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素材

重陽節素材

發布時間:2020-11-28 04:02:50

❶ 以民俗為主題的手抄報的素材【文字和美化】

1.端午民俗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2.貼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產生於明代,當時在蘇州七里山塘和閶門內桃花塢一帶有數十家畫鋪,年產量多達數百萬張,故以桃花塢為名。桃花塢木版年畫繼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兼用人工著色和彩色套版,以門畫、中堂、條屏為主要形式,題材多為祈福迎祥、驅凶避邪、時事風俗、戲曲故事等。(詳細)
除夕這一天,人們就要貼對聯掛年畫了。掛年畫,孩子們是主力軍,你吆我喊,高了低了,偏了正了,一番比劃,年畫就掛好了。

貼年畫的時候,人們往往要把年畫和獎狀挨在一起。可以說,那代表著榮譽的獎狀,也是一種別致和特殊的年畫呢。
拜年時,大家相互欣賞和品評年畫,也是春節里的一大樂事。
年畫,有木版年畫,有石版年畫,也有純手工繪制的年畫,到後來,還有膠版印刷和激光列印的年畫。
年畫是質朴、自然、簡潔的藝術品,描述著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同時也是雅俗共賞、人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
現在的年畫,已經成了真正的藝術品、奢侈品,家有年畫,體現和代表的是一種不俗的品位。

3.重陽節
重陽起源
在古代的陰陽觀念中,九被視作陽數。農歷九月初九,月與日都逢至陽之數,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為重陽,也叫重九。至於重陽節諸多習俗的來歷,有人認為起源於祭祀星辰的活動,也有人認為和古代的豐收習俗有關。重陽節發展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其中也經歷了很多的演變。

重陽登高吃糕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製作:
蔡雲:
篝火鳴機夜作忙,
織工一飲登高酒,
依然風雨古重陽,
蒸出棗糕滿店香。
重陽節的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葯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於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系極深。

4.中秋節

對於中秋節,想必每個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浪漫凄美的神話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淖鵓春桶鰨篝噯⒘爍雒覽鏨屏嫉鈉拮櫻墟隙稹:篝喑蔗髁醞猓杖蘸推拮釉諞黃穡嗣嵌枷勰秸舛岳剎排駁畝靼蚱蕖?br>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然而中秋節的月餅也是一個美好的寓意,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你每個節日設一個專題應該夠了吧

❷ 求重陽節的來歷風俗的視頻素材,我想要做視頻

不想做作業吧。。

❸ 尊老敬老手抄報內容

  1.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依、老有所終。

  3.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4.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5.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6.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譽為"誠信禮儀之邦"。

  7.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當今世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8.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鑰匙。

  9. 老人依然是我們心靈的最後的最堅定的依託,我們在現實中碰壁之後,返璞歸真,依然會感受到老人家們傳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會感受到屬於我們民族的內蘊的品質和理念是不能放棄的。

  10. 這是我們民族的魂,經由老人們,再經由我們,一代一代傳承。引導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導我們的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1. 關愛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維方式和自主選擇,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關愛,就要自立自強為老人創造更好的頤養天年的環境,就要對老人放手,使他們有高興的生活方式,就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樹立自己新的社會價值自信和家庭價值自信。

  12. 關愛老人,就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從現在做起。

  13.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14.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15. 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❹ 素材:中國古代詩詞對聯欣賞 詠花篇

中國古代詩詞對聯欣賞 詠花篇(菊)
一、文人與菊
孟浩然的《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就反映了古人過重陽宴飲友人,賞菊的風俗。 晉朝陶淵明種植了滿園的菊花,常在澆灌時對著菊花祝禱︰「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菊花彷佛聽到了陶淵明的心意,那年九月九日菊花果然一起盛放,親朋好友也不約而同在重陽節前來賞菊。在陶淵明的《九月閑居》詩序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持膠靡由,空服九華」。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性情恬淡,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每次到重陽節時就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根據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記載:
有一年重陽佳節,陶淵明在賞菊彈琴歌唱時,突然雅興大發,但家裡卻沒有準備菊花酒過節,遺憾之餘,只好走入菊花叢中,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籬笆旁惆悵。突然間抬頭一看,一個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帶了酒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的使者。原來朝廷屢次要徵召陶淵明作官,他都不答應,王弘想要結識他,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這次陶淵明見酒大喜,立即打開酒壇,在花叢中暢飲,酒醉詩興大發,吟出了《九月閑居》這一首名詩。而「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為後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

❺ 秋天裡的節日作文 300字到400個字 習作素材 提鋼

重陽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一首是杜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又遇重陽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 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的兒媳若 瀏覽:207
上海女的退休年齡是多少錢 瀏覽:159
為什麼進廠要體檢 瀏覽:671
孝順是一種過時的 瀏覽:917
老人睡覺憋氣是怎麼回事 瀏覽:701
讓老人去火車站怎麼坐 瀏覽:882
故宮長壽窗花 瀏覽:915
舟山老年大學報名時間 瀏覽:395
淮安2015養老金方案 瀏覽:807
老年人牙齒很疼怎麼辦 瀏覽:970
一年級孝順 瀏覽:157
長壽1號理財怎麼樣 瀏覽:496
長壽協信商場 瀏覽:373
蚌埠2020年退休金補助 瀏覽:822
北京社保要求女士50退休 瀏覽:930
當地養老保險轉移具備哪些條件 瀏覽:552
養老院的發展前景分析 瀏覽:681
吉林省強制執行退休金 瀏覽:157
老人家廣場舞跳舞 瀏覽:490
90歲老人家過壽場景布置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