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退休人員如何移交社區管理
1.企業整理退休人員檔案,填寫各種基礎性表格,市企業養老保險管理中心審核驗收。版 2.街道對企業移交的檔權案、各種表格進行審核驗收,和企業簽訂《社會化管理服務協議書》、《檔案移交清單》。 3.企業應按簽訂的《協議書》,及時將退管經費轉到各街道所在區就業保障服務中心開設的賬戶,由中心開具行政事業性收據憑證。 4.街道接收後將《信息表》、《花名冊》、《協議書》、《移交清單》,送交市企業養老保險管理中心退管服務科留存。《花名冊》還須以電子表格的形式用磁碟報送市社會保險征繳中心機房,電子表格需在「姓名」前增加「個人編碼」一欄,以便將退休人員從原企業戶名下劃轉到街道戶名下進行社會化管理,同時報一份給市企業養老保險管理中心備份。 5.街道檔案專管員對所接收的退休人員檔案進行整理清點,按照規定做好檔案管理。街道根據企業退休人員基本情況信息表,建立退休人員基本信息庫。(信息來源:市勞動局)
『貳』 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什麼意思
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推向社區負責實施,對退休人員來說,只有弊病,沒有益處,也是對退休人員極不負責任的管理模式。首先公務員退休為什麼不需要推向社會管理,難到退休公務員思想境界,高於退休的工人階級?千萬不要把退休的企業工人,作為「試驗品」,應先由公務員做起。其次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月由勞動社保公司發放外,沒給企業增加額外經濟負擔。反而公務員退休,除機關社保公司,每月給予高額退休金外,每年不定期的給退休公務員,發放精神文明獎、文明單位獎、文明城市獎、單位績效獎等等,似乎這些「獎」都是退休公務員的「貢獻」,與企業退休人員,沒任何的關系,更沒有額外收入。其三企業退休人員推向社會管理,社區部門不了解退休人員具體的經濟、健康等情況,也不利於管理,遇到問題,社區不好處理,最終還是推還原企業處理。眾多退休人員來自各個企業,他們之間相互不了解,不好溝通,除「抱怨」,還是抱怨,不利於社會和諧,只會增加社會的矛盾和負面影響。其四把企業退休人員推向社會管理,實際上,沒有管理,或是無負責任的管理。社區由於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局限,只能粗放式或放任自由的管理,退休人員遇到原有的工傷等問題,會出現社區與原企業相互推諉的現象,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只能激化矛盾。其五現在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由社保領取,企業負擔不重,個別由於工傷等遺留問題,應由企業解決,社區也無能力解決。其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理應退休公務員當先,公務員有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文化素質較高,有能力協助社區的管理,活躍社區文化,增加社區活力。其七,如果政府部門認為退休人員推向社會化管理,有好處,那就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公務員與企業退休人員,同步推向社會化管理,不能任何改革讓企業員工當先鋒隊,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不知道將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的意義何在?因為現在的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已經是社保領取,不存在給單位增加負擔的問題,而且原來的單位都是工作了若干年的單位,一般而言,大家都會有點親近感,一個單位的同事之間也比較容易交流。有什麼問題比較容易溝通,而實行社會化管理後,一個社區里,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彼此之間難以做到很好的交流。這就會給社區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不如由原單位管理。除非原單位已經不再存在,那麼可以把原來的退休人員交給所在居住地實行社區管理。
非常贊成「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但應該這樣來推進:一,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先行一步,劃轉社區,毫不例外;
二、各級退休的領導幹部不搞特殊化,也先走一步,帶頭劃轉到社區;
三、接下來是各類企業當然包括國企退休人員以及其它退休人員,都劃轉社區;
四、以後退休的人員,直接去社區報到。社會主義價值觀講得是民主、公平、法制,只要前兩部分人員劃轉到社區了,企業退休人員絕不會像現在這樣都在疑惑、質詢和反對這件事情。只要政府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以及領導幹部退休都劃轉社區了,社區為此服務的各種條件肯定會盡快改善改進並不容質疑地能滿足需要。但是不贊成先全面劃轉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作法,涉及人太多,負作用太大。即是試點,也應該同步增加對政府、事業和領導幹部劃轉社區的試點。之所以非常贊成「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因為中國漢字在這個問題里表達的是泛指,即:「全部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
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的管理和服務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2019年,國家制定了《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在2020年底之前將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主要包括檔案管理、組織關系管理和社會保障管理。
從1991年國家實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始,退休人員就逐漸需要進行社會化供養。但是,由於歷史原因,退休人員的管理任務還有仍然落在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身上。像一些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都有相應的老幹部管理部門、科室或者支部。這實際上,還是過去職工入職後就有單位統管統包一樣,是過去單位支付養老待遇制度的一種延伸。
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往往福利條件較好,還會經常對老幹部以走訪慰問,比如說發點過節福利等等。有的單位還會組織老幹部、老職工進行外出旅遊。這些福利性的待遇,也是退休職工們不願意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原因。可是這樣的福利體系,也一定程度上成為阻止人才流動的一系列阻礙。
對於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退休人員以及靈活就業人員,這些人員一直實行社會化管理,也沒有出現問題。而且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非在當地退休生活的人員,其實很多福利都享受不到。而且,對於各種退休認證和組織生活也會產生不便。比如說現在各地人社部門對於普通企業退休人員都實施刷臉認證,但是對於一些國有企業並沒有這樣的精力和財力進行APP的研究和開發,組織實施人工驗證的話,花費的行政成本又太高。
本身退休人員的管理就屬於社會化的職能。企業就應該是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就應該側重於公益服務,行政機關應該側重於行政管理。如果有國有企業或者單位承擔相應的管理工作,不僅會大大增加相應的管理成本,而且效率非常低下。全國幾十萬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如果取消了退休老人管理,將會節約大量的資金和人工成本。因此,為了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國家將推動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也是大勢所趨了。
當然,目前由於社區服務工作力量還不充足,制度不完善,一些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和養老服務跟不上,有關工作真的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不過,如果能夠給移交社會化管理的退休老人以相應的福利補償,建立合理的管理費用負擔機制,這樣理順起來就會簡單的多了。
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對於退休的人來說,總的感覺是被拋棄似的失落感和無奈感。
實行社會化管理之前,大型企業的退休職工都由企業退休站管理。退休站好象退休職工和企業之間的紐帶,連結著退休職工與單位,使退休職工有著對單位的歸屬感、依賴感,時時感受著與單位之間的聯系和單位的溫暖。
現在的大部分退休人員,退休前基本上都是長期工作在一個單位,與單位之間有著血肉般的聯系和深厚的感情,單位同事之間如同家人。在退休站管理時,退休職工和單位之間的這種聯系依舊存在,退休站退休職工的另一個家。退休職工到退休站彷彿回家一般,並成為一種行為習慣。職工通過退休站,隨時了解單位的動態,關心著單位的生產和經營狀況,好象還是單位的主人一樣。
得知退休人員要實行社會化管理的信息後,退休職工的第一感覺就是被單位拋棄了,一種掉入冰窟中一般的、冷冰冰的感覺。甚至對原有的三觀都產生了懷疑和沖擊,單位與人、社會與人、人與人之間,似乎就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用過之後,便可棄之一旁。昨日還是單位的人,今日退休手續一辦,便被扔入社會,與單位再無瓜葛。
然而,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已成為大趨勢,退休人員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無奈也罷、失落也罷,也只能隨波逐流,任由擺布。
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就是交由社區管理,但怎麼管,管些什麼,退休人員無從得知。希望有關部門制定明確的標准和規范,讓退休人員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看到晚年的幸福。千萬不要把社會化管理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管而不理。
如果有好處,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早就移交社會化管理了,退休人員管理也要實行雙軌制,好不好你應該明白吧。
讓人誰以理解和接受!與奮斗幾十年的單位徹底切割,與相處多年的人和事斷流,慘忍!遇到事情單位知根知底處理起來雙方便利。各項政策制度有它的連續性在原單位大家熟悉接受起來較容易!交到社會只能一刀切!出這種主意義的人目的是什麼?
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感覺不好。一曰,只是工資歸社會勞資部門管理了;二曰,退休人員成了無人管的人了;三曰,退休人員是有組織情節的那幾代人,突然生老病死無單位過問,好凄涼。
我們學校退休人員有困難找學校,學校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歸社會管理,他們無義務。真正體味到了,何為人走茶涼!
歸根結底一句話,退休人員社會化的結果,就是工資發放的地方變了,個人徹徹底底的「自由」了,處於無人管的狀態。
我也才退休,目前是單位的離退休處在管理和服務全校的退休教職工。其實,退休了,單位上還專門有個部門為離退休幹部職工提供服務,也是很好的事情。其實,離退休處每年組織大家春遊和秋遊各兩次,也是這種時候,退休後的同事可以見面聊天。還有就是組織黨員同志繳納黨費,組織學習等等。
我個人覺得:退休後如果實行社會化管理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那就得加強社區建設和服務,組織社區居民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還有就是退休人員有任何訴求,也找得到相關部門解決,不能將退休人員放在社會上,一點不管不問。
這提問就有問題,是企退人員社會化管理,前提錯誤結論不可正確,退休了都成了平頭公民,讓企退人員回歸,機關事業退休人員不社會化管理,不是一般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是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的重要措施。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對於保障廣大企業退休人員晚年生活的安定,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創造條件,加快實施步伐,務求取得應有成效。
『叄』 吉林市全民所有制企業職工退休基金統籌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退休職工生活,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依據《吉林省全民所有制企業單位離退休基金統籌試行辦法》,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建立統籌基金。對全民所有制企業職工的退休費用,實行統一籌集、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統一使用。第三條退休職工管理服務工作,堅持社會化管理與單位管理相結合,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向社會化管理為主的方向過渡。第四條市區所有全民所有制企業(鐵路、電力系統除外)的全民固定工、全民企業中不獨立核算頂編混崗的集體所有制職工、經勞動部門辦理不辭不轉手續的和一九六六年以前參加工作的臨時工、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計劃內臨時工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的中方職工均為退休基金統籌對象。財政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也參加退休基金統籌。
黨政機關、群眾團體、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民政部門支付退休費企業的職工、保留全民身份在集體企業開支的職工,不參加退休基金統籌。第五條退休基金統籌項目:
1.離退休金(含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退職職工的退職費);
2.生活補貼費(離退休職工領取12 ̄17元,退職職工領取10 ̄15元);
3.副食補貼;
4.糧煤補貼。
其他項費用暫不列入統籌項目,仍由原單位按規定支付。
統籌後,國家規定的退休職工新增加的福利補貼待遇,仍由原單位支付。第六條退休基金按企業工資總額(按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構成的規定計算)加離退休費總額之和的百分之十三點五提取。第七條提取的退休基金,企業在稅前提取,營業外列支;事業單位在事業費中列支。第八條參加統籌的企業必須在每月五日前將《退休費用支出月報表》報市退休基金統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經審核後,按余額扣繳、差額撥付的辦法,填寫《退休費統籌扣繳撥付通知單》,送企業的開戶銀行,由企業的開戶銀行扣繳,由退休基金統籌委員會辦公室撥付。第九條參加統籌的企業,必須按退休基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定的數額,在每月十日前將統籌款存入企業的開戶銀行。對無故欠交的企業,由退休基金統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按全年最高的月扣繳數額強行扣繳,同時按日計罰應繳額千分之五的滯納金。
對不按規定報表的,按日計罰應繳額千分之五滯納金。在報表中少報工資總額的,除補交應統籌的金額外,並處以補交金額百分之五的處罰金。
滯納金和處罰金在企業稅後留利中支付,轉入退休基金。第十條企業因虧損或破產暫時無力交納統籌基金的,由企業提出申請,報退休基金統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可以緩交,待有繳納能力時補交。
參加統籌的企業如發生破產、並、分時、對離退休人員的劃分由企業主管部門負責處理,並到市退休基金統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辦理手續。第十一條退休基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退休基金的作用要接受財政、審計、工會的監督,銀行以不符合規定的支出有權拒付。第十二條存入銀行的退休基金,按城鄉居民個人儲蓄同期存款利率計息,利息並入退休基金。第十三條退休基金不征稅,不收附加費。第十四條實行統籌以後,離退休人員與原單位關系不變,仍由原單位發放工資,負責管理。第十五條參加統籌企業的職工離退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需要提前退休的,由企業主管部門審查,退休基金統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審批。第十六條為了減輕未來企業的壓力,形成保險基金的良性循環,在全市統籌基金總額中提取百分之三作為積累金。第十七條退休基金統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全市退休基金籌集、調劑、支付和管理工作,可以從全市統籌基金總額提取一定比例作為管理費(具體比例由財政局會同勞動局確定)。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市勞動局負責解釋,並制定細則,組織實施。第十九條本辦法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起執行。上級如有新規定,按上級規定執行。
『肆』 二o一五年吉林市企業退休工人,工資怎麼調正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吉林省財政廳
關於20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吉人社聯字〔2015〕17號
各市(洲)、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局、財政局,省直管各統籌單位: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15〕6號)要求,經省政府同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決定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時間和范圍
從2015年1月1日起,為2014年12月31日前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並按規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且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退休、退職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
二、調整標准
(一)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80元。
(二)掛鉤調整
1、與繳費年限掛鉤。繳費年限25年(含)以下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4元:繳費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4.5元;繳費36年(包含36年)以上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5元。上述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計算。按照「五七家屬工」政策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不參與繳費年限調整。
2、與養老金水平掛鉤。月增加額為2014年底本人統籌內月基本養老金的1%。
(三)特殊調整。以下人員在上述調整標准基礎上,在適當增加基本養老金。
1、高齡退休人員。截止2014年12月31日,年齡為70—74周歲的每月增加70元,75—79周歲的每月增加80元,80周歲及以上的每月增加90元。
2、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按上述標准調整後,基本養老金仍達不到調整後當地(所在市、縣,省直管統籌單位為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當地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
3、設立機關事業單位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的縣(市、區)企業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元。
4、工傷退休人員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數額不足99元的,按99元調整。
三、資金渠道
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可參照執行,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四、審批和發放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增加的基本養老金,有用人單位或退休人員檔案管理機構填寫省統一制定的審批表,經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批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機構負責按時足額發放。
五、工作要求
本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廣大企業退休人員的關懷。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妥協操作。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密切配合,調度籌措資金,盡早將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
2015年4月8日
『伍』 如何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
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企業應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正確認識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內容和「共管」模式下企業應承擔的責任。
首先,要明確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內容。完全意義上的社會化管理服務主要內容是:(1)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工作,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2)為企業退休人員提供社會保險政策咨詢和各項查詢服務;(3)跟蹤了解企業退休人員生存狀況,開展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4)了解企業退休人員思想和生活狀況,對高齡、特困、鰥寡孤獨、重病的企業退休人員進行走訪慰問;(5)對死亡退休人員的遺屬進行慰問,幫助遺屬辦理一次性喪葬撫恤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申領手續;(6)建立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基本信息庫,由市、養老保險統籌縣(區)集中管理企業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7)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健康檔案,有計劃地開展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控制和保健工作;(8)組織和引導社會力量為企業退休人員提供醫療護理、生活照料、殯葬服務、法律援助等服務,推動老年公寓的建設與發展;(9)依託基層黨組織,組織企業退休人員中的黨員開展組織活動,加強企業退休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10)組織企業退休人員開展文化體育健身活動,指導、幫助他們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發揮余熱,開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等十方面的工作內容。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基本形式是,企業退休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後,其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的管理服務,將企業退休人員直接納入街道和社區進行管理服務。
其次,要明確企業退休人員「共管」模式的內容。根據中石化下屬企業大都經營狀況較好、退休人員較多且居住地相對集中、退管機構健全、各項活動開展正常、退休人員福利待遇高於地方的特點,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採取「社區與企業共管」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模式。此模式是由社區和企業共同為退休人員提供社會化管理服務。即:企業職工退休後,除了享受原企業為他們提供的管理服務外,退休人員還享受居住地社區按照社會化管理服務制度要求為其提供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共管」以後,對退休人員服務更全面、更廣泛,各項福利待遇不會因社會化管理而降低。
第三,要明確「共管」模式下,企業承擔的責任。鑒於目前社區社會化管理條件尚不成熟,部分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難以落實到位。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會化管理後,大部分社會化管理服務內容仍需要企業退管部門來承擔,企業退管部門不可能隨社會化管理而消失。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外養老金(企業補貼)由企業繼續按有關政策發放;補充醫療保險、大病互濟救助仍然按原渠道報銷;退休人員的體檢、節日慰問等須按原標准執行,保證移交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後各項待遇不降。企業退休人員「共管」後,企業退管機構要按照市勞動保障部門的統一要求,統一名稱並掛牌,繼續做好退休人員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因此,企業原有退管機構不能撤、管理服務人員不能減、服務項目不得減少。
二、要加強與地方社會化管理服務機構聯系,協調管理服務內容,共同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企業和社區共同為退休人員提供管理服務。企業退管機構要同時接受南京市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領導,加強溝通聯系,做好各項管理服務工作的銜接,防止形成管理和服務的真空。
一是切實落實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企業所承擔管理服務內容、標准。在「共管」模式下,企業退管機構除做好企業自身各項管理服務工作外,還要繼續承擔部分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因此,要從方便管理、方便服務、方便退休人員出發與社區做好社會化管理服務內容的分工與合作。原已由市勞動保障部門或社區承擔的服務工作仍交由社區辦理;退休人員在社區能夠辦理或辦理更為方便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內容,本著就近就便的原則,可轉移到社區辦理或參加社區活動;對於企業福利待遇標准高於地方的,如重病慰問、生日慰問、節日慰問、特困補助、健康檢查等及企業組織開展更為方便的活動,繼續由企業組織實施。此外,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積極開展一些有益於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活動。
二是運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實現退休人員信息共享。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險已成為同退休人員關系最為密切的管理服務項目。退休人員逐步進入老年,行動不便,退休人員居住地分散,更有一定的流動性,因此,服務的快捷與方便成為迫切的需要。退休管理服務社會化,打破了長期以來勞動保障部門和退休人員習慣的以企業為紐帶的管理方式,有效地將社會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起來。因此,應加強與市勞動保障部門之間的聯系,充分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共同完善退休人員資料庫,實現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信息資源共享,提高服務質量和便捷程度。
三是充分發揮社區作用,豐富退休人員晚年文化生活。在做好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作用,讓退休人員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街道、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退休職工醫療、生活服務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利用街道、社區資源為退休人員服務,藉助街道、社區貼近退休人員的便利性,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資格認證和遺屬辦理一次性喪葬撫恤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等申領手續由社區辦理。
四是選配有較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退休人員有幾十年的工作經歷,與他們交談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則容易產生矛盾,既傷害老同志的感情,又給工作帶來被動。因此,要選擇協調能力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熟悉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熱愛退管工作的人員充實到離退休人員管理崗位,以滿足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需要。
三、不斷完善企業退休人員管理體制和機制,適應社會化管理工作需要。
針對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需要,企業退管部門應不斷調整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適應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需要。
第一,適時改變現有離退休人員管理體制。目前,公司離退休人員管理是按退休人員在職單位隸屬關系和區域設置退管分部實施管理。為適應「共管」和企業內部管理需要,在規范統一離退休人員福利待遇基礎上,條件成熟時,應按退休人員居住區域重新整合內部管理機構。根據有利於做好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有利於資源共享,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按照退休人員居住地的集中程度,按市行政區設置退管分部。以管理服務1000名左右退休、內退人員設置1個退管分部(可按1:250的比例配備工作人員)。對於退休人員居住集中的棲霞區可設2~3個退管分部;退休人員居住比較分散的行政區也可2~3個區設立1個退管分部。對改制託管、離休幹部及廠處級以上退休幹部實行專業化管理。
第二,要在指導企業退休人員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組織上下功夫。企業退休人員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人數眾多,居住分散,通過建立退休人員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網路來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娛樂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是實現社會化管理服務的一個重要形式。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在企業退休人員中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組織。根據退休人員居住情況分片劃定若干小組,推選各小組中能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有一定協調組織能力、身體狀況較好的退休人員擔任組長,通過自我服務和互助服務網路,加強退休人員與退管服務機構聯系,及時了解退休人員思想狀況和身體狀況,並加強對退休人員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組織的指導的管理和服務。
第三,要進一步落實管理服務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證,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是否做好,待遇是否落實,要靠一系列的制度保證。如:政治學習制度、組織生活制度、節假日慰問制度、走訪制度等等。企業退休人員進入退管分部後,退管分部應及時建立與之相應的台帳和檔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將管理服務工作細化到人,切實落實「四走訪」、「五慰問」、「六服務」。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各項工作有章可循,促使管理服務工作上台階。
第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實行退休人員「共管」後,地方暫不接收成建制退休黨員劃轉。企業退休黨員應依據黨的章程,成立相應的黨支部。隨著離退休人員管理體制的調整,黨支部黨員也應根據居住地重新劃分。各退管分部要結合社區,以支部為單位,加強黨員的學習教育和管理,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組織活動,使退休黨員及時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利用支部支委,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一部分身體健康,熱心公益活動的老黨員積極投身到管理服務工作中來,形成人人參與管理的良好局面,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繼續落實企業承擔的責任,完善退休人員生活待遇的保障機制。
企業退休人員「共管」後,為保證退休人員隊伍的穩定,企業退管部門在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基礎上,工作應有所側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按時足額做好企業退休人員企業補貼(補充養老金)的發放。企業補貼是石化企業特有的關繫到每一位退休人員切身利益且非常重要的福利待遇,是退休老同志老有所養的根本體現。「共管」後,企業及其退管部門更應做好工作,保證企業補貼按時足額發放。
二是切實做好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及大病救助工作。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及大病救助解決了老同志生活的後顧之憂,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讓退休職工享受到相應的醫療待遇。不斷完善補充醫療報銷渠道,為廣大退休人員提供方便。
三是組織做好退休人員兩年一次體檢。退休人員健康檢查不僅涉及到退休人員身體健康,同時還涉及到企業對改制醫院的支持和承諾。石化企業退休人員體檢標准高於地方退休人員體檢標准。企業退管部門應與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協調,落實好企業改制醫院納入退休人員體檢系統,宣傳、動員廣大退休人員參加身體健康檢查。涉及到部分人員體檢費用不足部分,由企業予以補足。
四是堅持退休人員生日慰問、重病看望和死亡慰問和重大節日走訪等工作。「共管」後,企業退管機構應一如既往地做好退休職工重大事件看望慰問工作,體現企業人文關懷。石化企業福利待遇標准大部分均高於社會化管理服務標准,退管機構可按照擇高原則進行慰問,並按社會化管理服務標准上報市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備案,充抵社會化管理服務費。
五是對特殊困難退休人員要更加關心體貼。要完善特殊困難退休職工的幫扶機制。充分運用好扶貧幫困難基金,加大工作力度,對特殊困難職工,特別是因病致困退休人員給予一定的幫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陸』 企業退休人員如何移交社區進行社會化管理手續有哪些
1、企業將退休人員移交社區進行社會化管理,需要向社保部門提交「申請移交函」,之後到退休人員戶口所在地退管辦辦理移交手續:
(1)移交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匯總表;
(2)退休人員個人情況登記表;
(3)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協議書;
(4)退管活動資金;
(5)移交人員身份證、戶口本(第一頁及本人頁)復印件;
(6)企業與退休人員簽訂的移交協議書;
(7)移交人員檔案;
(8)養老金存摺賬號復印件;
2,單位移交後,退休人員到戶口所在地街道辦理社會化管理手續,需要提交:
(1)退休證;
(2)身份證;
(3)企業退休人員聯系單。
退休(retire),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2011年1月起,我國對個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政府有關方面不斷釋放出延齡退休的政策意向,民意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反對延長退休年齡,多數主張按規定年齡退休。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