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屈原重陽節

屈原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0-11-27 23:20:07

重陽節的來歷

1、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重陽節的習俗農歷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2、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3、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1)屈原重陽節擴展閱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㈡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
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㈢ 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經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由於在《易經》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九月九日兩陽相重,故為重陽。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㈣ 為什麼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

我想你說的應該是端午節,端午節才是與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有關。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自2008年,「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㈤ 重陽節的來歷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來講,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登高以避邪氣。

民間傳說中的重陽節登高避邪一說,與梁朝吳均編寫的《續齊諧記》一書有關。該書中記載了汝南桓景有關。

桓景四處尋師訪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廣大的仙人。隨後,桓景拜人為師,廢寢忘食的勤學苦練,學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領。

有一天,師父告訴桓景:農歷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家中有災禍 ,趕緊回去,讓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後,與家人帶著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暢飲。


民間還有句諺語:「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

重陽節有地方「吃辣蘿卜湯」。

在山東菏澤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

而山東棗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兒,忌諱回娘家過節,這源於「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文獻:《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㈥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什麼的

重陽節不是為了紀念什麼,而是一種習俗傳承至今。

《易經》中記載,在古代「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所以在古代便有了飲宴祈壽之俗。

《呂氏春秋·季秋紀》中記載,上古時期,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6)屈原重陽節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飲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2、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

㈦ 重陽節用祭祀屈原嗎

不用。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祭祀屈原是端午節。

㈧ 屈原和重陽節有什麼關系

屈原和重陽節沒有關系,但和端午節有關。
1、端午節就是一個為了祭祀屈原的節日。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重陽節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閱讀全文

與屈原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山社保會延遲退休嗎 瀏覽:693
養老金不交能再續嗎 瀏覽:742
上海帝都養生會所怎麼樣 瀏覽:315
錦州沈家台敬老院 瀏覽:513
在農村辦理的養老保險怎麼查詢 瀏覽:223
老人腎移植多少錢 瀏覽:491
老人如何安裝智能手機 瀏覽:500
父母其中有斑孩子怎麼避免長斑 瀏覽:414
老年公寓泰海 瀏覽:863
長壽疑似冠狀 瀏覽:838
老人如何做才能活得更年輕 瀏覽:616
父母一直沒回家怎麼辦 瀏覽:97
養生堂男性補腎健脾吃什麼 瀏覽:3
孝順老人乃中國傳統 瀏覽:561
紅安縣教師退休工資 瀏覽:13
女人吃什麼養生湯葯 瀏覽:64
養老金什麼是過渡指數 瀏覽:426
老人農村養老一年交多少合適 瀏覽:647
桂林老年公寓價格表 瀏覽:980
什麼是養老金掛鉤調整比例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