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視同繳費年限有何區別
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的區別不僅僅是在辦理退休時具有優勢,在每年養老金調整時也同樣有優勢,主要體現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在辦理退休時,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腔衫余繳費年限,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也就是說視同繳費年限無需個人繳費,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而實際繳費年限需要個人承擔一部分繳費額,才能享受養老金待遇,這主要就體現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退人員之間的差別。塌培
第二點、退休時,實際繳費年限對養老金待遇的核定不如視同繳費年限。
關於視同繳費年限中的視同繳費指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渡性養老金的繳費指伍滾數,目前在全國各地區都是統一規定,一般是在140%左右。
而對於絕大多數的企業在職和退休人員,極少數人的實際繳費指數能夠達到140%,一般只有60%左右。
也就是說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人員,該部分的養老待遇明顯高於絕大多數的實際繳費的退休人員。
2. 社保視同繳納的部分錢數怎麼計算
平均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指數之和)(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月數)。
視同繳費指數=本人復員轉業、單位改制或離開原單位前12個月月平均基本工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實際月繳費指數計算:實際月繳費指數=本人月繳費工資上年度全省職工(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補繳應參保未參保期間或中斷繳費期間所欠養老保險費的,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公式:補繳年限的指數=補繳時計征的月平均繳費工資基數補繳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2)雲南省企業退休有視同繳費指數嗎擴展閱讀:
在職職工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認定:
1、職工向單位提出申請,通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下載列印並填寫申請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在申請表上加具意見並蓋章。
2、單位通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下載填寫養老視同繳費年限審核批量申請情況表,在紙質版上加蓋公章,電子版提交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部門。
3、有檔案管理權的市屬和區屬單位,由單位向參保所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部門申請;沒有檔案管理權的市及區屬單位、個體工商戶的僱主、雇員等,向戶籍所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部門申請,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部門受理、初審並加具意見後,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委託的審核機構審核。
4、市審核機構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審核,並在審核期限內予以批復。對資料不全的,審核機構發出補充資料通知書,由單位或職工補充有關原始資料。單位或職工補充資料後,審核機構在審核期限內予以批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視同繳費年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保險
3.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
我國社保中的視同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 : 視同繳費年限,出現的情況復雜. 在一些情況下,這幾年你雖然沒有繳費,但是國家可以認定為你等於繳費.多繳一年,養老金待遇會有些增加,如果視同繳費年限能夠認定過來 ,對我們將來的養老金待遇是有好處的.我們...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 - :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一、關於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是把勞動者實際參加工作但未實際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年限根據法律規定計入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中,直接影響退休後領取養老退休金的數額.二、關於實際交費年的退休費與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其計算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
我的退休養老保險中的視同繳費年限應該怎麼算呢? - : 不為求賞,願意幫忙! 既然樓主是「55年參加工作,到95年退休」的,那麼,現在討論您的「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質意義.如果非要議論您的「視同繳費年限」的話,大致可以推斷是1955年參加工作至1995年退休的40年工齡都屬於「視同...
工人退休所說的視同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 : 「視同繳費年限「是針對1992年前(那時還未實行社保)國企的員工而言,即國企員工從參加工作時起至實行社保繳費制度時止這一個時間段視為已經繳費年限,在退休時合並計入累計繳費年限.
如何理解退休人員按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 - : 展開全部92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按百分之百)93年以後按實際繳費年限.折算工齡就是說以前某人,幹了整4年特殊工種(滿1年增加3個月作為退休待遇)變成5年.社保辦退休時多出1年不認賬,也不作為退休待遇.
退休審核一次性報告單視同繳費年月是啥意思 - : 視同繳費時間就是你開始上班到國家正式實施養老保險繳費的時間
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工資時有何區別? - : 視同繳納沒有就是相當於你沒有繳納但是也給你算了,但是 這部分基數可能並不是你的實際工資,可能是社平工資....
退休社保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問題 - : 養老保險的領取有兩個條件:1.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2. 累計繳納養老保險滿15年 但是需要知道,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因為: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
退休後,視同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繳費基數的?:當地實行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以後才有繳費基數,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在退休計算養老金時,是按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算繳費基數的.
視同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 :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上面這段話通俗的說意思是:單位參加社保的時間記得好像是1996年,就是說1996年以並沒有社保,各單位都是這個時間才開始交的,那麼你如果是在1996年以前參加工作了,那麼以前的工作時間均認為你繳了費一樣計算在裡面(算連續工齡),即視同繳費年限.如:你工作了20年,單位繳社保15年,那麼就應該算你20年繳費時間....
4. 雲南省視同繳費年限10年.繳費20年共30年.2016年退休,工資有多少
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內金構成。
容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視同繳費年限×1.4%
過渡性養老金僅對1996年前參保人員有效。視同繳費年限是你參加工作至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期間的年限,包括知青下鄉的時段視同工齡。需要提供本人的檔案才報社保局審核認定。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平均繳費指數×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5. 養老金計算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中的三個指數是啥含義怎樣計算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pide;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pide;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pide;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企業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退休工資
基礎退休金 +個人賬戶退休金月 +過渡性退休金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金
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為139個月,55歲為170個月,50歲為195個月,45歲為216個月);
過渡性退休金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本人可視同繳費年限*1.3% 。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公式
A =(X0/C1+X1/C2+……+Xn/Cn+1)&pide;N
公式中,X0、X1……Xn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及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C1、C2……Cn+1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1年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為職工參與計算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計算
S=C1/12 X A
例:某人2013年退休,2012年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470元,計算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為3535.58元,累計繳費年限為31.58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14.33年),個人賬戶累計金額30097.23元。
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3470+3535.58)/2*31.58*1%=1106.18
6. 雲南: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舉例說明(2)
或者:
基本養老金=(養老金計發基數+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累計繳費年限×1%。
以上兩個公式實質上是一樣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養老金計發基數與本人實際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的乘積。
養老金計發基數是雲南省人社廳公布的數據,採用雲南省上年度的城鎮職工全口徑的社會平均工資。2021年雲南省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7455元/月,但在計算實際繳費指數使用2020年度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6284元/月,這樣的法規也是為了提高退休人員的繳費指數,具體文見(雲人社發[2021]24號)。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基數。50歲退休,計發基數是195,55歲退休,計發基數是170,60歲退休,計發基數是139。
3、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前的視同繳費年限×1.3%。
雲南省,指數化月平均工資=〔(1×視同繳費年限+建立個人賬戶第一年本人月繳費工資/建立個人賬戶上年度全省在網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第二年本人月繳費工資/建立個人賬戶第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退休當年本人月繳費工資/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累計繳費年限〕×養老金計發基數。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本人繳費指數按照1進行計算。
4、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5、養老金的保底方案
對於退休養老金偏低的人員,雲南省有相關兜底方案。正常退休及從事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20年以上且未中斷過繳費的人員,月基本養老金如低於上年度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60%的,按照上年度全省槐枝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的60%計發。比如,2020年度企業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為2990元/月,若2021年正常退休時養老金為每月1500元,就需要補足至1794元(2990×0.6元)。如果本人繳費平均指數緩早低於0.6且養老金低於人均養老金40%的,最低保險比例改為40%,也就是1196元/月。
最後,案例計算
王某是雲南人, 1985年12月參加工作,1995年10月開始繳費,實際繳費指數1.2,視同繳費年限10年10個月(10.83年),2022年4月60歲退休,累計繳費年限37年5個月(37.42年),個人賬戶養老金存儲額7.7萬元,退休時養老金計發基數是7455元,不考慮獨生子女父母增發養老金等其他因素。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基礎養老金=7455×(1+1.2)÷2×30.42×1%=2494.59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7000÷139=553.96元。
過渡鉛哪敏性養老金=7455×(10.83×1+1.2×26.59)÷37.42×10.83×1.3%=1198.75元。
綜合以上數據,王某退休時每月的基本養老金2494.59+553.96+1198.75=4247.3元。
7. 退休工資繳費指數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養老保險平均繳費指數該怎麼計算
(1)平均繳費指數等於(視同繳費指數乘以視同繳費月數加實際繳費指數之和)除以(視同繳費月數加實際繳費月數)。
(2)視同繳費指數。分為一般人群和特殊群體。
一般人群,即1993年底前參加工作,1993年底前已按規定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並繳費的參保人。
視同繳費指數按1993年底前參保所在統籌區分別計算,其中:市本級統籌區為1.201,花都統籌區為0.962,番禺統籌區為1.305,增城統籌區為:1.021,從化統籌區為:0.772
特殊群體,指1994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的,由本省安置到企業的復員轉業軍人、流動到企業的原機關工作人員等。
計算公式:
視同繳費指數=本人復員轉業、單位改制或離開原單位前12個月月平均基本工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3)實際月繳費指數計算。
實際月繳費指數=本人月繳費工資÷上年度全省職工(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4)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
補繳應參保未參保期間或中斷繳費期間所欠養老保險費的,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公式:
補繳年限的指數=補繳時計征的月平均繳費工資基數÷補繳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第二條 工人退休以後,每月按下列標准發給退休費,直至去世為止。
(一)符合第一條第(一)、(二)、(三)項條件,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九十發給。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八十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革命工作,連續工齡滿二十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七十五發給;連續工齡滿十五年不滿二十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七十發給;連續工齡滿十年不滿十五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發給。退休費低於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發給。(二)符合第一條第(四)項條件,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九十發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護理費標准,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飲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八十發給。同時具備兩項以上的退休條件,應當按最高的標准發給。退休費低於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發給。
8.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我認為,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那麼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數計算,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具體講,既有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資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與解讀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從表面上看,養老並軌改革以後,機關事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是大體統一與基本相同的。但是,實際上的差異與區別,仍然是十分明顯與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雙軌制,造成並導致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終存在,實質並軌的預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視同繳費指數上的政策分野,導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基本養老金計算與核定結果上的落差不斷加劇,差距鴻溝越填越大,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值,繼續幾十年一貫制,仍然按照整數1在忠實地執行著。
再分析與解讀機關事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機關事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在明顯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之中。而且,實際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大大高於企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而由於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決定與形成機制,與企業效益密切關聯。而機關事業的工資收入來源渠道,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責買單。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工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並導致機關事業退休養老待遇上的「多繳多得」。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城鎮職工社保,但兩者在待遇上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繳費不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但繳費檔位一樣,最低標準是60%,最高標準是300%。最低繳費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佳,職工工資水平較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都比較低。比如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上下。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享受的是財政撥款,從業人員的工資有保障,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都比較高。比如繳費基數平均都在100%以上。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上的差別,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自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養老金的構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為了不讓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把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並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基本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企業單位由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幾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養老金的構成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退休時,社保局根據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數據,統一套進養老金計算公式,一項一項計算出養老金待遇。而10年過渡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他們退休時要採取新辦法和老辦法對比的方法計算養老金,限高保底。由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總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養老金構成、養老金計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會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當然,這些問題國家都正在逐步解決。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逐步縮小的。
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之所以遠低於機關公務員,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 繳費的時間短很多 ,二是 繳費的金額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項職業年金 。
2014年之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職工一樣開始繳納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
只不過,由於參保人群的不同,被細分為 企業職工 基本養老保險和 機關事業單位 基本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基金 分開建賬、分開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質都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兩種保險的 繳費模式 是一樣的,都是用人單位(機關或企業)和個人一起繳納,用人單位的費率是16%,個人是8%。並且,個人帳戶的金額都由個人繳費形成,機關公務員並沒有額外的補貼。
第二,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機關公務員, 繳費基數都有限制 ,既不能選擇很高的繳費基數,也不能選擇很低的繳費基數。
目前,兩種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資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那麼繳費基數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職工的工資很高,達到3萬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繳納。
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 社會 公平,避免基本養老金拉開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養老金都由 基礎養老金 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計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樣的。繳費年限越長、平時繳納金額越多,最後的待遇就越高。
綜上所述,兩種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但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況確實存在,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下三點:
雖然公務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職的公務員的工齡是可以 視同繳費年限 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默認你在2014年之前也繳費了。
因此,公務員的繳費年限是很長的,按照20多歲入職、60(55)歲退休,繳費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短很多:
1、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繳就不繳。
2、有些員工參加社保的意識不強,認為社保沒什麼用,自己不願意繳納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資。
3、雖然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但待遇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個人的付出增幅,導致有些員工繳足15年後就不願意再繳了。
因此,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低於機關公務員。
上面也講到了,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一般都給員工選擇 最低的繳費基數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企業都是按照3600的標准給員工繳納社保,哪怕員工工資1萬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高 科技 企業、國企外,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而機關公務員就不一樣了,會按 實際的應發工資 進行繳納。假如上一年度的個人平均工資是8000元/月,本年的繳費基數肯定會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計入繳費基數的地方津補貼)。
而繳費基數越大,計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最後每個月能拿到的基本養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機關公務員都是有補充養老保險的,就是所謂的 職業年金 ,這是國家 強制建立 的,每個月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12%計入個人賬戶,到退休的時候按照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得到的金額按月領取, 領完為止 。
而企業職工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所謂的 企業年金 ,但不是國家強制建立的,只是 鼓勵建立 。
絕大部分企業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掏錢幫員工增加這項福利。
據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級市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國,截止2020年也僅僅只有2700多萬企業職工參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央企(國企)、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
因此,與機關公務員相比,企業職工少了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每個月要相差兩三千元。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和機關公務員的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養老待遇確實相差甚遠,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
不過,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方設法逐步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待遇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我們可以發現 養老金差距確實可以體現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上 。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計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還額外多了一項 職業年金 。
多出來的職業年金部分,是補充養老機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由於企業年金的建立是企業自主為主,所以很多私營個體企業時沒有這樣的制度的。 如果沒有年金制度差不多養老待遇會減少約1/4到1/3左右 。
(年金制度可能由於個人比較長壽,領取完以後就沒有了,這一點跟養老保險是不同的)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乃至全國都是一樣的。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社平工資掛鉤 。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來說工作時間長,繳費年限長;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跟積累有關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積累的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由於繳費年限短,確實這一部分待遇趕不上企業職工。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也是如此。
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根據職務級別核定,一般超過1。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一些地區直接按照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養老制度僅僅是國有企業擁有。私營、外資經濟和個體勞動者是不享受有關退休待遇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將這些群體納入養老保險。 這個時間是1991~1995年。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的繳費年限比較短,而且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也低。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時間越來越短。 最終全部轉化為實際繳費年限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會完全相同 ,只不過會多了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是屬於一類較好的工作崗位,就跟各個互聯網大廠和金融企業一樣,工資高、福利好。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這樣的,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與的都是職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等來計算養老金的,當然,對於2024年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計算方面會採取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這就跟企業退休職工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可否認,企退人員跟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多數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養老金差距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相對比較長,而且繳費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基本的養老金,還有職業年金等補充性的收入,整體的養老金水平就會比較高。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企業職工社保和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並軌以後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運轉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他們按規定交納了養老保險並購買了職業年金的企退人員養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養老金並不比同職級同工齡的公務事業人員的養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養老金比較少的主要是第一種單位沒有按規定給職工買養老保險。為了節省開支,給職工按最低檔給職工買的養老保險。即按當地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買的養老保險。而公務事業人員是按社平工資百分之百繳納的視同繳費給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當然這個視同繳費的錢是由原單位出。如各鄉鎮公務員的養老金由各鄉鎮財政負擔。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繳費而比公務事業百分之百繳費,這里養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時公務事業幹部基礎工資也比企業職工的基礎工資也更高。他們的實際繳費是按在冊工資(包括績效工資)繳費。他們的實際交費高於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有的達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種養老金計算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下崗職工繳費也比公務事業少繳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員也比公務員要少百分之四十的養老金
應該是企業人員貢獻小,事業人員貢獻大,網上有人就是這么說的!我想想可能就是這樣的原因吧!
企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應與同時期機關事業單位,且由國家財政代繳的養老費,同一水準。
企業和事業社保現在早已經並軌,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差距那麼大呢?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首先是基礎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統籌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納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後除以200,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當地社平工資。
比如當地社平工資8000,A事業單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業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統籌養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統籌養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統籌養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關鍵點在於繳費年限和比例。
然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A和B都按照60歲退休,計算公式是余額 139。A的余額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個人余額8000 0.6 0.08 12 15 69120,個人養老金為69120 139 497。
最終事業單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養老金;企業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養老金。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A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首先繳納年限A是B的2.67倍,繳納費用A是B的5倍,綜合A交了B的13.3倍的養老保險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充分提現了基礎養老保險的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政策。
PS:部分事業單位除了基礎養老保險,還會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但是大部分企業不會為職工交,這也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距大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