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節吃什麼養生 重陽節吃什麼食物好
重陽節的習俗:
1、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於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吃花糕的習俗。
現今重陽節售賣的重陽糕,依然會用五彩繽紛的彩紙剪成三角形,用根竹簽固定,插在重陽糕上,小巧的模樣煞是可愛,也有代替了體型巨大的茱萸的意思。
重陽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陽糕,還要加入棗子、栗子為餡料,這也是南京特色,在南京重陽糕又叫早立糕,蘊含著老人對子女「早點自立」的祝福。
花糕的製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屜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勻至光滑,分成四塊,再分別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層豆餡,再鋪一層江米面,依次類推連鋪三、四層後,在最上面密密實實的碼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後撒上京糕絲、青梅果脯等就算製成。無論看著還是吃著都類似於多層的酥皮兒。
有專家指出,重陽糕作為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食物,大量空腹食用易造成胃液過多分泌,引起不適。花糕由糯米製成,老年人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胃腸功能不佳者可食經過發酵的重陽糕。為增加甜膩感,一些花糕在製作過程中會摻入豬油以及各色堅果。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的老人應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以清淡為宜。
某些病人要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花糕。比如,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經過發酵的重陽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選擇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陽糕;糖尿病患者可以製作一些不加糖的重陽糕等等。
民間還使用紅棗、茱萸等作為重陽糕的點綴,葯食兩用的一些中葯材放入糕中,可以達到食療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飲食選擇,對重陽糕的品種進行「改良」,選擇或製作適合自己的品種,同樣可以增添過節的氣氛。
2、螃蟹
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鄭板橋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陽吃蟹傳統的佐證。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
盡管都是螃蟹,但不同的螃蟹卻在營養素的含量上有顯著的區別。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顯示:100克河蟹中含有193.5毫克鈉,181毫克鉀;100克海蟹中則含有260毫克鈉,232毫克鉀。100克河蟹中含有膽固醇267毫克,而100克海蟹中則僅含有膽固醇125毫克。
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人群來說,選擇食用的螃蟹品種和烹飪方式都應當有所不同。對於血壓偏高的人群來說,海蟹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完全可能導致人的鈉攝入過量,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此時最好選擇河蟹。
如果伴有血脂異常,則最好選擇只吃河蟹的蟹肉。在而對於只有血脂異常的人群以及因腹瀉、中暑等導致礦物質大量流失的人群則最好選擇海蟹,不但能夠控制膽固醇的攝入,而且能夠良好補充流失的礦物質。
在烹飪時,河蟹也最好選擇蒸食的方式進食,以減少多餘油脂的攝入,而海蟹則最好減少食鹽的添加,更不要添加味精損傷其原有的鮮味。
吃蟹方法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薑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氣味咸、寒,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吃蟹要適量,搭配有講究。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不要喝茶。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同時,螃蟹不要和柿子一起吃,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質長時間留在腸道內會發酵腐敗,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還可能引起結石症等。
3、菊花酒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葯。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中對此有著明確的記載,稱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飲料」。
這里為您介紹枸杞菊花酒的做法。
取枸杞子500克,甘菊花20克,麥冬100克,曲250克,糯米7.5公斤。將上葯煮爛,連汁和曲、米如常法釀酒。酒熟壓去糟,收貯備用。
4、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陝北有不少以蕎面羊肉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餄餎、羊肉蕎麥面等。而陝北人過重陽節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蕎面羊肉。
中醫認為,蕎麥性涼,能健胃、消積、止汗。據《本草綱目》記載:甜蕎性味甘、平、寒、無毒,苦蕎性味苦、平、寒;蕎麥能「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
而現代研究證明,蕎麥營養豐富,含有19種氨基酸,可以與主要的穀物(如小麥、玉米、大米)互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一般精製大米的10倍;蕎麥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穀物豐富。
由於蕎麥性涼,故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蕎麥。為了彌補這一點,陝北人常用羊肉與蕎麥搭配。
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中醫認為,羊肉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冬季食用,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人們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
教你羊肉面的做法。
取羊骨,麵粉,雞蛋,番茄,蔥段,薑片,鹽,醬油。羊骨頭泡在水裡,高壓鍋添水,把羊骨頭放進去,加蔥段和薑片。冒氣後壓10分鍾;骨頭撈出來,湯留著下面條;把骨頭上的肉剔一部分下來,切成小塊。取兩碗麵粉,加點鹽,再打一個雞蛋;活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鍾;用壓面機把面團擀成長片;壓成寬面。燉骨頭的羊湯里加一個西紅柿,再加點醬油,面條下到煮開的鍋里,攪散煮熟。
② 重陽節吃什麼 五種水果最養生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節在飲食方面又要要注意哪些呢?重陽節吃什麼? 九月初九重陽節了,重陽節是登高望遠思念親人的日子。中國傳統的節日,都是和吃聯系在一起的。重陽節吃什麼好呢?傳統九九重陽節要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當然,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所以吃螃蟹也很方便喲。 重陽節的花糕和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 花糕,別名也叫栗子糕。它的製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屜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勻至光滑,分成四塊,再分別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層豆餡,再鋪一層江米面,依次類推連鋪三、四層後,在最上面密密實實的碼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後撒上京糕絲、青梅果脯等就算製成。無論看著還是吃著都類似於多層的酥皮兒。早年間在北京以東四牌樓那兒的致美齋、桂馨齋做的花糕最有名。 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具體做法是:將生栗子去皮蒸熟後搗成泥狀,分成三份,一份攤開做底,然後鋪一層京糕片,再鋪一層栗子泥,再鋪一層澄沙餡,最後在上面鋪第三份栗子泥。而後,用切成小塊的京糕片和青梅絲拼成各種圖案。這樣就製成了黃、紅、褐三色相間五層碼放的栗子糕。吃的時候再澆上用白糖和桂花熬成的糖汁。 在中國重陽節時吃花糕的風俗早在漢代就有,據當時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其中「食蓬餌」,就是吃蓬糕的意思。說到九月初九吃重陽糕,在民間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在某地的一座高山上住著一戶淳樸善良的農民,一日他耕地時遇見一位老者,告訴他在九月初九那一天他的家中將會有難,必須往高處搬家,搬得越高越好。這位農民將信將疑,猶猶豫豫終於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下定決心,舉家向山上搬。還沒有走出多遠,原來家的地方就著起了大火,火接風勢向上一直蔓延,他帶著全家就不停的向上爬,一直爬到山頂才避開火勢。以後,就有了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禍的習俗。後來,為了方便,又逐漸演變成了在這一天「吃糕」代替「登高」,以求避禍的習俗。 重陽節的三種食俗 古代把農歷三月三為春天的大節,叫上已;九月九為秋天的大節,曰重陽。上已踏青,以後逐漸被清明節所替代,但「三月三」這個吉祥的日子仍是壯族、黎族、畲族等少數民族重要節日。九月九,因為月日同聲,又值秋日,歷來受人們的重視。《易經》將「九」定為陽數,而「九」為陽數是最大的,兩九相重稱為「重九」,兩陽相重叫「重陽」,可以引發人們許多的聯想。中秋已過,步入盛秋,季節變化,又引起人們對人生的感嘆,多種情感的交集,使得重陽節發展成為以娛樂為主的節日。在節日食品民俗事項中有三項,俗稱:「三寶」。 第一,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第二,是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嘗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我國南方普遍有重陽節插茱萸驅邪的習俗,而北京則以敬老為主要內容,所以賞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第三,是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③ 今天重陽節我該做點啥呢
年年重陽節 最愛深海龍
2007-10-19 10:09:55 【大 中 小】 【列印】
千龍品牌訊 「老人節又到了,孩子們送來的是我平日最愛的青島特產深海龍保健酒」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又快到了,重陽佳節是父母、長輩的節日,細心的您一定不會忘了為父母、老人、長者准備一份禮品吧。對子女、小輩來說,還有什麼能比看到父母、老人精神矍鑠、身板硬朗更令人高興、欣慰的呢?歲月不饒人。看著日漸衰老的親人,我們最應該給他們送去的就是健康了.
秋冬季節,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減退,易被外邪侵襲,染上肺炎、流感等秋冬季常見病。這些新疾與老年人原有的心腦血管疾病、哮喘、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舊疾糾纏在一起,會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秋冬進補,可以為老年人選取正確合適的保健品,預防或消除一些生活中的疾病,在現今的社會中出現的眾多保健品中,保健酒無疑成為秋冬保健的上品。
專家指出,純天然的生物保健酒有利於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強筋健骨、增強體質。我們向您推薦青島國風葯業出品的「深海龍」高級保健滋補養生酒。
「深海龍保健酒」是國風葯業在50年的海洋葯物研究基礎上,融會傳統與現代中醫理論,精選名貴天然海洋滋補品「海龍、海馬」,配以枸杞子、大棗、人參、麥冬、龍眼肉、肉蓯蓉、牛膝、肉桂等共同組方,以優質白酒為酒基,經現代工藝技術加工精製而成的天然保健酒。
深海龍保健酒的四大功效——補腎、補脾、祛風濕、活血通脈
④ 九九重陽,注意哪些養生細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九與“久”同音,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佳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
重陽佳節是菊花盛開的時節,賞菊成了人們喜愛的習俗。在一片蕭瑟的秋風中,唯有菊花一枝獨秀,象徵著中華民族堅毅不拔的精神。
少洗澡 秋季老年人不宜過多洗澡,忌用鹼性肥皂,以免因皮膚乾燥引起皮膚瘙癢。秋季晝夜溫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狀。
適度“凍”一下 有很多老年人習慣蒙著頭,緊緊裹著被子睡覺。秋季是連接夏冬的過渡季節,適度“凍”一下,有利於適應冬季的乾冷天氣。適量多補水,忌流汗 秋季天氣乾燥容易上火,過量運動又容易引起流汗,喪失水分,應該適量多補水,忌流汗。
⑤ 給自己的奶奶送什麼禮物好呢
1、老人機
近些年出現的老人手機,特點就是去除了其他花哨的功能,還原了手機的本職,按鍵大,屏幕顯示的字大。老人有時候喜歡出門走走,散散步,但是在外面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小狀況。
比如突發疾病,或者迷路。作為晚輩,要考慮到這一點,可以給老人買專用的手機,按鍵大,屏幕上數字顯示也大的那一種機型,讓老人隨身帶著,不論發生什麼狀況都可以聯繫到家人。
2、寵物/盆栽
老人待在家裡,難免會有些寂寞,總想早點事情做,讓時光能好打發一些。可以送老人一些容易侍弄的盆栽,讓他們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有事可做,日子就不會那麼無聊了。也可以選擇好飼養的小動物作為寵物,可以為老人解悶。要知道,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4、衣服
老人們總是很省吃儉用,往往衣服穿的都是好幾年前買的。不妨帶著他們到商場里轉一轉,買幾身合適的衣服,讓他們也打扮得精神一些。
5、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老人,陪他們說說話、吃吃飯,其實不管是節日還是平常的日子,只要能夠多花點時間陪伴在老人身邊,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最好的禮物。
⑥ 綠豆和藕可以一起吃嗎
綠豆和藕全是較為普遍的食物,這二種食物是可以在一起吃的,不容易產生相沖的功效,例如能夠製成連藕綠豆粥,是很好的夏天健康飲品,具備清熱去火的功效,有非常好的防止容易上火的實際效果,喝起來也是性平爽口,例如小朋友出現熱痱子能夠那樣喝,有非常好的防止容易上火,防止熱痱子的實際效果。
綠豆和藕可以一起燉嗎
綠豆和藕能夠一起燉嗎
一、綠豆功效
綠豆是夏令飲食搭配中的佳品,高些的使用價值是它的葯用價值。炎夏炎熱,大家喝些小米粥,性平爽口,降暑清熱利濕。小孩子因熱天起痱子,用綠豆和鮮荷服食,實際效果更強。若用綠豆、紅小豆、黑豆煎湯,既可醫治夏天小孩消化不良,又可醫治小孩皮膚病及麻疹。常吃綠豆,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炎 綠豆有不錯的醫治輔助功效。除此之外綠豆還能夠做為外敷葯,嚼爛後外用醫治瘡癤和皮膚濕疹。假如得了痤瘡,能夠把綠豆碾成粉末,熬成粘稠,在睡眠前清洗痘患,擦抹在傷處。「綠豆衣」能清熱去火,也有消腫、散翳清目等功效。
二、連藕綠豆粥介紹
連藕綠豆粥是一道夏季清熱去火的滋補湯,綠豆別名青小豆,因其色調翠綠而而出名,在我國現有兩千餘年的種植史。因為它營養豐富,主要用途較多,李時診稱其為「菜中上品」。
綠豆和藕可以一起燉嗎
三、藕的詳細介紹
藕在我國南方地區諸省均有種植,藕的種類有二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蘇、浙江一帶較多種植七孔藕,該種類材質優質,它的地下莖粗大,肉質地鮮嫩,鮮脆香甜,潔白如玉,大家均愛食它。蓮的各一部分名字不一樣,均可供葯用價值,蓮的柄名荷梗,葉名菏葉及菏葉蒂。蓮花蕊名蓮須,果核名蓮蓬;果子為蓮肉或蓮籽,在其中的胎芽名蓮心,蓮的地地下莖名藕。
四、藕的益處及作用
藕帶有木薯澱粉、蛋白、天門冬素、維他命C及其抗黴素成份,糖份也很高,直接生吃鮮藕能清熱解毒解煩,止渴止嘔;如將鮮藕榨取取汁,其作用更甚,煮開的藕茯苓功效辛溫,能健脾養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有助消化、解渴、撥毒的作用。
綠豆和藕可以一起燉嗎
五、藕的飲食療法功效
生藕味甘、寒性,深入人心、脾、肝膽經; 具備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散血、散瘀、健脾、健脾開胃、治腹瀉的作用; 主冶熱症渴不欲、嘔血、衄血、淋症。 熟藕溫性、味甘; 具備益胃健脾胃、益氣養血滋補、撥毒、治腹瀉功的作用; 主冶風熱咳嗽、心煩口乾、脾虛泄瀉、食慾不佳及各種各樣血證。
⑦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7)重陽節的養生擴展閱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⑧ 重陽節吃什麼養生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千姿百態。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現在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⑨ 形容很滿足的詞語
可以用心滿意足來形容。
【讀音】xīn mǎn yì zú
【釋義】非常滿足。
【出處】宋·呂祖謙《晉論》中:「君臣上下,自以為江東之業為萬世之安,心滿意足。」
【近義詞】
心滿願足[ xīn mǎn yuàn zú ]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同「心滿意足」。
出 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二出:「我們得那女兒在此,真個心滿願足。」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反義詞】
誅求無厭[ zhū qiú wú yàn ] 誅求:需索。指勒索詐取沒完沒了。
出 處:《元史·烏古孫澤傳》:「湖廣平章政事要來木貪縱淫虐;誅求無厭。」
⑩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是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10)重陽節的養生擴展閱讀:
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正式將農歷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適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