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西安地質學院離退休人員

西安地質學院離退休人員

發布時間:2024-06-20 19:26:46

㈠ 著力建設以「三光榮」精神為特色的地勘文化

陳建農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西安 710054)

摘要 本文通過闡述地勘文化的含義和作用,闡述「三光榮」精神在建設地勘文化中的地位;描述了10多年來,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在加強地勘文化建設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績;論述了物質層、制度層、行為層和心態層在地勘文化建設中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 「三光榮」精神 地勘文化 建設

所謂地勘文化,是地勘單位的科學技術意義、經濟意義和具有鮮明特徵的文化意義的綜合表現形式,是指已形成的價值觀、行為准則在人群中和社會上發生了文化的影響,是滲透在地勘單位一切活動之中的意識形態。它不是指知識修養,而是指人們對知識的態度;不是利益,而是對利益的心態;不是科學技術,而是對科學技術不斷地追求;不是人際關系,而是人際關系所體現的為人處世的哲學。地勘文化可分為物質、制度、行為和心態等四個層面,四位一體。

對地勘單位來說,信譽、業績、社會的認知度等是巨大的無形資產,地勘文化對這一無形資產的形成起著引領作用。地勘單位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包括地調科研工作的創新、科技轉化的創新、管理制度的創新,這是社會前進和地勘單位發展的必然要求,地勘文化在其中又發揮著推動作用,而「三光榮」精神在地勘文化中發揮著不替代的作用。

地勘文化建設內容體現在以人為本,以提升和創新理念為重點,以國家需求為中心,努力服務於社會,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素質,培養職工艱苦奮斗、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工作精神,提高團隊的凝聚力。鼓勵積極競爭和大膽創新,注重社會信譽和單位知名度建設,努力營造和諧的事業環境。近年來,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以下簡稱西安中心)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發揚傳統的「三光榮」精神和學習李向同志為重點,堅持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建設隊伍、以文化推動事業發展,形成了生動活潑、積極進取的文化局面,為建設世界一流地質調查中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1 豐富的物質條件是建設地勘文化的基礎

地勘文化的物質層也叫地勘物質文化,它是指由職工創造的價值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物質文化。地勘文化建設既要注重精神層面價值觀的形成,又要重視物質生活層面的滿足。可以說,倘若沒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建設一流的地勘文化就是一句空話。以20世紀90年代地勘行業的發展狀況為例,一個單位沒有工作任務,經濟基礎薄弱,職工分流下崗,生活難以為繼,如何建立精神層面的共同價值和行為准則?從哲學角度說,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把單位發展好,就要高度重視物質生活的建設,重視「硬體」,為地勘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西安中心工作在廣袤的西北地區,雖然自然環境惡劣,但它是我國能源、資源地質調查的重點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在開展地質調查工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許多實力很強的地勘單位都來到這塊熱土,尋求快速發展的道路。在難得的機遇和激烈的競爭中,不進即退,進得慢也是退。10多年來,全中心上下團結一致、一心一意謀發展,始終將快速發展作為中心的頭等大事,認真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統一全中心職工的思想,確立了「建設一流地質調查中心」的目標,形成了拼搏向上的環境氛圍,把業務建設、人才隊伍建設、黨的建設和文化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努力提高中心的綜合競爭能力。堅持不斷開拓創新,深化改革,加強業務結構調整,建立健全面向市場的服務體系,在發展中解決矛盾問題,經濟基礎日益堅實,物質條件日益豐富,廣大職工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在發展中大幅提高。每年除用於文明單位建設的經費外,專項用於文化建設的經費都在30萬元以上。這些工作都為地勘文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入「十二五」,中心制定出了新的發展目標,現在全員上下正為了新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2 發揚「三光榮」精神是地勘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地勘文化的行為層面又稱為地勘行為文化,是員工在地調科研、科技開發和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地勘工作作風、精神風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折射出一個地勘單位的價值觀。在地勘文化精神層面上,「三光榮」精神集中體現和代表了地勘人的工作追求、精神境界、高尚情操,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三光榮」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向上、融洽協作的氛圍,持續提升地勘單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三光榮」精神是在1983年全國地質系統基層模範政治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正式提出的。它既是地質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結晶,又為後來地質地勘系統的思想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30年的實踐證明,「三光榮」精神對於發揚地質隊伍優良傳統,推動地勘文化建設,促進地勘事業的持續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光榮」精神是「地質之魂」,是地勘文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體現了奉獻精神,它要求地質工作者熱愛地質事業,獻身地質工作。「以艱苦奮斗為榮」體現了創業精神,它要求地質工作者正視地質工作的客觀環境和生活條件,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在物質生活上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在勞動態度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進取精神上要奮發向上,勇於改革探索;在品格上要提倡先人後己,廉潔奉公。「以找礦立功為榮」體現了奮斗目標,為國家和人民找大礦、找富礦,提供充足的礦產資源。

地調科研工作水平決定著地質事業單位的地位和命運,建設一流的地質調查中心就要有一流的人才和水平。如何提高地調科研能力和水平?我們認為,一要認真貫徹執行部局地質調查工作標准、規范等有關規定,規范管理、強化落實。對設計質量、設計方案審查、重大技術方案論證審核校對等關鍵工作環節實行嚴格控制,落實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確保項目全過程管理和持續改進,地質調查工作質量不斷提高。二要堅持為項目承擔單位提供全過程技術支持和服務,堅持質量信息反饋、監督與分析,保證項目質量進一步提高。三要加強各專業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能力,不斷加強學術交流。始終加大資金投入,用於人員培訓、技術提高、設備更新,不但使職工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同時也有效地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要做好新員工培訓。每年新進人員報到後,要進行統一崗位培訓,系統將單位的情況作一介紹,讓他們對即將服務的單位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提出要求。五是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利用網站、宣傳欄和報紙對單位取得成績、先進人物和重大事件進行宣傳報道。充分利用辦公場所、榮譽室懸掛錦旗、獎牌和展板,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西安中心善於抓住大事件,開展大活動,以多種方式開展思想教育,先後開展了慶祝建國60周年、慶祝建黨90周年、慶祝中心成立50周年等活動。開辟宣傳欄、開辦《西北地質調查》報、建立了文化走廊、不斷更新完善區域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黨員幹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通過活動激發廣大職工愛國愛黨熱情,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為「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募捐、提供技術幫扶、愛心助學、支援貧困地區建設等工作,增強了團隊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慶祝建黨90周年、中心成立50周年活動中,我們以製作宣傳片、成果展板、編輯中心畫冊和文藝演出為切入點,營造出了以弘揚「三光榮」精神為主線的積極向上的氛圍,提升了職工對「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的李向精神的進一步認知。「高山探寶、荒漠尋源、科學發展、服務社會、關注環境、確保安全」的管理方針得到全面貫徹。

當前,從社會環境看,隨著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在手機、電腦普及,出門有汽車,上班有空調,物質條件和工作環境優越的今天,特別是80後由父母及長輩一手呵護長大的獨生子女,他們充分享受到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優越環境和豐富的物質文化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樣也給他們提供了太多的選擇職業的機會。地勘行業這一迎著晨曦出發,頂著晚霞歸宿的工作環境及苦、累、臟、險的職業,不再是年青一代義無反顧的選擇和從業者始終如一的堅守。因為人們深知:選擇了地質找礦事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寂寞與孤獨,選擇了聚少離多,選擇了放棄優越物質生活條件。「三光榮」這個由地質行業部門提出的曾被社會推崇和贊譽的擇業理念正逐漸被淡化或遺忘。這些給我們弘揚「三光榮」精神帶來了一定困難,但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就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地質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地質隊伍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形成新時期全新的地勘文化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切實改善環境,加強地質調查裝備建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大力營造鼓勵探索創新的良好環境,鼓勵和支持幹事業、干成事業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激發創造創新活力。要把「三光榮」精神納入黨建、精神文明創建、文化建設等先進單位創建評比活動中,形成共同追求「三光榮」精神的強大合力。

3 制度建設是地勘文化建設的載體

地勘文化的制度層是人與物、人與單位運行制度的結合部分,是精神與物質的中介。它既是適應物質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機制和載體,同時也為實現單位目標對職工行為給予一定的限制性、規范性,使單位在復雜多變、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處於良好的狀態。

經過1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中心已形成了包括地質調查、財務管理、行政管理、黨務管理、科技開發和「三標一體」管理體系在內的一整套高效運行的管理制度;形成了黨政互動、運行規范的決策體系;形成了以職代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參與模式,作為與職工開展溝通的重要渠道,堅持召開年度職工代表大會,商討發展大計、基地建設、年度重點工作。關繫到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經職代會討論通過,尊重職工決定。還採取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中心工作情況通報會和離退休人員茶話會等形式與職工開展交流,凝心聚力,共促發展。開展年終中層以上幹部述職述廉工作,加強對處級領導幹部的考核。在實踐科學發展觀與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中,開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地質調查工作如何更好體現科學發展」活動,動員廣大職工為科學發展建言獻策,提高了全中心職工發展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達成了堅持科學發展建設「一流地質調查中心」的共識。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工作由職工評價,達到了增強團結、統一認識、明確方向、鼓舞士氣的效果。

4 為職工謀福利是地勘文化建設的落腳點

地勘文化的心態層又叫地勘精神文化,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在整個地勘文化系統中處於核心的地位。它包括地勘單位精神、哲學、道德、價值觀、風貌等內容,是地勘意識形態的總和。地勘單位精神是全體或多數職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反映地勘單位的特色,與單位工作不可分割,且鮮明地揭示地勘單位宗旨和發展方向,具有時代性。當代地勘單位價值觀的一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職工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在滿足職工基本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地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近年來,西安中心在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職工收入逐年大幅增加,職工住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離退休人員的生活待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制定出多種措施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和條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加大投入對辦公大樓和原有住宅樓進行了維修改造,辦公大院和家屬院實現了亮化、美化、硬化,面貌煥然一新,安放了健身器材,在醒目位置安放有關安全、健康的提示牌。在離退休職工活動室開辟學習娛樂場所在大樓內建立起了文化長廊,豐富了辦公場所的文化內涵。通過這些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有力地推進了地勘文化建設,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職工處於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中。職工文體活動多年堅持不懈,從文藝演出、拓展訓練、籃球賽、乒乓球賽、書畫攝影展到趣味運動會、迎新春團拜會等一系列活動,支持鼓勵離退休人員成立合唱隊和舞蹈隊,不但活躍了職工生活而且增進了職工溝通了解,鍛煉了體魄,陶冶了情操,煥發了熱情。我們始終開展「五堅持」,即堅持看望生病住院職工,堅持慰問新婚喪事職工;堅持春節前走訪老職工和困難職工,把組織的溫暖送到職工的心上;堅持開展職工生日慰問活動;堅持慰問野外一線職工。抓住群眾關心的熱點辦實事,讓職工得實惠,促進了思想和隊伍穩定,促進了和諧單位建設。

10多年來,我們以文化建設推動事業大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項目主要承擔單位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同時獲得陝西省「優秀創新團隊」榮譽稱號;先後獲得省部級一等獎4項,取得在社會上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成果。自2001年以來,連續11年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為先進單位;2006年被陝西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7年被陝西省委科技工委授予「民主管理先進集體」稱號,被中國科教文衛體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稱號;2010年被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標兵」。

㈡ 陝西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情況

陝西是地質勘查隊伍大省。截止到2006年底,陝西屬地化地質勘查部門有省地礦局、西北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質局、省核工業地質局等4個局級單位,下轄53個處級法人單位。中央直屬地質勘查單位有冶金西北局、建材陝西總隊、中化陝西地勘院、武警黃金第五支隊、西安地研所、核工業二○三所等6個單位。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仍為全省地質勘查主力。另外,具有地質勘查資質還有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煤礦、建設、水電、科教等行業單位及社會單位39個。全省地質勘查行業在職職工2.22萬人,較2005年2.26萬人有所減少。地質勘查從業人員1.12萬人,其中技術人員6362人(地學專業技術人員4803人,高級技術人員1415人,中級技術人員2332人),較2005年增長2.5%;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2071人,較2005年下降0.4%;礦業開發從業人員799人,較2005年增長2%;其他產業從業人員5457人,較2005年下降3%;職工年平均勞動報酬1.71萬元,較2005年增長0.18萬元;離退休人員1.75萬人,人均年經費1.67萬元,較2005年均有一定程度增長。以上可以看出,由於地質人才接續匱乏,行業在職人員持續減少。但受礦業市場持續升溫影響,地質勘查、礦業開發從業人員增加,主要源於地勘單位內部工勘及其他產業人員的迴流。

全省81個單位具有地質勘查資質293項,其中最高為甲級資質的單位有47個,最高為乙級資質的單位有9個,最高為丙級資質的單位有25個。按資質級別分:甲級資質95個;乙級資質85個;丙級資質113個。按資質類別分:區域地質調查15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41個;固體礦產勘查65個;液體礦產勘查27個;氣體礦產勘查8個;地球物理勘查30個;地球化學勘查22個;遙感地質勘查7個;勘查工程施工50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26個;選冶加工試驗2個。與2005年71個地質勘查資質單位相比,2006年增加10個社會地質勘查單位,其中1個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單位,4個為丙級固體礦產勘查單位,5個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單位。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人員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底,全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58個,具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42個。全省職工及離退休人員3.8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2.12萬人,離退休人員1.73萬人。全省年末地質勘查從業人員1.04萬人,其中技術人員6014人(包括地質專業技術人員4547人,高級技術人員1289人,中級技術人員2137人),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1681人,礦業開發從業人員775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5440人。在職人員人均年收入1.72萬元,離退休人員人均年收入1.68萬元。與2005年相比,在職職工減少674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增加150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減少170人,工勘人員有所減少,礦產開發人員有所增加,人均年收入增加0.23萬元。

(二)基本經濟情況

全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資產35.95億元,其中生產性資產14.19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3.20億元,凈值1.70億元,總負債17.33億元,所有者權益18.62億元。以上指標比2005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總資產增長25%,生產性資產增長12.6%,地質設備原值增長17.6%,凈值增長21.4%,總負債增長27.2%。全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收入17.82億元,其中地勘業收入8.64億元,礦業權轉讓收入1.28億元,礦產開發收入2.98億元,工勘收入2.21億元,其他產業收入2.71億元。總支出15.59億元,其中地質找礦支出2.18億元。以上指標比2005年也有較大幅度增長,總收入增長44.29%,地勘業收入增長19.67%,礦業權轉讓收入從無增長到1.28億元,礦產開發收入增長159%,工勘收入增長2.31%,總支出增長29.92%,地質找礦支出增長45.33%,礦產開發支出增長112%。以上可以看出,受礦業市場升溫拉動,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地質勘查、礦產開發收支均有大幅增長,礦業權市場收益也大幅增加。

(三)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

2006年,省地礦局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費1559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費2430萬元。採用數字填圖新技術完成了略陽縣幅1:25萬區調修測,青藏高原1:100萬區域重力調查,西鄉縣1:5萬礦調等項目,在西鄉縣大河壩地區發現了鉛鋅、銅、鐵礦(點)多處,南鄭縣白玉地區發現銅礦化帶。關中盆地5000平方公里地下熱水資源調查評價。完成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中「榆溪河流域水源地勘查」、「禿尾河流域水源地勘查」、「府谷縣牆頭—黃甫川水源地勘查」等共11個水源地地下水勘查工作。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支撐。完成了「2006-2015年陝西省地質勘查規劃」、「陝西省地質勘查工作需求預測及重點選區研究」、「陝西省地質勘查多元化投資現狀趨勢及政策措施研究」等綜合研究工作。西北有色地勘局承擔國家公益性礦產地質調查項目12個,取得國家財政資金1252萬元,實際完成投入1509萬元。其中承擔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1個,完成預算資金122萬元;承擔中央財政補助項目2個,完成預算資金198萬元;承擔省級財政補助項目1個,完成預算資金75萬元;承擔國家資源補償費項目8個,完成預算資金1114萬元。省煤田地質局承擔中央礦產資源補償費140萬元小保當普查項目,中央財政補助地方費用100萬元彬長小庄煤層氣項目,地方財政268萬元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省核工業地質局承擔國土資源部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陝西省財政補貼等鈾礦地質勘查項目共4項,完成了陝西省黃陵縣雙龍-南峪口地區鈾礦普查項目、陝西省關中地區一線兩帶氡子體測量、陝西省丹鳳三角區偉晶供給崗岩型鈾礦成礦規律研究、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冷湖地區鈾礦評價等項目,實施經費502萬元。

(四)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基本情況

2006年,省地礦局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收入1612萬元。主要有靖邊縣紅墩界煤田勘查,圈定了5個煤層,分布穩定,為高-特高熱值的長焰煤或不粘煤。在鎮巴縣—下高川地區發現兩個錳礦化區,發現釩礦化帶5條,礦化帶長數十公里,厚數米。在鎮坪縣發現5條鉛鋅礦化帶,9條金銅礦化帶,均具有進一步工作價值。新疆西南天山國營馬廠地區新發現銅礦帶2條、圈定鐵錳礦帶2條、發現含金構造蝕變帶1條。已初步圈定銅礦(化)體4條,初步圈定鐵錳礦體3條,初步圈定金礦(化)體1條。新疆阿合齊地區的僧阿爾加爾新發現銅礦體一條,寬度4.6米,長大於100米,銅品位0.6%~1.5%。西北有色地勘局承擔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項目36個,完成投資8940萬元。其中局設地質項目25個,投入經費2336萬元(均在陝西南部實施);國內社會地質項目9個(分別在秦嶺、渭北、重慶實施),投入經費2921萬元;國內投資海外社會地質項目2個(分別在蒙古、幾內亞實施),經費投入3683萬元。省煤田地質局承擔地質勘查項目經費4623萬元,其中省投資公司217.76萬元,局投入資金511.76萬元,礦產勘查收入3893.51萬元。所開展的地質項目主要集中在省內,鑽探總進尺117864米。項目主要有:孟家灣西區普查、西灣露天(二期)勘探、隴縣煤炭資源綜合普查、千陽北部找煤、張家峁井田勘探、孟村井田勘探、大保當擴大勘探、文家坡井田勘探、亭南預留區勘探、青崗坪勘探等項目。省核工業地質局共開展煤、金、釩、鉬、錳、銅等各類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30多個,評價項目20多個,完成金額5800萬元。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省地礦局礦產開發收入788萬元。西北有色地勘局重點礦山有4座,主要礦產品有鉛、鋅和黃金,已形成日采—選礦石1200噸、年采—選礦石40萬噸的生產能力。全年開發涉及部分加工處理礦石41.93萬噸,生產黃金333公斤;鉛精粉(金屬量)4524.27噸;鋅精粉(金屬量)18139.3噸,實現工業總產值4.265億元。省核工業地質局共有陝西省鳳縣龐家河金礦、陝西省華縣桃園鉬礦、陝西省西鄉縣石膏礦、內蒙中旗祥瑞金礦,年總收入4000萬元。省煤田地質局尚未參與礦產開發的投資。

(六)工程勘察施工及其他產業情況

2006年省地礦局承擔了陝北石油勘查施工,完成石油鑽探工作量15萬米;承擔了西安地鐵二號線試驗段張家堡車站基坑圍護工程、寶雞法門寺合十舍利塔主體塔基礎工程;完成了府谷縣武家莊高莊子新農村大口徑輻射井施工等多項水資源勘查和施工項目,水文水井鑽探工作量約1.5萬米;完成了延安市寶塔區王良寺經濟適用窯小區場地滑坡治理等多項地質災害勘查、評價、治理項目。西北有色地勘局完成工作量鑽探30餘萬米,施工領域包括石油鑽井、岩芯鑽探、岩土工勘,實現產值1.75億元,實現收入1.57億元。省核工業地質局完成陝西省內的包西鐵路通道大保當至子長段定測項目、西安市「引湑濟黑」調水工程可行性研究項目、江蘇省的台商大樓(蘇州台商開發CO.)項目、浙江省嘉興市明日明園項目等189 項,完成總產值2793萬元。省煤田地質局基本沒有承擔工程勘察項目。地勘單位從事的多種經營產業大多數規模較小,市場定位的不明確、管理經驗的欠缺,市場競爭力不足,沒有形成經濟增長點。

三、地勘單位改革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1.地勘費基數

省財政廳都按月及時劃撥,各局也按規定將地勘費主要用於離退休人員費用、地質勘查工作和經常性費用支出等,保證了專款專用。

2.轉增國家資本金

按照規定探礦權價款需要轉增國家資本金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聯合審批,目前我省尚無審批一例。

3.貸款貼息

各地勘單位屬地化以來的用於地勘單位組織轉產、安排職工再就業方面的銀行貸款財政貼息申請,省財政按規定都給予了貼息。

4.稅收優惠

目前各屬地化地勘部門只有財政預算撥款不納稅,其他用於彌補經費不足的對外經營收入和為安置下崗職工創辦的企業收入均納稅,尤其在所得稅政策上尚未與事業單位同等對待。

5.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

省地礦局辦理了一部分下崗職工優惠證,其他局未辦理。但基本生活費仍由各單位自行發放。

6.離退休人員養老金

離退休人員由各局管理,費用來自地勘費。目前屬地化地勘單位均未改制為企業,因此未進入社會統籌,也無資金來源。

7.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處置

省政府已出台文件落實。

8.基本建設投資補助

2006年國家發改委有一定補助。

9.住房改革支出

由於無資金來源,與省屬單位一起均未實現貨幣化。

10.增加工資

已落實,與事業單位享受同等待遇。

11.基本醫療保險、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

各局機關已進醫保,其他人員因無資金來源尚未落實。

四、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十一五」期間,進一步落實國務院、省人民政府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和意見,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積極推進我省國有地勘單位改革。我廳已建議省政府成立由省編辦、人事廳、國土資源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建設廳、政策研究室、四個省屬地勘單位組成的地質勘查單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負責落實優惠政策,制訂改革方案,按照「補欠、剝離、改制、重組」思路,分步實施。

(一)補欠

採取措施,切實解決地勘單位「三金」、住房困難、基本建設經費不足、歷史債務等遺留問題。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落實責任,明確資金來源,為地勘單位改革創造條件。

(二)剝離

剝離離退休人員,經費切塊單列管理,由地勘單位代管或進入省直事業單位社會保障體系;剝離辦社會的職能,將地勘單位下屬學校、醫院等按屬地和歸口原則劃歸當地政府、部門管理。

(三)改制

改革現行事業單位管理體制,逐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人員管理上,以2006年年底為限,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政策」,原職工身份、職務、級別等全部進入檔案,離退休時按事業身份對待。新進人員由單位按企業方式自主聘用。在編制、經費管理上,以2006年切出離退休費用余額為基數,實行按原職工「退一減一」政策。經費包干,自負盈虧。改革後,地勘單位按照企業管理的要求,在人事管理上,原職工身份、職務、級別等全部進入檔案,實行崗位管理;在分配製度上,建立以崗位、績效和股權分配為主的工資分配製度,經營者逐步實行年薪制;在用工管理上,員工一律實行聘用制和勞動合同制。

(四)重組

初期,以局為單位,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整合資產,突出地質勘查、礦業開發、工程勘查等主業,利用現有資產設備、人才技術優勢和已取得的礦權,參與資源開發,進行企業化運作和管理。後期,適時組建陝西省地勘企業集團。

(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閱讀全文

與西安地質學院離退休人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的天台 瀏覽:226
父母的意外險都需要什麼 瀏覽:327
湖南2013年退休職工加工資是多少錢 瀏覽:273
我是一名傳承孝敬的好孩子作文 瀏覽:407
做過體檢放射多久可以備孕 瀏覽:49
排查消化系統可以做哪些體檢 瀏覽:117
內蒙古企業退休職工2016養老金調整方案 瀏覽:139
哪些行業需職業病體檢的 瀏覽:663
養生美食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瀏覽:932
四川長壽疫情 瀏覽:601
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構建 瀏覽:375
五星級養老社區一年多少錢 瀏覽:888
現在企業女工53歲可以退休 瀏覽:614
山西企業退休工人調資 瀏覽:395
使勁讀才孝順 瀏覽:447
國內農村養老現狀 瀏覽:845
同住父母不願意出生活費怎麼辦 瀏覽:649
老人百天燒什麼東西 瀏覽:547
入職體檢表需要帶什麼材料 瀏覽:137
不生孩子如何說服父母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