。
夕陽西下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秋。
傷心人比黃花瘦,怯重陽九月九,
強登臨情思幽幽,
望故國三千里,倚秋風十二樓。
沒來由惹起閑愁。
常記得離筵飲泣餞行時,
折盡青青楊柳枝。
欲拈斑管書心事,
無那可乾坤天樣般紙。
意懸懸訴不盡相思,
謾寫下鴛鴦字,空吟就花月詞,
憑何人付與嬌姿。

元*張可久*折桂令

對青
山強整烏紗。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
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清*曹雪芹*螃蟹詠

桂靄桐陰坐舉殤,
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
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
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餘禾黍香。

唐*王昌齡*九日登高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白居易*陵園妾

陵園妾,
顏色如花命如葉。
命如葉薄將奈何?
一奉寢宮年月多。
年月多,
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絲發落叢鬢疏,
紅玉膚銷系裙縵。
憶昔宮中被妒猜,
因讒得罪配陵來。
老母啼呼趁車別,
中宮監送鎖門回。
山宮一閉無開日,
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門到曉月徘徊,
柏城盡日風蕭瑟。
松門柏城幽閉深,
聞蟬聽燕感光陰。
眼看菊蕊重陽淚,
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淚無人見,
綠蕪牆繞青苔院。
四季徒支妝粉錢,
三朝不識君王面。
遙想六宮奉至尊,
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
猶聞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
我爾軍恩何厚薄?
願令輪轉直陵園,
三歲一來均苦樂。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重陽日寄韋舍人

節過重陽菊委塵,江邊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龍山會,誰是風流落帽人。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奉和聖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唐】崔元翰
偶聖睹昌期,受恩慚弱質。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唐】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台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同徐侍郎五雲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唐】獨孤及
萬峰蒼翠色,雙溪清淺流。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山公惜美景,肯為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重陽日有作
【唐】杜荀鶴
一為重陽上古台,亂時誰見菊花開。偷撏白發真堪笑,
牢鎖黃金實可哀。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
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陽
【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
五畝就荒天一涯。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
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⑻ 寫重陽節全部的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詩篇
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於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⑼ 重陽節的來歷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⑽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來歷: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詩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宜良老年大學電話號碼 瀏覽:934
孝有度才是真正孝順 瀏覽:426
2016年上海養老金增加方案 瀏覽:65
在江西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644
長壽就業信息網 瀏覽:228
雁塔區養老是用哪個系統 瀏覽:828
濟公長壽 瀏覽:214
80歲2月8日去世是幾步 瀏覽:648
治療老年人腰彎 瀏覽:843
每年繳納社保12000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278
對父母最孝順的屬相 瀏覽:382
農民養老金一次性補交 瀏覽:92
首佳養老院唐山怎麼樣 瀏覽:507
農村老人有什麼特徵 瀏覽:701
惠普養老院 瀏覽:371
朗誦重陽節詩歌的總結 瀏覽:276
淮陰區王營鎮老人有什麼補貼 瀏覽:515
80歲以上抗美老兵 瀏覽:87
80歲也叫什麼 瀏覽:614
服刑詐騙退休金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