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四團衛生院建小卡需要什麼材料
什麼是「小卡」「小卡」不是檢查,是從確認懷孕後,由孕媽媽保存的檔案,醫生會在上面記錄孕媽媽的孕期情況,比如孕周、宮高等,而建立「小卡」成功,則意味著被納入「上海市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系統」,孕產期會獲得規范的孕產婦保健服務。而「大卡」則是記錄產檢內容,在孕媽媽日後產檢、分娩醫院建立。分娩後大卡醫院會撕掉其中一頁填報的分娩信息,然後返回「小卡」社區,後續社區就可以及時提供產後家庭訪視服務啦。
發現懷孕之後,在孕12周內,孕媽媽前往居住地/戶籍所在地的社區醫院辦理《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就是咱們常說的建「小卡」,通常建立小卡,除了記錄孕期的基礎情況、建立「大卡」外,還會用於以後寶寶打疫苗的疫苗本哦。
2022年上海建小卡最全攻略辦理時間:確認宮內懷孕,最好有可見胎心胎芽B超,建議孕7-12周完成。
社區醫院一般建立小卡時間是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0:00,不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時間不同,可提前咨詢合理安排時間。
辦理地點:1、女方為滬籍:到戶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所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
2、女方為非滬籍:到居住證所在地或者男方戶籍所在地所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
3、夫妻雙方均為非戶籍:到居住證所在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
辦理所需材料:滬籍戶口:准媽媽身份證、戶口本(原件)、結婚證、醫保卡、孕情卡(對應街道居委會開具)、全部檢查報告。
非滬籍:准媽媽身份證、結婚證、居住證(臨時居住證明、租房合同、房產證)、孕情卡(對應街道居委會開具)、醫保卡(有攜帶)孕期全部檢查報告。
注意:上海社區醫院不同,辦理所需材料可能會有所差異,具體建小卡所需材料還需咨詢當地社區醫院。
如果孕媽們不清楚自己應該去哪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可以用建冊機構大全進行查詢。
辦理流程:1、確認辦理小卡的地點。
2、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掛號到對應科室報道(攜帶之前檢查單)。
3、醫生根據之前檢查單,查看是否需要重新開具檢查。
4、基礎檢查項目:尿常規、血常規、艾梅乙篩查、白帶等。
5、將開具的檢查項目進行繳費。
6、醫生查看檢查結果,沒問題則進行填寫基礎資料。
7、錄入信息後,發放《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及孕產宣傳資料。
8、社區醫生定期電話回訪,跟進孕期健康情況。
9、建「小卡」完成。
上海社區建小卡流程示例:九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汾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小卡檢查項目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白帶常規、梅毒、艾滋病等。
其他檢查:血壓測量、體重檢查、婦科檢查。
醫生會詢問孕婦情況和病史後,開出相應的其他檢查。詢問內容包含:末次月經、家族遺傳疾病情況、手術病史、飲酒或者吸煙情況、睡眠質量、飲食習慣、特殊嗜好、既往孕產情況、個人過敏情況、疾病史: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貧血情況;等等內容。
上海建小卡Tips:1、有的社區醫院建卡前需要先預約聽課,然後辦理小卡,還有部分社區醫院建卡前需要到當地居委會登記,開孕情卡,然後才能辦理小卡,因此建議領取小卡之前,提前電話咨詢當地社區醫院具體詳情。
2、上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免費領取嬰幼兒保健宣傳冊,孕媽們可以注意一下哦。
常見問題解答:Q:建小卡是否免費A:答:建小卡本身沒有費用,但其相關的檢查項目需要自費。社區醫院不同,檢查項目也是不同的,費用也不相同,大概在0-200左右。有些社區醫院是免費的,例普陀區的
長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花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具體要看自己所在的社區醫院的情況哦。
Q:外地孕媽,沒有居住證,怎麼建小卡?A:沒有居住證可以提供租房合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是認可的哦
Q:必須要建立小卡才能建立大卡嗎?A:不是的哦,要看具體醫院要求,比如楊浦紅房子、一婦嬰就可以後補小卡哦。
Q:需要雙方都到場嗎?還是孕媽媽到就行A:可孕媽媽本人到場辦理,需要填寫資料,建議攜帶老公戶口本和身份證。
❷ [建小卡]什麼時候建小卡,怎麼建小卡要檢查什麼項目
【為什麼要建小卡】
1、有的醫院需要有小卡,才可以建大卡
2、建大卡之前的檢查,都記錄在小卡上
3、小卡可以自己保留
4、寶寶出生之後打預防針、生育保險等等都要用到小卡
❸ 上海建小卡需要什麼材料2022
意外二胎,欣然接受了這個突如其來的小傢伙。有了第一胎的經驗,第二胎也沒那麼手忙腳亂,整理了建小卡全套流程攻略分享給大家,上海的准媽媽們來抄作業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生個寶寶(id:cnbaby6),已獲得轉載授權
根據上海目前的相關規定,孕婦在懷孕12周內至居住地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俗稱小卡)。
不同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懷孕建小卡要求及流程也不一樣。為了幫助上海孕媽們順利辦理小卡,生個寶寶的特整理了上海各大社區醫院懷孕建小卡流程攻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浦東新區高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懷孕建小卡流程指南。
上海浦東新區高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介紹辦理小卡所需材料1、夫妻雙方身份證原件
2、B超胎心胎芽以及其他懷孕檢查單
3、女方醫保卡、社保卡
4、居住證/居委會證明(非戶籍孕婦)
5、結婚證
懷孕建小卡攻略建卡時間:確認宮內懷孕後,即可前往辦理
預約方式:無需預約,直接掛號辦理。
建卡時間:大約40分鍾左右
建卡費用:大概300元左右(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常規檢查項目:血壓測量、體重檢查、婦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白帶常規、梅毒、艾滋病等
取卡時間:當天可領。
❹ 三個月建小卡要檢查哪些東西啊
一般懷孕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要建小卡的,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就要建大卡的,建卡的時候不要花錢的。
1、孕婦建小卡和大卡的區別在哪?
小卡:即孕婦聯系卡,是要到居委會登記情況,然後戶口所在地段醫院建的,小卡由媽媽自己保存;
大卡:是你准備在哪裡生寶寶就在哪個醫院建卡,一般是醫院保存,記錄孕期具體情況。
2、什麼是小卡?什麼是大卡?
小卡:全稱「孕產婦健康手冊」,是由婦女保健所發放的;
大卡:就是預計要生的那個醫院建的卡。
3、一定要先建小卡再建大卡嗎?
一般來說是的,小卡在居委會相當於建立檔案,3個月左右建,然後4個月左右去醫院建大卡,進行常規孕檢(建大卡檢查要看小卡上的記錄和信息的)。
4、什麼時候建?
建小卡:在12周之前(三個月內),到所在街道去檢查;
建大卡:在16周之後,自選醫院。
5、建小卡和大卡都分別檢查什麼?
小卡:一般查血常規、尿常規、白帶和梅毒血清試驗(RPR),有的醫院還會查陰道細菌檢查、HIV抗體(全套)、病原體膠乳凝集快速測,還是看醫生說怎麼查了,有的之前沒做過BC的醫生還會建議做B超;
大卡:是醫院對孕婦進行產檢的記錄冊了,卡上的信息比較全面,除了以上的項目,還要做全套的肝功能、兩對半、血糖、心電圖、腎功能等。