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的孝敬父母的故事(20字)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Ⅱ 五十以後的人要想子孫孝順,家庭和諧,需要做到哪些
很多老人都會感慨,自己老了已經不中用了,而且動不動就受到別人的嫌棄,這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失落。其實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此時身體機能就會逐漸退化,對於兒女的依靠往往會不斷增多,然而不少老年人認為自己與兒女之間存在代溝,因此寧可一個人生活,也不願意兒女住在一起。現實中有不少老年人不受兒女待見,到了老年之後討人嫌,其實主要在於老年人沒有做好這幾點,如果能牢記這幾點,兒女往往非常孝順,晚年也會過得幸福。
Ⅲ 關於家庭和睦,孝順的對聯有那些
上聯:山青水靜吉善地 父耕母織子成賢
下聯:向陽人家喜新天 福廣祿多永平安
橫批:盛世豐年
義方教子,梓里聲名勤為德;
大志興家,穎川父母壽乃康。
出句典故,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三字經上有。橫批:恩父謝母天倫樂
上聯:金屋和暖家有道
下聯:玉書雅順人敬孝
橫批:樂善施好
上聯:女無不愛,媳無不.增,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 下聯: 妻何以順,親何以逆,願爾輩人子.將一點順妻之意以順母。 上聯針對婆媳、母女關來而進言.把那種寵女虐媳的舊俗披露得淋漓盡致,規勸每個當婆婆的將心比心,要像對待女兒那
Ⅳ 貧賤不能移的名人事例
1、晉陶淵明窮得來甚至討口乞酒,也不向司馬氏集團低頭折腰。
2、北宋范仲淹幼年家貧,靠給老師打柴以求得讀書機會,一日兩餐稀粥,也不忘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而發奮攻書。
3、現代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關於家庭孝順的作文
孝順,這個詞在我們生活非常熟悉每天都聽到看到感受到。提到它,我們總會不由自主的與老人長輩聯繫到一起。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理所當然應盡的義務和品德。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做到「孝」了么?知道孝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順」呢?
記得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新聞。一個已被父母養育到大學畢業的男士,因爸爸媽媽沒能給提供首付買房竟刀捅父母致母親死亡。我想每個看到這篇報道是心裡都會非常很震驚?不能理解這個學生,這是生養我們的父母,多麼可怕怎麼忍心做出這樣的無德無孝殘忍之事?沒有房基礎差去工作奮斗么怎麼可以去傷害父母?光想去啃老以後又給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榜樣?如果這個學生以後還在社會上工作生活,試想他還有自己在空間么?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敢傷害,那麼他還會對誰好呢?哪家工作單位敢用這樣的人,又有哪個人敢和這樣可怕的無情義的人交朋友?他怎麼可能會有「順」這個詞?沒有了「孝」做人的根本,他不可能有「順」啊!
當然,如果社會上到處充斥這樣的例子,那麼我們的環境就太不容樂觀暗無天日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很多,有王祥的卧病求鯉、漢文帝的親嘗湯葯等。現在令我們感動的很多,2011感動中國的臨汾女孩孟佩傑12年照顧繼母的感人故事,上大學也沒放棄帶上繼母。這美好的孝道品德在市民中建立起很高的威信良好的形象,每周都有好心人去幫她照顧母親,聽說沒畢業就有學校提前申請要她這樣品德的學生去工作。是啊,誰不願和善良的有孝心的人在一起,因為那份感覺是溫暖的向上的,有孝心的人也許做不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會處處得到他人的關心支持「順」的方向會也會屬於向他!你信么?
孝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善念,百善孝為先!古人說「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就是老天爺都會保佑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做事能不順么?
曾經聽人說過,如果把人比喻成一顆大樹,父母是我們的根,要想這顆樹枝繁葉茂,必須要養育好根!說得多好!我們中國有5000年傳統文化,我們常讀的《弟子規》也把「首孝悌」作為第一條,這是指導我們的言行的寶典和根本啊!孝順孝順有「孝」方可「順」,我們要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有品德的人,我們都希望人與人之間生活在一個溫暖的有人情味的環境里。那麼做一個孝順的人,這是我們的根本,是必須的!
Ⅵ 養兒防老,但是現在大部分兒孫不孝順,導致老人老無所依。當今社會問題有機構可以解決嗎
我國法律規定,兒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如果兒女不盡贍養的義務,父母有權上法院控告兒女。法院會依法強制兒女盡贍養的義務。然而不到撕破臉的程度,哪位父母願意將兒女告上法庭?父母不告,其他人除了勸說與道德譴責,卻無權力處置。這種現象的產生是這些年來教育的失誤,不只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社會教育。社會風氣的惡化,社會道德的頹廢,使得許多社會丑惡現象讓人扼腕。一些人良心泯滅,眼睛裡只有錢,只盯著個人自己的利益,忘卻親情,也沒有真正的友情愛情,人不如獸。這是多麼可悲,多麼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