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孝敬父母的詞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回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答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⑵ 關於孝順的詞語
1.舐犢情深: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犢、舐犢之愛)
2.椿萱並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榮萱茂、雙親猶健)
3.義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導子女。
(義方教子、教子有道、義方之訓、趨庭之教)
4.寸草春暉:指父母對子女教養的恩情深重,兒女竭盡心力亦難以回報。
(罔極之恩、昊天罔極)
5.無忝所生:勉勵人進德修業,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揚名顯親)
6.養生送死:指對父母應盡的孝道。
(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7.綵衣娛親:身穿綵衣逗父母開心,比喻孝順父母。
(承歡膝下、冬溫夏凊)
8.慈烏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9.菽水承歡:指子女能克盡孝道。
(菽水之義、口體之養、承歡膝下)
孝子賢孫 忠孝兩全 移孝為忠 孝子愛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帶孝 忠孝節義
⑶ 關於孝敬的古詩詞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⑷ 關於孝順的詞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希望採納
⑸ 關於孝敬的詞語
1.寸草春暉:指父母抄對子女教養的恩襲情深重,兒女竭盡心力亦難以回報。
(罔極之恩、昊天罔極)
2.無忝所生:勉勵人進德修業,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揚名顯親)
3.養生送死:指對父母應盡的孝道。
(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4.綵衣娛親:身穿綵衣逗父母開心,比喻孝順父母。
(承歡膝下、冬溫夏凊)
5.慈烏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6.菽水承歡:指子女能克盡孝道。
7.孝子愛日: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8.義不背親:講仁義之人是不違背父母意願的。
9.陟岵陟屺:
指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10.恩逾慈母: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⑹ 關於「孝心」的詞語有哪些
1.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2.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3.忠孝節烈 :為國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夫妻盡節,對朋友盡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則。
4.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5.孝思不匱:匱:缺乏。 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6.孝順: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7.賢孝 :賢惠孝順。
8.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9.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亦作『入孝出弟』。
10.盡孝:對父母尊長盡孝道。
⑺ 關於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
菽水承歡、菽水之歡、卧冰哭竹、扇枕溫衾、扇枕溫被、蘆衣順母、戲綵娛親、承歡膝下。
一、戲綵娛親
釋義:比喻孝養父母。
出處:《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例句:《戲綵娛親》講述老萊子奉養二親的孝行。
二、承歡膝下
釋義:承歡:舊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時依於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舊指侍奉父母。
出處:《孝經·聖治》:「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曰嚴。」
譯文:因為一個人的親愛之心,是在父母膝下玩耍之時就生出來的,因為父母把他養育漸漸長大,他便對父母一日一日的尊敬起來。
三、扇枕溫衾
釋義: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說到此處,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譯文:說到這里,就這樣躺在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四、扇枕溫被
釋義:形容對父母十分盡心。
出處:唐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王延傳》: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
譯文:請對父母和顏悅色奉養父母,夏天那扇枕席,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
五、菽水承歡
釋義: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譯文:為父母奉上普通食物,讓他們歡樂,這就是孝道。
⑻ 關於孝心的詞語
舐犢情深 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寸草春暉 慈烏反哺
⑼ 關於孝順的成語
寸草春暉、必恭必敬、行佣供母、戲綵娛親、賣身葬父等。
1、寸草春暉
【解釋】: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自】: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就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2、必恭必敬
【解釋】:恭、敬:端莊而有禮貌。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譯文】:看到桑樹梓樹林,恭敬頓生敬愛心,無時不尊我父親,無時不戀我母親。
3、行佣供母
【拼音】:xíng yōng gòng mǔ ]
【解釋】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4、戲綵娛親
【解釋】:比喻孝養父母。
【出自】:《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譯文】: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七十歲,經常穿五色斑斕衣服,作孩子開玩笑。上堂,故意倒在地上,為了博得父母一笑。
5、賣身葬父
【拼音】[ mài shēn zàng fù ]
【解釋】:是指家境貧困,父親死後沒有錢入葬,就變賣自身借錢安葬父親。
⑽ 形容孝敬的詞語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老萊娛親 〖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移孝為忠 〖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子孝父慈 〖解釋〗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伯俞泣杖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