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熙的歷史資料
康熙: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
康熙修建了暢春園、承德避暑山莊、熱河木蘭圍場,他的孫子乾隆又繼續興修三山五園(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 五園: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也就是頤和園)這樣就把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推到了一個最高峰,清朝園林的興修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遺產。
承德避暑山莊這座比北京的頤和園大一倍的皇家園林,決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休息場所,它與木蘭圍場一樣是康熙政治大棋盤上的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風格修建的宮殿廟宇,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蒙藏等各種上層人物進入山莊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透過這一片片幽靜淡雅的山水人們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1)年號孝敬擴展閱讀:
歷史評價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
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稱之為「千古一帝」。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死後葬於景陵。景陵位於清孝陵東側一公里處,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築規制以孝陵為藍本,局部又有創新,如聖德神功碑亭內立雙碑。景陵的建築風格和喪葬形式為後世所效仿。景陵內葬康熙皇帝、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後和敬敏皇貴妃,共6人。
B. 清朝有幾個皇帝
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里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天聰)、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歷(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綿寧,後改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愛新覺羅(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源於早期女真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
清朝12位君主:
1、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
3、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4、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5、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6、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
7、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8、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9、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10、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11、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
12、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網路--清朝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