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舜帝是怎麼孝順他爹的——故事塢013
孔子給曾參說:「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親叫瞽瞍,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父親要使喚他,他總是在旁邊;但父親想殺掉他時,他卻每次都會想辦法逃掉。父親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會逃走。舜這樣做的結果,使瞽瞍沒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責,而舜也沒有喪失孝道。可你呢,父親大發雷霆時,你寧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盡了孝道,但萬一你被打死了怎麼辦?不僅會給你父親留下一輩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會讓父親陷於殺子的不義之中。有哪一種行為比這更不孝呢?」 曾子一聽,驚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頓悟了。 儒家最講究忠孝,曾子強調「事君能致其身」,忠誠的臣子要能夠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條件的,如果君主本身是糊塗蛋一個,是非不明,還要為他盡忠,那隻能是愚忠。這樣的做法,連他的老師孔子也是不贊成的。 可見,凡事皆有度,所謂「食人俸祿,忠人之事」,要對得起老闆給的飯碗,但責任也不是無限的,得懂得它的邊界,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② 舜的故事50字
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後,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後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遇到小過失就要嚴厲懲罰他。但舜卻孝敬父母、友愛弟弟,從來沒有鬆懈怠慢。舜非常聰明,他們想殺死舜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又總在旁邊恭候著。
有一次,舜爬到糧倉頂上去塗泥巴,父親就在下面放火焚燒糧倉,但舜藉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糧倉上跳下來逃走了。後來,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出一條通往別處的暗道。挖井挖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裡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從暗道逃開了。他們本以為舜必死無疑,但後來看到舜還活著時,就假惺惺地說:「你跑到哪裡去了?我們特別想你礙…」他們經常想方設法害舜,但舜不計前嫌,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後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後,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讓位於他,天下人都歸服於舜。
智慧小語: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要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贊賞。有這樣的胸襟與對道德的堅守,才能讓他有機會得到先王的賞識,成為受人愛戴的賢明的君主。
③ 舜和繼母,象間的神話故事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④ 舜的故事告訴我們了一個什麼道理
孝和德是我國的傳統的優良品質。它無時無刻地規范著我們的行為。自古以來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具有這些優良品質的人。二十四孝的主人公被代代傳頌。其中名列榜首的就是舜。
舜的童年是幸福的。可就在他五歲那年,遭遇了他一生最大的不幸:他生母捕魚時,突發洪水,被捲入河中,不幸去世。而父親也因病弄瞎了眼睛,後又娶了一個刁蠻歹婦。後母看舜非常不順眼,在有了自己的孩子象以後,更是對舜百般虐待。
然而舜卻對父母不失孝道,對弟弟也非常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時,及時逃避;稍有好轉,就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孝道,的確讓人敬佩。
後來,部落首領堯知道了舜的品行,便將大位禪讓於舜。舜當上部落首領後,他用品德感化人民,關心人間疾苦。他天天忙忙碌碌,卻還抽出時間回家探親。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體現出大舜的孝心和優良的品質。大舜的孝,感動上蒼!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也應當像舜一樣盡心盡力的孝順父母。即使不能像舜一樣做的那麼極致,但在家裡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幫著父母干。
比如說:擦地板,擦玻璃,倒垃圾,洗襪子等。給父母端杯水,為他們捶捶背。這些。做起來其實很簡單。但是,現在許多同學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渴了,讓父母倒水端到自己跟前。餓了,還要父母端過碗來。自己的東西自己不收拾,反而讓父母替自己收拾。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孝道么?這不是孝順!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含辛茹苦。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順父母,我們人類又怎能不孝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盡心盡力地孝順父母吧!
(4)舜的孝順故事擴展閱讀
舜的經典故事之堯舜禪讓:
《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後,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後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遇到小過失就要嚴厲懲罰他。但舜卻孝敬父母、友愛弟弟,從來沒有鬆懈怠慢。舜非常聰明,他們想殺死舜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又總在旁邊恭候著。
有一次,舜爬到糧倉頂上去塗泥巴,父親就在下面放火焚燒糧倉,但舜藉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糧倉上跳下來逃走了。後來,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出一條通往別處的暗道。挖井挖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裡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從暗道逃開了。
他們本以為舜必死無疑,但後來看到舜還活著時,就假惺惺地說:「你跑到哪裡去了?我們特別想你啊……」他們經常想方設法害舜,但舜不計前嫌,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後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後,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讓位於他,天下人都歸服於舜。
⑤ 舜的經典故事
舜作為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出生於公元前2100年左右,他是黃帝八世孫,名重華,字都君,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根據一些歷史傳說記載,舜有一雙重瞳,善於制陶。後來得到四岳的推薦,經過重重考驗之後才得到堯的認可,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位給他。
雖說關於舜辛勤勞作感動上天的事情只是以惡搞傳說,但關於「舜柯天子坐龍亭,天下百姓享太平」的民謠卻一直流傳下來了。據說歷山中依然保留著「舜帝躬耕處」、「避雨石」、「釘鈀印」等遺跡供後人瞻仰。關於舜耕的的歷史傳說最早出現於《墨子·尚賢中》:「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後來在諸子百家著述中,都有一些關於舜耕歷山的傳說。真正讓後人知道舜是在到西漢,太史公當時在《史記·五帝本紀》的整理與轉述,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關於舜的歷史傳說。
⑥ 歷史人物中的孝敬故事
1、孝感動天舜
孝感動天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
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賣身葬父董永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借錢,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
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
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3、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
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劉恆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
5、魯迅孝敬父母
魯迅一生剛正不阿,他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從不違心地屈從別人,唯有在家庭中他對母親妥協過。魯迅二十多歲時,母親做主給他定了親,並於1906年夏把他從日本召回來,逼他結婚。
魯迅對這樁包辦婚姻雖極為不滿,但又不願刺痛母親屢遭創傷的心,只好屈從了。魯迅曾說:「當時正處在革命時代,以為自己死無定期,母親願意有個人陪伴,也就隨她了。」
魯迅工作以後,首先在生活上給母親以關心和照顧,盡量使母親過得舒適、安樂一些。他在北京與母親同住期間,雖然工作忙,時間緊,但為了不讓母親感到寂寞,每天晚飯後都要到房間與她聊天。
平時,魯迅在出門之前,總要先到母親屋裡說聲:「阿娘,我出去哉!」回來後,也一定去母親處說聲:「阿娘,我回來哉!」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
⑦ 大舜的孝道故事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舜家境貧寒,幼年母親去世,後遭繼母虐待迫害,舜卻始終堅守孝道。堯帝聞後,將二女嫁與舜,考察其能力。舜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後堯帝禪讓,舜稱帝於天下。
舜(約公元前2287- 約公元前2067),軒轅黃帝八世孫。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冀州蒲阪諸馮[1]里姚墟(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人。中華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會後期東夷部落首領,「三皇五帝」之一。
生而重瞳,孝順友愛,善於制陶。得到四岳推薦,經過重重考驗,得到唐堯的認可與禪位(《竹書記年》和《韓非子》中並不記載為禪讓),建立有虞國,定都於蒲阪(今山西永濟市)。即位之後,虛懷納諫,懲罰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鯀)。
任賢使能,百業興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後稷主管農業、契主管五教),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首領。晚年聽從四岳的安排和建議,禪位於司空大禹,乘車巡行天下,卒於蒼梧郡,葬於九嶷山(零陵),謚號為舜,史稱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成為推動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時期的重要推手,成為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7)舜的孝順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大舜的文獻記載
《竹書紀年五帝紀》: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流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嚴刑罰,重禁令,而民歸之矣。
《二十四孝》舜也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動天」的主角。
《韓非子之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史記》: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⑧ 關於舜的神話故事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⑨ 舜的故事
舜的平生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山西運城市芮城縣東)耕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西永濟市首陽鄉)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宮廷政變,篡權奪位。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據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雲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但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咸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當比之時,「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並由禹來攝行政事。故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聖王。
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里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⑩ 舜的故事
1、舜的故事一
他的父母和弟弟,一聽到舜富了,就頓起不良之心,設計陷害,要把舜的財產奪過來。一天,他們借修倉庫為名,想用一把火把舜燒死在倉庫里。
沒想到舜穿的是娥皇、女英給他的風衣,舜從大火中飛走了。一天,他們又借掏井為名,想投石下井把舜淹死在深井裡;沒料到舜穿了娥皇、女英給他的龍衣,又從井底遊走了。
一計不成,二計失敗,他們又借吃飯為名,酒中下毒,想要把舜毒死;然而舜有蛾皇、女英保護,事先讓他服了仙葯,毒酒下肚,也安然無事。
2、舜的故事二
當舜五十歲時,堯帝把天下大事託付給他。他總攝大權,統領百官,作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向堯帝推薦了高陽氏蒼舒、叔達等才子八人,謂之"八愷"。
接著又舉薦了高辛氏伯奮、促堪等八位能人,謂之"八元"。這十六位賢人幫助他輔佐堯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舉賢任能的同時,又把使勢倚強、橫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懲處。
把號"窮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號"渾沌"的歡兜發配到崇山,把號"桃杌"的鯀囚貶到羽山,把號"饕餮"的三苗驅逐到三危(今甘肅敦煌),於是天下大治大安。
堯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對他進行考察、培養和試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這才把天下正式禪讓給他。
3、舜的故事三
舜做了堯的女婿,仍舊對父母孝順如初,可是這並沒有感化那班惡徒。後母見他成了家,有兩個漂亮的妻子和一群牛羊,國君還那麼看重他,心中萬分忌妒。
於是把象找來,母子倆策劃了一個害死舜的毒計。象早就對兩個美麗的嫂嫂垂涎三尺,所以母子一拍即合。晚上,狠婆娘跟瞎老頭一說,瞎老頭子心裡惦記著舜的財產,也點頭答應了。
一天,象來到舜家,對他說:「哥哥,爹叫你明天去幫助修修谷倉,別忘了早點來!」正在門前打麥的舜愉快地答應了。象走後,娥皇和女英忙從屋裡出來說:「不能去呀,他們要燒死你的!」
「怎麼辦呢?爹叫做事,不能不去呀!」舜有些為難。娥皇和女英想了想說:「不要緊,去吧!我們有一件繪著鳥形花紋的五綵衣裳,是當年九天玄女贈送的,你穿上它就可以化險為夷了。」
第二天一早,舜穿上五彩神衣,帶上工具便走了。幾個壞蛋見舜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來送死。心中暗自發笑。象在谷倉旁立起梯子,叫舜登上倉頂。
舜見上面確有幾處漏水的地方,就動手修補起來。這時象突然把梯子撤走,跟他母親運來一捆捆乾柴,把谷倉圍了個密密實實,然後瘋狂地將乾柴點燃,大火立刻熊熊燃燒起來。
舜在上面急忙大喊道:「爹爹,媽媽,你們這是干什麼呀?」後娘惡狠狠地獰笑道:「孩子,送你上天堂呀!你不是要做天子嗎?哈哈,哈哈……」
象一邊扇火一邊說:「你上天堂後,不用掛念嫂子,我會好好照顧她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瞎子瞽叟也跟著傻笑起來。
只有小妹妹果攵手沒有笑,站在遠處獃獃地望著。濃煙滾滾,烈火沖天。舜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逃脫了,心想:自己一向孝順父母,以德感人。
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現在卻要被大火燒死,老天太無情了!想到這里,他張開雙臂,仰天高呼:「天啊,救救我吧!」
說來也怪,就在他張開雙臂、露出綵衣上的鳥形花紋時,忽然在紅亮的火光中變成了一隻五彩鳳凰,嘎嘎叫著飛上天空。
惡徒們看見這情景,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那隻彩鳳凰落到舜的院子,又變成了身穿五彩神衣的舜。
4、舜的故事四
谷倉下放火燒死舜的陰謀沒有得逞,可是惡徒們還不肯罷休。經過一陣子密謀,又一個罪惡的圈套預備好了。這回是瞎爹親自出馬。
「兒呀,」瞎老頭子坐在舜的炕邊,用竹竿點著地,厚著老臉說:「前些天那回事,都是你娘跟你弟弟乾的,爹不知道,我把他們罵了一頓。」舜溫順的笑了笑,沒有作聲。
「這回爹又有事來找你了,爹院子里那口井多年不淘,水都不是味了,明天你去幫助淘淘。」「爹,你放心,明天我一定早點去。」
瞽叟走後,舜把爹來找他淘井的事,告訴了妻子。兩個妻子忙說;「不能去呀,他們要淹死你的。」舜說:「爹親自來找,怎好不去呢?」
兩個妻子商量了一會兒,說:「不要緊,去吧!我們有一件繪著龍形彩紋的衣裳。是當年東海龍王贈送的。你把它穿在裡面,遇到危險,脫去外衣,就可以出現奇跡了。」
第二天早晨,舜把妻子拿出的龍形綵衣貼身穿上,帶著工具去給爹淘井。幾個惡徒一看舜沒有穿紅紅綠綠的奇裝異服,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回叫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象拿來一條大繩子,系在舜的腰上,把他從井口放下去。剛剛放到井的中間,繩子突然被砍斷了,舜「撲通」一聲落進井底。
可是由於他早有準備,迅速脫去外衣,奇跡果然出現了:他立刻變成了一條金鱗閃閃矯健無比的游龍,從井中鑽入地下黃泉,然後又自由自在地從另一家的井口出來了。
惡徒們把繩子割斷後,便往井裡投石填土,把一口井塞得平平實實,又在上面踩了又踩。他們以為大功已經告成,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
5、舜的故事五
相傳上古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無錫斗山之下。斗山有舜帝美麗動人的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民間流傳曾在斗山躬耕,他辛勤勞動的精神感動了上天。
上天給他送來了風調雨順的天氣,還差遣大象為他耕地,燕雀為他銜谷播種。他愛護人民、造福於民:「潤天地、識氣象、憐眾生、護萬物、愛禽獸、睦友邦」。
倡導「天人協和、萬物共榮」之公德。舜還勤勤懇懇協助堯帝治理天下,埋頭辛苦工作28年,受到堯帝的信任和重用。
最後把他作為接班人,把部落聯盟首領(帝位)禪讓給舜,開創了上古史上所稱的「唐堯虞舜」太平盛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