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古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㈡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5、《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㈢ 求一些孝敬父母的古文的意思!今晚就要用了!我暫時給著10分,若回答既准確,又快,我會追加50!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㈣ 關於善待老人的名言或詩句有哪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㈤ 表示身體是父母賦予的古語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㈥ 孝敬父母的名言古語
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3、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4、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5、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6、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
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8、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9、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10、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11、爺娘惜兒女,好比長江水。
12、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13、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14、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15、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
1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17、親人不睦家必敗。
18、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19、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20、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21、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3、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24、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25、內睦者,家道昌。
26、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
2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9、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30、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31、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
㈦ 關於孝順的一句古語
父母在,不遠游。
㈧ 孝敬父母時間不等人,中國古語怎麼講
出自《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可以去孝子心看看,裡面有不少關於孝順的文章
㈨ 什麼古語代指父母
椿萱
讀音:chūn xuān 亦作「萱椿」。父母的代稱。椿,指父親;萱,指母親。
唐.牟融《送徐浩》詩:「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滿頭。」
明.湯式《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樓受人曲》:「椿萱衰邁,松菊蕭條。」
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當今生花開一紅,願來生把萱椿再奉。」
椿是一種多年生落葉喬木,古代傳說大椿長壽,莊子曾經說過「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見它有多麼長壽。因此古人就把它拿來比喻父親,盼望父親像大椿一樣長生不老。後來為一切男性長輩祝壽,都尊稱對方為「椿壽」。又因為當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怕打擾父親思考問題,「趨庭而過」,快步走過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來稱「椿庭」,稱父親為「椿庭」。古人不單獨把父親稱為「椿」,那畢竟是一棵樹,而是稱為「椿庭」。
萱草,一種草本植物,古代傳說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唐朝詩人聶夷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遊子出門遠行的時候,常常要在母親居住的北堂的台階下種上幾株萱草,以免母親惦念遊子,同時讓母親忘記憂愁。後來就將母親的居處稱為「萱堂」。再後來為一切女性長輩祝壽,都尊稱對方為「萱壽」。
將「椿」、「萱」合稱「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稱為「椿萱並茂」,前引「堂上椿萱雪滿頭」的詩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頭發都白了。
㈩ 用古語寫一段感謝父母的話
感恩父母的名言(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肖楚女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感恩父母的名言(二)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
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可憐天下父母心。
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感恩父母的名言(三)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華羅庚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洛克
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尼采
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感恩父母的名言(四)
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 ——莫泊桑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 ——羅素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賀拉斯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前蘇聯諺語
養兒方知娘艱辛,養女方知謝娘恩。——日本諺語
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飾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國諺語 37、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
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英國諺語
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泰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