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下崗職工退休後有企業年金嗎

下崗職工退休後有企業年金嗎

發布時間:2024-11-11 15:49:19

❶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我認為,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那麼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數計算,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具體講,既有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資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與解讀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從表面上看,養老並軌改革以後,機關事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是大體統一與基本相同的。但是,實際上的差異與區別,仍然是十分明顯與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雙軌制,造成並導致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終存在,實質並軌的預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視同繳費指數上的政策分野,導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基本養老金計算與核定結果上的落差不斷加劇,差距鴻溝越填越大,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值,繼續幾十年一貫制,仍然按照整數1在忠實地執行著。

再分析與解讀機關事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機關事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在明顯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之中。而且,實際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大大高於企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而由於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決定與形成機制,與企業效益密切關聯。而機關事業的工資收入來源渠道,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責買單。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工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並導致機關事業退休養老待遇上的「多繳多得」。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城鎮職工社保,但兩者在待遇上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繳費不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但繳費檔位一樣,最低標準是60%,最高標準是300%。最低繳費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佳,職工工資水平較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都比較低。比如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上下。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享受的是財政撥款,從業人員的工資有保障,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都比較高。比如繳費基數平均都在100%以上。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上的差別,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自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養老金的構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為了不讓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把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並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基本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企業單位由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幾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養老金的構成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退休時,社保局根據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數據,統一套進養老金計算公式,一項一項計算出養老金待遇。而10年過渡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他們退休時要採取新辦法和老辦法對比的方法計算養老金,限高保底。由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總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養老金構成、養老金計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會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當然,這些問題國家都正在逐步解決。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逐步縮小的。

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之所以遠低於機關公務員,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 繳費的時間短很多 ,二是 繳費的金額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項職業年金 。

2014年之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職工一樣開始繳納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

只不過,由於參保人群的不同,被細分為 企業職工 基本養老保險和 機關事業單位 基本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基金 分開建賬、分開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質都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兩種保險的 繳費模式 是一樣的,都是用人單位(機關或企業)和個人一起繳納,用人單位的費率是16%,個人是8%。並且,個人帳戶的金額都由個人繳費形成,機關公務員並沒有額外的補貼。

第二,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機關公務員, 繳費基數都有限制 ,既不能選擇很高的繳費基數,也不能選擇很低的繳費基數。

目前,兩種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資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那麼繳費基數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職工的工資很高,達到3萬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繳納。

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 社會 公平,避免基本養老金拉開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養老金都由 基礎養老金 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計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樣的。繳費年限越長、平時繳納金額越多,最後的待遇就越高。

綜上所述,兩種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但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況確實存在,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下三點:

雖然公務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職的公務員的工齡是可以 視同繳費年限 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默認你在2014年之前也繳費了。

因此,公務員的繳費年限是很長的,按照20多歲入職、60(55)歲退休,繳費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短很多:

1、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繳就不繳。

2、有些員工參加社保的意識不強,認為社保沒什麼用,自己不願意繳納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資。

3、雖然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但待遇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個人的付出增幅,導致有些員工繳足15年後就不願意再繳了。

因此,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低於機關公務員。

上面也講到了,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一般都給員工選擇 最低的繳費基數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企業都是按照3600的標准給員工繳納社保,哪怕員工工資1萬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高 科技 企業、國企外,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而機關公務員就不一樣了,會按 實際的應發工資 進行繳納。假如上一年度的個人平均工資是8000元/月,本年的繳費基數肯定會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計入繳費基數的地方津補貼)。

而繳費基數越大,計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最後每個月能拿到的基本養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機關公務員都是有補充養老保險的,就是所謂的 職業年金 ,這是國家 強制建立 的,每個月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12%計入個人賬戶,到退休的時候按照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得到的金額按月領取, 領完為止 。

而企業職工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所謂的 企業年金 ,但不是國家強制建立的,只是 鼓勵建立 。

絕大部分企業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掏錢幫員工增加這項福利。

據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級市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國,截止2020年也僅僅只有2700多萬企業職工參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央企(國企)、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

因此,與機關公務員相比,企業職工少了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每個月要相差兩三千元。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和機關公務員的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養老待遇確實相差甚遠,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

不過,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方設法逐步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待遇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我們可以發現 養老金差距確實可以體現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上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計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還額外多了一項 職業年金

多出來的職業年金部分,是補充養老機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由於企業年金的建立是企業自主為主,所以很多私營個體企業時沒有這樣的制度的。 如果沒有年金制度差不多養老待遇會減少約1/4到1/3左右

(年金制度可能由於個人比較長壽,領取完以後就沒有了,這一點跟養老保險是不同的)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乃至全國都是一樣的。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社平工資掛鉤 。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來說工作時間長,繳費年限長;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跟積累有關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積累的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由於繳費年限短,確實這一部分待遇趕不上企業職工。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也是如此。

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根據職務級別核定,一般超過1。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一些地區直接按照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養老制度僅僅是國有企業擁有。私營、外資經濟和個體勞動者是不享受有關退休待遇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將這些群體納入養老保險。 這個時間是1991~1995年。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的繳費年限比較短,而且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也低。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時間越來越短。 最終全部轉化為實際繳費年限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會完全相同 ,只不過會多了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是屬於一類較好的工作崗位,就跟各個互聯網大廠和金融企業一樣,工資高、福利好。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這樣的,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與的都是職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等來計算養老金的,當然,對於2024年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計算方面會採取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這就跟企業退休職工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可否認,企退人員跟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多數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養老金差距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相對比較長,而且繳費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基本的養老金,還有職業年金等補充性的收入,整體的養老金水平就會比較高。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企業職工社保和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並軌以後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運轉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他們按規定交納了養老保險並購買了職業年金的企退人員養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養老金並不比同職級同工齡的公務事業人員的養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養老金比較少的主要是第一種單位沒有按規定給職工買養老保險。為了節省開支,給職工按最低檔給職工買的養老保險。即按當地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買的養老保險。而公務事業人員是按社平工資百分之百繳納的視同繳費給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當然這個視同繳費的錢是由原單位出。如各鄉鎮公務員的養老金由各鄉鎮財政負擔。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繳費而比公務事業百分之百繳費,這里養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時公務事業幹部基礎工資也比企業職工的基礎工資也更高。他們的實際繳費是按在冊工資(包括績效工資)繳費。他們的實際交費高於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有的達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種養老金計算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下崗職工繳費也比公務事業少繳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員也比公務員要少百分之四十的養老金

應該是企業人員貢獻小,事業人員貢獻大,網上有人就是這么說的!我想想可能就是這樣的原因吧!

企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應與同時期機關事業單位,且由國家財政代繳的養老費,同一水準。

企業和事業社保現在早已經並軌,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差距那麼大呢?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首先是基礎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統籌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納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後除以200,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當地社平工資。

比如當地社平工資8000,A事業單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業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統籌養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統籌養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統籌養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關鍵點在於繳費年限和比例。

然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A和B都按照60歲退休,計算公式是余額 139。A的余額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個人余額8000 0.6 0.08 12 15 69120,個人養老金為69120 139 497。

最終事業單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養老金;企業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養老金。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A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首先繳納年限A是B的2.67倍,繳納費用A是B的5倍,綜合A交了B的13.3倍的養老保險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充分提現了基礎養老保險的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政策。

PS:部分事業單位除了基礎養老保險,還會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但是大部分企業不會為職工交,這也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距大的一個原因。


❷ 退休後,是企業年金給的錢多,還是退休金給的錢多

退休以後是企業年金給的錢多,還是退休金給的錢多呢?這個問題我們很肯定地告訴大家。退休金的待遇是要高過企業年金的待遇的,因為退休金才是我們主要的一個養老金的收入,而企業年金是作為補充養老金的收入來輔助養老金待遇的,所以說企業年金一般是沒有退休金的待遇高。


退休金數額比年金多,但是投入產出比例能低一半,但是這兩者並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而是兩者都可以兼備到問題。如果企業有年金的話,無疑是給員工更好的晚年保障,也給企業增加了競爭力和凝聚力。

❸ 我在今年2019年伊始的一天偶然看到則關於「下崗職工養老保險」方面的消息,大意是下崗職工年

我國養氏豎慶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義與方向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高愛娣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點,妨礙了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人員流動,不能有效發揮社會互濟功能,也不能有效應對養老保險面臨的財務困境。因此應藉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重構中國的養纖隱老保險制度,打破城鄉界限和職業界限,建立基於國民身份的單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009年新年伊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啟動的消息。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基於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推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破除社會保障制度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人人皆有保障,才是改革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
一、現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構成復雜、模式多樣,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兩大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又分為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兩種,共計有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農民工四種養老保障模式。這些養老保障模式費用來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獨立,缺乏銜接,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點。「碎片化」的制度設計,無助於體現公平公正,妨礙了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人員流動,不能有效發揮養老保險的社會互濟功能,也不能有效應對養老保險面臨的財務困境,革弊圖新已呈必然之勢。
(一)「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導致待遇差距。
至上個世紀90年代,企業完成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則未列入改革范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依舊由國家財政完全撥付,從而形成了養老資金來源上的「雙軌制」。企業職工的殲握養老保險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企業繳費一般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養老金與當地社會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掛鉤: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費用是由國家和單位負擔,個人不繳費,養老金標准以本人工資為基數,按工齡長短核計發放。養老金的繳費和發放體制上存在的「雙軌制」,導致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差距逐漸拉開,退休前收入基本相當的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退休後的收入差距可能相差兩倍甚至更多。事業單位職工特別是公務員養老被視為「游離」於社會保險制度之外,而享受另一種「超穩定」、「超水平」養老方式的特殊群體。處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制邊緣的農民工養老,由於繳費門檻高、跨區域轉移難及15年的繳費年限等政策限制,一直存在參保率低、退保率高等現實問題,實際上根本起不到養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國參加城保的農民工2416萬人,只佔在城鎮就業的2.3億農民工的17%。
(二)「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淤塞了社會成員的職業流動。
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公務員在養老保險制度上的差別,不僅導致了他們退休後的待遇差距,還在相當程度上淤塞了這兩類職業之間的人員流動。企業職工調到機關或事業單位,已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無法銜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到企業,欠繳的養老保險費沒有來源,從而在客觀上形成並加劇了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職業壁壘,嚴重妨礙了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如果要離開,由於沒有建立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沒有個人養老保險金積累,原本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退休金又沒有了,明智的選擇當然是留在行政單位不動;公務員選擇離開和退出原來工作單位,同樣意味著他將失去將來的養老保障;由於涉及相關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政府機構在辭退公務員問題上顧忌重重,導致公務員退出機制不暢,形成公務員管理中「只進不出」的格局。
(三)「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將使「城保」陷入財務困境。
由於一些企業繳費不足和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我國城市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平衡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首先,由於傳統養老體制沒有提供資金積累,現行城市養老保險體制不得不面臨著龐大的資金缺口難題。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情況,2005年我國城市養老金缺口2.5萬億元,在未來30年時間里將達到6萬億元。
其次,在養老金缺口嚴重存在的情況下,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只好挪用個人賬戶積累來填補養老金缺口,因此從一開始,新體制就面臨著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並隨著時間推移日益加重。2000年我國養老金「空賬」達到360多億元,到了2005年底,「空賬」已達8000億元。
再次,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2007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總人口的8.1%,2020年達到11.2%,到本世紀40年代將達到峰值3.2億人,占總人口的22%。隨著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我國社會的養老負擔將大大加重。上海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出現最早且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城市,上海2007年「城保」制度贍養比為1.48:1,致使當年基金收支缺口達50億元。
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方向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為重構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了契機,應藉此打破城鄉界限和職業界限,跨越戶籍制度的藩籬,建立基於國民身份的單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僅為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奠定基礎,也為2020年實現「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創造條件。
(一)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
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有助於進一步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公平的養老保障制度應該沒有身份的差異,無論是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還是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或是農民工,各人均應承擔相同的自繳比例,到期均可以享受平等的社會養老標准。建立統一制度、統一規則的全國「大一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動實現城鄉全面覆蓋、人人皆有保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養老保障體系,符合建立和諧社會的政策需求,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才是解決我國養老保障制度問題的根本之策。有媒體報道,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動因是財政負擔問題。若僅將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作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將成為「頭痛醫頭」的改革,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降低到企業水平,而公務員養老改革卻不納入改革的范疇,必將增加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的阻力。將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公務員養老改革、農民工養老改革分而治之,我國養老制度的「碎片化」將從「二元」演變為「三元」「四元」,其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將更加嚴峻。
(二)縮減國家基本養老保險比重。
實行全國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突出困難是基本養老金的標准問題。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中,因提出「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按照企業模式計發」,就引發了是「提高企業養老金水平」還是「降低事業單位養老金水平」的爭議。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把農民工也納入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體系,農民工與城鎮職工養老金待遇給付的差距似乎更難以平衡。按照原有城鎮待遇標准,農民居民養老金收入顯然提高,但是來自於農民的繳費收入必然十分有限,制度財務必然是不可持續的;降低原有城鎮待遇標准,使得全體參保人員退休的待遇水平在中間取齊,農民工的養老金待遇水平適當提高,城鎮居民退休收入卻大幅下降。突破這一瓶頸的重要途徑是降低基本養老保險比重。縮減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水平,加強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作用,尤其是加大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的比重和作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共同趨勢。
我國也需要對養老保險體系進行結構調整,進一步縮減過高的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同時賦予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以更大的責任。根據我國現實和國際經驗,可以將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目標替代率由目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58.5%降低為20%,略高於社會救濟的水平但能夠保障退休職工最低的基本生活,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養老保險的門檻,有利於推動廣大農民工加入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體系,實現城鄉全覆蓋的社會保障目標;而農民工的加入和養老保險覆蓋率的大幅度提高,又有利於解決城鎮勞動入口比例下降和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財務困境。在適當的時候,基本養老的責任可以全部由政府承擔,國家給每一個退休的老人發一份吃飯的錢,真正實現「社會統籌國民化」。
(三)大力發展企業(職業)補償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的顯然不是降低養老金水平,而是調整整個養老保險體系的結構和養老金待遇的結構,將原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部分責任轉移出來,由其他形式的養老保險制度來承擔。為了彌補統一制度後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下降,必須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尤其是企業(職業)年金。實際上,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中都提倡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即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但是,由於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年金屬於自願性的,缺乏相關政策規范,因此其覆蓋面和規模還很小,發展緩慢。
做大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一是將縮減基本養老保險後企事業減少的繳費比例增加到「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中;二是將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部分剝離出來,合並到「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中,使擴大後的企業(職業)補充保險,達到養老金替代率的40%~60%左右。最終形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為主體、輔之以一定的自願性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的三支柱養老保險新體系。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實行完全的個人賬戶制和累積制,每個人擁有一個社會保障賬號,具有便攜性,有利於勞動力在不同職業和地區之間合理有序的流動;在待遇給付上,在企事業和個人繳費與未來受益之間建立密切的精算聯系,在設定的封頂線之下,較高的費基便可獲得較高的退休金,可以體現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群體、甚至不同個人之間的收入水平。如此一個各得其所、多繳多得、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企業(職業)補充養老制度,可以激發企事業和個人繳費的積極性,對企事業而言,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也是增強凝聚力的一種手段,有助於提高職工對企事業的歸屬感,促進企事業提高經濟效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以後退休人員歸社區管理,那原單位每月發的退休金是否會取消了

樓主您好,以後退休人員歸社區管理。那原工作單位每月發的退休金是否會取消呢?首先我需要說明1點的是我們所謂的退休人員歸社區管理,在發放退休金待遇方面是沒有任何的影響,也不受任何的約束,你該領多少錢的退休金,依然還是會領多少錢的退休金。因為我們的退休金待遇是能夠保證任何一名退休老人都是可以按月領取並且足額發放,而且是能夠領取終身的,這是不受到任何的影響。

所謂的社區管理,它實際上只是管理自己轄區之內的退休老人,形成一個有效的通知而已,要求這些退休老人正常的進行養老金資格的生存認證,但是發放待遇的相關,問題還是由社保部門來解決,並不是通過社區來解決的,所以說社區的管理許可權實際上它是很小的。

還有一個問題我需要糾正一下,退休金的發放並不是有所在的原工作單位發放,而是由我們的社保養老基金發放,我們每一年所參加的養老保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金額是進入到統籌賬戶。這個統籌賬戶就建立了社保賬戶基金所,以說我們養老金是來源於社保賬戶基金,並且統一由社保部門來管理,也是由社保部門來給予發放的,與我們原工作單位包括社區是沒有任何的關系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是未來的趨勢,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推行這項工作,從今年年底之後,除了離休人員之外,退休人員將全部移交給社區。

原來在各單位管理的時候,不同單位之間退休人員待遇差距比較大,一些好的單位退休人員的福利比較好,有的單位每年組織他們查體,節假日發放慰問金,有些單位還給他們發放一些退休後的生活費用。

退休人員移交社區後,這些福利待遇怎麼辦呢?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這次移交主要還是 社會 關系的轉移,待遇並沒有降低,只是今後發放要通過社區進行,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過渡。

已經退休的人員基本可以放心,移交社區管理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因為退休之後和單位之間的聯系就很少了,原來通過單位報銷的一些費用今後只不過轉到了社區,管理將更加規范,待遇也能夠保證。

關鍵問題是2021年以後退休的人員,他們退休後將全部交由社區管理,退休就變成了和單位脫鉤的關鍵時刻,所以在退休時一定要理清楚,哪些是需要一次性處理完畢的,哪些是有養老保險事業處負責的,哪些是由社區負責的。

由於現在正處在過渡期,對今後退休的影響現在還不好下結論,從現在開始我們將持續關注這個問題。

先告知題主結論,你的退休金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該幾號發放還是幾號發放、每年該加工資的時候還是會加工資的。

1.退休金不是單位發放

養老金是社保的一部分,之所以叫 社會 保險,顧名思義,這是全 社會 參與的保險,發放退休金的自然是 社會 保險機構而不是你原來的工作單位。

題主工作時每月會繳納社保,這個錢也不是繳納給單位的,單位承擔的是代扣代繳的義務。也就是在發放職工工資時幫助職工扣除應該繳納給社保的一部分錢然後再繳納給社保基金。

等職工退休後,每月由 社會 保險基金發放退休金。因此,哪怕題主原來的單位倒閉了或是被並購了也沒關系,你的退休金和原來的單位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

2.工作時換單位也不影響社保,只要按時繳納就行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印證這個結果。

現在的年輕人不像以前了,會在一個單位工作一輩子,有的年輕人一年就能更換好多份工作。到退休時可能已經在幾十家單位干過了。如果按照題主的理解,也就是退休金的發放和單位有關的話,那換過那麼多家單位的人麻煩了,他的退休金到底由哪家單位來承擔呢?又或者是幾十家分攤?

當然都不是的,由於每一家單位都是將社保費用交給社保機構的,所以只要各家單位都按時繳納社保,員工就不用擔心退休金誰來發的問題。反正最後的錢都是交給社保機構的,那退休金自然是收錢的社保基金來支出發放。

3.社區管理是順應 社會 管理規律而已

上海早就開始實施退休人員社區管理了。由於現在人們的工作往往已經不是在家庭附近了,有些人每天上班來回幾十公里,甚至要跨市工作。退休後如果還是按照工作到位管理話反而很不方便,甚至有的單位倒閉了,退休人員還是要發回住所地管理。

當推行社區管理後,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哪裡管理只是組織體系的不同罷了,和發放退休金的機構沒有任何關系。


不會的。

以後退休人員歸社區管理,那原單位每月發的退休金是否取消了?

你指的是國企退休人員吧。其實不是以後,而是現在,因為國企退休人員到2020年底基本上都納入 社會 化管理了,也就是歸社區或街道管理了。

國資委數據顯示,2020年國企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完成94.1%。

雖然退休人員跟原單位脫離了,養老金實現 社會 化發放,但是不用擔心,養老金等社保待遇是正常按時足額發放的,不會因為轉為社區管理而取消。

退休金是國企退休人員的合法待遇,會一直發放到去世,所以不必杞人憂天,只不過是娘家換了而已,錢照發。

不只是退休金照發,還有其他社保待遇也是如此。

對此,國家有明確的規定,退休人員原享受的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也就是說,補充醫保等待遇還是國企來發放的,而且水平不會降低。

只不過說國企不再負責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了,這些事務性工作都給社區和街道了。

所以,國企的負擔會因為這項變化而極大減了,同時國企退休人員也能就近享受服務和管理,包括每年的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等等,都能更方便完成了。

而且也有助於促進公平,因為國企的一些統籌外的費用不再新增,而且不再提高標准了,對於企業退休人員來說,也是縮小差距,實現公平的合理舉措,畢竟國企是全民所有。

更多社保知識,關注思之想之。

我是央企退休的人員,我們現在的退休工資是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社保統籌發的,還有一部分是企業補貼(只有幾百塊錢不等)。

我們退休人員在以前都是企業自己管理,今年就要劃歸社區管理了,單位的宣傳精神是說,在202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員,工資保持不變,就是說企業補貼還是有,如果是2020年12月31日之後退休,可能就沒有企業補貼了,所謂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具體情況還沒有執行。

退休人員管理社區化與養老金的發放無關。 社區管理退休人員,主要是服務式的管理。退休人員有五種:一種是直接從企業崗位退休的;二種是從公、參、事崗位退休的,這兩類人員退休後,根據單位不同情況,與單位有一定聯系,有的還能享受到單位補貼(如一些較好的國有企業)和部分福利(如公、參、事單位退休人員)。三種是下崗職工退休人員,有些下崗職工的勞動關系並沒有解除,還屬企業管理,上面有什事,企業還通知到職工,職工要開個什麼證明,蓋個章也回單位辦,檔案人事關系還在企業或者與企業有關。四種是靈活就業人員,包括與原單位或原單位已消失的退休人員,這類人員逐漸增多,如果社區不管就沒人管。五種是外地退休回到某社區居住的退休人員,原單位不可能管,特別是養老金 社會 化發,可異地領取,與原單位基本上沒有任何往來關系。象這些退休人員同住一個社區,通過社區進行統一日常事務管理,醫療保健服務, 健康 體檢,對退休人員不僅有歸屬感,還能得到更加具體周到的服。社區可以把退休人組織起來開展一活動,使退休人員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組建社區退休黨支部,退休黨員正常過組織生活,有利於增強黨的觀念。

現在養老金是由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直接按月打進退休人員賬戶的,並不是原單位發放。退休人員不論是原單位管理,還是社區管理,退休養老金都是養老金都不是原單位發放的,更不存在原單取消養老金的問題。養老金是退休人享受的法定待遇,除了被法律剝奪退休養老待遇的人員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取消退休人員合法的養老金。

至於,有的單位給本單位退休人某補貼,社區管理後是否還繼續發給,則是由所在企業定,一般說來,原先發給的,也應繼續發給。社區被授權對退休人進行管理,不能改變他們原先的隸屬關系。退休人社區化管理,減少了企業管理上的負擔,為企業分擔了管理責任,是幫了企業的忙。

按照國家要求,2020年底之前要將國有企業管理的退休人員移交街道社區管理。這是為了減少國有企業辦 社會 功能,推動退休人員的統一養老管理服務,而提出的新舉措。

對於很多退休人員來講,就近由社區管理服務,不僅更方便而且更專業,而且還便於統一實行更大規模的醫療 健康 和社區活動。這些問題影響都不大,但是退休人員擔心的是原企業為他們發放的一些補充養老金,脫離關系以後是不是就停發呢?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 。1991年,我國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變了過去由用人單位提供退休金的待遇模式。

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是跟退休前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掛鉤。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改革以後,是按照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的模式計算養老金。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實際上退休待遇是有所降低的。一些有條件的國有企業, 為了保障退休職工的待遇,推動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也專門設立了一些對退休職工的額外補貼或者補助。這些待遇一般稱為「統籌外待遇」,相對於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內」而言。比如說大家熟知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就屬於統籌外的待遇。

推動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以後,這些職工確實就在退休以後跟企業沒有關系了。但是,我們的改革一般都是採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過渡新辦法的方式,妥善解決減少壓力,爭取支持。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對於統籌外的費用,要予以分類處理。已經辦理退休的老人,對於現有符合有關規定的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原則上不能繼續增加。但是可以繼續按照現有方式發放,國有企業可一次性計提。當然企業也可以與退休人員協商一致,參考所在城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一次性支付。這種做法對於剛退休的老人是非常劃算的,當然年紀大的老人可能會選擇繼續發放了。

可以設置不超過三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要逐步減少有關待遇的發放。對於超過過渡期滿後辦理退休的人員,按照企業所在地社區的市級以上政府有關規定應予享受的待遇,有企業在退休時一次性支付,企業不再發放統籌外費用。

因此,已經退休的人員實際上是不用擔心單位發放的統籌外費用的, 一般會正常發放 ,除非這些費用是不符合規定應予清理的費用。當然退休人員也可以和用人單位協商,按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一次性支付,相信剛退休的老人肯定非常樂意。

您是個什麼單位啊。真是令人眼饞。退休了每個月還發退休金。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您,不會。

這個問題,中央出台的政策已有明確規定。《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就對「分類處理統籌外費用 」規定,「 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統籌兼顧、逐步消化的原則,妥善解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問題。 」 各企業都在制定實施細則。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嚴格執行文件中的待遇標准,做到已有的待遇不減。

但是有一條,實行年金制的企業,不再給退休人員發放統籌外的費用。如果您的單位實行了年金制,您退休後領取年金,那麼退休金有可能取消。否則,不會取消。

您可以在網上看看《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還看看您原單位的實施細則。

祝您生活快樂, 健康 長壽。

我是退休人員,己將原單位的檔案轉到社區。

除了檔案關系轉到社區,其餘的不變。

工資仍由原單位發放,供暖費、醫保二次報銷等仍由原單位負責。

以後政策有什麼變化,不得而知。

退休人員的退休金現在稱養老金,是在達到法定退休條件後,由國家社保基金每個月支付給個人的,除非失去領取條件,沒有任何人任何單位能取消。你說的退休人員歸社區管理,應該是涉及到退休人員的日常信息、 社會 活動、資格查驗、公眾服務等與國家行政管理有關的一些方面,當然不會含退休人員的個人生活等,這主要是方便今後更加准確快速為老年人服務。

❺ 有人說,要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金,真的么怎麼計算的

有人說要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保險費用真的么,怎麼計算的?這種說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亂說,是對 社會 保知識不了解的一種道聽途說。下面和大家分享相關的知識要點。

目前我國的 社會 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個大類,但不管是哪一種養老保險,不同檔次的回收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繳費檔次越高,回收期相對就比較長一點,我在這方面是仔細計算過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在崗職工的回收期一般在4到5年左右,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回收期在10年到11年左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回收期按照低檔繳費最快為2年左右,按照高檔繳費為9年左右。下面各舉一個例子來證明我的上述觀點。

舉例一,在崗職工繳納養老保險。

在崗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比例繳納,其中單位是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是計入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的比例只有單位繳費的一半,即本人實際工資的8%,繳費基數的高低決定了本人養老金的高低。假如繳費基數平均每月5000元,那麼每月需要從個人的工資扣除400元,每年扣除4800元,如果是繳費15年,個人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57600元,這既是個人繳費的總額,同時也是個人賬戶的本金部分。假如個人繳費的指數是60%,退休時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500元,60歲辦理退休。

基礎養老金部分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作為計發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500元,那麼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就是3900元,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6500元加上3900元除以2,等於5200元,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為52元。繳費15年,每月的基礎養老金為78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個人賬戶本金為57600元,加上資金利息,個人賬戶可以達到70000元左右,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04元,合計每月養老金為1284元,每年領取15408元,不到4年就可以收回自己繳納的57600元,也就是說在65歲之前就可以收回從自己工資中扣除的養老保險費用,如果加上每年國家調整上漲的部分,64歲之前就可以收回自己的繳納的成本。

舉例二,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

為了便於統一對比,對於靈活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平均繳費基數還是按照每月5000元來計算,由於靈活就業人員是全額繳納的養老保險,所以與在崗職工相比,每月要多增加12%繳費比例,總的繳費比例是20%,每月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1000元,但是計入個人賬戶的余額仍然只有400元。每年繳費12000元,繳費15年需要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180000元,其中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仍然為57600元。退休時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還是6500元,繳費指數還是60%,也是60歲辦理,和在崗職工是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年辦理退休,每月的養老金還是1284元。

靈活繳納的養老保險繳費總額為18000元,每年領取的養老金為15408元,由於靈活就業人員比在崗職工要多繳納12%的養老保險費用,所以自己繳納的成本比較高,需要11年多一點才能收回自己繳納的成本,也就是需要到了71歲才能收回自己交的養老保險費用,如果加上國家調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最多也就是10年左右可以收回自己繳納的成本,也就是在70歲左右就能收回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

舉例三,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目前最低的繳費標准為每年200元,最高按照每年5000元來計算。假如按照最低每年繳費200元,財政補助40元,個人賬戶每年240元,繳費15年個人賬戶累計余額為3600元,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26元;基礎養老金假如為每月120元,每月養老金為146元,每年領取養老金為1752元。實際繳費15年自己只繳納3000元的成本,不到兩年就可以收回自己繳納的成本,62歲之前就可以收回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

如果是按照每年繳納5000元來計算,繳費15年累計繳費75000元,這是自己繳納的成本,另外政府每年補助200元,繳費15年補助3000元,累計個人賬戶余額為78000元,不考慮資金利息的情形下,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61元,加上基礎養老金120元,每月養老金為681元,每年領取養老金8172元。9年多一點可以收回自己的繳費成本,到了69歲左右可以收回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

綜上所述,有人說要活到90歲才能拿回自己交的養老保險,這是一種不了解社保知識的道聽途說,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按照上述三個例子的計算結果說明,職工繳納養老保險回收期是最短的,只需要4年左右;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回收期是最長的,需要10年左右;繳納居民養老保險,按照最低檔繳納回收期也是比較短的,只要2年左右,按照最高檔繳納的回收期需要9年左右。但不管繳納哪種養老保險,在70歲左右都能收回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並不是要到90歲才能收回自己的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

是這樣的,參與養老保險的話,退休後獲得的養老金是終生領取的,而且回本時間一般也在10年以內,不可能要等到90歲才能回本,否則養老金的福利性也就無從談起了。

當然,回本的時間上面,不同的人群會有所差異。比如說現在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回本時間應該是最短的,因為本身也就是從2014年才開始繳納的養老保險;而企業退休人員的回本時間,相對較短一些,一般也就是5年左右,因為養老保險繳費方面,單位承擔了大部分的費用,個人繳納的比例不高。

目前靈活就業人員自己繳納養老保險的話,回本時間就要相對長一些,因為個人要承擔全部的養老保險費用,按照最低檔次60%來繳費,每年繳納7000元左右,假設繳費15年,那麼花費10萬元左右,而養老金一般也就是1000元左右,對應的回本時間就是10年左右。

因此,即便是按照回本時間10年來算的話,按照60歲退休年齡來看,最晚70歲就可以回本了,不可能要到90歲回本。而且養老金是在正常增長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養老金不僅會增多,而且個人還會享受高齡補貼,實際上的回本時間可能還會短一些。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有人說,要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金,真的嗎?怎麼計算的?

假的。如果是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金費用,那就沒有投保的必要了。下面我們分析一下我國養老金投保人員成分。

從性價比上講:

第一是個人繳費最少的,拿養老金最高的,是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其中老人退休金是不交費按比例計算退休金,中人視同指數按職級計算,且視同指數高,過渡性養老金也高,又有職業年金補充,新人雖無過渡牲養老金但實繳年限長,有國家8%職業金補償,個人賬戶養老金加年金拿的多;

其二就是企業職工退休人員人員,其中央企壟斷企業職工有270%以上高指數由單位繳16%養老金,拿的高又有企業年金雖個人出的多,但總收入是最高的,其次是沒年金的交指數中等的普通國企職工,再其次是私企職工;

第三是改制下崗內退中人,他們養老金指數改制掛靠私企單位,交的很低只6o%;第四是城鄉居民投保人員,雖然他們養老金少但投入較少;

第五是企業改制後下崗買斷人員,他們是中人,有過渡性養老金但個人承擔了本應由單位承擔的12%的統籌資金,下崗後只能繳60%,個人繳費多,但養老金拿的少;

第六是靈活就業人員他們是新人沒有過渡性養老金但統籌也是個人承擔。

通過以上各類退休人員養老金繳費和養老金收入性價比分析,靈活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是養老保險費用交的最高,而養老金拿的最少的。所以只有拿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計算舉例分析,就可以看出是否是「要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金」?

首先我肯定地告訴大家靈活就業人員都不會人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金成本,那麼其它類型人員就更不會了。而且指數交的越高,需要趕回成本年限越長,繳指數6o%所需趕回成本時間最短一般只需5至6年,補交拿的錢多點也只需7 8年。交100% 300%指數的多繳的費用,用多拿的錢計算,需退休後15年趕回相對6o%多繳部分,即男75歲女7o歲趕回多繳部分。

下面以三線城市2020年退休上年社平計算,繳費15年共計個人繳費76271元養老金可拿960元/月,一年拿11520元,那麼76271元的繳費用多少年拿回來呢?即76271/11520=6.62年,如果是女性55退休,不含每年養老金增長,61歲便何拿回成本!何來90歲之說!男性60歲退休66歲拿回成本。而交指數100%繳費共計83200元,可拿養老金1216元/月,一年拿14592元,即83200/14592=5.9年,不含每年養老金增長5.9年拿回繳費成本,女60歲,男65歲繳費成本就回來了。

見Excel養老金計算表



因此:

有人說,要活到90歲才能拿回交的養老金,是假的。怎麼計算的?上面已舉例計算。

❻ 如何計算自己的退休金,哪些人不用擔心延遲退休

如何計算自己的退休金呢?哪些人不用擔心延遲退休?

核心就是多交多得。

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

退休時每月的養老金是由3部分組成的,退休時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 (92 或 96年前沒有繳納社保,按識同工齡計算的)。

基本養老金 全省上年平均工資*(1+養老金指數) 2*繳費年限*1%養老金指數04-3,平均養老金基數越高,養老金指數越高。

個人養老金(96前沒有繳納社保,按識同工齡計算的) 個人養老金賬戶/(男139,女幹部170,女工人195)

過渡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1+養老金指數) 2 (96年以前工齡) 1.3%。

計算退休金主要取決於工齡、繳費水平和當地社平工資三項指標,任何一項指標過低對養老金影響都很大,所以普通底層員工很難拿到高額養老金的。

以企業退休人員來說,我觀察到的情況是普通底層員工,很多人工齡達到42年,應該算是高到極限了,但是如果不是國企央企那些好行業職工,很多人工資達不到社平工資,特別是民企、私企收入一大部分靠加班工資,單位只是按照很低的基數繳納社保,還有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指數按照60%繳納,這些人員養老金不會高,即使當地社平工資高,拿到的退休金也是當地最低的,上海能拿3000到5000退休金。

現在退休金高的人或者是好行業的央企、國企退休人員,或者是其他企業的高層,不但工資高而且普遍都有企業年金,這類人在上海地區退休金能達到萬元左右。

現在最怕延遲退休的就是低收入人群,不但就業困難而且工資低,收入不穩定,本來就是想熬到退休能夠有份養老金穩定生活,延遲幾年對這些人影響太大了。

最不怕延遲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能拿高退休金的群體,本身工作穩定沒有失業的風險,並且這類央企國企裡面多年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臨近退休的很多人員已經退居二線,不再承擔有壓力的工作,其實上班就是混日子,一些做黨委工會雜七雜八的行政人員,工作提前有年輕人接手,他們已經無所事事,其實延遲退休這些人無非就是每天去單位再多混幾年,多佔些便宜罷了。

計算自己退休金的條件,需要很多。那麼我在這里就回答一下樓主,就需要哪些條件?然後怎樣計算吧。

首先你要確定你的退休年齡是多少歲?因為不通的退休年齡,除以的計發月數,他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最終拿到的養老金,她也是不相同的。

然後樓主還要確定自己的繳費檔位。每年都要確定,因為你只有知道這個你才能計算養老保險。

然後還要看這個你個人賬戶當中的余額是多少?因為就是通過這個余額來除以,你的計發月數,然後最終這部分就是你的基礎養老金。

然後還要考慮你退休當年,所在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是多少?這個工資也是用來發放養老金的一個依據。

知道了這些條件以後,然後你就通過一個公式來計算自己的養老金是多少?這個公司具體的我給忘了。但是需要用的條件就是那些。

至於樓主所提到延遲退休政策。國家層面還沒有出台相關的退休政策。本來在人社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2017年年內要出台相關的政策。結果是沒有出來,那麼我想就在2018年或者一九年,這兩年之內出台吧。出台以後,我想應該還是會有這個延遲退休五年的緩沖期。那麼也就是說2022年或者2023年2024年,這幾年很有可能會正式實施延遲養老保險退休政策。

到這個時間,如果樓主還沒有達到這個退休年齡的話,那麼一定。就會延遲退休了!樓主如果在這幾年退休了,那麼一定不會。有延遲退休這一說了

感謝閱讀,請加關注

怎樣也不完全清楚,全由社保局說了算,錯了對了、如何改還是他們說了算,這種案例我們這有,延遲也好怎麼延還是相關部門根據 社會 現狀定,當下還是穩定為主。

如何計算自己的退休金,哪些人不用擔心延遲退休?

常說的養老金主要是職工養老保險退休金和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金,其待遇的計算方式不同。但是最終影響到退休金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自己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水平。

職工養老保險需要參考你退休所在地的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繳費的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人均壽命等因素綜合計算。以下分享重慶地區待遇計算方式,其他地區僅供參考。

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方式較為簡單,重要的影響因素有退休所在地的基礎養老金水平、個人賬戶的累計存儲額這兩個,其實賬戶的錢的多少,也就是取決於你退休年的繳費,因為自己繳納的所有參保費用都直接劃入你的個人賬戶。關於計算方式大家可以參考

延遲退休,目前只是以後國家養老保險改革的方向,並且按照現在的國情來說,是極大可能朝著這個發放改革的,國家人社部也不斷放出需要延遲退休的消息,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但是我國人口眾多、退休年齡也是直接涉及就業、經濟等方面,所以延遲退休政策並不是一蹴而成。即便是政策出台之後也會進行試點,我覺得政策要全面實行大概都得是五年以後了。當然以上僅是猜測,對於延遲退休政策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職工養老保險的預測有一個簡便公式。首先假定個人繳費工資與社平工資差不多。

養老金=退休時的本省上年度的社平工資*工齡%*1.6

然後根據個人繳費水平的高低,加碼或打折。如按最低(社平0.6)繳費者養老金打7折。

一:如何計算自己的養老金?

我是1966年7月14日出生,1986年11月13日參軍入伍;1996年6月在企業參加職工社保,2000年7月1日「買斷工齡」下崗,後續「靈活就業社保」,繳費指數檔次0.6,如果要延遲退休,按「漸進式延遲」每年延長3個月,將會在2027年10月份申請辦理退休手續。

退休養老金計算:

退休年齡是61周歲另3個月

①: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余額 137個月(原60歲除以139) 個人養老金

②:基礎養老金

1996年6月至2027年10月,有32年另4個月,社保實際繳費年限,個人繳費指數1996年6月至2000年7月,有5年期繳費指數「1」,還有27年另4個月「靈活就業社保繳費指數0.6」,屆時社保計算取「指數平均指數率」計算。

{上一年度在職職工月均工資 (1 「平均指數率」) 2} 32.4 1% 基礎養老金

③:過渡性養老金

1986年11月至1996年6月,檔案袋裡有9年另7個月的「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上v年度在職職工平均工資 1.3% 9.59年(註:7個月 12個月,折算年限) 100% 過渡性養老金

這就是我的退休養老金的標准計算公式,大家可以參考「套用算算」。

二:哪些人不用擔心「延遲退休」?

國家公務員、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科學技術崗位上的科研工作者,專家、學者,國企高管等,不用擔心。


養老金計算,是按照國家確定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按照綜合多種因素計算出來的。大體主要包括這三部分:

基礎養老金體現的是基礎保障,主要和 繳費年限、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相掛鉤。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如果說養老金計發的社平工資口徑和養老金繳費的社平工資口徑一致,按照60%基數繳費12個月,退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

繳費基數每增加1%,基礎養老金都會增加0.005%的社平工資

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累計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算月數。

個人賬戶余額可以通過社保繳費查到,相對直觀。但是其行程較為復雜,每月繳費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每年還會計算利息。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算月數,是國家根據2000年的城鎮人均預期壽命和估算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測算出來,主要目的是想實現人們到達預期壽命以後,恰好個人賬戶余額領取完畢。十四五期間將進行修訂完善,畢竟客觀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過渡性養老金,全國並沒有統一標准,主要是各個地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的。一般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過渡系數一般是1%~1.4%。主要是針對實施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以前的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

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們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註定了十四五期間延遲退休將會落地。

延遲退休的基本原則是 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

小步調整,註定了調整的幅度不會特別大,也就是說近幾年退休的人員,甚至十四五期間退休的人員也可以不用擔心延遲退休問題,越臨近退休年齡越不用擔心。

彈性實施,說明將改變我們退休的剛性政策。首先釋放一部分人自願延遲退休的意願,也會考慮到人們不願意延遲退休的意願。可能一些弱勢群體,比如說失業下崗職工退休年齡的影響將會較小。

分類推進,目前女性的退休年齡最早對男性早10年,因此也退休將是分類別的。對於男性來說擔心的程度也不用太大。

統籌兼顧,註定了延遲退休將是一攬子的工程,包括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另外還會有更好的就業穩崗政策,社保補貼政策等等。總之,各種政策是為了幫助人們能夠有收入,願意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的情況很復雜,目前各個省市已經正在徵求意見,相信這幾年會有徵求意見稿出台,先對 社會 徵求意見的。不用過於擔心,尤其是年輕人,日子還遠著呢。

一,如何計算自己的退休金?

在計算自己的養老金之前,先梳理好幾個參與養老金計算的有關參數:

第一個要了解當地上一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情況,可上網搜索一下,如果搜不到,也可問問附近單位的財務人員,讓他(她)告訴你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情況,這個單位的財務人員最清楚了,他(她)會告訴你當地目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多少,這也就是參與基礎養老金計算的 社會 平均工資了。

第二個要了解的是個人平均繳費指數是多少?如果你一直按100%繳養老保險,或按60%繳養老保險,中間沒有發生變化,那繳費指數也沒有變化,平均繳費指數就為1或0.6。如果有變化,平均繳費指數就要通過計算才可確定。例如某人一共繳費年限為30年,其中14年繳費指數為0.6,16年繳費指數為1,那麼他的平均繳費指數 (14年 0.6 16年 1) 30年 0.8133。

第三個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

上述各參數了解清楚後,就可計算自己的基本養老金了。基本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一),基礎養老金 當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養老保費繳費基數) (1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 2 累計繳費年限 1%;(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余額 養老金計發月數(60歲退休對應139個月),55歲退休對應170個月,50歲退休對應195個月)。

二,哪些人不用擔心延遲退休?

根據目前來看,延遲退休還沒有正式實施,正式實施可能還有幾年,而且據介紹,延遲退休採取漸進式,小步慢跑,經過若干年達到目標年齡。因此,60後出生的人基本不用太擔心,即使延遲也影響不大。

以上內容僅代表本人的觀點,不當之處,敬請賜教!

信用二字包含五千年滄桑。

❼ 下崗職工如何自己交養老保險金

1、當地城鎮戶口,可以轉成個人方式繳納社保,持本人身份證等資料到當地社保中心辦理繳納手續。一般繳納養老和醫療,繳費基數可根據規定的不同檔次(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0%—60%范圍)確定,比例一般為養老20%,醫療8%左右。

2、具體繳費形式及金額可直接咨詢當地社保中心。

下崗職工養老金繳納:

一、失業人員

失業人員在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後,原用人單位將其檔案等轉到失業人員戶籍所在的的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時封存養老保險手冊,中止養老保險關系。不需要在另行辦理中斷繳費手續。

失業人員因種種原因未再就業的,在失業期間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時,向本人戶籍所在地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按規定相當地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報辦理退休手續,經批准後,由區、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發放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再就業人員

失業人員事業之前和再就業後交納的養老保險費合並計算,其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失業期間間斷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予以保留,其儲存額連續計算利息,並與再就業後的個人賬戶合並紀錄,個人賬戶號碼始終不變。

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的,應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後,辦理轉移檔案關系手續,重新啟封養老保險手冊,並在新的用人單位辦理登記和申報繳費手續,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

三、自己從商人員

職工自謀職業或非正規就業的,可以把檔案關系和養老保險關系存入本市具有代辦養老保險職能的職業介紹機構,在該職業介紹機構辦理委託存檔手續後,可以重新恢復養老保險關系,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

拓展資料:

養老保險金是指職工因在一個企業工作到一定年限,不願繼續任職或因年老體衰、工殘事故導致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企業為保證其老有所養而付給的年金或一次付清所得金。其來源是由職工所在企業以及職工在職時按一定比例共同交納的,並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社會保險與專門機構管理。

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閱讀全文

與下崗職工退休後有企業年金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0歲的老人忽然流鼻血是怎麼回事 瀏覽:107
老人如何安慰自己病重的家人 瀏覽:888
無錫事業單位中人退休金最新消息 瀏覽:372
80歲男人靠18歲女孩 瀏覽:125
父母親的英語什麼說 瀏覽:296
你覺得女兒孝順還是兒子孝順 瀏覽:806
最新退休年齡新規定表 瀏覽:338
上海公辦養老院 瀏覽:971
養老院盈利嘛 瀏覽:464
工傷職工退休後醫療待遇 瀏覽:430
幼兒園孝敬寶寶的範文 瀏覽:803
怎麼形容老年人婚姻 瀏覽:634
社保退休金能補領嗎 瀏覽:648
老人老是鼻子流血怎麼回事 瀏覽:233
血糖體檢報告從哪裡看 瀏覽:255
金華孝順鎮美女 瀏覽:721
赤壁老年人門票多少錢 瀏覽:395
養老院歷史 瀏覽:720
2017寧夏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492
何明翰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