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總結

重陽節的總結

發布時間:2020-11-27 21:24:17

1.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義。

我國傳統節日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凝聚並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審美旨趣。在傳統節慶里,元宵觀燈、中秋賞月、鞭炮迎春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就是要竭力渲染和盡力營造合家團圓、普天同慶的精神文化氛圍,這是歷代先人們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產物。

(1)重陽節的總結擴展閱讀:

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

1、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龍升天的節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

2、清明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3、重陽節

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4、元宵(正月十五)

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 關於李清照的一切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其中李商隱的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與李賀一樣,都是唐室宗親,然而因為年代久遠,家境已經十分貧寒;他從小穎悟,十六歲即以《才論》、《聖論》兩篇古文「出諸公間」,並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令狐楚是當時駢文章奏高手,李商隱得他悉心指點,很快青出於藍,這一技之長成為他後來謀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技能。
二十六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次年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後娶其女為妻,琴瑟和諧。但當時的牛(僧孺)李(德裕)黨爭激烈,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視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綯指責為「放利偷合」,此後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傾軋中度過,困頓凄涼,辜負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樓》)的壯志和才華,終年四十六歲。

李商隱在藝術上有傑出的成就,他的詩以七律成就為最高,其他五言、絕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詩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綿邈,隱晦曲折,寄託極深,穠艷綺麗,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於利用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通過想像、聯想和象徵,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他的「比興」取法《詩經》,「美人香草」效仿《離騷》,深厚沉渾得杜甫詩神髓,綺麗的想像、用語則直接得益於李賀。如果說李賀的詩偏於想像,則李商隱的詩重於象徵。
李商隱的詩於宋初十分流行,「西昆體」仿效義山詩的用典,後成為西昆詩派,但只是機械地學到了堆砌辭藻,而不能得義山詩的神髓。
李商隱的詠史詩借古諷今,毫無顧忌,如《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樣「指斥乘輿」的勇氣在政治寬松開明的唐朝也並不多見;而《詠史》中「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齊》中「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等詩句都是對唐敬宗奢靡之風的直斥和諷喻;名篇《賈生》:「夜半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斥責晚唐諸帝求仙訪道煉丹圖長生,並因此誤國的荒唐行為。《行次西郊一百韻》則真實地描寫了甘露之變三年後兵禍旱災後民不聊生的情形,並追述了百餘年來國家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從今昔對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憂國憂民,頗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餘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餘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綉華美,字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與李賀一樣,李商隱也善於寫夢;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在李商隱的詩中,這兩種境界水乳相溶,借夢尋得對痛苦人生的解脫,借夢尋得燦爛美麗快樂的人生。如「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牡丹》);「十年長夢采華芝」(《東還》)等。

李商隱的詩固然是詩苑奇葩,文也是文囿異卉。他的詩情真意切,綿邈曲折,散文卻峭直剛勁,獨出機杼,銳不可當,駁盡世俗定見,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則典麗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體所限而善於表情達意,對後世影響很大,被奉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隱全集》以清人馮浩的《玉溪生詩集箋注》三卷、馮浩詳注《樊南文集》八卷、錢振倫錢振常兄弟箋注《樊南文集補編》十二卷匯合成全集,並刪除箋注而成,內容全而篇幅不長,價格較低,並在書後附以李賀詩集,適合有一定古文基礎而又喜愛晚唐詩文的讀者閱讀。

3. 老年協會重陽節座談會活動總結怎麼寫

10月23日,農歷的九月初九,時值秋高氣爽的金秋時節——這是屬於老年人的節日。為了培養幼兒尊老愛老的良好文明禮貌,關愛身邊的老年人,我們結合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組織幼兒訪問了敬老園里的老人。以此使幼兒能學著關心身邊的老人,了解重陽節的意義與習俗。早晨,孩子們從自己的家中到來了鮮花和水果,以及重陽節所特有的糕點——重陽糕。老師告訴孩子們重陽節吃重陽糕寓意是「步步高」的意思,人們希望生活能步步高。老人的牙口不好,吃軟軟的糯米糕點有助於咀嚼。孩子們知道後一直小心地將糕點捧在手中直到敬老院里。敬老園里的老爺爺老奶奶們看見天真活潑的孩子,各個都非常喜悅。孩子們同老人握握手,祝老爺爺老奶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並送上自己帶來的鮮花、水果、重陽糕。老人們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大家一同唱起節日的歌謠,歡樂氣氛溢滿整個敬老院。以至於離別時,老人們不舍地拉住孩子們的小手,希望下次再來。孩子們通過了這次活動,知道怎樣從老人的角度為老人選禮物,在高興的同時,他們發現自己竟有能使爺爺奶奶們高興的魔力,這種魔力只要陪伴爺爺奶奶們聊天歌唱時便會出現。同時也了解了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過重陽為什麼要吃重陽的民間習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4. 九九重陽節鄉鎮活動總結,活動總結怎麼寫

活動情況概述,活動目標完成情況
取得的經驗
出現的問題或不足
努力方向

5. 清明節的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6. 郵政重陽節活動總結話

活動總結,一般有這么幾個部分:
一、活動如何發起的?(為什麼組織這次活動和活動前如何制定活動方案的)
二、活動過程如何組織的?採取了哪些措施,得到了什麼結果,存在哪些問題?
三、對活動的總體評價、反思及今後想法。沒時間寫的話,可追我,也可直接找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統籌規定 瀏覽:710
24孝敬圖 瀏覽:331
乙醯膽鹼與老年痴呆 瀏覽:519
不孝順老人的 瀏覽:414
修剪長壽竹 瀏覽:988
什麼人不想對父母盡孝 瀏覽:578
吉林養生粥加盟要多少錢 瀏覽:549
少林武僧長壽 瀏覽:774
因為父母沒本事兒子未成家怎麼辦 瀏覽:414
十二生肖假老人指的是什麼生肖 瀏覽:827
父母為什麼不同意女兒做餐飲行業 瀏覽:39
毆打70歲以上老人如何處罰 瀏覽:519
深圳長城養老院 瀏覽:587
老年人健康管理技術規范 瀏覽:743
老人去世戶口沒有注銷怎麼辦 瀏覽:953
養老保險這塊 瀏覽:820
敬老院活動體會100字 瀏覽:977
北京的養老金是怎麼算的 瀏覽:544
退休金存摺換成了卡 瀏覽:994
父母給兒子起什麼名字好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