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李清照

重陽節李清照

發布時間:2020-11-27 10:47:16

1. 有哪些詩詞句寫重陽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應該是所有寫重陽節的詩詞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了,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才17歲,當時的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王維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二、《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這首詩的解析可參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兩首正好可以參讀。


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公元699年,時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寫的《斗雞檄》觸怒高宗,被趕出沛王府,於是年六月遠游到了西蜀。同一年,盧照鄰來到益州新都任職,是年秋,盧照鄰從益州來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與王勃、盧照鄰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王、盧的這兩首《九日》詩,雖然構思相似,但王勃表達的是他對南方生活的厭倦,而盧照鄰表達的是人不可北歸的鄉思。

四、《浣溪沙·重九舊韻》(北宋·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這是蘇軾在九月九日與楊繪(字元素,蘇軾好友)分別時寫下的送別詞,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寫離愁別緒。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幾多時光,這一次分別之後,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間充分表露了對相逢短暫、後會難期的悵恨。


五、《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公元845年,張祜來池州拜訪杜牧,他們倆都懷才不遇,同命相憐,所以在九九重陽這天同登齊山,感慨萬千之下作了這首詩。

六、《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由詩題可知,這是李白在重陽節後一天龍山(在今安徽當塗縣)登高時所作的。而其實在前一天,也就是九日重陽節當天,他已經登過一次龍山了,因重陽節有採菊宴賞的習俗,所以他才感嘆菊花連續兩天遭到採摘。這其實是李白聯想到自己兩入長安都遭到政治上重創,有感而發的。


七、《採桑子·九日》(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公元1682年八月,28歲的納蘭性德與郎談出使梭龍(今黑龍江),使至塞外,正值九九重陽,自然佳節思親,倍感形單影只、孤獨寂寞,於是寫了這首詞以寄鄉情。

八、《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這是白居易晚年在一個重陽日與客飲酒賞菊有感而作的,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白居易能隨時留心觀察生活,他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叢白色的,然後由花聯想到酒席上相似的情形,將自己喻為白菊,比喻自然貼切,頗有情趣。


九、《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於南渡之前,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18歲的詞人嫁給了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的重陽,所謂逢節倍思親,她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十、《採桑子·重陽》(近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1929年,毛澤東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農村,一邊養病,一邊領導地方土地革命斗爭。這一年的重陽,他來到上杭,這時的閩西山區,黃色的野菊花競相開放,面對怒放的野菊花,他寫下了這首詞。

2. 仿照李清照的詞《醉花陰》寫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詞

仿照李清照的詞《醉花陰》寫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詞
秋風細雨夕陽後,莫共昔日愁。重陽佳節到,寒露西風,夜半孤船到。
稀雲殘霧又白晝,檀枝化金縐。且把東風誤,對月獨酌,把離愁浸透。

3. 重陽節的來歷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4. 李清照的《醉花陰》中,『佳節又重陽』的『重陽』除了指重陽節,還指什麼

"佳節又重陽"中的重陽只是指重陽節的意思。
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周易》以「九」為陽數,日月皆值陽數,並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尤其是結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5. 醉花陰 李清照 佳節又重陽的又字說明什麼

表明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詩詞彷彿就是一部自傳,展現著她人生的各個階段。李清照的才華,是許多飽讀詩書的男子都比不上的,她的丈夫趙明誠常常想與妻子一較高下,傳聞婚後不久,二人無奈分隔兩地,恰逢重陽佳節,李清照思念丈夫,於是寄去一首《醉花陰》,趙明誠讀後頓起比試之心,連作數首《醉花陰》,卻沒有一首比得上李清照這首。
此時為秋季,顯然這是一個陰天,從早到晚天空都陰沉沉、霧蒙蒙的,詩人心中本就煩悶,在此天氣之心更覺壓抑,她待在屋裡,一個人百無聊賴,半卧在帳中,看香爐中的煙裊裊升起,獨自出神。「佳節又重陽」,又是一年重陽,在古時,重陽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他們常常會約上親友們一同登高賞菊,飲酒作樂。
詩人在此,對比自己現在的孤獨處境,暗示丈夫不在身邊,就算重陽也失去了樂趣。「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天氣轉涼,詩人孤枕難眠,秋風的涼意,透過窗子,一直傳到了她的心裡。

6. 李清照《醉花陰》中哪句表明此時的重陽佳節和以前不同

佳節抄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襲初透。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銷金獸 一作:消金獸)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7. 李清照有描寫重陽節的詩嗎

有。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別愁;

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尤其是結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7)重陽節李清照擴展閱讀:

原文: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作者: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涎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8. 李清照的醉花蔭

是醉花「陰」吧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一】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裡。「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節倍思親」呢!「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又會有什麼感觸!「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吧,李清照在屋裡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像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賞析二】

李清照的重陽《醉花陰》詞相傳有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見《元伊世珍?琅嬛記》)。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它說明這首詞最好的是最後三句。

現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薄霧濃雲」是比喻香爐出來的香煙。可是香霧迷朦反而使人發愁,覺得白天的時間是那樣長。這里已經點出她雖然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佳節又重陽」三句,點出時間是涼爽的秋夜。「紗廚」是室內的精緻裝置,在鏤空的木隔斷上糊以碧紗或彩繪。下片開頭兩句寫重陽對酒賞菊。「東籬」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人比黃花瘦」的「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菊)有黃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從開頭到此,都是寫好環境、好光景:有金獸焚香,有「玉枕紗廚」,並且對酒賞花,這正是他們青年夫妻在重陽佳節共度的好環境。然而現在夫妻離別,因而這佳節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離愁別恨。全首詞只是寫美好環境中的愁悶心情,突出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寫,目的是加強刻畫她的離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並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

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態的「簾卷西風」,這以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後才出現。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後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確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里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9. 李清照的《醉花陰 重陽》如何鑒賞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中借描寫重陽賞菊委婉曲折地表達了閨中寂寞和離情,展示出詞人的內心世界,流露出她對愛情的嚮往,客觀上具有沖破封建牢籠、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意義,全詞委婉含蓄、溫和優美,透露出詞人與丈夫暫時離別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
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
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
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上片與秋涼情景。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令:「佳節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重九感懷。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系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果。
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於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後,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並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雲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莫道」一句,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環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李清照的重陽《醉花陰》詞相傳有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見《元伊世珍·琅嬛記》)。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它說明這首詞最好的是最後三句。

現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薄霧濃雲」是比喻香爐出來的香煙。可是香霧迷朦反而使人發愁,覺得白天的時間是那樣長。這里已經點出她雖然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佳節又重陽」三句,點出時間是涼爽的秋夜。「紗廚」是室內的精緻裝置,在鏤空的木隔斷上糊以碧紗或彩繪。下片開頭兩句寫重陽對酒賞菊。「東籬」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人比黃花瘦」的「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菊)有黃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從開頭到此,都是寫好環境、好光景:有金獸焚香,有「玉枕紗廚」,並且對酒賞花,這正是他們青年夫妻在重陽佳節共度的好環境。然而現在夫妻離別,因而這佳節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離愁別恨。全首詞只是寫美好環境中的愁悶心情,突出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寫,目的是加強刻畫她的離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並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

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態的「簾卷西風」,這以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後才出現。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後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確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里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10. 李清照的醉花蔭的簡解釋一下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注釋
雲:《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裡。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歷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里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蒙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裡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里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像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里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里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李清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養老金最低多少 瀏覽:624
補繳養老金包含績效工資嗎 瀏覽:154
父母為工資翻臉怎麼辦 瀏覽:528
中國怎麼過重陽節 瀏覽:902
歐美國家老人退休能有多少錢 瀏覽:781
為什麼體檢會有心跳 瀏覽:290
養老金低怎麼辦 瀏覽:970
體檢五官晶體是什麼 瀏覽:692
辦保險體檢是在哪裡做 瀏覽:563
老年人異味重 瀏覽:706
老人跌傷疼痛怎麼處理 瀏覽:535
重陽節賞菊作文結尾 瀏覽:990
教育局團委重陽節活動 瀏覽:134
鄭州市市養老金計算基本工資 瀏覽:570
父母離異的學生該如何治癒 瀏覽:365
空竹老年人注意事項 瀏覽:522
怎麼查詢自己的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瀏覽:904
給老年人送紅包多少合適 瀏覽:49
黑龍江每月幾號發退休金 瀏覽:605
約女朋友的父母見面怎麼說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