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 菊花主題詩詞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
【唐】司空圖
菊開猶阻雨,蝶意切於人.亦應知暮節,不比惜殘春.
孟浩然《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 重陽節活動主題怎麼寫
重陽節,尊老敬老,我們在行動
3. 重陽節的主題思想內涵
重陽節在歷經兩千多年的形成、演變、發展的漫長過程中,緊緊圍繞健專康平安、洪福長壽、趨吉避邪屬這一企盼美好未來的主題,演奏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主旋律。重陽文化作為我國民俗文化的瑰寶,其內涵豐富而博大精深。
4. 重陽節活動主題
砸金蛋,慶重陽,贏神秘大禮
首先活動之前做些宣傳,比如發些傳內單,活動最好在人多的室外舉容行,這樣就更容易吸引人氣
砸金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互動性,也有新意,當然也就能吸引大家的好奇目光,一個好的主持也是少不了的,還有配合適的背景音樂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這個活動適用性很強,不僅僅能促使銷量上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知名度和口碑效應的提高。
「金蛋製作」可以直接去北京華企京晟貿易有限公司旗下的「金蛋網」
他們是央視的金蛋製作的供應商,我們也和他們一直合作,服務很不錯。
5. 重陽節活動主題標語
重陽節活動主題標語:
1、做好老齡工作,構建和諧美好新姜堰。
2、落實老年優待政策,保障老人合法權益。
3、關心老人,關愛老人,關懷老人。
4、尊老、敬老、養老、愛老、助老。
5、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6、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7、重視老齡問題,提高社會意識。
8、老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發展。
9、完善老年服務功能,優化社區生活環境。
10、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6. 醉花陰重陽佳節的三大主題活動分別是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裡。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歷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里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蒙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裡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里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像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里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里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7.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有哪些
古時候的重陽節習俗,有哪些流傳至今?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
到宋代,賞菊成為一時盛舉。屆期,無論皇室貴戚還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賞玩菊花。文人士子們還舉辦社交宴樂性的菊花會,賞菊吟詩。不過,其中規模最大,氣象最盛的當數宮廷賞菊:「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節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有的地方重陽前後要舉行菊花大會。人們來來往往傾城出動觀看菊花,熱鬧空前。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過重陽節還有些獨特的過節風俗。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各位看官,你說呢?
8. <<採桑子 重陽>>的主題是什麼
採桑子重陽
【鑒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自戰國楚宋玉《九辯》以來,悲秋就成為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主題。而前人以九九重陽為題材的詩章詞作,則更借凄清、蕭殺、衰颯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諸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悲」等等,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寄寓傷時憂國的凄愴痛楚,或傾吐落拓失意的抑鬱苦悶,或抒發獲罪被貶的萬端感慨,皆「婉轉附物,招悵切清」。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貨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難老」並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並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於對宇宙、人生的清理並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恆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身逢亂世的詩人,往往借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之情,即菊花是作為戰爭的對立面出現的。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這「黃花」既非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懷」的庭院盆景,而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綻黃吐芳的滿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質朴卻生機蓬勃,具有現實與象徵的雙重性,帶有賦而比的特點。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於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於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盡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事業聯系在一起的,他們並不嘆老懷悲,蹉跎歲月,虛擲光陰,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革命而戰,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此情豪邁異於東風駘盪、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雲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