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今天發工資了,想給一部分錢來孝敬父母。他們總是不需要 我很無奈,如何是好
我可以給你出主意抄,望採納!
這個很正常!我們這一代都經歷過這種報恩的心態!
但我給你個建議,你最好還是聽一下為好!
最好別剛開始掙錢了,每次發工資都給父母錢!最好的方式,剛開始第一個月給一下,感恩一下就好,重頭戲再後面!
把錢存起來等過年的時候一次性給!最起碼要以萬為單位!
以萬為單位給的錢,父母才會記住!或者叫想「忘」也不好意思忘記!😁
不明白吧!
除非你一直發現很順利,不需要他們幫忙或者不需要給你買車買房娶老婆出錢!😁
如果你不能保證,而且現實中百分之九十九做不到,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什麼後路?等你需要他們幫你的時候,他們說教你或者叫念叨你煩人的時候,你可以有適當的理由反抗一下!
經濟獨立在現在這個社會很難做到,經濟不獨立就要做好被數落的准備,這個很正常。但也要適當反抗一下,如果你只是平時每個月給點錢,到時候你會等到一句話「你多會給過我們錢,沒影響」!哈哈!
如果你存到過年,一次性量大一點,才有效果!😁😁!
聽我的沒錯!😃,不然有你後悔的時候!哈哈
㈡ 遇到懶的公婆真的很無奈苦了自己害了兒子遇到什麼事情還要我們給錢老公又是孝順兒子
世上什麼人都有,好吃懶惰,無情無義的……
遇到了,改變不了的,那就改變自己來適應身邊的人,身邊的環境
㈢ 完美告白女兒被拋棄,生母該不該原諒
作為母親拋棄孩子都會很傷心,乃至是一生的牽掛。
放棄孩子肯定當時有不得已的事情,萬般無奈之下的抉擇。
孩子原諒父母,孝敬他們吧,幾十年很快過去了,你長大了的同時他們老了,老人不容易啊!
㈣ 學歷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順父母嗎
學歷越高,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多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估計大家也發現了規律所在,但凡能扛起家國重任的,無一不是知識文化水平高超之人,文人會謀略,武將懂兵法。到了現代社會,雖然沒了過去的老一套標准,但社會的總體發展還是依靠知識分子們,高學歷的孩子就在其中。
然而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腦力工作者,當他把一天的大腦運轉都花費在工作或者學習上的時候,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分攤給父母了。下班寧願癱在床上,也不接受來自父母的噓寒問暖。
思想層次差距大,交流少
這時候有網友說了,父母的親情本該是治癒孩子疲倦的良葯,怎麼到你口中成了壓力般的存在了呢?這就說到了重點:隨著孩子學歷的提高,跟父母早已不在同一文化層面上了,思想和三觀上存在巨大差距,交流反而容易激發矛盾。
現實中,我見過太多因為學歷高就與年少同窗疏遠的案例,倒不是因為清高自傲,而是話不投機。哪怕是民國時期著名才女張愛玲,也曾直接對老友表達過「受不了跟你在一起總是聊過去,彷彿現在的我死了一樣。」
雖然親情要比友情粘度高,但隨著交流的減少,父母也會逐漸聽不懂或不明白孩子在想什麼,而學歷高、見多識廣的孩子,也會逐漸對父母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免被指責。久而久之,父母便會覺得孩子不孝順,其實孩子並非不孝,而是父母要求太高罷了。
離家遠,親情由濃轉淡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高學歷的孩子大多會就職於超一線城市,比如我表姐,就職於上海,一年最多回兩趟家,一次五一,一次十一,親情自然不勝以往。
都說距離會產生美,但對於親情來說,距離只會讓親情濃轉淡。對比之下,學歷不高的孩子不受專業限制,大多在父母身邊就能就業,也難怪網上都說「成績好的孩子是國家的」了。
㈤ 歷史上的孝敬父母的故事(20字)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㈥ 不是我不孝順,老年人有的時候真的很讓人無奈!
沒辦法,在他們那個年代吃不上好的。到現在肯定是想給你們買好多好吃的。與社會脫節了
㈦ 請問大家怎樣孝敬老人呢有時候真的很生氣和無奈
感覺還是順著老人點吧 如果知道他會生氣的地方 就盡量不讓他知道 他們那個年代估計你也有了解 不省沒辦法 習慣往往是難改的 而且老人也算是個好習慣啊 雖然很多現在人都接受不了 至少不是壞事 如果哪次避免不了了 就讓他說上幾句 說說也就沒事了 別反駁就行
㈧ 怎麼給岳母寫祭文
岳
母
仙
逝
祭
文
公元二〇xx年歲次壬辰,農歷八月初五日,不孝之婿xxx,
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岳母老人之靈前而哀曰:
岳母仙逝,將至耄耋。疾病纏身,無葯回天。
操勞一生,此刻得閑。逝者逝矣,存者徒悲。
嗚呼岳母!生於戰亂之歲,時值飢荒之年,歲月崢嶸,持家勞苦。
三子三女,繞膝環顧。終生勤勉,奔波勞碌。
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堅韌和愛,任勞任怨。
流水光陰年復年,仰望遺容空悲切,聲聲呼慈母,淚水依漣漣。
憶往昔——我岳母。
對上尊而有餘,對下愛之有加。相夫勤勉同心,教子嚴慈相濟。
睦結妯娌無爭,孝悌親鄰無怨。待人寬厚誠朴,為人正直清白。
修身恪於禮訓,持家勤於耕織。尤善縫補裁剪,手巧以舊翻新。
內外打理周致,嘉善百事皆順。言德以身示範,家風雅譽相傳。
勤育兒孫嘔心血,教輔晚輩有章篇。
人情鄉里顧周全,和睦鄰舍好人緣。
想現在——我岳母。
清福不得多享受,老來還被病來魔。突染怪病醫難治,一卧不起就三年。
思之哀至黯神傷,奈何兩世隔陰陽。念及慈母心悲痛,未得報恩欲斷腸。
前年岳母初染疾,意志堅強渾不懼,身心俱痛兒難替,尋醫問葯天天急。
人生七十古來稀,本地醫療水平低,兒女一心齊商議,到處找葯覓良醫。
草醫西醫兩三年,投人花錢又出力,無奈病重根難去,華佗在世也無計。
眼望岳母人消瘦,兒女心中很焦急,兒女孝媳勤伺應,穿衣喂葯都仔細。
為保媽媽少疼痛,千方百計操碎心,辦法想盡錢用盡,還是留不住媽媽的命!
岳母駕鶴游西天,百喊不聞似長眠,留下傷心一家人,留下兒孫夢魂牽。
閻王下詔,差來無常,岳母接旨,忙趕仙庄,丟兒丟孫,丟下姑娘,
空著兩手,去見閻王,,一命歸西,永不返陽,噩耗傳聞,誰不悲傷,
今晚祭奠,甚感凄涼,岳母啊!岳母,你在何方,千聲不應,四顧杳忙,
靈前哭祭,做點過場,生前不孝,愧覺悲傷,對靈祭奠,略表衷腸
嗚呼!
哀哉!
伏維尚饗!
20xx年x月x日
㈨ 兒子對父母不孝順,同時還在伸手花父母的錢,有錢就不回家,沒錢回來找各種借口要,讓父母無耐,該怎麼辦
子不教父之過,兒子今天的行為,父母是有很大的責任的!兒子對父母不孝順,同時還在伸手花父母的錢,這樣的兒子真是個畜牲!百事孝為先,父母撫養了我們,做為子女,應該好好贍養老人!現在兒子這個樣子,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再給兒子錢,狠下心來,把他趕出家門,讓他嘗嘗離家的滋味!一個人只有能獨立自主,才算真正長大了!
㈩ 老爸是個徹底的酒鬼,我該怎麼辦
說說我的悲慘吧。酒鬼父親是在我小時候印象,基本沒有對家裡做過什麼貢獻,全靠母親一人支撐,導致母親身體很差。初中畢業後靠打工幫襯家裡,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個人問題到二十八了才嫁給了一個二婚男人。到了婆家因為沒有陪嫁低人一等,(附註:打工攢了四萬元全部留給父母,助父母搬了回遷樓)。懷孕時前夫還挺照顧我的,生完孩子後,之前嗜賭的老毛病又犯了,男方父母也一直在護著兒子,我們母女生活條件很差。懷孕時裁開的褲子縫補起來穿,因為上火,乳腺炎孩子吃火奶一直拉肚子,孩子戒奶就出去打工,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了一些玩具跟戒奶後補充營養的奶粉後只剩下了三百元錢還被前夫一掏而空。孩子爺爺奶奶的不善待我不多說,只舉幾例,因為那不是義務。。記得一次低血壓四十至五十,人已經起不來了,前夫不歸家已經好幾天了,公公婆婆以為我裝病,無人問津,幸好樓下大夫上來招呼婆婆打麻將,才告訴公公帶上奄奄一息的我去了醫院,還是等到了第二天。後來得了膽結石,需要手術,(家裡的錢全都還了賭債,前夫的賭債公婆還得很是積極。)婆婆每次麻將回來就嚇唬我說手術需要割肉啥的嚇唬我。我雖說是小學文化,但不是啥都不懂的小孩子。這就賭氣回了娘家,這是離婚的導火索,中間種種,因為孩子小,不放心給這毫無責任心的一家人(起初是爭取孩子的,因為這給前夫下跪磕頭)所以離婚是又隔了幾年,種種,種種,說得毫無頭緒,個人是有些文筆功底的,可是這家裡的啰嗦事在筆下就是這個樣子了,事情太多太多,沒有主次,沒有邏輯。就說離婚後,父母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父親還要交社保,我一並承擔。在外打工的第一年,母親就患上了抑鬱症、焦慮症跟腦梗。我那個無能父親都沒有說帶上母親去趟醫院,是我感覺電話里不對勁才跑回來帶母親去的醫院,母親住院階段,一邊打工一邊張羅住院費,一邊犯著膽結石。接連幾年,父親今年開了養老金了,以為苦日子到頭了,可是今天九歲的女兒說頭暈(之前有過高壓一百的狀況),父親隨即就說孩子玩手機玩的,我說孩子血壓高,最高時一百,父親又說還一千呢!這話身為母親從孩子的至親口裡說出,絕不能忍!理論!嗓音越來越大,父親罵我不是人,是牲口!跟父親這樣講話!說我這性格跟誰都不行,難怪離婚!說人家退休了都出去旅遊,他還得照顧我們!父親退休後,我確實閑在家裡,學了一樣小時候的夢想,畫畫。我用忘恩負義形容父親不知道為不為過,可是這是我真實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