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有些人註定貧窮一輩子
劉友生善人講家庭倫常道,常常告訴我們,兒女就是父母的隱私。父母怎麼樣,兒女就怎麼樣。這對夫妻對老人這樣,你看他們的兒子將來能怎樣對他們?我覺得不用等將來,看現在就已經知道了,不是四十萬也砸不出個知足嗎?哪裡能好呢?劉善人說,對老人不好,養的兒女就是陰氣包,夠你受的。你看這對夫妻,上不能孝父母,下不能領兒子學道盡孝,自己一生苦不堪言,不是白來嗎?不是來時歡喜去時憂嗎?怎麼能對自己交代?
我們人啊,就是忙著錢袋,完全忘記了給自己福袋裝滿。有句話:和尚無福托空缽。我們人如果只有錢,福袋空空,我們一生都受不完的罪苦,享不到福,死不瞑目。你看多凄慘!
願天下人都記得自己的父母,都做孝順的兒孫。就是父母沒有你就會難過難活,要孝順父母,不可以忘記爹娘!
Ⅱ 之前看朋友圈發消息,他孩子學習國學,孩子也聰明孝順,我也想讓孩子學習國學,大家有什麼建議嗎
我只能提醒你,國學經典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要踏踏實實的做出來,才有用,否則背再多經典,頂多增加一點定力,對於孩子不會有大的改變,舉個例子,比如弟子規,要落實,不是死板的學每一條,而是結合現實的情況而活用,更重要的是你作為家長要先全部落實好,做出榜樣,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如果你自己做不好,反而要求孩子做好,孩子是不會信服的
Ⅲ 國學經典中關於孝順父母,感恩的語句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考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
孝親不教親生所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腹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
翁婆身上能盡孝雙落孝來又落賢
和睦史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站高孝路寬
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富貧孝菽水可承歡
貧孝孝中有樂趣富孝孝中有吉緣
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清天
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
親在當孝不和孝親歿知孝孝難全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予心酸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
賢孝子孫錢難買著孝買來不用錢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材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
孝子在世聲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
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
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Ⅳ 怎樣真正地去實踐孝道呢
中國自古最是講究孝道,在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更加應該把這一理念貫徹實施下去。在子女和父母交談的時候,要保持用尊敬的語氣說話,多用敬語,即使父母的某些話語和行為有所偏差,也能保持理解寬容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委婉的語氣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間接的提醒他們。忌諱對父母冷言冷語甚至淡漠不理,大吵大叫。
其次做子女的要多關心父母的衣食住行,在他們年邁以後,要定期給予其贍養費,最好能接到身邊來一起住,近身照顧著。而且在父母身體有病痛的時候,能夠不藏私心,慷慨無私的為他們去治療。
最後陪伴是最大的孝順,雖然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但是也要經常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爸媽,陪他們說話聊天,關心其生活起居,讓他們快樂無憂的度過晚年。
Ⅳ 搜集有關「孝順」的國學知識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