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退休人員問卷

退休人員問卷

發布時間:2023-11-09 02:28:57

1. 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問卷

城市:_________ 調查對象:________ 性別: 年齡:

1、您與誰一起居住呢?
A獨居
B僅與老伴一起住
C與老伴、子女一起住
D僅與子女一起住

2、您的受教育程度:_______
A、小學 B、初中 C、高中 D、大學 E、其他_______(填寫具體內容)

3、您的個人月收入:_______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2000元 D、2000元以上

4、您的收入來源:_________(多選題)
A、國家補貼 B、退休金 C、現工作收入 D、兒女贍養費
E、其他________(填寫具體內容)

5. 您以前所從事的行業________
A政府機構 B農業生產 C工業製造 D商業貿易 E其他______

6. 您現在還繼續工作嗎
A.是________(具體工作) B 否,但是常參加社區服務 C 否,在家安度晚年

7、您的健康狀況:____________
A、很好 B、較好 C、一般 D、較差

8、您的業余愛好:__________(多選)
A、撲克、麻將 B、太極、晨跑 C、琴棋書畫 D、炒股、炒樓
E、旅遊、度假 F其他_______(填寫)

9、對您現在的生活:
A 很滿意 B感覺一般 C不太滿意 D很不滿意 E其他

10 每月從子女處獲得的贍養費是:
A無需贍養B200元以下」C200-500元D500元以上

11 您現階段最擔心的是:
A子女事業、生活 B自己身體健康 C家庭關系 D家務問題

12 您對家政服務形式的態度:
A.歡迎 B.可以接受 C.無所謂 D.反對 E.堅決反對

13 您現在最希望得到什麼服務:(多選)
A心理服務 B醫療護理 C飲食保健
D娛樂休閑 E代做家務 F其他

14 您平時與其他老年人往來的情況
A 經常往來,互相幫助或一起活動
B 關系疏遠,不太往來,只有節日才登門拜訪
C 很少或不往來

15 您對周圍養老機構的了解
A 規模大設備齊全,是老年人的理想活動場所
B 規模小設備缺,只能湊數
C 沒有或很少有這樣的活動場所
D 不清楚

16 如果可以選擇,您更願意在哪裡安享生活?
A家裡和兒女
B家裡(不和兒女)
C養老院或療養院
D旅遊勝地

主觀題
1. 您的兒女是否常陪在您身邊?
(是)兒女是如何照顧您的呢?
(否)您平時的生活困難如何解決呢?
2. 對於一些常年為生計奔波勞碌的老年人您又抱何種看法呢?
3. 談談您的過去工作經歷(具體訪談)

2. 心理狀況分析_企業退休人員心理狀況分析

【摘 要】該文以大慶油田五個活動站的216名退休人員作為被調查對象,以退休老人心理狀況簡易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進行現場調查。研究分析了當前退休人員心理狀況、存在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應採取的對策與辦法。研究表明,當前退休人員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應當引起有關管理部門注意。退休人員心理狀況的優劣,對於自身行為、社會穩定和退休職工隊伍建設等都會帶來深刻的影響。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關鍵是有關管理部門應從社會穩定的大局考慮,切實關注退休人員心理。應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調查研究力度,通過教育引導、強化管理,幫助退休人員培養健康的心理,保持樂觀平和心態,使其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與發展方面能夠自覺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退休人員;心理狀況;對策分析
退休是每一名公職人員都要經歷的人生轉折點。職工退休後,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地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一些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也難免會發生這樣或那樣變化。作為退休人員管理單位和部門,能否幫助退休人員轉變意識、適應新環境、調整好心態,保持健康向上心理,對個體今後的生活和退休職工隊伍的建設與穩定等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33.81%的退休人員經常會感到孤獨。
二是有48.92%的退休人員不願意參加沒有獎品或紀念品的集體活動。
三是有15.10%的退休人員感到自己每天不快樂。
四是有10.07%的退休人員對自己退休後生活不滿意。
五是有6.47%的退休人員對子女的照顧不太滿意。
六是有12.23%的退休人員不經常鍛煉身體。
七是64.74%的退休人員不常與朋友聚會。
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退休人員在職時由於受到組織、制度、和具體工作等的約束和影響,目標、方向和個人價值觀比較一致。而退休後,生活環境突然發生了變化,組織和制度的約束基本淡去,在適應階段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方面的因素。
一是不良家庭環境所給老人造成一定心理負擔。有個別子女對老人缺乏孝心,把老人當作累贅、負擔,對老人的生活、健康不聞不問。有的子女在外地工鎮桐作、或有的整天忙於自己的事業,從而疏於對老人關心,還有的子女犯罪、離異或因病早逝等。這些不良情況難免使老人們產生孤獨、傷痛、失望、不滿和抑鬱等不良心理。
二是觀念轉換滯後給個體帶來不必要的煩惱。一些退休人員在退休後一時不能改變對原工作企業的依賴思想,他們認為自己過去為企業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現在雖然退休了,企業還應當繼續關心照顧自己。於是要求企業組織健康體檢、外出旅遊、報銷通訊費等福利方面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當這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就不滿意、發牢騷。
三是個別管理人員素質偏低不能提供有效服務。由於個別養老服務單位的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從而不能夠為退休人員營造健康溫馨的服務環境;不能夠在日常活動中做好退休人員的心理疏導工作;不能夠發揮好退休骨幹在離退休職工隊伍建設中的作用,使得一些退休人員不滿意。
四是社會不良現象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當前個別領導幹部貪污腐敗,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以及出現在子女就業、提干、換崗、當兵、上學、治病等方面的腐敗現象已經波及所有領域,難免使得包括退休人員在內的公眾對領導幹部的信任感大大降低,從而引發對社會的不滿情緒。
五是許多退休人員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經過調查,絕大多數老年人不太了解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識。這就使得一些退休老人在面對可能引發心理問題的事件時,缺少必要的心理防禦,從而使自己可能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另外,在面對情緒低落、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時,又不知如何應對。這樣長期下去,可能會給退休老人身心健康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
三、解決離退休人員心理問題的對策與辦法
(一)離退休黨組織要在培養退休人員心理健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離退休黨組織要根據退休人員的心橘野理特點,有計劃的、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各項活動。一是要認真了解、掌握離退休人員心理,要根據其心理特點開展好活動;二是要發揮好黨員骨幹積極性,在退休人員中開展好學習、教育、引導等項活動;三是黨組織要關心退休人員心理,在思想、生活方面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二)利用好老年人活動室平台在培養御伍坦退休人員心理健康方面發揮作用
老年人活動室是黨組織與退休人員聯系、溝通和開展各種活動的平台。因此,把活動室建設好、管理好,對於培養退休人員健康心理,有著重要作用。活動室除了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外,還要定期為退休人員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咨詢活動。要使每一名老同志都能夠堅定自信、心理健康、快樂生活。
(三)要時刻關注退休人員心理狀況
一是管理部門要定期對退休人員心理狀況進行調查了解;二是定期召開退休人員心理狀況分析座談會,針對問題制定措施;三是管理人員要經常性的與退休人員溝通、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生活等情況,隨時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四是建立退休人員心理檔案。
(四)加強退休人員心理研究
對退休人員心理狀況進行科學研究很有必要。系統的研究有利於管理部門及時了解和掌握當前退休人員心理狀況、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可以為管理部門制定對策和方法提供科學的依據,從而為退休人員保持身心健康提供持續的幫助,為保持退休人員隊伍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結束語
關注退休人員心理健康,施行科學的管理,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心理,使他們能夠堅定自信、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感受自身價值,對於保持退休人員隊伍穩定、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都有著積極和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培養退休人員心理健康方面,各級黨組織要發揮核心引領作用,要轉變觀念、科學管理,使廣大退休人員都能夠感受到黨的關懷,通過有效的管理,使每名退休人員都能夠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快樂生活,安度幸福的晚年。

3. 以房養老問卷調查

1.您的年齡 *

A.20歲以下B.20-30歲C.30-40歲 D.40-50歲

E.50~65歲

65歲以上

2.您是否有自己的住房 *

A.沒有B.有C.有多套

3.您現有住房面積 *

A.70平方米以下B.70-100平方米C.100-150平方米D.150平方米以上

4.您家庭的住房類型是 *

A.租用住房B.福利或經濟適用房C.普通商品房D.高檔公寓或別墅

5.您是否參加了養老保險 *

A.是B.否

6.您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多少 *

A.1000元以友備差下B.1000-3000元C.3000-5000元D.5000元以上

7.您(將來)退休時,您所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大約占原來收入的

A.50%以下B.50-70%C.70-90%D.90%以上

8.您認為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能否保障您未來的老年生活需要?*

A.完滾棗全可以保障B.基本可以保障C.基本不能保障D.完全不能保障

9.您是否願意在養老院度過晚年? *

是 否

10.您是否了解「以房養老」?*

A.了解B.一般了解C.只聽說過D.沒有聽說過

11.您是否支持「以房養老」? *

A.支持B.不支持C.不好說

12.您能接受的「以房養老」形式 [多選題]

A.誰養老誰繼承房屋好皮B.售出大房換購小房,用差價款養老C.租出大房再租小房,用房租差價款養老D.將房屋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或與子女一起住E.倒按揭,房屋抵押,取得貸款作為養老金

13.您為什麼支持「以房養老」? [多選題]

A.可以緩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B.可以緩解社會的經濟壓力C.避免將來可能產生呢個的房產遺產糾紛D.拓寬養老資金來源,老年生活更充裕E.其他

14.您為什麼不支持「以房養老」? [多選題]

A.「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的制約B.房子還是要留給子女才對C.房屋評估不規范,公正難保證D.金融機構這方面的業務不成熟E.房價的非理性上漲使得房產的未來價值難以估計F.年輕貸款買房,年老賣房養老,一輩子受房子奴役G.其他

15.您同意您的父母「以房養老」嗎?*

A.同意B.不同意

4. 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報告

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轉型階段,人口老齡化表現出諸多不利特徵,老年人健康質量備受關注。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摘要:本文森大是關於就當前社會,老年人對自身常見疾病的不自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 。

關鍵詞:老年人 常見疾病:耳鳴,眼花 知識宣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餓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加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老年人問題備受關注。我們團隊為積極響應關注民生的號召,開展了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強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就醫頻率,並且這次實踐我們想通過去社群及療養院用宣講與表演的形式 ,在讓老年人接受我們的健康知識的同時,帶去歡樂,我們在笑語中帶去健康。

一、健康知識宣講

一以知識結合舞台表演形式進行演講

以往都是專業人士教師、教授、醫生等開展健康講座,這次事由學生團隊宣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可以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見疾病

1耳鳴

2眼花

3膝關節疼痛

4頸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講都是以「講」為主,形式比較單調,我們的宣講則是演講與表演、實操結合,通俗易懂;

1、經典歌曲演繹

1紅歌串燒:《閃閃的紅星》、《映山紅》

2經典電視劇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2、游戲互動環節

1、你畫我猜,送獎品游戲互動

二、探訪社群

一與老年人藝術團文藝互動

赴臨安文昌閣社群與文昌閣老年文藝團的成員們進行了一次文此睜豎藝表演的互動交流。

1、文藝互動節目

1學生跳唱類節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藝術團經典越劇演繹

二社群志願者活動

幫助文昌閣社群繪制一份心願樹的海報和4塊黑板報。

2、活動主題

1心願樹主題:寫下老年人的微小心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的心願變成現實。

2黑板報主題:軍旅題材以及防火防災。
篇2
一、關於社群的各類概況

1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老年人大多數願意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部分老人依靠子女,還有的老人還在外工作,部分老年人生活靠養老金不夠,多數老年人認為醫療保障方面不夠完善,不過大家基本都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持有滿意態度。

2社群居住條件方面

我們調查了幾個小區,科教新村小區則屬於比較老的建築,范圍比較小,陽光100則是比較高檔,並且設施建築都比較新,建築范圍較大,桃花坪小區則是普通化小區,況且我們組成員認為個小區內垃圾站點設定不夠多,因為老年人走路比較費力,所以應該多建些垃圾點,我們調查的三個社群能夠更明顯的反映出給類問題。

3老年人社群的設施方面

從所調查的社群來看,科教新村的基礎設施基本沒有,而陽光100社群基礎設施完備,桃花坪校區基礎設施基本還行,基本可以滿足老人的需要,我組成員認為老年人社群應當設有室內基礎設施,設些能夠讓老年人在下雨天也能的到鍛煉,最好室內的地面設定防滑地面,以免防止老人摔跤,還有社群內部設定休息的地方太少,因為老年人有時候走累了需要休息,並且社群在規劃時應當多設些鍛煉器材,這樣能夠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得到鍛煉。

4社群綠化方面

從所調查的社群看,科教新村的綠化太少,幾乎沒有,陽光100綠化比較晚上,也很符合那裡老年人對空氣清新度的需求,桃花坪社群基本還行,老年人也持滿意態度,不過我組成員認為綠化是一個社群規劃很早明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使社群看起來美觀,而且能夠給老年人晨煉時帶來清新的空氣,讓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健康。

5社 *** 通體系方面

從所調查的社群看,周圍各類交通體系較好,都比較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去各個地方,比如醫療點,超市購物,需要乘坐的公交都比較方便能夠乘到,但有些道路比較擁擠,這樣很容易擠到老人導致摔倒,所以建議規劃時盡量路寬些,但對此老年人都較滿意。

6社群周圍建築型別

從所調查的小區看,每個小區周圍環境過於吵鬧,經常半夜還有鞭炮聲,這樣就很影響老人的睡眠質量,建築型別多樣,桃花坪校區周圍則有學校,而科教新村比較靠近鬧市區。

建立分析圖表如下

二、社群規劃存在的問題

1從我們調查的小區來看,各個小區缺乏生活配套設施,老年人也需要有娛樂場所,室內娛樂健身設施缺乏,使老年人身體不能得到更好的鍛煉,。

2路面防滑設施不夠,在基礎設施旁應該更多的鋪設防滑路面,這樣能使下雨天老人也不用擔心出門會摔跤。

3從我們調查的小區看,科教新村房子較老,由於建房年代較久遠,房子的朝向不太好,朝陽性較差,並且周圍建築樓房過高擋住陽光,這樣有害老年人身體健康。

4衛生方面,新建後,垃圾桶減少了,我們認為有必要增加垃圾桶的數量,這樣能使老人更加方便的丟垃圾,而不用走太遠,因為老年人身體虛弱,行動緩慢。

5綠化方面,各個小區應加大對各種花草的種植,使綠化更加明顯,而且顏色搭配上需要讓人看著舒服,這樣有更多的綠化能夠讓老人感受到濃郁的氣息生活。

三、老年人的需求

1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而且需要更加的完善,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

2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綠化,這樣能夠讓他們呼吸新鮮的空氣,使得身心更加健康。

3有些老人需要小區內的路線能夠多些,能夠讓車和人走不同的路線,這樣能夠使他們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4有些老年人需要社群內設有他們自己活動的場所,以便於他們互相交友,並且能夠在晚上也能活動,使得一天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現在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我們需要加大對老年人照看的步伐,給他們更多的優惠政策,在居住方面給他們更好的環境,關愛老年人,從他們生活的社群著手進行改善,應該更多的為老年人著想,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條件,在社群各類基礎設施規劃上盡量做到讓老年人能更好的得到身體鍛煉,讓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篇3
一、老年保健食品消費需求旺盛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花錢買健康」似乎成了老年人深信不疑的觀念,保健品被老年人捧為「保健祛病」良葯,吸引無數老年人紛至沓來尋求「保命葯」。被調查的30位老年人中,有18人購買過保健品,占總人數的60%,其中目前仍在購買或食用的有12人,占總人數的40%;8人明確表示不會購買保健品,4人持觀望態度。購買保健品的18人中,六成老年人對目前食用的保健品療效不太滿意,三成老年人持中立態度,一成老年人認為治病效果較明顯。在購買保品的18人中,花銷過萬元的8人,花銷過千的6人,花銷百元以上至千元以下的4人。被調查的30人中,九成老年人認為保健品市場管理混亂,亟待規范整治,確保保健品消費市場良性運轉。

保健品市場混亂,負面效應強烈,為什麼老年人仍然對此熱度不減呢?究其主要原因為:

一是多數老年人對保健品廣告宣傳深信不疑。保健品生產商和推銷商會藉助廣播、電視、網路、報紙、租場地、街道宣傳欄、鬧市撒廣告等多平台全方面廣泛宣傳,利用名人效應、專家講座、優惠促銷、親情服務等手段吸引消費者。在這種「狂轟亂炸」的廣告氛圍中,一些老年人的心態由不信任轉變為懷疑,再由懷疑轉變到深信不疑。被調查的30位老年人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定時收看地方衛視營養專家保健品講堂,九成老年人知曉黑龍江省廣播電台某頻道宋某、於某專家養生講堂。六成以上的老年人表示會繼續收聽收看營養保健節目,會按照專家建議繼續購買保健品,但只有一成老年人認為保健品療效明顯。

二是老年人痴迷保健品源於滿足其多重心理需求。一是保健治病心切。多數老年人經過大半生的辛苦勞作,在步入老年後身體機能老化,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在葯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購買保健品來輔助治療,緩解心理壓力。二是從眾、攀比心理。老年人一般對於新生事物的辨別能力不是特別強,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心理暗示和受周圍同伴行為的干擾,產生盲目從眾和攀比心理,大家都買我就得買,你買多少錢的,我不能比你買少,結果購買的保健品多數很難達到廠商宣傳的效果。三是排解心中孤獨。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之間關系獨立,因子女們正處在事業爬坡階段,生活負擔重、工作責任大,他們有什麼苦惱也不便向子女傾訴,常以聽聽保健節目、參加保健產品講座會或到保健品店體驗等來排解內心孤獨或尋找溫暖,經過廠商的進一步「洗腦」,他們會無意識地購買一些保健品。

二、保健品市場亂象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我國於1997年實施的《保健品食品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一類食品。而多數商人都要擅自誇大保健品的食用效果,抬高銷售價格,這不僅嚴重地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還讓老人付出高額代價,耽誤了病情,危害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一保健品市場混亂,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屢見不鮮。據被調查者反映,近些年常有保健品推銷商來黑河,在市區中心位置租用臨時場地搞促銷活動,他們會藉助廣告宣傳、現場推介、名醫義診和贈葯等活動,博得老年人的信任,誘導老年人購買其價格不菲的保健品,獲取高額利潤。被調查者中,有10人曾經買過此類保健品,其中6人購買了千元以上的保健品,4人一次性購買上萬元的保健品,因購買的保健品堆積如山,不得不用三輪車等工具運回家中。調查的10人中,只有1人認為購買的保健品有療效,5人服用期間因身體感覺不適而停用,4人認為完全沒有效果,只有10%的人認為有效果。之前他們多數人購買過廣播、電視、網路上宣傳的其他保健品,雖然反映平平,但還是屢試不爽。

二保健品價格昂貴,掏空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金。保健品總體價格昂貴,少則幾百元,動輒上千,個別的上萬,甚至幾萬元,遠遠超出了本身所應有的價值。被調查者中有一位是退休環保工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平日里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不捨得浪費一分錢,但對購買保健品卻從不吝嗇,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先後三次購買了近萬元的保健品,服用一段時間後治療效果不明顯,感覺受騙了,對保健品療效產生一些懷疑,但心裡仍渴望遇到真正管用的保健品。另一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介紹,為了達到保健品治療效果,在服用保健品的期間,廠商會向他推薦了一套有輔助治療功能的保健器械,配合治療,這套器械花費近三萬元,使用了近兩個月,沒有感覺到任何療效。

三盲目信任保健食品易耽誤病情,還會影響家庭和諧。多數老年人對保健品市場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習慣性將保健品等同於葯品,廠商正是利用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可以治病這一盲區,故意誇大宣傳療效,欺騙老年人陷入消費誤區。被調查者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只信商家的宣傳內容,並不知道真正的保健食品有標志藍帽子圖樣、批准文號及食用方法,個別以治病為目的的老年人,由於長期盲目服用不適宜的保健品,往往會加重病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三成老年人反映在服用某品牌的保健品後明顯感覺身體不適,老病沒治好卻又添新病,讓他們苦不堪言,有的老年人因購買時怕兒女阻撓,沒有告知他們,服用後效果差又怕兒女埋怨,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們多數會保持沉默。

三、規范保健品市場刻不容緩

一各職能部門應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消協應加大轄區內保健品廣告宣傳的監督檢查力度,對臨時租用公共場所搞專家講座、街道散發傳單、隨處張貼小廣告等廠商加強監管,對虛假、誇大宣傳保健品功效的商家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嚴肅查處,以絕後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大保健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制售假劣保健品等違法行為,並藉助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給予曝光,公布假冒保健品名單,提高消費者警覺性;及時受理老年消費者舉報投訴案件,幫助老年消費者對提高保健品的認識和識別能力,以防上當受騙。

二嚴厲打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的虛假宣傳。嚴格審查涉及老年保健品廣告宣傳內容,尤其是以醫生、專家、患者等形象做療效說明的違規宣傳,對存在誇大誇張宣傳效果,誤導公眾消費的虛假宣傳應立即責令停播或遮蔽,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提高老年人的識別能力,學會自保。引導老年人在購買保健品時,應讀懂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認清該產品的保健功能,並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對症下葯」;一定要到正規、有證照、信譽好的商家購買保健品,注意保健品的外包裝上是否有批准文號、生產日期等;平時還要多了解健康知識,參加由正規醫院組織的活動,對於保健品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應謹慎參加。

四給老年人營造一個舒心的生活環境。老年人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社會的關愛,作為子女應該多關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盡可能抽出時間常回家看望老人或致電問候老人。社群是離老年人生活最近的基層組織,應積極協調 *** 盡力為老年群體提供休閑、娛樂場所,開辦健康知識講座,引導老年人選擇正確的健康消費,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五新保健品管理辦法應盡早出台。我國1997年6月出台的《保健品食品管理辦法》一直沿用至今,已經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保健品消費市場發展需要,國家應盡早出台新保健品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管理細則,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提高職能部門執法能力,更有效地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人民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5. 急 寫一份市場調研針對退休職工

一、課題調查研究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思源愛心服務社作為課題的承擔方,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採用調查問卷和走訪座談的方式進行,在上海交通大許的三個校區共發放離退休職工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率51%;共發放學生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率83%。召開座談會兩次,參加人員17人.走訪上海交通大學離退休管理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交大新村社區居委會的專職工作人員共計6人。

本課題通過調研了解到高校離退休教職工當前最需要的文化休閑娛樂內容與方式,學生工作中最需要離退休教職工幫助的難點;通過走訪離退休教職工管理部門以及學生工作管理部門,了解到當前高校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的難點。通過對調研數據的匯總分析以及各個部門走訪得到的建議和意見,尋找到將高校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結合的有效途徑,給相關的管理部門提出建立高校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雙贏機制的建議。

二、課題調查走訪結果及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兩類調查問卷匯總分析,關於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結合的調研結果如下:

1.1被調查人員基本信息

離退休教職工基本信息,問卷設2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離退休教職工中離休12名,退休187名,教職工家屬13名。擁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佔55.3%,中級職稱為17%,擁有大學學歷的佔67.2%.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學的離退休教職工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職稱,具有較高的素質素養。

大學生基本信息,問卷設2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332份有效問卷中其中有14%的學生擔任了班級幹部,9.3%的學生在學生會任職,12%的學生在團委任職,64.7%的學生沒有任何的職務;其中有4%的學生參加了3個以上社團,19.3%的學生參加了2-3個社團,40.7%的學生參加了1個社團,36%的學生沒有參加任何社團。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學的團委、學生會以及社團在廣大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1.2被調查人員業余活動時間與內容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校70.1%的離退休教職工「擁有較多或者比較多的空餘時間」,20.3%的離退休教職工「每個月10次以上參加小區組織的活動」,23.3%的離退休教職工參加「每個月5次到10次小區組織的活動」,25.6%的離退休教職工參加「每個月1次到4次的小區組織的活動」。離退休人員中,18.4%的人員接受了學校的返聘,13.5%人員在各類公司任職,有56.1%的人員參加了各種公益性活動組織。

在校大學生的問卷中,發現67.3%的同學參加過志願者活動比較熱心於公益事業,其中49.3%的同學是每學期參加1-2次義務活動,18%的同學每學期參加3-5次義務活動,5.5%的同學每學期參加5次以上的義務活動。

1.3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交流接觸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交流接觸機會很少,45.4%的離退休教職工表示與在校大學生很少接觸,主要原因在於缺少機會.有12.8%的人員表示願意與大學生交流,不存在溝通上的障礙;58.7%的大學生認為「沒有機會交流」,僅有6.4%大學生認為能與離退休教職工交流順暢。盡管缺乏相互交流的機會與條件,有81.8%的離退休教職工、77.3%的大學生表示了願意進行互動交流的願望;有48.7%的大學生和40%的離退休教職工表示願意在專業學習上多進行交流。34%的大學生和35%的離退休教職工願意在文體活動上互相交流。

1.4離退休教職工社區活動與學生活動的相互結合性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84.3%的離退休教職工表示願意參加大學生在社區組織的活動,他們認為「音樂舞蹈」、「書法篆刻」、「旗牌游戲」、「科普養生」等都是較好的活動。71.3%的大學生表示願意參加學生社團在社區組織的針對離退休教職工的義務活動,他們對「扶老上網」、「英語學習」、「談心聊天」、「科普養生」等方面的志願服務活動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離退休教職工與當代大學生均有要求互動的強烈願望,學生社團與社區作為一種組織活動的機構,可以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除了大學生社團在社區組織活動服務離退休教職工以外,大學生也對離退休教職工提出了希望與要求。64%的大學生表示很願意參加與離退休教職工組織的講座,研討活動。其中「人生理想」、「專業知識」、「社會熱點」、「工作就業」是大學生們十分迫切需要向離退休教職工學習的方面。

1.5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的相互期望

離退休教職工對「您最希望大學生能夠為離退休老年人做的事情是什麼」的回答時,希望大學生能夠指導老年朋友電腦知識、上網沖浪、情感交流,希望雙方能夠相互的理解尊重。大學生在回答「大學生能夠為離退休教職工做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提出了很多建議與意見。比如「心靈上談心、聊天解悶」,「文體娛樂活動」,「帶他們體驗高科技,接觸新東西、新潮流」,「關愛他們生活,像對待自己親人那樣對待他們」,這些真摯的話語讓我們感覺到一種大學生對老年朋友的溫情。大學生在回答「離退休教職工能夠為大學生做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時,最常提到的就是希望離退休教職工能夠利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來指導大學生為人處世,為大學生人生導航,引路指導。通過這些問卷答題,可以看出高校的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雙方需要建立一些途徑,加強交流,互幫互助,在共同學習中,不斷提高進步。

2、走訪座談結果及分析

2.1閔行新校區戰略轉移背景下社區建設要充分發揮在校大學生資源優勢

通過走訪閔行校區交大新村居委會以及與該社區內交大離退休教職工座談,我們了解到在新校區戰略轉移的背景下,閔行校區的離退休教職工數量逐漸增多,然而離退休教職工的後勤安置工作服務卻沒有趕上新校區轉移的節奏,使很多離退休教職工產生了不少意見,導致部分教職工不願意搬遷到閔行校區的原因之一.

經過走訪居委會幹部與部分離退休教職工代表座談,發現閔行校區的老年之家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社區居委會組織老年活動由於場地費用等原因也是力不從心。由於上海交通大學「老年大學」等集中在徐匯校區,與閔行新校區缺少足夠的聯系,從而導致閔行新校區社區的所有老年活動都依靠在滄源社區居委會。離退休教職工的業餘生活與徐匯校區相比條件太差,資源不足。參加座談的離退休教職工對此反映比較強烈,熱切的希望學校能關注閔行新校區離退休教職工的後勤安置服務工作,提供資金建立專門的「老年之家」,使新校區離退休教職工的文化體育等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起來。但閔行校區擁有徐匯校區所不能相比的優勢,就是大量的在校學生資源。如果將大學生社團引入社區參與離退休教職工的文化體育等活動建設,只要解決新校區家屬區資金與場地的問題,相信閔行校區的離退休教職工文體活動工作一定可以較好的進行。

2.2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溝通中,要加大發揮學校相關部門作用的力度

上海交通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工委)作為負責離退休教職工關心大學生工作的一個主要部門,起到一個主要的橋梁紐帶作用。現在,關工委主要的工作集中於學生黨建、新生入學教育、人生導航、就業指導等方面。通過走訪座談,我們覺得很有必要加大關工委的作用,更多更好的發揮離退休教職工余熱。比如讓關工委的老師更多的組織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進行小范圍的談心聊天,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溝通,支持鼓勵大學生社團進入離退休教職工聚集的社區進行公益活動。關工委還可以加強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合作,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幫扶,利用隔代的優勢,進行一些心理舒緩勸解。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學指委)作為負責學生工作的主要部門,引導大學生去關心關注離退休教職工。學指委需要為大學生與離退休教職工提供交流的機會,消除顧慮(比如對離退休教職工身體健康上的擔憂),邀請優秀的離退休教職工到閔行新校區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支持並鼓勵大學生社團深入到離退休教職工聚集的社區從事義務志願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老齡工作委員會(老齡委)作為全校的負責老齡工作的主要部門,處理高校老齡工作中方方面面的事務。在學校各個機關部門,各級院系單位轉移閔行新校區的背景下,需要加大對閔行校區「交大新村」老年之家的建設和管理力度,使其更好的履行起新校區離退休教職工之家的責任。老齡委要大力支持社區居委會組織的老年活動,想辦法解決活動場地與資金的問題,支持並鼓勵大學生社團參加社區組織的服務離退休教職工的活動,從而解決教職員工搬遷閔行新校區的後顧之憂,使學校向閔行新校區戰略轉移工作能夠更好更順利的進行。

6. 老年人的行為習慣、心理特徵的問卷調查的題目

老年人的行為習慣:
1。老年人都習慣早睡早起
- 老年人的生物鍾已經開始定點了! 除非他更改睡覺時間!

2。老年人習慣性便秘
- 習慣性的在廁所里打發時間,非要大便不可!

3。老年人喜歡清閑著
- 中意吃早茶,散步,找老朋友一起聊天,種花等等。

4。老年人行為舉止有時或者常常表現得像小孩子
- 老人開始功能衰退,固執、多疑、自私

老年期的心理特徵:

人的心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現象和過程,要研究老年人在進入老年期後出現的心理變化,首先應了解什麼是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的統稱,那麼,要研究老年期的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狀況,就要分別從老年人的心理過程和老年人的個性心理等角度來著手,研究老年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智力、情緒、情感、性格、需要、興趣、自我意識等方面的變化。

一)老年人感知覺的變化
人的心理活動是外界刺激通過感覺器官作用於大腦的結果,沒有感知覺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心理活動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感知覺是論述所有心理活動的出發點,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也是從感知覺的漸變開始的。老年期感知覺變化的一般特徵是:各感覺系統出現普遍的退行性變化,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的敏銳度下降,感知時間延長。在第二節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過老年人的感覺系統,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皮膚感覺的生理變化,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只舉些例子來說明。
1、視覺 老年人的視力水平,在60歲以後急劇衰退,據統計,70歲健康老人的視力超過0.6的只有51.4%,其中近距離視力比遠距離視力減退得更為明顯,出現所謂的「老花眼」,老人們讀書看報時常常要將書報拿得遠遠的,或者需佩帶老花鏡(凸透鏡)來糾正。
2、聽覺 聽力上,老年人的高音聽力比低音聽力衰退得更顯著,這就是為什麼老人更喜歡聽中音和低音音樂的原因所在;而且,老人對聲音的辨別能力也在減弱,特別是在不良聽覺條件下或有噪音背景的情況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發現,與家人一起坐在客廳里看電視,旁邊有人閑談時,老人對電視情節的理解能力往往會下降。
3、味覺 我們常聽到老人抱怨現在的食品食之無味,事實上,食品的味道並沒有變差,而是老人對甜、酸、苦、辣、咸五種味覺要素的敏感程度減退了,因此,老人往往錯誤地認為過去那些美味的食品現在都變得乏味了。老人對食物的抱怨還有一個可理解的原因就是嗅覺功能的衰退,老人對食物散發出來的香氣的感受性變差了。
4、皮膚感覺 老年人的皮膚感覺也逐漸老化。比如觸覺,老年人的眼角膜與鼻部的觸覺降低得較為明顯,所以,他們對流眼淚或流鼻涕常常毫無知覺,需要別人加以提醒。在溫度覺方面,老人對低溫的感覺變得遲鈍,因此有些老人在室溫降低時也往往不覺得冷。

(二)老年人記憶的變化
記憶是指人們將感知過、思考過、體驗過、操作過的事物的印象保持在頭腦中,以後又在一定的條件下以再認、再現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者回憶起來的心理過程。心理學家的研究認定了記憶和年齡之間存在這樣的一種關系:假定18-35歲的人的記憶成績為100,那麼,35-60歲的人的記憶成績就為80- 85,60-85歲的人則為65。可見,人的記憶隨著年齡增加而有所下降。
老年人的記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記憶過程來看 瞬時記憶(即保持1-2秒的記憶)隨年老而減退,短時記憶(即保持1分鍾以內的記憶)變化較小,老年人的記憶衰退主要是長時記憶(即所記內容在頭腦中保持超過1分鍾直至終生的記憶)。實證研究發現,老人對年輕時發生的事往往記憶猶新,對中年之事的回憶能力也較好,而僅對進入老年後發生的事遺忘較快,經常記憶事實混亂,情節支離破碎,甚至張冠李戴。
2、從記憶內容來看 老年人的意義識記(即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保持較好,而機械識記(即靠死記硬背的記憶)減退較快。例如,老人對於地名、人名、數字等屬於機械識記的內容的記憶效果就不佳。
3、從再認活動來看 老年人的再認活動(即當所記對象再次出現時能夠認出來的記憶)保持較好,而再現活動(即讓所記對象在頭腦中呈現出來的記憶)則明顯減退。
由此可見,老年人的記憶衰退並不是全面的,而是部分衰退,主要是長時記憶、機械記憶和再現記憶衰退得較快。以美國前總統里根為例,他在晚年時患有嚴重的老人痴呆症,記憶力急劇下降。當里根的養子去探望他時,里根常想不起養子的名字,只當他知道他是誰時,才緊緊地擁抱他。里根對他的護士說,他覺得前來探望他的前國務卿舒爾茨好像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又記不起他叫什麼名字。里根的這一系列表現說明,老年人記憶力的減退主要是信息提取過程和再現能力的減弱,而識記的信息事實上仍然可以很好地保持或儲存在大腦中。根據以上生理規律,如果能夠經常提醒老人回憶往事,是有助於減緩記憶力的衰退速度的。
當然,記憶力的下降也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方便。例如,有的時候眼鏡明明架在鼻樑上卻到處找眼鏡,出門經常忘帶鑰匙,燒開水不記得關火,飯煮熟了卻忘了關煤氣,記憶不好在無形中甚至增加老人的危險。

(三)老年人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大腦的功能,是由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事物的各種能力有機組合而成,主要包括注意、觀察、想像、思維、實際操作和適應等能力,其中以思維能力為核心,它保證了人們有效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智力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特點,它是在人們具體的行為活動中顯示出來的。
老年人的智力是否衰退,這是老年人十分關心的問題。科學研究發現,人出生時的大腦細胞有140億個左右,隨年齡增長,人的腦細胞不斷死亡。進入老年期後,腦功能逐漸衰退,但由於生存著的其它腦細胞的代償作用,大腦的活動功能仍能維持,保持正常的智力。
老年人的智力並非人們所以為的那樣會全面退化,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衰減。有學者認為,智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可以分為「晶態智力」和「液態智力」兩種。晶態智力主要是後天獲得的,它與知識、文化、經驗積累和領悟能力有關。例如知識、理解力等,由於老年人閱歷廣,經驗多,這種智力易保持(甚至會增長),只在80歲以後才有明顯減退;液態智力主要與大腦、神經系統、感覺和運動器官的生理結構和功能有關。例如記憶、注意、思維敏捷性和反應速度等,這種智力減退得較早,也較快,一般在50歲以後就開始下降,60歲以後減退明顯。以上兩種智力的變化並不是平行的,也就不能籠統地說智力隨年齡增長而減退。
老年人的智力是部分衰退而非全面衰退,還體現在老人的動作性智力下降得較為顯著,60歲就開始衰退,而語言性智力則保持得較好,80歲以後才有明顯地下降。例如,在舞台上看到許多老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他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到年邁時仍然「寶刀未老、威力不減」,但動作表演能力就難免有些「力不從心」了。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事實上,我們不能否認,老年人一生閱歷廣博,經驗累積,具有豐富的智慧。老年人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精細程度,對復雜事物的高度洞察力,與中、青年人的智力水平相比並不遜色。許多事例證實,很多人在晚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在古稀之年創立了「新人口論」,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81歲時獲得了他的第1033項發明專利,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90歲時還在繪畫雕刻,孫思邈在百歲高齡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醫學巨著《千金翼方》等等,不勝枚舉。
有人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內的名人進行過年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0歲以後出成果的人數比例從高至低依此為:哲學、醫學、美術、文學、自然科學等。可見,凡與人生閱歷和實踐經驗(即晶態智力)關系密切的領域較多出現大器晚成的學者和科學家。換句話說,老年人的智能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和提升的空間,活到老,學到老,是可以增進老人的智力水平的。通過持之不懈的學習、鍛煉和積累,往往可以使老年人的智力水平發揮得更好、更充分。

(四)老年人情緒、情感的變化
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與周圍環境不斷互動,與現實事物發生多種多樣的關系,對現實事物也會產生一定的態度,這些態度總是以帶有某些特殊色彩的體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如喜、怒、哀、樂、懼、愛、恨等,情緒、情感指的就是這種內心的主觀體驗。
進入老年期後,隨著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老化和健康狀況的衰退,離退休後脫離了原有的工作崗位,家中子女又逐漸獨立並成家立業,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和角色地位發生了較大改變,因此,老年人的情緒和情感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其一,老年人關切自身健康狀況的情緒活動增強。隨著年齡增長,健康狀況日益下降,老年人變得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對於疾病較為重視。尤其是老年女性,懷疑自己患病和有失眠現象的顯著多於男性。
其二,老年人對於自己的情緒表現和情感流露更傾向於控制。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如遇喜事,他們不再歡呼雀躍,如遇悲事,也不易痛苦流涕。
其三,消極悲觀的負性情緒逐漸開始占上風。例如,提及社會中的腐敗和不道德現象,老人就常抱怨世風日下,今不如昔;談到舒適享受,老人往往只感嘆「只是近黃昏」。一項調查顯示,在描述自己情感的用詞中,老年人用以表達喜悅情緒的用詞明顯少於中青年人。
一般來說,老年人比較多地表現出下列消極的情緒和情感:
1、失落感 失落感即心理上若有所失、遭受冷漠的感覺。離退休後,老年人的主導活動和社會角色發生了改變,從工作單位轉向家庭,他的社會關系和生活環境較之以前顯得陌生,加上子女「離巢」,過去那種熱情、熱鬧的氛圍一去不復返,對新的生活規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適應,一種被冷落的心理感受便會油然而生。
2、孤獨感 從客觀上講,由於子女逐漸獨立,老年人又遠離社會生活,自己體力漸衰,行動不便,與親朋好友的來往頻率下降,信息交流不暢,因此容易產生孤獨感。在主觀方面,老年人具有自己既定的人際交往模式,不易結交新朋友,人際關系范圍逐漸縮小,從而引發封閉性的心理狀態,這是老年人孤獨情緒形成的重要原因。有專家曾對13693名城市老年人調查,發現40%的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說之感。
3、疑慮感 盡管年歲日增,但老年人常常自覺經驗豐富,才能不凡,一旦退休就無從發揮,自尊心受挫,大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於是空虛、寂寞、受冷落之感襲上心頭,往往誤以為自身價值不復存在,久而久之就會低估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這種自卑感一旦形成,老年人就會經常對自己產生懷疑,憂心忡忡,表現出過分的焦慮。
4、抑鬱感 以上失落、孤獨、自卑、疑慮的情緒情感對於老年人的心理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而且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順心、不如意之事時有發生,例如,遇到家庭內部出現矛盾和糾紛,子女在升學、就業、婚姻等方面有困難,自己的身體又日趨衰落,疾病纏身,許多老人就會變得長吁短嘆、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者鬱郁寡歡,這些都是抑鬱的表現。
5、恐懼感 隨著身體的老化,老年人變得越發害怕生病,一方面是擔心生病後自己生活難以自理,給家人和晚輩帶來麻煩,變成家庭的累贅,另一方面,一旦生病,特別是重病,老年人似乎就感覺離死神不遠了,因此,老年人對疾病和死亡通常會產生恐懼感。

(五)老年人需要的變化
人的需要可以分為生物性的需要和社會性的需要兩種,一般來說,進入老年期以後,人的生物性需要降低,表現在老年人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需求縮減,性慾也有所減弱,但在社會性需要或心理需要方面,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我們把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老有所養 《論語》有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老者安之」,即讓老人過上安定的生活,使之老有所養。老有所養是指人年老後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和經濟來源時有子女等後代贍養和照顧。具體來說就是無衣食之憂,無住行之慮,生活上有人給予照顧和扶助。老有所養是老年人最基本、最低層的心理需求。
2、後繼有人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兒孫滿堂被認為是老人幸福的標志之一,即所謂「多子多福」,相反,「無後為大」,無後為不孝之最。在當代老人中,仍有不少人希望家庭人丁興旺、枝繁葉茂,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越接近生命歷程的尾聲,這種願望就越強烈。這種願望常常反映在許多民俗之中,例如,在兒孫結婚時必備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取其「早生貴子」的諧音。自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後,「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已在逐漸改變,許多老人更注重於後代的素質,而不再是數量的多少。因此,不少老人在退休後甘為照顧下一代而充當家庭教師和保姆的角色,雖操勞辛苦,但樂在其中,他們希望能給兒孫以最好的照顧和教育,希望他們長大後能有出息,以實現其後繼有人的心願。
3、老有所歸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作為一個社會性的存在,有歸屬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時,家庭完整,父母在世,這種需求表現為對家庭的依戀和對父母的依賴;而進入老年期後,子女紛紛「離巢」,家庭的完整性被分割,老人的孤獨感油然而起,這時的老人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以排解孤獨。正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許多老人在退休後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安度晚年。這體現的就是老年人葉落歸根的心理。
4、老而有愛 愛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體現了老年人的一種精神追求。從夫妻關系來看,老年人對愛情的需求並不比年輕人少,只是他們用老年人特有的更深沉的依戀方式取代了年輕人那種轟轟烈烈的熱戀。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對於老年人來說,愛情在老年夫妻之間更多地表現為相敬如賓、相互扶持和照顧。當然,老年人不僅需要夫妻之愛,也需要子女的關愛。子女過於投入自己的事業和小家庭,疏忽了老人,往往會使老人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充分享受天倫之樂,擁有親情的精神支持,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和欣慰。
5、老而受尊 老年人都有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但與中青年人那種因能力、業績、財富而受他人羨慕和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別人能夠聽取他的意見、看重他的經驗、肯定他的過去。實際上,這種尊重經常反映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禮儀中。例如,出門讓老人先行,坐車為老人讓坐,赴宴時讓老人就上座等,對於這些照顧,老人其實可能並不真正在乎,重要的是從這些細節中老年人獲得了一種受人尊重的心理滿足。但是,老人也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尊重年輕人,不能倚老賣老。

(六)老年人興趣的變化
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特別是新事物表現出的熱情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老年人興趣方面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對事物的淡化、對事物的關注面趨於狹窄,對新事物缺少激情。由於老年人見多識廣、經歷復雜,加之高級神經活動反應的減。

閱讀全文

與退休人員問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月的體檢報告多少錢 瀏覽:334
教師如果死了繼承退休工資誰來繼承 瀏覽:196
老人家手指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瀏覽:345
杭州濱江哪裡招聘養生館學徒 瀏覽:874
父母離婚孩子想不開該怎麼辦 瀏覽:211
男友父母做小生意沒有養老金 瀏覽:512
長壽冰糖白柚多少錢 瀏覽:327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記錄 瀏覽:785
智慧高端養老院包含哪些內容 瀏覽:519
50歲了還能辦醫療保險的嗎 瀏覽:209
60歲以上申請駕駛證 瀏覽:998
姜堰區個人養老院 瀏覽:643
老年大學課程讀書 瀏覽:92
養老金統籌都有哪個省 瀏覽:482
台灣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歷史 瀏覽:803
吃素養生三高人群如何健康飲食 瀏覽:359
適合老年人用的手機卡 瀏覽:568
體檢哪個指標體現腎炎 瀏覽:402
保定市愛晚情敬老院 瀏覽:75
歌詞孝敬咱爸媽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