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檢項目 > 體檢表上fl什麼意思

體檢表上fl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5-03-27 05:27:45

㈠ 船廠體檢檢血主要查那些方面

一般體檢是檢驗血常規.可以在網路查血常規有那些指標就行.
正常值
(1) 紅細胞計數(RBC) (單位:10^12/L)
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
(2) 紅細胞壓積(HCT) (單位:%)
男: 40-50%,女:36-45%,新生兒:36-50%。
(3)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單位:fL)
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兒:97-109 FL。
(4) 紅細胞分布寬度 (單位:%)
男:10-16%,女:10-16% 新生兒:10-18%。
(5) 血紅蛋白濃度(HGB) (單位:g/L) :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兒 170-200 g/L。
(6)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單位:pg)
男:26-38 pg,女26-38 pg,新生兒26-38pg。
(7)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單位:g/L)
男:300-360 g/L,女300-360 g/L,新生兒300-360 g/L。
(8) 白細胞計數(WBC) (單位:10^9/L)
男:4-10×10^9/L,女: 4-10×10^9/L,新生兒1.5-2.0×10^9/L。
(9) 單核細胞計數(MONO) (單位:10^9/L)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兒0.3-0.8×10^9/L。
(10) 單核細胞比例(MONO%) (單位:%)
男:3-10%,女:3-10%,新生兒3-10%。
(11) 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 (單位:10^9/L)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兒2.0-7.5×10^9/L。
(12) 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 (單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兒50-70%。
(13) 淋巴細胞計數(LY) (單位: 10^9/L)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兒0.8-4.0×10^9/L。
(14) 淋巴細胞比值(LY%)(單位:%)
男:17-50%,女:17-50%,新生兒17-50%。
(15) 血小板計數(PLT) (單位:10^9/L)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
(16)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單位:%)
男:10-18%,女:10-18%,新生兒10-18%。
(17)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單位:fL)

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兒7-13 fL。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單位:%)
男:10-50%,女:10-50%,新生兒10-50%。
(19) 血小板壓積(PCT)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兒0.10-0.35%。

注意事項
檢查前:(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 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檢查後:(1) 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鍾,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 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3) 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卧、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4) 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㈡ 血常規化驗單各項解讀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血常規化驗單解讀
醫院里的化驗單總是很讓人頭疼,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平常人眼裡就像天書一般。我整理了血常規化驗單解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血常規化驗單解讀
1、怎麼看血常規檢驗報告單
血常規檢驗報告單內包括有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及白細胞分類計數,紅細胞比容及血小板等。在報告單的右側會有正常參考值,當檢查出來的結果超過參考值時,除了能從數字上看出來,還會有符號「↑」和「↓」表示比正常參考值高了或是降低。在看血常規報告單時,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的數據是最關鍵的。
2、血紅蛋白及紅細胞
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攜帶氧分子,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血紅蛋白的正常濃度范圍在110~150g/L,如准媽媽血紅蛋白的濃度大於150g/L時,可能會出現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情況。如果血紅蛋白與血紅細胞同時減少的話,則有可能出現急性或慢性失血,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礙和造血組織損傷、貧血等。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正常對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大的影響,很多孕婦都需要做血常規檢查,國內外對於准媽媽是否貧血的判斷標准也有所不同。在國內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於100g/L為輕度貧血,低於80g/L為中度貧血,低於60g/L為重度貧血。而在國外血色素正常值為110g/L,低於110g/L為輕度貧血。低於90g/L為中度貧血,低於70g/L為重度貧血。
3、白細胞
白細胞主要有消滅病原體,保衛健康的作用,孕期白細胞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從孕7周開始增加,孕30周達到最高峰。它的正常值范圍為×10^9/L,最高可達到×10^9/L,如果高於孕期范圍,則表示准媽媽可能有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
4、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圍為PLT×109/L,如果血小板低於100×109/L,會影響准媽媽的凝血功能。
血常規檢查在全身體檢中是基本的體檢項目,它的意義在於可以發現許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跡象,診斷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反應骨髓的造血功能等。那麼血常規化驗單的內容就充分展現了診斷結果。
血常規正常范圍
紅細胞計數
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
紅細胞壓積
男:40-50%,女:36-45%,新生兒:36-50%。
平均紅細胞體積
男:80-100FL,女:80-100FL,新生兒:97-109FL。
紅細胞分布寬度
男:10-16%,女:10-16%新生兒:10-18%。
血紅蛋白濃度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男:26-38pg,女26-38pg,新生兒26-38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男:300-360g/L,女300-360g/L,新生兒300-360g/L。
白細胞計數
男:4-10×10^9/L,女:4-10×10^9/L,新生兒1.5-2.0×10^9/L。
單核細胞計數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兒0.3-0.8×10^9/L。
單核細胞比例
男:3-10%,女:3-10%,新生兒3-10%。
中性粒細胞計數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兒2.0-7.5×10^9/L。
中性粒細胞比例
男:50-70%,女:50-70%,新生兒50-70%。
淋巴細胞計數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兒0.8-4.0×10^9/L。
淋巴細胞比值
男:17-50%,女:17-50%,新生兒17-50%。
血小板計數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
男:10-18%,女:10-18%,新生兒10-18%。
平均血小板體積
男:7-13fL,女:7-13fL,新生兒7-13fL。
大型血小板比例
男:10-50%,女:10-50%,新生兒10-50%。
血小板壓積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兒0.10-0.35%。
白細胞和血小板低怎麼怎麼回事
血常規化驗單中有不同類型的細胞化驗結果,白細胞和血小板就是其中的一種,他們一旦減少就意味著有不好的病症出現。
白細胞在機體內起著消滅病原體,保衛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109/L。白細胞的減少,常表現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葯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1、中性白細胞,正常為0.5-0.7,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2、淋巴細胞,正常為0.2-0.4,減少時表明中性白細胞增多。
3、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這種細胞增多意味著可能患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4、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0075,這一數據對人的的影響不大。
5、單核細胞,正常為0.01-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圍為×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小板減少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
怎麼從血常規化驗單看是否貧血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g/L,女性為g/L。血紅蛋白也是檢測人體是否出現貧血問題的重要依據。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不同原因導致的貧血症狀及反應也是不一樣的,貧血為危害也有很多,可見於多種疾病。
1、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3、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肛裂出血。
4、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
5、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
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項目,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看血常規化驗單,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
g/L,女性為
g/L。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可見於多種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③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肛裂出血。④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⑤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於: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大量長期吸煙,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腎臟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查看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數據對於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葯,以免延誤診治。
二、
白細胞計數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及百分比的變化來判斷病因。正常成人WBC總數為×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佔50%~70%,淋巴細胞佔20%~40%,單核細胞佔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鹼性粒細胞0~1%。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敗血症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④某些葯物及化學試劑及放射線影響,如磺胺葯、氯黴素、抗腫瘤葯、化妝品、不合格裝修材料等。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葉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闌尾炎、白喉等。②明顯的白細胞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③某些腫瘤可致白細胞升高。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於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淋巴細胞比例會相對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剝脫性皮炎、腸道寄生蟲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應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後、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於驚慌,至少要復查一次,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三、
血小板計數
PLT的正常值范圍為×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見於血液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脾切除後、運動後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減少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
血常規各項指標怎麼看?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參考價值,許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時可以做血常規檢查對其進行輔助診斷。
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葯或停葯、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1、紅細胞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新生兒:×1012/L
嬰兒:×1012/L
兒童:×1012/L
成人男:×1012/L
成人女:×1012/L
2、血紅蛋白
【正常參考范圍】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3、血細胞比容
【正常參考范圍】
男40%~50%;
女35%~45%。
4、白細胞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成人×109/L
新生兒×109/L
5、白細胞分類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中性粒細胞N0.5~0.7
嗜酸性粒細胞E0.01~0.05
嗜鹼性粒細胞B0~0.0l
淋巴細胞L0.20~0.40
單核細胞M0.03~0.08
6、血小板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109/L
(2)體檢表上fl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
生理性變化①增多見於精神因素、紅細胞代償性增生。②減少見於妊娠、6個月~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對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病理性增多見於頻繁嘔吐、出汗過多、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病、腫瘤以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病理性減少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②破壞增多,見於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③合成障礙,見於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血常規
血常規化驗單究竟該如何看?
其實看血常規是一件有技巧的事,抓住技巧,分3步看,很多異常或者是疾病都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斷的,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該如何看血常規的化驗單,以便大家日後可以簡單的給自己或者家人看看有無明顯異常情況,判斷健康,指導生活。
當拿到血常規報告單時我們要關注哪些內容呢
首先來說,我們要大致了解血常規裡麵包含了哪些內容,能夠指導哪些方面的疾病異常,也就是有目的有依據的進行解讀。血常規大致分為貧血指標、感染指標、凝血指標,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血細胞、白細胞還有血小板,而其他那麼多項目多是這三個指標的子集或者是輔助項目,這樣就比較好理解了,簡單分三部分。紅細胞這一部分主要的看有沒有貧血、有沒有紅細胞異常方面疾病,這裡麵包括的項目主要有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以及紅細胞壓積,當然還有一些小項目,對於非專業血液科醫生是無需掌握的,我們平時關注有無貧血也只是關注這幾個項目,而大家了解這三項是足夠了。
有沒有貧血我們該如何判斷呢
1、首先,如果是單純的體檢的話,發現這幾項有異常,我們要按以下思路進行考慮,首先要看血紅蛋白,這也是最基本的項目,因為是體檢,所以每年都會檢查的,所以基本上是不會出現明顯異常的,如果有明顯異常那就說明不是個好預兆,因為如果一年內血紅蛋白下降的很多的話,可能是腫瘤、潰瘍出血、婦科出血等失血性疾病,是一定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的,但是如果血紅蛋白比上一次相差不是很大,僅有10以內,那麼基本上不會有很大的問題,畢竟與檢查的儀器以及患者不同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但是如果血紅蛋白在100以下,那就要好好查找一下自身有無導致出血的疾病了,除了上面所說潰瘍出血、婦科出血或者是腫瘤出血以外,最主要的是看看自己有么有痔瘡、千萬不要小看痔瘡,我的一個病人來住院,入院檢查發現血紅蛋白只有50多,比正常差了一倍多,但是患者自己就知道是痔瘡惹的禍,經常出血,但是就是不想處理,這是很不正確的想法,血紅蛋白這么低,是會影響到全身的供氧供血的,患者是會有渾身沒勁、面色蒼白愛睡覺等表現。
2、如果血紅蛋白降低的話,可以關注一下紅細胞壓積這一項,如果這一項也低的話,是可以輔助證明有貧血的情況的,但是這只針對於普通人,對於一些大手術術後或者是外傷的患者的話,如果血紅蛋白降低,而紅細胞壓積升高了,也是存在貧血的,只是血液被濃縮了,需要進行補充。
3、當然紅細胞計數也是這樣的道理,比較好理解,紅細胞計數減少可能存在貧血、紅細胞被破壞等疾病。
1、現在不少人都是知道白細胞升高是存在感染的情況,這樣說基本上是正確的,白細胞計數升高是代表有細菌感染,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性感冒、細菌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胃腸道炎症等,而一般情況下白細胞是不會升高很明顯的,差不多都在10左右,如果白細胞升高到了10幾個以上,那麼說明感染的情況還是蠻重的,這時的患者應該是有比較明顯的症狀的,如發熱,比如說一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白細胞10幾個的情況。
2、但是不要光看白細胞的計數,要看中性粒細胞的比率,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比率是升高的,既可以增加細菌性感染的證據,但是大家不要以為白細胞升高才是細菌性感染,白細胞降低的話,也可能是細菌性感染的可能,但是一般情況下代表感染是很重的,就好像體溫一樣,體溫升高大家覺得是存在感染性疾病,但如果體溫降低的話,那麼則是重症感染的表現。
3、因為除了細菌性感染以外,還有病毒性感染、寄生蟲感染等,這類感染的話,白細胞一般是不會升高的,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降低的,但是中性粒細胞不會升高,一般會降低或者正常,而淋巴細胞或者嗜酸性粒細胞是會出現升高的,這就要說一個大家質疑的事了,有人質疑為什麼孩子感冒了卻要查血常規,這是因為血常規是可以基本判斷出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上感的,以便指導用葯。
血常規中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血小板,那麼血小板到底有哪些作用與危害呢,血小板簡單的講就是給我們止血的物質,不小心割了手指,血小板就會來到這里止血,所以說是個好東西,但是這個血小板升高的話,就不是好事了,因為太多了血液就會黏稠凝固,該出現血栓性疾病了,所以說多了不是好事。一般來說,血小板減少可能是原發性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但是這些骨髓抑制性的疾病一般都會合並三系的減少,也就是血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都減少。而血小板升高的話,除了見於血液疾病以外,還可能是存在急慢性的感染性疾病。
人手一份血常規解讀大全,各項數據都說明了什麼問題?
看血常規主要看以下幾個項目:
1、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增高很可能是急性聚精感染,比如傷口化膿感染。減少多數是因為病毒性感染,比如傷寒、肺結核都可導致。另外如果發現白細胞沒有增多,和中性粒細胞增多明顯,則表示感染比較嚴重。
2、血紅蛋白數量減少與貧血有很大關系,貧血分為溶血性貧血和失血性貧血,孩子主要表現為缺鐵性貧血為主。血紅蛋白增多很可能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3、血小板數量,血小板與凝血功能有很大關系,如果血小板過少,很可能出現大出血,常見原因有嚴重感染疾病,如敗血症。血小板增多,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另外孩子被病毒感染也會出現血小板增多。
通過血常規我們能夠及時發現某些疾病,但不代表血常規沒有問題,身體就完全健康,有些疾病需要做其他檢驗才能發現。比如很多風濕性疾病,會導致血液中的細胞數量發生變化,卻無法診斷出具體疾病。只能一個一個項目做檢查,確診紅斑狼瘡需要做抗核抗體譜檢查,確診類風濕需要做風濕因子檢查。總之血液中含有的任何一項物質都應該在一定范圍內,否則就很可能出現疾病。
年輕人不要覺得驗血很麻煩,大部分疾病如果你能早一些治療,不僅能夠減少痛苦,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會減輕。我個人活到25歲從來都沒有去做過血常規,有一年身體出現了明顯不適,去醫院一次性抽了11罐血,最後才被確診了系統性紅斑狼瘡。不過病發時血常規仍然正常,就是身體各方面都會疼痛。

㈢ 體檢報告怎麼看

整個孕期要做的B超不少於4次,而很多孕媽拿到B超單也是一頭霧水,只要醫生沒特意交代事項,孕媽們就一掃而過,反正胎寶寶正常就好。

但其實,B超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做B超不僅能看胎兒發育情況,包括身長、體重等,還能在特有的時間段排查胎寶寶患畸形的概率,所以孕媽能看懂B超單就顯得很重要了。拿到B超單先自己大致看一眼,對於某項指標不明白或者不清楚,或者說發現自己的數值偏離正常數值時,就可以及時的找醫生進行溝通,確保各項指標的正常。


10. 其他指標


關於胎頭:輪廓完整為正常,缺損、變形為異常,腦中線無移位和無腦積水為正常。


關於胎心:正常胎心頻率是120-16次/分鍾,有且強為正常,無且弱為異常。


關於胎動:有且強為正常,無或者弱為異常,也可能是胎兒在睡眠中,要結合其他項目進行分析。


關於胎盤:胎盤的正常厚度為2.5-5cm,處於子宮壁上,胎盤成熟度分為III級,0級表示胎盤發育還沒成熟;I級為胎盤成熟的早期,回聲均勻;II級表示胎盤接近成熟;III級表示胎盤已經成熟,越接近預產期胎盤就越成熟,回聲越不均勻。


關於脊椎:胎兒脊柱連續為正常,卻損為異常,可能存在畸形。


以上就是孕婦的B超檢查單上面最常出現的名稱及數據,通過B超檢查還可以清晰的顯示胎兒各臟器和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像,能夠使醫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排除危險病變,讓准媽媽們滿懷自信地度過妊娠期,使分娩更加順利。希望可以幫到准媽媽們,祝好孕。

京媽說:醫學專業、營養師媽媽,母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孕產育兒知識,幫助您做靠譜家長,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閱讀全文

與體檢表上fl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肩胛骨骨裂怎麼不腫 瀏覽:340
不給老人讓座老人怎麼看 瀏覽:883
貴陽80歲老年補貼政策最新 瀏覽:10
石家莊萬達附近老年公寓 瀏覽:271
四歲才90公分 瀏覽:816
50歲女人肺部做什麼體檢項目 瀏覽:889
煤礦多少歲領取養老保險 瀏覽:445
棗礦退休工資計演算法 瀏覽:800
孝敬父母的作文400字寫事 瀏覽:890
老年人怎麼吊鹽水 瀏覽:998
父母為什麼總是誇大傷害 瀏覽:740
養老保險和社保是有什麼區別 瀏覽:354
西郊換駕駛證去哪裡體檢 瀏覽:53
幼兒園重陽節優點 瀏覽:760
救助站重陽節關愛活動 瀏覽:818
我一月份退休什麼時候可拿工資 瀏覽:712
體檢代表什麼動物 瀏覽:620
老人二婚離婚請律師要多少費用 瀏覽:641
望島老年公寓簡介 瀏覽:685
女友讓我見父母如何回絕他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