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元旦(非指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而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即公歷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來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二、元旦的習俗
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三、中國元旦的飲食文化
1、椒柏酒
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
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2、桃湯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3、膠牙餳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盤
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台、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辟厲氣。」而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5、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
6、湯餅
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湯餅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條之類的食品。
7、年糕
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製成,年糕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
『貳』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
傳統節日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抬頭青龍節
5、二月十五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
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歷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17、九月九日重陽節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穀日/順星眾星下界之日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石不動」「十不動」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
『叄』 請問手上正在使用OPPO手機的朋友,今早的待機屏保是否變成了重陽節的圖案了
您好,節日提醒功能是一個節日的溫馨提示,是手機系統自帶的功能,不產生任何費用,一到相關的節日,手機壁紙自動更換,這些漂亮的壁紙只有當天出現,尋找不到,也不可以保存的,請知悉哦。
『肆』 重陽節的手抄報上畫什麼圖案
重陽有放紙鳶,賞菊的習俗,所以可以畫紙鳶、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