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50字

重陽節50字

發布時間:2020-11-28 04:28:36

重陽節的來歷50字

這下抄面是來歷的簡要:
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② 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50字左右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農歷九月九日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2)重陽節50字擴展閱讀

近現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重要主題之一。

③ 我陪奶奶過重陽節作文50字

金風送爽,天高雲淡,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祖國五十九歲的生日,能與大家同祝國慶,我感到非常快樂。在這里,我要自豪地對祖國母親說:我愛你,中國!
啊!黃河長江,奔騰萬里,你們哺育了一個多麼輝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飲譽四海的華夏文明,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哦,祖國,涓涓流貫的河川是你飄逸的長發,綿亘悠久長的山嶽是你硬朗的脊樑。你有滿山遍野的寶藏,你有秀麗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輝煌的故宮,你有蜿蜓伸展的萬里長城,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你還有很多很多。。。。。。在你遼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
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也曾幾經滄桑、幾經痛苦,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倍受欺凌與污辱。我們忘不了園明園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個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園門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長江。大地在呻吟,黃河在哭泣,然而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被壓垮。
虎門銷煙揭開了中華兒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國的旗幟、戊戌變法的驚雷,義和團戰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槍聲,無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五四運動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似驚雷劃破夜空。從南昌到井岡山、從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了一個燦爛的新中國,我們這個東方巨人終於又站起來了!
走過56年的風風雨雨,經過54年的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前行!
同學們,我們中國已經很強大,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國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對我國的釣魚島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記,1999年我國使館的被炸,同胞的鮮血告訴我們:我們還不夠強大。
前進中的艱難險阻,激發著我們的豪情鬥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紀,新的起點,十六大給我們吹響了進軍的新號角,億萬中國人民正向著新的目標奮進。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同學們,努力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祖國啊,母親!請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歷史的重託,新的《中華交響曲》將在我們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輝煌的樂章!就象李大釗期望的那樣:「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正氣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現!讓華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國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國慶節作文
時值金秋,氣候宜人。正值國慶佳節,我邀上我的好友施展,與我們全家一起去浙江海鹽放飛心情!
平日里看慣了大城市裡水泥森林的高聳林立,古板,呆滯。一味的灰調子顯得有些沉悶。而青山碧水的南北湖和錢江岸邊十里長堤,在我的腦海中日益顯得突出。那別具韻味的鮮活,靈動的質感,讓我心馳心往。上了A4高速公路,心情變得暢快極了。你看:路邊的田間地頭,秋實累累;火紅的楓樹在朝陽的映照下,格外絢麗。天藍得一塵不染,雲也好象變得透明,秋陽的光輝溫柔得真讓人心顫。呼吸著帶有泥土清香的清新空氣,感覺真的不一樣。
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海鹽。放下行李,我們迫不及待地奔向海邊。這是錢塘江的入海口,名揚天下的「地卷銀山萬馬騰」的錢江潮就從這里起源。上次來這里我們曾玩了整整半天,抓了幾大盆的海白蝦、小螃蟹,卻也一個個成了「大花臉」、「泥腿子」,仍是興意未盡!在路上,我對施展說了很多關於抓蝦捕蟹的一些技巧,直聽得他摩拳擦掌……
到了海邊,才發現原來現在正在漲潮,海水淹沒了整個海灘,不能抓蝦捕蟹了,我們不覺有點掃興!海里層層疊疊的浪撲向堤岸,但不見潮來。海水並不是碧藍碧藍的,卻泛著泥沙的黃色。在海堤上站了一會兒,我和施展走進海濱公園。咦,那是什麼東西?怎麼在鵝卵石中跳來跳去的?哦,看清楚了,原來是一隻螞蚱!看著那綠綠的螞蚱,我和施展不免有些手癢了!我問媽媽要了兩個塑料袋,用一個套在手上,而施展則要用他的「空手道」來捉螞蚱!我們先把它趕到草叢中,然後,施展便兩只手一齊撲了上去,沒想到那隻螞蚱一跳,竟飛起來了,把我們嚇一跳。螞蚱飛了一段路,又落在一叢草上。我們輕輕走近那一叢草,仔細看,看見那隻螞蚱落在一個草葉上。我輕輕地用塑料袋套下去,啊,套住了!施展趕緊用手伸進去捉,捉著後放入另一個袋子中。有了經驗的我們,開始滿地的找螞蚱,不一會,由於我們的默契配合,抓住了幾十隻螞蚱。而我和施展也找回了久違了的童心!
第二天,我們驅車去南北湖景區。南北湖山不高,但層巒疊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太像西湖,卻比西湖更幽靜,更有鄉村氣息。你看,湖邊垂柳婀娜多姿,風梳理著她那美麗的長發;山上的松樹清翠欲滴,秋風吹過,松濤陣陣。沿著湖堤,走到棧橋中央時,我抬眼向四外望去:左邊是水,右邊是水,前邊是水,後邊是水,這水碧波盪漾,沒有一點污穢,望採納!

④ 重陽節介紹50――100字左右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4)重陽節50字擴展閱讀:

風俗

1、登高旅遊

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形如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現代重陽糕,沒有固定樣式。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許多人效仿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一直到明清,飲菊花酒都非常流行

4、佩茱萸

插茱萸、戴菊花的風俗,在唐代已經普遍流行。

5、射箭

從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陽節當天,帝王官僚們除了登高作詩,舉行宴會歡樂外,還有了射箭、縱馬、圍獵等活動。像陳後主就是沉迷於聲色之外,還喜愛走馬射箭,亡國時還要再獵一圈。到了唐代,重陽射箭圍獵活動依然盛行。

6、放風箏

風箏也叫"鷂",在中國有兩千年的歷史。閩南語中有一句話:"九月九,風吹滿天嘯",就是形容重陽以後,風箏滿天飛的情形。

⑤ 重陽節來歷,50字內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形成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對於其來源有很多不同說法。
流傳至今,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所以重陽節還叫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和敬老節。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⑥ 重陽節的傳說50字

一、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二、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⑦ 重陽節起源50字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農歷九月九日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7)重陽節50字擴展閱讀: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⑧ 重陽節的來歷50字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折疊

⑨ 重陽節吃什麼50字左右

1、駱駝蹄、重陽糕、九品羹。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
2、重陽粽。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3、毛豆。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

⑩ 重陽節來歷的故事50字

重陽節由來簡介:
農歷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
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
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
等活動。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人退休年齡 瀏覽:485
貴州老年大學網上報名學科分類 瀏覽:531
80歲老人可以辦理殘疾證嗎 瀏覽:817
有老年大學畢業聚會的詩嗎 瀏覽:835
農民失土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77
黑龍江滿60歲app認證 瀏覽:531
巴南區退休工資帳戶 瀏覽:968
退休人員工資表怎麼做 瀏覽:934
承勛父母是干什麼的 瀏覽:315
怎麼給父母盡孝 瀏覽:606
成龍60歲生日蛋糕 瀏覽:47
2014年成都市溫江區城鎮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321
老人過世了撫恤金還領多久 瀏覽:904
江西省2015養老金 瀏覽:879
70歲肺里有東西腦腫瘤 瀏覽:44
莆田市老年大學 瀏覽:373
退休時在哪個區社保局辦退休 瀏覽:429
廣西鳳山縣長壽 瀏覽:936
敬老院資料 瀏覽:322
開養老院違建怎麼辦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