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發布時間:2020-11-27 18:25:05

1.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費長房。

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磨破了無數雙鞋,翻過了無數座山,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費長房。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費長房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他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幾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告別仙長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沒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2)重陽節的神話傳說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一、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在嶺南一帶,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祭祀祖先,登高遠望,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地方人重陽祭祖的觀念正日漸淡薄。

3. 菊花的寓意是什麼

菊花的寓意如下:

1.象徵正直不屈。菊花又被稱為「黃花」,在古代中華民族中認為黃色的大地,因此黃色也是中色、正色。菊花凌霜而開,傲岸不屈,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正直不屈;

2.象徵吉祥長壽。菊花具「養性上葯,能輕身延年」之效用,被譽為「十二客」中的「壽客」。人們把菊花與其他音韻相同的花草、物象以及文字等相搭配,組成種種內涵豐富的「吉祥語」圖案,以點綴生活,求得幸福長壽;

3.象徵高雅純潔。屈原《離騷》有「西餐秋菊之落英」。白居易《詠菊》有「耐寒惟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都是以菊花比喻品行高潔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雅純潔的象徵;

4.象徵隱歸隱的悠然。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了隱士隱居在鄉野的悠然自得,常被後世所使用,因此菊花也象徵著隱士歸隱田園的恬靜愜意;

(3)重陽節的神話傳說擴展閱讀:

黃菊:飛黃騰達;白菊:哀悼、真實坦誠;紅菊:我愛你;翠菊:追想、可靠的愛情、請相信我;春菊:為愛情占卜;冬菊:別離;天人菊:團結;萬壽菊:友情。

4. 小頭菊花品種

菊花一直是人們喜愛的傳統花卉之一,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 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每年各大城市都會定期舉辦菊花展,展出各式各樣的菊花,一些不常見的品種也能在展期窺見。菊花生長旺盛,萌發力強,一株菊花經多次摘心可以分生出上千個花蕾,有些品種的枝條柔軟且多,便於製作各種造型,組成菊塔、菊橋、菊籬、菊亭、菊門、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懸崖菊、十樣錦、盆景等,形式多變,蔚為奇觀,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無數的觀賞藝術品。


菊花在秋季開放,故為秋的象徵,人們甚至把九月稱「菊月」,因為菊與「據」同音,「九」又與「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來象徵長壽或長久;並且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採的菊花更有意義,多用其精製菊花茶,更有人將這一天採的菊泡陳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壽」之意。

菊花經歷風霜,有頑強的生命力,高風亮節,因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中國北京 、太原、 德州、 蕪湖、 中山、 湘潭、 開封、 南通、濰坊、 彰化市市花,也是日本皇室的國花。下面我們來羅列一下菊花常見的品種:



百日菊:原產墨西哥,是著名的觀賞植物,有單瓣、重瓣、卷葉、皺葉和各種不同顏色的園藝品種。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用於花壇、花境、花帶和盆栽種植。



獨本菊:又稱品種菊,其實並非一個單獨的品種,只是普通的菊花在培育過程中,不進行摘心和剪除側枝,只留一個植株,集中養分供給於這株菊花,使其成為一盆一株、一株一花,且莖桿粗壯、花大色艷,底葉不落,富有光澤,能充公表現出品種的特徵,具有獨特的觀賞性的菊花。



多頭菊:又稱多本菊,一株數桿,每桿1花的單株盆栽菊。以花枝數目不同分為三頭、五頭、七頭或九頭菊,均取單數。



塔菊:(十樣錦)是將各種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黃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頂,讓其生長,在側枝上分層嫁接菊花,呈寶塔造型。各色花朵同時開放,五彩繽紛,非常壯觀。



大麗花:別名大理花、天竺牡丹、東洋菊、大麗菊、地瓜花,菊科、大麗花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花色花形譽名繁多,豐富多彩,不僅有紅、黃、橙、紫、淡紅和白色等單色,還有多種更為絢麗的色彩。按花朵的大小劃分為:大型花(花徑20.3厘米以上)、中型花(花徑10.1~20.3厘米)、小型花(花徑10.1厘米以下)等三種類型。按花朵形狀劃分為:葵花型、蘭花型、裝飾型、圓球形、怒放型、銀蓮花型、雙色花型、芍葯花型、仙人掌花型、波褶型、雙重瓣花型、重瓣波斯菊花型、蓮座花型和其他花型等11種花型。



小麗花:又名小麗菊、小麗花,屬菊科,具有植株低矮,花期長,是優良的地被植物,也可布置花壇、花境等處,還可盆栽觀賞或做切花使用。花色有深紅、紫紅、粉紅、黃、白等多種顏色,花形富於變化,並有單瓣與重瓣之分,在適宜的環境中一年四季都可開花。



翠菊: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100厘米。莖直立,單生,被白色糙毛。葉子卵形或長橢圓形,頭狀花序。花瓣有淺白、淺紅、藍紫等色。兩性花花冠黃色。瘦果長橢圓狀倒披針形,稍扁,花果期:5-10月。產於中國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以及四川省等。



金雞菊:原產北美洲。高可達60厘米,葉片羽狀分裂,裂片圓卵形至長圓形,頭狀花序單生枝端,外層總苞片與內層近等長,舌狀花黃色,基部紫褐色,狀黑紫色。瘦果倒卵形,7-9月開花。



孔雀草: 又稱為小萬壽菊,紅黃草,西番菊,臭菊花,緞子花,原產墨西哥。莖直立,分枝斜展。葉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單生,管狀花花冠黃色,瘦果線形,花期7-9月。



毛葉金光菊:又稱黑心菊,株高80至100厘米,全株被有粗糙的剛毛,在近基部處分枝。葉互生,莖下部葉匙形,長10至15厘米,莖上部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均全緣,無柄。頭狀花序單生,花徑10至15厘米。盤緣舌狀花金黃色,有時有棕色環帶,有時呈半重瓣。管狀花暗棕色,聚集呈半球形突起,直徑2至3厘米,高2厘米左右。花期5至11月。 黑心菊原產北美,耐寒性強,又耐乾旱,對土壤適應性強,管理較為粗放。花朵碩大,色彩鮮艷,花期又長,常作花壇、花徑材料,亦可盆栽家庭觀賞或作切花材料,5月開花,原產北美,耐寒性強,又耐乾旱,對土壤適應性強,管理較為粗放。



波斯菊:又叫秋櫻,秋英,大波斯菊,原分布於美洲墨西哥。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葉二次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或絲狀線形。頭狀花序單生;花柱具短突尖的附器。瘦果黑紫色,長8-12毫米,花紫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矢車菊:又叫藍芙蓉、翠蘭、荔枝菊,原產歐洲。高可達70厘米,直立,分枝,莖枝灰白色,基生葉,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總苞橢圓狀,盤花,藍色、白色、紅色或紫色,瘦果橢圓形,花果期2-8月。它原是一種野生花卉,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變大了,顏色變多了,有紫、藍、淺紅、白色等品種,其中紫、藍色最為名貴。在德國的山坡、田野、水畔、路邊、房前屋後到處都有它。它被德國奉為國花。



金盞菊:又叫金盞花、黃金盞、長生菊、醒酒花、常春花、金盞,原產於南歐,葉和花瓣可食用,作菜餚的裝飾。金盞菊株高30~60cm,金黃或桔黃色,筒狀花,黃色或褐色。也有重瓣(實為舌狀花多層)、卷瓣和綠心、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種。花期12-6月,盛花期3-6月。瘦果,呈船形、爪形,果熟期5-7月。



宿根天人菊:又叫車輪菊(江蘇)、大天人菊,原產北美西部。宿根天人菊株型低矮、生長迅速,花朵繁茂整齊,花色鮮艷,花量大,花期長,可成叢、成片地植,也可用於盆花栽培。高60-100厘米,花黃色,花果期7-8月。

5.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神話傳說(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來歷有很多,而最廣為流傳的是年獸。據介紹,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 「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的來歷:
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七夕節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負,連家產都沒得分,只留給他一條老牛,但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因為觸犯了天條,所以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負,所以決定要幫他。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山下有個湖,每天都有七個仙女到湖裡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出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答應了,兩人婚後生了一雙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老牛卻死了,在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這是它最後能留給牛郎的唯一一件東西。而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天庭後,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織女給抓回來,牛郎為了找回織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嚀,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們,此時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頭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在河邊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動容,所以特赦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於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一家渡河相會,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就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來歷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典故,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來,後羿娶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字叫做嫦娥。心術不正的蓬蒙前來偷師學藝,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後羿捨不得妻子,便將其交給嫦娥珍藏。蓬蒙趁著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威脅嫦娥交出此葯,情急之下,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後羿無可奈何,但是十分思念妻子,於是派人在後花園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百姓知道嫦娥成仙的消息之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於是,中秋節吃月餅也習俗也慢慢傳開了。

重陽節的來歷:
月初九重陽節稱重九節或節重陽佳節極豐富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起源於戰代原歡樂古萬物歸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力奇數陽偶數陰九奇數屬陽九月初九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我民重陽佳節歷著特殊情唐詩宋詞少賀重陽、詠菊花佳作唐代詩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李白《九月十即事》:昨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兩重陽

6. 關於菊花的資料

菊花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事實上,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第二點,菊花有很多好處。菊花可以清熱疏風,菊花清熱去火,因此很多人都喜歡用菊花泡茶喝;菊花也可以清熱解毒,由於菊花味苦偏寒,在各種瘡瘍腫毒的治療上面有著非常不錯的功效;菊花具有抗菌的作用,菊花揮發油,這種揮發油可以有效的抑制多種細菌的活性;菊花還有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菊花中含有一種叫做黃體酮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抑制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病症。

第三點,菊花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菊花是隱士的象徵,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者也」;菊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菊花凋謝的時候一般不會凋落花瓣,不會像桃花一樣,一片一片掉下來,落英繽紛的。故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這么喜歡菊花。

7.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義。

我國傳統節日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凝聚並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審美旨趣。在傳統節慶里,元宵觀燈、中秋賞月、鞭炮迎春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就是要竭力渲染和盡力營造合家團圓、普天同慶的精神文化氛圍,這是歷代先人們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產物。

(7)重陽節的神話傳說擴展閱讀:

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

1、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龍升天的節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

2、清明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3、重陽節

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4、元宵(正月十五)

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神話傳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騙阿婆退休金 瀏覽:37
南開區老年大學專業 瀏覽:202
孝敬父母的日記500字 瀏覽:319
太原富士康體檢費怎麼報銷 瀏覽:828
長壽牌人參果蕨麻多少錢一斤 瀏覽:426
參觀調研養老院 瀏覽:77
一千元體檢套餐有哪些 瀏覽:693
益陽敬老院圖片 瀏覽:564
國壽養老理財半年產品有哪些產品 瀏覽:777
老年大學第二課堂 瀏覽:283
景帝推行了什麼修養生息 瀏覽:115
感冒是怎麼引起的父母要重視起來 瀏覽:245
老年人的財產繼承 瀏覽:159
國家對健康養生如何規劃的 瀏覽:134
復興公園重陽節 瀏覽:543
龍族幻想老人與海如何觸發 瀏覽:257
生病養氣血的養生水用什麼 瀏覽:191
對母親一定孝順 瀏覽:505
南潯新辦養老院 瀏覽:183
縣城養老院收費是多少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