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是一個退休人員,單位新來了領導對退休人員特別關心,對領導關心感謝的話語
尊敬的領導:
非常感謝您對退休人員的特別關心!這種關懷與支持讓我們這些退休人員感受到了單位大家滲哪庭的溫暖與人間情感。
作為退休人員,我們也始終關注著單位的發展和進步,並為此一直付出著自己的綿薄之力。您對我們的關信空心不僅使我們看到了單位的未來更加美好,更讓我們從心底感受到了您的人文滑喊瞎情懷和領導風范。
在此,我們對您真心的感激和由衷的敬仰,也期待在您的帶領下:單位更_
『貳』 社會組織應如何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退休人口的數量增加,老年人在社會中所佔的比例也逐漸增大。據調查,北京市2010年6000件民事糾紛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佔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贍養」糾紛。上海市子女與老人不交談的佔23%,較少交談的佔41%,而經常交談的僅佔36%。在此環境之下,老年人的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關愛老人心理健康的社會呼求由此產生。良好的心態有益於健康,而不良心理則可導致心理精神障礙,進一步影響到軀體而有害於健康。作為敬老志願者組織究竟應該如何去關愛老人?如何從關注老人的溫飽、日常照料護理到精神慰藉和心理關愛? 一、要具備老年心理的專業知識 老年人由於生理上的衰老變化和外界環境的改變,在思想上、情緒上、生活習慣上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適應,而程度不同地產生種種心理變化。其表現為: 1. 失落感 許多因素會使老人產生失落感,如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改變,經濟收入的降低,多病、喪偶等等。這時往往出現兩種情緒:①沉默寡言、憂愁思慮、悶悶不樂;②急躁易怒。性格開朗和興趣廣泛的老人,較容易通過心理調整而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重新發現自我,因而能克服失落感;性格內向孤僻,興趣狹窄、不善交往的老人則較難克服失落感。老年人的心理習慣之一是喜愛回憶往事,過去生活比較幸福、事業有成而對社會貢獻較多的老人,常常能從回憶往事中得到滿足和自尊,因而減輕失落感,而生活坎坷、事業無成的老人,則難以從回憶中得到滿足。社區、家庭、親友若能體察老人心理的影響因素,有的放矢地幫助老人調整心理狀態,往往能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失落感,使老人盡快適應賦閑後的生活。 2.孤獨感 家庭的小型化、子女與老人的分居、有的老人因體質不佳或性格內向而不愛與人交往,因而產生孤獨感。子女在身邊,若不能體貼老人,甚至關系不佳,不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反而會使之加重。喪偶老人的孤獨感更為突出,體能衰退和生病也會加重老人孤獨無助的感受。因此,與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經常看望、問候老人,與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細地體貼老人。讓年幼的孫輩與老人共處和接近,常能給老人帶來較大的生活樂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獨感。 3.隔絕感 賦閑老人與社會和工作單位聯系減少,社會交往與信息減少,更由於視力、聽力下降而影響感知能力,常會使老人產生隔絕感。往往表現為對外界變化漠不關心,對人冷漠等等。老人的經歷與年輕一代有很大不同,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往往與年輕一代有差距。而老人又常因堅信自己的經驗而固執己見,因此而造成「代溝」,更加重老人的隔絕感。子女和年輕人應多與老人交流和溝通,在傾聽老人講話時要特別耐心。這不僅使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於消除隔絕感,而且老人的經驗也並非絕對過時無用,耐心傾聽,往往也能使年輕一代得到教益與啟迪。另外,為老人提供讀報閱覽、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便利條件也十分必要,這能有效地減輕老人的隔絕感。 4.對衰老和疾病的憂慮和恐懼感 老人因體能衰退而表現出對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體不適或罹患疾病便會惴惴不安,加上行動不便、就醫困難,更會加重憂慮,擔心病情發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還會產生瀕死的恐懼感。有的老年病人擔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寡言少語、憂慮。因此,對於患病老人除了關愛體貼之外,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對康復十分有利。 二、在社區深入開展心理輔導 志願者組織應組織志願者為精神寂寞、特別是有心理疾患的老人提供心理關懷志願服務。與街道、居委會共同建立專業的心理疏導機構,讓具有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的社工,志願者為社區的老年人做專業的心理疏導。在社區為老人構建「心理教育輔導平台」,「心理訴求減壓平台」等一系列心理教育、心理危機救助體系。通過電話問候,上門慰問,網上聊天等形式,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徵及心理需求開展心理咨詢服務,緩解老年人的心理「空巢」。幫助老人解開心結、快樂生活。同時,要鼓勵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擺脫孤獨寂寞,保持樂觀健康的生活狀態。社區志願者要不定期的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老人開展精神關愛服務,經常陪老人聊天交流,給老人讀書、讀報,使他們「巢空心不空」。三、在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健身活動 依託社區老年人活動室、老年健身活動設施,組織老人開展體育、文化娛樂等群體活動。使老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同時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適當的娛樂活動,組織、培養老人的興趣和愛好。如唱歌、跳舞,棋類,橋牌,聽音樂,繪畫、書法、詩詞等藝術愛好。打太極拳、練氣功,門球比賽,健身活動,聯歡會,旅遊觀光,種花,釣魚,編織等等。鼓勵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貢獻余熱。強化老年人智力素質,鼓勵老年人勤於學習。 四、掌握與老人溝通的技巧方法 談話作為與老人溝通的主要方法與一般交談有很大不同。對於老年人在溝通時除了一般的要求和技巧外,需要對老人的社會、家庭、個人等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與老人直接溝通是獲得有價值信息的主要途徑,交談是溝通的主要手段。好的交談效果取決於雙方能否建立可以信賴的相互關系。老人不可能在對方輕視和嘲笑的態度下如實反映個人的情況,特別是老人們都曾經有過美好的引以為榮的過去,仍希望受到尊重和承認。因此,與老人進行溝通的首要條件就是尊敬。不論老人目前社會、經濟、家庭地位和狀況如何,都應從人道主義和平等的立場,像對待自己家中的老人那樣,表現出足夠的尊敬和耐心,誠懇地聽老人訴說,老人產生信賴才能如實反映個人情況,才可能獲取對老人護理有價值的資料。 五、普及老年健康教育 老年期是意外挫折和疾病的高發期,容易產生心理危機,需要老人有比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態,才能承受意外事件的打擊,提高生存能力。對老年人進行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是解決老年人精神衛生問題的有效手段,讓他們懂得一些維護身心健康的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防範能力,主動解除心理壓力,轉變不良情緒,就能預防和減少老年性身心疾病的發生。 健康心理是指人具有正常、完美的精神狀態,如對周圍環境和客觀事物抱有積極的態度,能夠正確分析和順應事物和環境的變化,保持愉快的情緒。只有保持健康心理,才能充分發揮和調整機體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提高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能力和效率,使整個機體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的定義一樣:「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美無缺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痛苦」。這個定義對於老人同樣適用,人們只有保持軀體的、精神的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正常狀態和良好平衡,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六、社會關懷 老年人是一個衰弱的社會群體,全社會有責任加以保護。政府及社會團體應建立一些為老年人服務的機構和各種福利設施,如老年精神衛生中心,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大學等,解決老人的生活困難,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他們享受集體生活的歡樂,驅除老年的孤寂。對喪偶的老人,子女要理解並支持他們正當的心理需求,鼓勵他們再婚。這是補償喪偶後的孤獨、失落感的重要途徑。 衰老雖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人類可以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延緩衰老。世界衛生組織經充分研究後指出:人的健康長壽60%取決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古往今來,國內國外,長壽老人很多。著名畫家畢家索活到86歲;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活到93歲;首先提出油脂烷化理論的德國科學家柴費洛爾活到103歲;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教授一生多經磨難,但老人活到101歲。盡管壽星們的生活年代、生活方式和條件不同,但他們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點,如心理穩定、通達順變、樂觀、心胸坦盪、善於適應環境和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見,長壽與健康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是我們志願者組織每一名志願者不懈的追求,這個工作目標對於確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叄』 工會關愛退休工人的八個字祝福語
工會關愛退休工人的八個字祝福語有:
1、快樂常在,牽掛滿懷。
2、有種朋友見少離多。
3、有種簡訊偶爾發出。
4、有種生活不求無疵。
5、始終不忘,心知肚明。
『肆』 非工會會員可以因病享受單位慰問嗎
一般情況下,退休人員可以保留工會會籍,但不能享受工會發放的福利,不過單位應該關心關愛退休職工,可以在過年過節時走訪慰問退休人員,發放一定的慰問品。
第一,退休人員可以保留會籍。如果職工在職時已加入工會,並一直履行會員義務,退休後可保留會籍。根據中國工會章程:「會員離休、退休和失業,可保留會籍。保留會籍期間免交會費。工會組織要關心離休、退休和失業會員的生活,積極向有關方面反映他們的願望和要求。」,從上面可以看出, 退休人員可以保留會籍。
第二,保留會籍不等於仍是工會會員,與工會會員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條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按照這個定義,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是不包括退休人員的,因為其辦理了退休手續後,領取的是養老金而非工資,不存在勞動關系。即使退休後再返聘參加工作,其與務工單位建立的也只是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會員退休後,一般不具備恢復會籍的條件,故其保留會籍不作變動,但實際已自然脫離工會組織。退休後已不必履行會員義務,不再享有工會會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三,不繳納會費,沒有相應的經費,不能享受工會的福利。退休人員能否享受在職會員的福利待遇,主要應當依據工會經費來源確定。因為退休人員保留會籍期間是免交會費的,而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繳的經費也不含退休人員的退休費或養老金,所以,在工會可支出的經費當中,沒有屬於退休人員的部分,因此退休人員不能享受在職會員相同的福利待遇。當然,在工會相關文件當中也沒有明確退休人員不能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雖然退休人員沒有經費來源,但如果所有在職工會會員同意拿出自己繳納的工會會費以及按規定撥繳的工會經費來與退休人員共享,那麼再給在職工會會員發放福利時,也可以給退休人員發放,只不過若退休人員較多的話,在職工會會員的福利將大大降低,所以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
雖然退休人員不能享受與在職工會會員一樣的工會福利,但「工會組織要關心離休、退休和失業會員的生活,積極向有關方面反映他們的願望和要求。」所以在職工退休時,可以發放紀念品,按照我們當地工會經費管理的相關規定,可以給退休人員發放高於500元的紀念品。退休人員仍然享受單位的職工體檢福利。在過年過節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當中,受單位行政委託,工會也可以去走訪慰問退休人員,發放慰問品,但這些都是屬於單位行政的福利費支出,因為工會沒有此項經費的來源,所以工會只需要協助或者承辦這項工作。
綜上所述,退休人員一般不可以享受工會福利,但可以在退休時享受工會發放的紀念品,在過年過節時,享受單位行政(由工會協助或承辦)走訪慰問時發放的慰問品等福利。
『伍』 我們該如何關心身邊的老年人
要想關心身邊的老年人,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多陪伴老人、找准老人的所需入手,這樣才是真正的關心,而並非是形式上的關心。
總的來說,關心老人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說簡單是因為老年人的要求普遍都很簡單,他們很多時候只需要你為他們做很小的一些事,說難是因為他們有時候並不會將自己的所需表現出來,需要你自己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