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條誡命的第七條的相關知識
十誡之七:生命的祝福
1-4前四誡強調我們對神的關系和責任,後六誡強調對人的關系和責任。對人的第一個誡命,就帶有祝福,再次顯明神對人的愛。這條誡命教訓我們,兒女必須在主里凡事順從父母,並且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尊敬父母、服侍父母。孝敬父母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准則,不論信主、還是不信主,都應該恪守這個准則。孝敬父母有很多方式,怎樣才是真正孝敬父母呢?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會把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拿出來與父母分享,不僅僅是物質的分享,還包括自己的思想、信仰等,也要與父母分享。很多人認為給父母提供好的物質享受,弄些好吃的、好玩的,把父母哄開心了,或是常回家看看,就是孝敬父母。這是不信的人孝敬父母的方法,不信的人所追求的就是物質享受,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有神的人孝敬父母,就不僅僅是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條件,更要關心父母生命中的需要。我們的生命中什麼是最珍貴的呢?如果神在我們的心中是最珍貴的,我們就要與父母分享神的一切。如果把自己最珍貴的藏起來,不與父母分享,孝敬父母就是假的。用嘴唇尊敬他,心卻遠離他(賽29:13)。真正的孝敬父母,就是與父母分享神的一切,父母沒有信的,傳福音給父母;父母信的,要常與父母彼此交通、扶助,共走天路。所以,真正的孝敬父母,首先要使他們的生命得救,其次要存順服的心供養父母,使父母的心得安慰,使父母的身體得健康。這條誡命是帶有祝福的,如果做到這點,神在這條誡命中的祝福就會臨到你。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孝敬父母的人,不僅使父母得福,也使自己得福。這條誡命不是單單為保護父母的權利,也是子女蒙福的途徑。不僅僅是兒女責任和義務,更是兒女的本分。俗語說:萬事孝為先。在中國傳統中,有二十四孝的故事(百里負米,賣身葬父等)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這些都說明一點,神通過各種途徑要求人孝敬父母。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呢?神給了我們五個原因:1、出20:12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不僅指長壽,也指做的事終究會成功)。2、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申5:16),這個福不是一般的福分,是神給的福分,不僅滿足你的物質需要,更是滿足你的心靈需要。3、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是理所當然的(弗6:1),是兒女的本分,必須的。4、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西3:20)也是討神喜悅的方法。5、太7:12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如果自己想要受兒女的孝敬,就要先孝敬父母。(虐待父親,兒子照著學的故事)通過這五個原因,神要達到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護神創造的次序。神禁止我們輕視或損害每個人所應得到的尊重和服事,促使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心盡責。孝敬父母表達的是一種家庭的關系,是家庭次序的表現。家庭是出於神的,當神創造宇宙萬有之後,同時也給宇宙設立了次序,太陽、月亮、星星的運行各有次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按著神的次序運行。按著神的次序宇宙萬物就能和諧,破壞神的次序,就失去和諧。自然要按自然次序行事,破壞了自然的次序,就要受自然的懲罰,近些年的天災就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社會就要按社會的次序,破壞了社會的次序,社會就失去和諧。所有的次序都是通過家庭建立起來的,神造人之後,就為人設立了家庭,家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次序。人要在家庭中學習如何遵守神的次序,從亞當開始、挪亞、亞伯拉罕、大衛等,神一直都在這個不斷擴展的家庭中彰顯自己的作為,顯明自己的旨意。完全降服神的旨意,就會得到長子的名分,犯罪也會帶來被兒子追殺後果。神設立的次序是不可改變的,改變神的次序就意味著失去和諧。神要通過這條誡命,確立家庭中的次序,進而保護自己設立的一切次序。讓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在家庭中學習如何遵守神的次序,進入社會後,也能夠按著神的次序行事為人。所以,神在這條誡命中命定了兩件事:告訴兒女,父母當受尊重;告訴父母,一定要值得尊重。在家庭中,父母就是父母,兒子就是兒子,這點沒有辦法改變,是改變不了的。兒女就應該孝敬父母,沒有為什麼,因為父母已經承擔了養育、保護和供應兒女的責任。也許父母對兒女做過一些錯的事,兒女不能因此就不感激、不尊重他們。孝敬父母就是直接體現對父母的尊重,要利用一切機會、真心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不要像先知以賽亞說的:用嘴唇尊敬他,心卻遠離他(賽29:13)。同時,做父母的一定要值得尊敬。父母都想得到兒女的孝敬,兒女孝敬父母,父母的心就會得到安慰。但是今天有很多父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很多人不孝敬父母,亂了神設立的次序。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出在父母的身上,造成這樣的原因,常常是父母沒有按著次序盡到當盡的責任。所以,保羅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保羅強調,父母要按著次序承擔起神給的責任,這樣才值得尊重。父母必須盡職盡責的按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好兒女,受到很好教養育的兒女怎麼會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父母是兒女最佳的老師,兒女從懂事開始,就自然而然的接受著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每句話、一舉一動都會對兒女產生影響。所以,申6:5-7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神教訓我們,不僅我們自己要盡心、盡性、盡意的愛神,我們還要教育自己的兒女愛神,在家裡不論做什麼都要給兒女做榜樣。父母要保證自己的行事為人值得受尊重,兒女才能夠尊重父母。這充分體現了神次序的嚴肅性,任何人都要在神的次序中盡上自己的責任。保羅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因為次序的問題很重要,家庭中有次序,家庭才能和睦;社會中有次序,社會才能和睦;在神面前有次序,我們才能蒙神的祝福。神的工作都是按著次序的,創造有次序,拯救有次序,刑罰也有次序。神把一切都放在自己的次序之下,並且通過父母與兒女的關系表現出來,讓所有的人對神的次序有深刻的認識。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這是神的命令,更是神的祝福。神通過保護次序給人類祝福,所以,一切都要按著次序行。次序其實就是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就不能成方圓。不論什麼事,都是有規矩的。父母與兒女就是規矩的體現,孝敬父母就是規規矩矩行在神的次序中,按著神的次序行,神就喜悅,也就得到了神在次序中給我們看護、保守和應許的祝福。
Ⅱ 三字經教案小班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新人一枚新人
《三字經》教案介紹《三字經》教學目標: 交流《三字經》的背誦與理解,激發學生愛背三字經。 教學過程:一、引入 二、介紹《三字經》 首先老師向大家簡單介紹《三字經》(教師讀,學生聽):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