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順有嘉的意思
孝順: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專。後多指盡心奉屬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通俗易懂就是(孝順,就是順著老人長輩的意思,有順才孝,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古時有《二十四孝》,從那時的觀點看,所謂的孝順就是完全的遵從長輩的意願、家族的傳承,香火的延續,長輩離世後能走的風風光光就是大孝;以現在看來,《二十四孝》中存在著一定的愚孝。現在所謂的孝順――父母老有所依、能多回家陪陪他們、讓家裡少一點牽心、家庭和睦。
總的來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定義,有每個時代不同的精神,孝順的含義也在不斷的變化。
2. 怎麼樣才能讓全天下的人都孝順尊長
理想化的一個想法
但這個想法真好
是人就不能做到百分百
所以絕對理想化
的事實現不了
祝你好運!
理想可以實現!
3. 孝敬老人感悟的句子
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4)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5)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8)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9)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0)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1)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1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3)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14)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1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16)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7)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9)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望採納,謝謝!
4.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怎麼樣孝敬父母
多幫父母幫忙做點家務,
不必要的錢不要向父母要亂花。
不要跟父母頂嘴,哪怕你很有理。
好好學習,有個好成績,努力工作、經常聯系問候父母。
有了新朋友,一定先讓父母看,看看他們的意見。
如果是結婚了,常帶另一伴回家看看。
過年了,給父母添件新衣服。
5. 敬老尊長、孝敬父母的最佳立意是什麼
(1)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
(2)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敦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③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④孝敬父母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等。
6. 我們應該怎樣孝親敬長
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讓老人生氣,順從老人為孝。見到長輩要有禮貌,說話客氣,尊長有序可為敬。按弟子規做。
7. 孝親尊長作文一件事
自古以來,人類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別人,照亮別人,而且這種愛是發自肺腑的,更是永恆的。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孝敬需要愛的詮釋,更需要愛的奉獻。愛是孝敬的基礎,更是做到孝敬的必經之路,只要有愛的出現,愛的釋放,那麼孝敬也就隨之而來。
假如把孝敬看做一艘小船,那麼,愛就是推進小船前進的那個漁夫;孝敬需要我們的熱心,更需要我們的真誠,只有這樣,人類的需求才恰到好處。
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父母便給予我們愛,在愛的哺育下,成長,成才。這份愛是我們必須回報的,孝敬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兒女做的很不雅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不關心體貼父母,甚至有些子女從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及其愛好,他們的行為的確令人有些傷痛,孝敬父母其實很簡單,一句虛寒問暖的問候,當父母身處困境時,應鼓勵他們。當他們摔倒在地上時,用雙手親切的扶起。當父母忙碌時,應主動幫助他們,去幫他們分解壓力;當父母心灰意冷時,應勸告他們應鼓起勇氣去面對。生活本應該是這樣,許多事是無法改變的。父母是我們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葉,那麼荷葉里包裹的便是我們,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用真誠而又熱情的愛去孝敬他們。
孝敬需要愛,用愛去孝敬父母,用愛證明自己的孝敬,愛是人類最崇高,最偉大的一種品格,只有用愛去表示,去展示,才能寫出自己別具一格的孝敬。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問候,就能示愛,更能呈現出孝敬,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責任;母愛如海一樣寬闊,父愛如山一樣高峻,所以我們用愛找回那份孝敬,找回父母對子女付出的那份愛。
人類從一輩一輩地流傳下來,尊敬長輩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也許,在小時候,我們除了在父母的愛之下成長,也在長輩的教育下成長,我們現擁有的所有成就免不了長輩的教誨,長輩對我們疼愛有佳,我們不能忘恩負義,我們可用愛去孝敬,用愛去回報,對長輩的一聲問候,身體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樂,工作是否順心,這都體現出孝敬。
做一個孝敬的人,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能體現出愛,也就是孝敬。
有歌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同樣,只要人人用愛去孝敬,去孝順,人間將變得更美好。
只要用愛去孝敬,你的人生就不會孤單,因為你的身後有許多身影。
人類啊,用愛撐起一片天,讓你在愛的天空下再現孝敬。
用愛去孝敬,讓你在蔚藍的天空下自由飛翔,成為一個值得欣賞的人。
用我們的心去孝敬父母和長輩,用愛去感染,用愛去付出,那麼孝敬將時刻圍繞在你我身邊,孝敬父母應象雨露給予花兒的那般體貼,關心,滋潤,愛是人類自古以來擁有的一份情感,一份表達,用愛去展現孝敬的風采,用愛去表達去釋放一份孝敬。
孝敬父母與長輩應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不可推辭的責任。如果每個人用愛去孝敬父母,尊敬和愛戴長輩,那麼,每個人的生命將是多姿多彩的。
時間在永不停息的流逝,而我們應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去孝敬父母和長輩,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時間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在剩下的生命中,孝敬父母才能使我們的生活過的豐盈飽滿。
用愛去展示孝敬的風采,揚起孝敬的帆船,用我們的心去釋放孝敬,讓我們的愛撐起孝敬的天空。
孝敬的基礎是愛,讓愛在孝敬的天空下飛揚,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的更美。
用愛去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讓我們在愛的天空下自由飛翔。
用愛去撐起一片天,撐起孝敬的天空,人類將不會孤單。
因為你的身後將會有孝敬的身影。
8. 孝順一詞的出處!
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孝順這個詞語最早的記錄是《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9. 有關孝順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6、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0、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11、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1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13、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14、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15、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6、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1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1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2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10. 孝敬老人名言
從古至今。孝敬老人的名言層出不窮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3、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7、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28、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29、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2、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3、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4、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36、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37、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8、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39、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40、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42、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