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香港的重陽節

香港的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0-11-28 04:32:24

❶ 香港的法定假日的「翌日」是什麼意思比如中秋節翌日之類的,幫我看下香港的政府鏈接,謝謝

翌日的意思就是第二天。

「耶穌受難日翌日」是西方傳統的假期,耶穌死掉到復活的四天都是香港的公眾假日(注意,不是法定假日,也就是可放可不放的假日),但第三天恰逢周日,所以不標識出來了。
「中秋節翌日」是香港的法定假期,和大陸中秋節當日放假有些不一樣。
重陽節翌日」是由於重陽節當日是星期天,第二天補休。

❷ 2017重陽節是香港的法定節假日嗎

2017重陽節是香港的法定節假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2)香港的重陽節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一、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在嶺南一帶,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祭祀祖先,登高遠望,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地方人重陽祭祖的觀念正日漸淡薄。

❸ 了解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

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3)香港的重陽節擴展閱讀: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

梅蘭芳的藝術造詣正如北大書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樣耐人回味,可謂爐火純青、臻入勝境。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梅蘭芳之青衫亦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藝之佳,早已名滿都下二難兼並,必有特異之技藝以動人,觀聽者有梨園癖者自必聯翩往觀,第一台又將座物隙地矣。(

❹ 梅蘭芳的故事或資料

1941年12月,日本侵佔香港的那天,留居在香港的梅蘭芳(京劇演員,1894-1961)蓄起唇髭,沒過幾日,濃黑的小鬍子就掛在臉上。他年幼的兒子梅紹武好奇的問:「爸爸,您怎麼不刮鬍子了?」 梅蘭芳回答:「我留了小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演戲嗎?」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詩屋,閉門謝客,時常在書房裡的台燈下作畫,年復一年靠賣畫和典當度日。上海的幾家戲院老闆,見他生活日漸窘迫,爭先邀他出來演戲,都被婉言謝絕。

練畫蓄須逃出虎穴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事爆發。日寇佔領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台講話,讓其表示願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陰謀伎倆之後,便決定盡快離滬赴港,擺脫日寇糾纏。於是他一邊給日本人帶口信說,最近要外出演戲,一邊攜家率團星夜乘船赴港。
梅蘭芳來到香港後,深居簡出,不願露面。為了消磨時光,他除練習太極拳、打羽毛球、學英語、看報紙、看新聞外,把主要精力用來畫畫。他喜歡畫飛鳥、佛像、草蟲、游魚、蝦米和畫外國人的舞蹈。這些作品,家人和劇團人員看到後十分高興,都說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美感和歡樂。
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佔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怎麼辦?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心採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鬍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賣國賊演出。他對友人說:「別瞧我這一撮鬍子,將來可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麼,坐牢、殺頭,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駐軍司令酒井看到梅蘭芳留蓄鬍子,驚詫地說:「梅先生,你怎麼留起鬍子來了?像你這樣的大藝術家,怎能退出舞台藝術?」梅蘭芳回答說:「我是個唱旦角的,如今年歲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經不能再演戲了,這幾年我都是在家賦閑習畫,頤養天年啊!」酒井一聽,十分不悅,氣呼呼地走了。過了幾天,酒井派人找梅蘭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幾場,以表現日本統治香港後的繁榮。正巧,此時梅蘭芳患了嚴重牙病,半邊臉都腫了,酒井獲悉後無可奈何,只好作罷。翌日,梅蘭芳感到事態十分嚴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於是他立即坐船返滬,回到闊別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❺ 重陽節知道香港有放假,台灣澳門有沒有放假呢

香港和澳門是差不多,台灣沒有!

❻ 香港過重陽節嗎

是的,重陽是香港的法定假日,俗稱紅日。

❼ 農歷九月九,在香港有什麼風俗習慣

你好!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國人憑吊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據說,登高這個習俗源自漢代(公元前202至公元220年),當時有一位相士對鄉民桓景說,在農歷九月初九,他必須攜帶家眷到鄉郊的最高處暫避災禍。結果整條鄉村經歷了一場浩劫,而他也因為登山而倖免於難。自此,人們效法登高之舉,成為習俗。
如今,在重陽節當天,有些香港人會舉家帶著香燭果品和糕點登高掃墓;也有些市民會趁著秋高氣爽之際登高去。在重陽節到來香港,您也可以在這金秋送爽的日子,到香港各處的郊野去登山遠足,享受香港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❽ 一年中所有的節日。

2018年1月份節日大全

一、1月January:

1、元旦[1月1日]

2、臘八節[1月24日(臘月初八)]

3、大寒[1月20日]

4、國際麻風節[1月31日]

5、除夕[2月15日(農歷臘月三十)]

6、國際海關日[1月26日。

二、2月February:

1、小年[2月8日(農歷臘月廿三)]

2、春節[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一)]

3、世界濕地日[2月2日]

4、立春[2月4日]

5、國際聲援南非日[2月7日]

6、國際氣象節[2月10日]

7、情人節[2月14日]

8、雨水[2月18日]

9、第三世界青年日[2月24日]

10、世界抗癌症日[2月4日]

11、國際母語日[2月21日]

12、國際罕見病日[2月28日

三、3月March:

1、元宵節[3月2日(農歷正月十五)]

2、國際海豹日[3月1日]

3、龍抬頭[3月18日(農歷二月初二)]

4、全國愛耳日[3月3日]

5、驚蟄[3月5日]

6、學雷鋒紀念日[3月5日]

7、三八婦女節[3月8日]

8、植樹節[3月12日]

9、白色情人節[3月14日]

10、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

11、國際航海日[3月17日]

12、世界無肉日[3月20日]

13、春分[3月20日]

14、世界睡眠日[3月16日]

15、世界水日[3月22日]

16、世界氣象日[3月23日]

17、國際尊嚴尊敬日[3月11日]

18、國際警察日[3月14日]

19、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3月16日]

20、世界森林日[3月21日]

21、世界兒歌日[3月21日]

22、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3月21日]

23、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月24日]

24、耶穌受難日[3月25日]

四、4月April:

1、2018年4月份節日大全

2、愚人節[4月1日]

3、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日]

4、寒食節[4月4日(農歷二月十九)]

5、清明節[4月5日(農歷二月二十)]

6、世界衛生日[4月7日]

7、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

8、穀雨[4月20日]9、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10、世界讀書日[4月23日]

11、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6日]

12、復活節[4月1日]

五、5月May:

1、2018年5月份節日大全

2、五一國際勞動節[5月1日]

3、中國青年節[5月4日]

4、世界哮喘日[5月3日]

5、世界紅十字日[5月8日]

6、國際護士節[5月12日]

7、母親節[5月13日]

8、國際家庭日[5月15日]

9、防治碘缺乏病日[05月15日]

10、世界電信日[5月17日]

11、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

12、全國助殘日[5月20日]

13、全國學生營養日[5月20日]

14、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5月20日]

15、小滿[5月21日(農歷四月初七)]

16、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

17、世界無煙日[5月31日]

六、6月June:

1、2018年6月份節日大全

2、全國愛眼日[6月6日]

3、國際兒童節[6月1日]

4、世界環境日[6月5日]

5、芒種[6月6日( 農歷四月廿三)]

6、中國文化遺產日[6月9日]

7、端午節[6月18日(農歷五月初五)]

8、父親節[6月17日]

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6月17日]

10、世界難民日[6月20日]

11、夏至[6月21日(農歷五月初八)]

12、國際奧林匹克日[6月23日]

13、全國土地日[6月25日]

14、國際禁毒日[6月26日]

15、聯合國憲章日[6月26日]

七、7月July:

1、2018年7月份節日大全

2、香港回歸紀念日[7月1日]

3、國際合作節[7月7日]

4、建黨節[7月1號]

5、小暑[7月7日(農歷五月廿四)]

6、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7、大暑[7月22日(農歷六月廿九)]

八、8月August:

1、2018年8月份節日大全

2、八一建軍節[8月1日]

3、立秋[8月7日(農歷六月廿六)]

4、七夕情人節[8月17日]

5、中元節[8月25日(農歷七月十五)]

6、處暑[8月23日(農歷七月十三 )]

九、9月September:

1、2018年9月份節日大全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9月3日]

3、世界海事日[每年9月的最後一周]

4、白露[9月8日(農歷七月廿九)]

5、國際掃盲日[9月8日]

6、教師節[9月10日]

7、世界預防自殺日[9月10日]

8、國際臭氧層保護日[9月16日]

9、中國國恥日[9月18日]

10、中秋節[9月24日(農歷八月十五)]

11、國際愛牙日[9月20日]

12、國際和平日[9月21日]

13、國際聾人節[9月23日]

14、秋分[9月23日(農歷八月十四)]

15、世界旅遊日[9月27日]

十、10月October:

1、國慶節[10月1日]

2、國際音樂日[10月1日]

3、世界動物日[10月4日]

4、世界住房日[10月1日]

5、寒露[10月8日(農歷八月廿九)]

6、世界視覺日[10月11日]

7、全國高血壓日[10月8日]

8、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10月13日]

9、世界郵政日[10月9日]

10、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

11、重陽節[10月17日(農歷九月初九)]

12、國際盲人節[10月15日]

13、世界糧食節[10月16日]

14、國際消除貧困日[10月17日]

15、世界傳統醫葯日[10月22日]

16、霜降[10月23日(農歷九月十五)]

17、聯合國日[10月24日]

18、人類天花絕跡日[10月25日]

十一、11月November:

1、萬聖節[11月1日]

2、立冬[11月7日(農歷九月三十)]

3、中國記者日[11月8日]

4、消防宣傳日[11月9日]

5、光棍節[11月11日]

6、聯合國糖尿病日[11月14日]

7、國際大學生節[11月17日]

8、小雪[11月22(農歷十月十五)]

9、感恩節[11月22]

十二、12月December:

1、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2、國際殘疾人日[12月3日]

3、大雪[12月7日]

4、世界足球日[12月9日]

5、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2月13日]

6、世界強化免疫日[12月15日]

7、澳門回歸日[12月20日]

8、國際籃球日[12月21日]

9、冬至[12月22日(農歷十一月十六)]

10、平安夜[12月24日]

11、聖誕節[12月25日]

12、毛澤東誕辰日[12月26日]

❾ 元旦(非指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而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即公歷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來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二、元旦的習俗

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三、中國元旦的飲食文化

1、椒柏酒

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

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2、桃湯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3、膠牙餳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盤

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台、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辟厲氣。」而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5、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

6、湯餅

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湯餅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條之類的食品。

7、年糕

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製成,年糕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

❿ 香港人怎麼過重陽節

香港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開埠以來,節日一般依據華人風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陽放假,順理成章作為秋祭,故重陽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風俗。
重陽到,香港市民或舉家登高,或掃墓祭祖。由於香港的主要墓園都在山上,掃墓的同時也實現了登高,頗切合時節。
在重陽節前幾日,香港市民就陸續開始掃墓,特區政府也提前公布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並提醒市民注意防火。
這些掃墓人士大多以一個或數個家庭為單位,帶上豐富的祭品和香燭來拜祭先人。
據筆者的香港朋友介紹,許多香港人掃完墓、看望過先人之後,再舉家帶上吃喝,去野外郊遊。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別擁擠。
重陽祭祖習俗源於原居民
據史料記載,香港重九祭祖的習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鄉廖族。廖族時至今日仍然保留此習俗,其秋祭的場面甚為浩大。不過,在參與人數和祭祀形式及規模方面,均有別於新界原居民以族為單位的祭祖活動。
資料記載,新界原鄉民重九祭祖,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掃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掃墓,由數家至十餘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眾掃墓,即全村同姓,無論已遷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結隊前往掃墓。
族人一般都帶備燒豬、三牲酒禮,及碗筷、杯盤、鐮刀等用具。抵達祖墳時,部分人取石堆砌爐灶,煮備傳統的盤菜,另一部分人則清理墳旁雜草,掃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陽節的一些普遍習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閘蟹的季節,但重陽節過後大閘蟹的品質會更佳,重陽節為吃大閘蟹的最佳時機。

閱讀全文

與香港的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退休工資計算器 瀏覽:64
香港人退休年齡 瀏覽:485
貴州老年大學網上報名學科分類 瀏覽:531
80歲老人可以辦理殘疾證嗎 瀏覽:817
有老年大學畢業聚會的詩嗎 瀏覽:835
農民失土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77
黑龍江滿60歲app認證 瀏覽:531
巴南區退休工資帳戶 瀏覽:968
退休人員工資表怎麼做 瀏覽:934
承勛父母是干什麼的 瀏覽:315
怎麼給父母盡孝 瀏覽:606
成龍60歲生日蛋糕 瀏覽:47
2014年成都市溫江區城鎮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321
老人過世了撫恤金還領多久 瀏覽:904
江西省2015養老金 瀏覽:879
70歲肺里有東西腦腫瘤 瀏覽:44
莆田市老年大學 瀏覽:373
退休時在哪個區社保局辦退休 瀏覽:429
廣西鳳山縣長壽 瀏覽:936
敬老院資料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