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腸癌檢查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腸癌檢查方法有直腸指檢,內鏡檢查(根據不同部位和可檢查的范圍分成了肛門鏡、乙狀結腸鏡和結腸鏡),大便隱血實驗,腫瘤標志物檢查、影像學檢查(鋇餐X線、CT、MRI、PET-CT)以及近幾年被推薦作為常規腸癌篩查的糞便DNA檢測技術。其中直腸指檢是指醫生用手指在患者肛門處檢查直腸是否有腫塊,該檢查方式可以發現60%-70%的直腸癌,是一種比較簡單、經濟、有效的檢查方法,但直腸指檢私密性較低,導致不少人在體檢過程中都會自動忽略這一步。而糞便DNA檢測技術作為一種用於腸癌檢測的新型技術,華大基因針對我國人群特異性研發出了無創腸癌基因檢測華常康,選取3個與腸癌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基因檢測其甲基化是否異常,對腸癌靈敏度達到了88%,特異性也有92%。華常康操作簡便,私密性強,人群接受度高的特性,給腸鏡恐懼者、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提供了新的選擇。
❷ 結腸癌篩查該做哪些項目
一 直腸指診 直腸指診為常規檢查項目,雖然直腸指診不能直接觸及到結腸腫瘤,但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指套上染有血性糞便即是結腸癌的可能的強有力的間接證據. ● 排除直腸內多原發腫瘤,包括腺瘤和癌. ●少數乙狀結腸和直腸上端的癌在直腸指診時可觸及腸外腫塊. 二 大便隱血檢查 作為一種簡便,快速的結直腸腫瘤篩檢方法,糞隱血試驗可以從健康人群中檢出可疑結直腸腫瘤的患者,為進一步精查提供高危靶人群。 三X線檢查X線檢查過去是診斷結腸癌的主要手段,隨著纖維結腸鏡的出現,其在結腸癌的診斷地位退居其後,但仍是診斷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方法有:普通腹透及腹部平片,鋇餐檢查,鋇灌腸及雙重對比造影等。但對於小於0.8cm的扁平腺瘤和早期的結腸癌,仍有可能難以發現,患者有臨床症狀者仍須進一步內窺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四 結腸鏡檢查 纖維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手段,因為它能直接看到病變,了解大小,范圍,形態,單發或多發,有無其他伴隨的病變,最後通過活組織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但結腸鏡有一定的盲區,該盲區主要在腸段轉折區,檢查應予高度重視,以免漏診。 對於直腸癌,一般通過體檢、腸鏡檢查便可明確診斷,因而PET-CT檢查較少用於初次診斷和鑒別診斷。PET可用於腸鏡取樣失敗、結果可疑或難以耐受腸鏡檢查者,對於有明確的轉移灶者,用PET尋找結、直腸原發灶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PET-CT不是結腸癌復查的常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