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0-11-26 19:31:09

❶ 不孝順的故事

昨天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播報:就在上海某城郊,有六十多歲的兄妹倆將七十九歲的老母親趕出家門,老人被遺棄五日後由於飢寒交迫不幸身亡。滅絕人性的行為激起民憤,當地檢察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以分別以《遺棄罪》判處兒子有期徒刑六年半,女兒有期徒刑一年半,緩期二年執行。人的道德缺失,法律的懲處力度如隔皮撓癢是整個社會虐待老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根本原因,家庭暴力何時了,創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還任重而道遠。你認為這算不算一個不善待父母的例子呢?

❷ 有哪些不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❸ 不孝敬父母的例子

我真的很瞧不起不贍養老人的人,其實,在我看來,不應該稱之為人,而是連畜生都不如
外婆共有六個兒女,除了老大和最小的是兒子外,中間四個都是女兒,我的媽媽排行第二,比我的大舅舅(占時這樣稱呼,至於原因,當你看完後就明白了)剛好小一歲,當我還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小舅舅那時還在上大學,就是當時的師專一類的,大舅舅女兒比我大一歲,九十年代初,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就到廣東打工掙錢給我和我的孿生姐姐上學,因為家裡沒人照顧,所以就把我和姐姐放到了外婆家開始上一年級,外婆家在農村,大舅舅是挨著外婆家住的,因為他們家的房子就是他結婚是分給他的,那時記憶里就是大舅舅和舅媽老是打架,一打架,我表姐就哭著大叫,反正,大舅舅和舅媽不喜歡外公外婆,現在才得知說是外公外婆帶了我們這兩個外甥女,現在又給小舅舅帶小孩,說沒給她帶,其實,她這是說的風涼話,後來她們也去廣東打工了,表姐不一樣的是外公外婆照看,我們小時候都在一起玩的,也就因為外婆照看了我們,舅媽對我的父母也有意見,其實,我們真的沒有招她惹她,舅媽是那種典型的農村婦女中的厲害角色,有時候我都覺得大舅舅是粑耳朵,舅媽倒是很顧她的娘家人,好像只有她的父母才是父母,丈夫的父母就不是父母了,我在外婆家生活了三年後就回自己家上學了,後來,表姐考上了大學,外公外婆都很為她感到高興,我們是一天天的在長大,外公外婆卻是一天天的老了,現在兩個老人在家還種了地,去年還收了幾千斤玉米,這些年,都是外公的四個女兒每年都有給錢給他們花,小舅舅也給,但他是因為有兩個小孩在家外公外婆帶著,小孩學費,零花錢這些,所以,我覺得他寄錢是應當的,小舅舅這個人也沒什麼責任心的,反正就是那種很自私的人,什麼事都想要扯到錢上面去,因為我小姨條件要好些,所以小舅舅就老是打小姨的主意,大舅舅這些年,錢是給過,比如,過年了,外公沒錢了,就打電話給他要錢,他是答應了,明明是可以從銀行寄的,現在這么方便,但是他叫他的小姨妹(也和外公一個鎮)給到外公300塊,他這么做是什麼用意,無非就是想讓大家一個傳一傳的,說他給了老人錢花,真的,想起來就覺得他這種行為可恥,但是這300塊中,當時表姐考上了碩士,外公就給了200塊給她,後來又是過生,又給她100塊,差不多大舅舅給的錢就轉了到手,轉到他女兒手裡去了,小時候在外婆家,我們吃什麼她吃什麼,有什麼好吃的都是一起吃,從來沒有說外公外婆對我有什麼私心,都是一視同仁的,去年,大舅舅在鎮上買了房子,表姐也快畢業了,她學校離家也就一兩個鍾的車程,她回去的話都不會回去看外公外婆,倒是常大包小包提著東西去看她自己的外婆,偶爾回去一趟,外公外婆知道了,就會把家裡好吃的但他們平時不捨得吃的東西拿出來弄給她吃,留她在家住,她也不願意,總是嫌家裡臟吧,農村養了畜生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知道的吧,大舅舅和舅媽現在在廣東這邊做核桃生意,就是進些貨來自己擔著出去買,當然,進貨的時候好的進少一點,做個樣板,不好的就多進,給你看的當然是好核桃,但買給別人的就是鐵核桃,鐵核桃是吃不到裡面的肉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調包",從他們的職業來看,我想,你們就知道他們的心腸究竟好不好了,稍微有良心的人都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樣買的話他們利潤就高多了,我常在想,大舅舅舅媽是這個樣子,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的碩士表姐也如此呢,去年年底外婆過生日,她都沒去,她也在她鎮上的家啊,從鎮上到外婆家,走路20分鍾就到了,後來她說不知道外婆過生,也許是她真的不知道,但是她在父母卻是可以告訴她的,只因,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老人的存在,前幾天,外婆生病了,比較嚴重,幾個女兒知道後都往家裡寄了錢,現在她們正打算把外婆接到身邊照顧,兩個兒子有沒有寄錢或是打電話回家問候,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在我心裏面,我沒有舅舅,一個都沒有,說真的,我瞧不起他們,人家都說養兒防老,我有時候就想,為什麼外婆生下他們的時候不一屁股坐死算了,這樣的人含辛茹苦的把他們養大,外公外婆得到的是什麼,心酸啊,不氣他們已經就是好事了.
此生,最痛恨不孝敬老人的人,畢竟,老人沒有做對不起你的事.

❹ 古代不孝敬父母的故事

從前,有一鰥夫,歷盡艱辛將一對兒子撫養成人,並給娶妻生子。專不料,兒妻不賢屬;兒子不孝。可憐老人沿街乞討,衣食無靠,居無定所。後經一才人指點,讓其每時每刻攜其睡枕,保證其子對其友善。老人按其說而行,每晚必枕,甚至去如廁也帶之。此舉令其子媳大疑,以為枕內有巨寶,對其善之。時過數年,老人過世,其二子搶其枕,並撕之;磚塊落地,其子大悟,悔過不及。以醒後人。

❺ 古代不孝順父母的事情

李世民殺兄,囚父

從前,有一鰥夫,歷盡艱辛將一對兒子撫養成人,並給娶妻生子。不料,兒妻不賢;兒子不孝。可憐老人沿街乞討,衣食無靠,居無定所。後經一才人指點,讓其每時每刻攜其睡枕,保證其子對其友善。老人按其說而行,每晚必枕,甚至去如廁也帶之。此舉令其子媳大疑,以為枕內有巨寶,對其善之。時過數年,老人過世,其二子搶其枕,並撕之;磚塊落地,其子大悟,悔過不及。以醒後人。

古代的嗎?李元禮(619年-672年),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子。立為徐王。李元禮有3子,淮南王李茂性格酷薄,行為惡劣。父親李元禮卧病在床時,元禮寵姬趙氏貌美,李茂逼迫欲奪之。李元禮叱責李茂,李茂憤恨,屏斥李元禮的侍衛,斷絕了父親的葯膳。說:「既得五十年為王,更何煩服葯?」李元禮最終餓死,李茂後襲封父爵。上元年間,此事泄露,李茂被流放振州而死。

❻ 關於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子女贍養父母,那是無可爭議的事,但在淄博就有這么兩位老人,雖說是兒女不少,可真是盡孝道的卻沒有一個,萬般無奈之下,兩位老人將自己的親生骨肉告上了關於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❼ 關於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子女贍養父母,那是無可爭議的事,但在淄博就有這么兩位老人,雖說是兒女不少,可真是盡孝道的卻沒有一個,萬般無奈之下,兩位老人將自己的親生骨肉告上了法庭。考慮到兩位老人年邁行動不便和使村民受到教育的目的,法院還特意將法庭開進了當事人的村頭。

今年76歲的向兆剛和81歲的邢蘭英夫婦,是淄博市張店區中埠鎮大寨村村民,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如今人也老了,該是享享輕福的的時候了,可讓老兩口沒
想到的是,幾個孩子是個頂個的不孝順。

他們老兩口,吃不上,穿不上,就連喝水也成了問題,房子破了還得自己修。可這忍忍倒也罷了,可這幾個兒子隔三差五就對他們又打又罵的,他們實在是受夠這個氣了。從1986年到現在,兩位老人先後四次將五個兒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生活費,可大兒子向希福一直少給甚至不給,結果其他幾個兒子都跟著學。眼看歲數大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可兒子們絲毫沒有悔悟的意思,兩位老人只好第五次狀告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大兒子向希福卻提出了這樣的推脫理由:我從小落上了腰腿痛病,腰肌勞損,腳部骨折,多發部位骨折,現在更加嚴重,一直治療不好,就這樣為我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我現在不是不想養老人,但是我實在是沒能力了。

話是這樣說,但大兒子又不能提供有效的病歷證據,於是法庭對他提出的理由不予採納,合議庭當庭宣判,結果如下:

自2006年5月起,被告向希福、向希貴、向希榮、向希濤、向希勝、向希美每人每月付給兩原告贍養費50元,每月20日前付清。

除了支付相應的贍養費外,法庭還就六個子女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向老人繳納小麥、生活用煤、醫療費等方面作了詳細要求。

對於這樣的判決,大兒子向希福現在還是那句話:我就是沒有能力,我能力有限。

法庭判也判了,如果兩位老人的孩子不在規定時間內履行義務,兩位老人可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還有一件事
《湖南茶陵6個不孝子女竟叫母親住豬圈》,居住在茶陵縣舲舫鄉中洲村的共和國將軍譚家述的嫡親侄媳婦,雖有六個兒女,但卻常年居住在豬圈。幾個兒女都有閑置的房屋,而譚奶奶卻被兒女們安置在豬圈改造的小屋內,靠撿垃圾獨居
今年76歲的向兆剛和81歲的邢蘭英夫婦,是淄博市張店區中埠鎮大寨村村民,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如今人也老了,該是享享輕福的的時候了,可讓老兩口沒想到的是,幾個孩子是個頂個的不孝順他們老兩口,吃不上,穿不上,就連喝水也成了問題,房子破了還得自己修。可這忍忍倒也罷了,可這幾個兒子隔三差五就對他們又打又罵的,他們實在是受夠這個氣了。從1986年到現在,兩位老人先後四次將五個兒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生活費,可大兒子向希福一直少給甚至不給,結果其他幾個兒子都跟著學。眼看歲數大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可兒子們絲毫沒有悔悟的意思,兩位老人只好第五次狀告自己的親生骨肉。
山西永濟八旬老人王秀英兒孫滿堂卻孤苦離世,死前6天老人被7名兒女扔在醫院,無人過問。2006年12月8日,當地媒體報道了老人的遭遇,7子女仍沒人到醫院。此事,村傳鄉、鄉傳縣,引起當地輿論的一致譴責。2007年1月17日,山西永濟紀委對老人4個有黨籍和公職的子女分別給予處分

❽ 孝敬父母與不孝敬父母的古今中外的事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❾ 孩子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一位老人老伴去世,只剩自己一個孤老爺子,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在農村務農,老婆有點傻,過的不富裕,二兒子在外做生意,有些富裕,女兒經濟條件也不錯。

10年前老人得了腎炎,險些去世,是大兒子出錢到縣醫院治好的病,其他兩個分文未出,而且也不贍養老人,就這樣老大在經濟及其不好的條件下,大兒子獨自承擔了老人的贍養。

今年老人去世,其他的一個兒子和女兒去了,要大操大辦喪事,老大說不辦了,也不許可其他兩個人戴孝,自己找車到火葬場把老爸火化了,也沒買骨灰盒,拿一個塑料袋把骨灰裝回來,到自己的地里埋了,回來就串門去了,就當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

❿ 關於不孝的故事

家長楊某,自己吃過不少苦,現在生活好了,不願孩子再受苦,因此對孩子百依百順。溺愛不但使孩子缺少必要的磨練,且使孩子漸漸變得自私和無情。後果是什麼呢?請看發生在這家的一件真實的事:奶奶慶賀60大壽,全家歡歡喜喜,這時孩子急著想吃蛋糕,爸爸說:「等一等,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應該讓奶奶先吃。」孩子不滿意,犯了橫:「不讓我先吃,你們誰也別想吃」,說著一巴掌把蛋糕從桌上打翻在地。奶奶見狀傷心地哭了,說:「我愛你十幾年,難到你愛我一天也不行嗎?」這樣的孩子繼續慣下去,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會格在自私自利、冷配無情上,很難指望這孩子能夠孝順父母,甚至可能與父母對著干。

閱讀全文

與不孝順父母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嶽麓區有哪些敬老院 瀏覽:443
與退休人員活動報道 瀏覽:101
退休人員六安醫保個人賬戶查詢 瀏覽:648
總動腦容易得老年痴呆嗎 瀏覽:45
c1駕駛證體檢多少錢 瀏覽:857
社保到60歲上不到15年 瀏覽:680
社保辦退休沒有勞動合同嗎 瀏覽:374
夢見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 瀏覽:883
王牌對王牌王鷗對父母道歉多少季 瀏覽:676
老年痴呆不吃不喝眼睛睜不開 瀏覽:485
想上50歲舅媽 瀏覽:241
體檢為什麼要求下蹲 瀏覽:987
湖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713
老年痴呆掛牌 瀏覽:846
老人手機電板起鼓換一塊多少錢 瀏覽:865
梅州利民老年公寓 瀏覽:584
上海假日老年公寓 瀏覽:745
結束重陽節 瀏覽:308
退休人員可否當工會主席 瀏覽:48
離婚後雙方父母分戶要什麼手續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