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包餃子

重陽節包餃子

發布時間:2020-11-28 01:12:09

A. 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一、歲時節日的起源。

歲時節日,主要指與天時、物候的周期性轉換相適應的、人們約定俗成的、具有某種民俗文化意義的特定時日。

不同的節日,又有不同的民俗活動。比如說端午節我們龍舟比賽、吃粽子;中秋節,我們賞月吃月餅;重陽節,我們則登高望遠。這些節日又以年度為周期,年年循環往復。

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我們祖先認識和把握自然運動規律的智慧的結晶。它是古代農業文明的產物,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無形的文化遺產,更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

那麼,歲時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1、遠古歷法的因素。

這是首要的原因。最早的原始農業出現於六七年前的仰韶文化。也有人傳言在更早的伏羲氏時代就開始了野生植物的選擇種植,以及野生動物的養殖馴化。在最早的農業活動中,就需要我們把握適合種植的時間,才能夠得到收獲。這時候,人們通過觀察天時,制定了歷法。

相傳在黃帝時期設五官,其中有考定星歷的官員。顓頊時設有火正官,堯帝時又設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概念。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天乾地紀年方法。漢武帝在太初元年頒布了《太初歷》,這種歷法規定一年12個月,19年7閏,閏年13個月。

遠古時為了農業豐收,春種之前需要祈天祀地,秋收之後需要感謝神靈,所以就出現了春社、秋社,屆時要進行祭土儀式,具體時間分別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祭祀節日。

2、月亮圓缺的因素。

在節日日期的確立過程中,月亮的圓缺也起了特別大的作用。遠古的時候,沒有文字和日歷,所有隻能觀察天空中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可以說是一成不變,而星星則遍布滿天,規律不易查找。只有月亮,不僅有升有落,而且有圓有缺。最適合人們反復觀賞。

因此,歲時周期中就出現了月的概念。比如古代說的朔日、元日就是現在的的初一,圓日則是指十五。有的節日就在朔日或圓日舉行。比如說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等等。

3、重疊數字的應用。

我國的民眾在很早就形成了數字信仰,特別是數字重疊的日子,不是吉日就是惡日。比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等就被認為是吉祥的日子。而五月五則被古人認為是惡月惡日。《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一般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可是,在歷史上,端午節的形成源於古代的避「惡日」。端午日與夏至日臨近,這一 時期,陽氣最盛,各種蚊蟲出現,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和諧,對於這種陽氣極盛的日子一般認為不吉利,惡癘病疫多泛濫,於是形成「躲午(五)」習俗,後來以訛傳訛,遂成端午。

4、信仰祭祀的因素。

在古代,由於人們對熙然缺乏認知,也因為萬物皆有靈的觀念。所以形成了對自然的崇拜。發展到後來,更是出現了人神崇拜。人神主要指的是民族人文始祖、民族英雄和各種公德人物。

比如人文始祖就有女媧、黃帝、炎帝等,民族英雄有岳飛、戚繼光等,或者其他的公德人物,比如說工匠祖師爺魯班、醫葯祖師華佗等等。因為這些人在民眾心裡的崇高地位,所以就把他們的生日、忌日或者是某個特別的日子變成某種節日,有的還形成了地方性廟會。

B. 元旦(非指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而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即公歷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來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二、元旦的習俗

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三、中國元旦的飲食文化

1、椒柏酒

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

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2、桃湯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3、膠牙餳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盤

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台、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辟厲氣。」而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5、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

6、湯餅

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湯餅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條之類的食品。

7、年糕

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製成,年糕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

C.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那些風俗習慣

春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在廣西壯族,三月三還有假放。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多在每年的4月5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在現代社會被過成了情人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D.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

傳統節日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抬頭青龍節
5、二月十五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
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歷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17、九月九日重陽節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穀日/順星眾星下界之日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石不動」「十不動」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

E. 邀請露西去敬老院過重陽節(內容有包餃子)

Dear Lucy,
How are you doing? I am LiHua, a 17-year-old teenager currently studying in your school. Recently, our class plan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his Sunday in order to help the old there and enrich our afterschool life. As the vice monitor,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come with us.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this activity. To begin with, we will leave the school by bus at 8:00 AM and return at 5:00 PM. Beside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activities such as making Chinese mplings and giving performances, which will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
Hopefully, you would like the plan and join us.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we will have a great time there. Thanks for reading my letter.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nd your decision.
Best wishes,
Yours,
LiHua

F. 重陽節去敬老院有什麼有創意的活動除了包餃子之外

可以教老人跳幾種運動量不大也容易記住的廣場舞,讓老人即興表演點小節目也好,唱個小歌之類的啊~老人都是老小孩,帶他們玩玩小游戲也可以啊!希望這些小點子對您有點用!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包餃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歲體檢舌線有點短怎麼辦 瀏覽:506
老年人摔倒有腹脹怎麼辦 瀏覽:512
張智順道長長壽練什麼功夫 瀏覽:504
怎麼查養老保險退休工資嗎 瀏覽:28
天津馬三立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473
海口椰島之家老年公寓 瀏覽:774
養老創新項目簡介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513
70歲老人心脈多少是正常 瀏覽:400
甘肅夏季養生茶一般多少錢 瀏覽:530
老人383度不退怎麼辦 瀏覽:341
銀行秋招體檢後要等多久得通知 瀏覽:605
老人摔倒癱瘓住院需要多少錢 瀏覽:130
長壽花為什麼長期開花 瀏覽:491
匯晨老年公寓昌平 瀏覽:278
為什麼女性不能長壽 瀏覽:681
松崗醫院什麼時候能出體檢報告 瀏覽:603
組織部重陽節活動總結 瀏覽:998
6歲70斤怎麼辦怎樣能瘦 瀏覽:243
古代人生怎麼才能長壽 瀏覽:552
廣東老人90歲國家補貼標准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